温度与热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7002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0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度与热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温度与热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温度与热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温度与热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温度与热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温度与热流.docx

《温度与热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度与热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温度与热流.docx

温度与热流

第5章溫度與熱流高雄市林園中學年班號姓名

水銀或酒精溫度計:

體積的熱脹冷縮

種類及原理

1溫度計液晶溫度計:

物質在不同溫度下,顏色變化不同

攝氏溫標0C

華氏溫標0F

任意溫標0G

冰點

00C

320F

X0G

沸點

1000C

2120F

Y0G

溫度換算:

《基本計算一:

溫度換算》

一.(a)300C=0F;(b)1400F=0C

(c)攝氏溫標0C時,攝氏溫標與華氏溫標,兩溫標上的數字恰相同。

(d)攝氏溫標0C時,恰與華氏溫標上的數字比為1:

5。

一、綜合題:

1.

某生利用燒瓶及水製作簡易溫度計,觀察管內水面在不同溫度時有如圖甲、乙、丙三種情形,試回答下列問題:

()

(1)將此簡易溫度計,放入熱水中進行實驗,則細玻璃管液面剛開始的變化如何?

 

(A)一直上升 (B)先稍升而後下降 (C)先稍降而後上升 (D)一直下降

()

(2)三種情形中溫度最高的是何者?

 (A)甲 (B)乙 (C)丙(D)甲乙丙皆相同

()(3)若已知圖中虛線位置代表0℃,且甲之溫度為72℃,則乙之溫度為幾℃?

 

(A)20 (B)54 (C)18 (D)62

()(4)若將此溫度計之玻璃管更換成較細的玻璃管,則甲情形中水面高度變化為何?

 

(A)增長 (B)縮短 (C)不變(D)不一定

()(5)若將此溫度計內的水替換成酒精,重做此實驗,則液面高度變化有何改變?

 

(A)沒有差異 (B)變化更明顯 (C)變化更不明顯(D)完全不會升降

()(6)為提高溫度計的靈敏度,下列哪一作法最為有效?

 

(A)改用直徑1cm的玻璃管,裝水 (B)改用直徑2cm的玻璃管,裝水 

(C)改用直徑1cm的玻璃管,裝酒精 (D)改用直徑2cm的玻璃管,裝酒精

()(7)右圖中,請問哪些裝置也可用來測量溫度?

 

(A)甲乙 (B)乙丙 (C)甲丙 (D)都可以

二、單選題:

()1.左、右兩手分別放入熱水、冰水中,隔一會同時抽出,再放入同一盆溫水中,則:

 

(A)神經麻木 (B)右手感覺冷,因其吸熱 (C)左手感覺冷,因其進行放熱反應 (D)兩手感覺相同,因水溫相同

()2.下列物理量,何者可以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A)溫度 (B)熱量 (C)比熱 (D)以上皆可

()3.下列有關溫度計的敘述,何者錯誤?

 

(A)利用物質質量的熱脹冷縮性質做溫度計 (B)固體、液體、氣體都是溫度計的材料 

(C)常用體溫計的材料是水銀或酒精 (D)液晶溫度計是利用液晶隨溫度升降而顏色改變的性質製作

()4.利用水「熱脹冷縮」的特性來測量溫度,則可測量的溫度範圍讀數為何?

 

(A)0~100℃ (B)0~4℃ (C)4~100℃ (D)無限制

()5.水銀常被用來做為溫度計材料,主要是因為水銀具有哪種特性?

 

(A)熱脹冷縮很均勻,且沸點較高 (B)不會黏在玻璃上 (C)密度較大 (D)價格便宜

()6.臺灣避暑勝地清境農場位於海拔2000公尺左右,已知地球靠近地表的對流層約每上升1公里氣溫下降6.5℃,若當時平地的平地氣溫為34℃,試估算一下清境農場之氣溫約為多少℃?

 

(A)21℃ (B)24℃ (C)16℃ (D)14℃

()7.承上,標高4000公尺左右的臺灣玉山,山頂氣溫約為多少℃?

 (A)2℃ (B)8℃ (C)15℃ (D)20℃

一、綜合題:

1.CACABCD

二、單選題:

1.CAACA6.AB

熱量計算:

2熱量與比熱

水的比熱:

1cal/g0C,(其餘物質比熱<1cal/g0C)

熱平衡:

溫度不同的兩物體經由熱能交換,最後兩物體溫度相同不再改變

《基本計算二:

熱量》

一.質量100g的水,由初溫200C上升至700C,需吸收熱量卡。

二.熱量800卡,可使100g的水,由初溫200C上升至0C。

(以下三~七題,水皆未沸騰)

三.取相同質量的水三杯,分別加熱300卡、500卡、700卡的熱量,則三者上升的溫度比為。

四.將相同的熱量,分別加熱於200g、300g、500g的水,則三者上升的溫度比為。

五.甲、乙、丙三杯水質量比為l:

2:

3,若上升溫度比為3:

2:

l,則甲、乙、丙三杯水所需熱量比為。

六.將相同的熱量,加於質量比為1:

2:

3的甲、乙、丙三杯水中,則甲、乙、丙三杯水上升溫度比為。

七.甲、乙、丙三杯水,若三者吸收熱量比3:

2:

l,且三者上升溫度比為1:

2:

3,則甲、乙、丙三杯水質量比為。

八.每分鐘供熱200卡的穩定熱源,加熱於初溫200C,質量50g的水,則4分鐘後,可使水溫可上升至0C。

九.甲:

20g200C、乙:

30g300C、丙:

40g400C三杯水,若在同一穩定熱源上加熱,何者最慢到達600C?

答:

一、綜合題:

1.將質量不同、初溫不同的甲、乙、丙三杯純水,置於同一熱源上加熱,其加熱時間對水溫的關係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

(1)試問丙的初溫為幾℃?

(A)10 (B)30 (C)50 (D)60

()

(2)12分鐘時,甲、乙、丙三杯水,何者的溫度最高?

(A)甲 (B)乙 (C)丙 (D)三杯水皆相同

()(3)12分鐘時,甲、乙、丙三杯水,何者吸熱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三杯水皆相同

()(4)試問甲、乙、丙質量的大小關係為何?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乙>甲 (D)三杯水皆相同

()(5)甲、乙、丙三杯水,何者會最早沸騰?

(A)甲 (B)乙 (C)丙 (D)三杯水皆相同

二、單選題:

()1.使m克的水,溫度升高t℃,則對水所加的熱量等於多少卡?

 

(A)

 (B)m+t (C)m-t (D)m×t

()2.1公升的水由30℃上升至50℃時,其熱量的變化為何?

 

(A)吸收20卡熱量 (B)放出80卡熱量 (C)吸收20000卡熱量 (D)放出80000卡熱量

()3.有關質量lg,溫度1℃的水,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具有1卡的熱能 (B)溫度升高到2℃,需吸收1卡的熱 

(C)比質量2g,溫度l℃的水多含1卡的熱 (D)以上皆非

()4.1公克4℃的水所含的熱量為:

 

(A)4卡 (B)24卡 (C)0卡 (D)比0℃、1g的水多4卡

()5.將燒杯每次分別裝40公克、60公克、80公克的水,故在同一電爐上加熱5分鐘後,所增加的熱量何者最多?

 

(A)40公克的水 (B)60公克的水 (C)80公克的水 (D)一樣多

()6.如果要探討水的質量和它受熱後溫度變化的關係,則應該控制的變因是:

 

(A)質量 (B)溫度 (C)質量和溫度 (D)加熱時間

()7.

玉真欲了解水溫的變化和加熱時間的關係,以燒杯裝100公克20℃的水,在一大氣壓下均勻加熱,每2分鐘以溫度計測量水溫1次,結果如附表。

假設熱源供應維持不變,則按表中數據推論,加熱約幾分鐘後此杯水的溫度可達50℃?

 

(A)15 (B)20 (C)30 (D)40

 

()8.三個燒杯分別加入10g、40g及70g相同溫度的水,以同一熱源加熱5分鐘,若三杯皆未沸騰,則哪一杯的溫度最高?

 

(A)10g的水 (B)40g的水 (C)70g的水 (D)三杯水皆相同

()9.將三杯水,甲杯20℃、20g,乙杯30℃、30g,丙杯40℃、40g,放在同一熱源加熱3分鐘,若三杯水皆未沸騰,則哪一杯吸收的熱量最多?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三杯水皆相同

()10.承上題,加熱3分鐘後,哪一杯的溫度最高?

 

(A)甲杯 (B)乙杯 (C)丙杯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11.

分別用相同的穩定熱源加熱質量為M1、M2的水,測得的水溫-加熱時間關係圖如附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對質量為M2的水加熱10分鐘,其溫度變化量為40℃ 

(B)欲使水溫升高10℃,質量為M1的水需時較長 

(C)加熱相同時間,M2吸收較多熱能 

(D)M1為M2的0.5倍

()12.下列有關熱量進出與溫度升降關係的敘述,何者錯誤?

 

(A)物體吸收熱之後,溫度一定會上升 

(B)物體放出熱量,溫度不一定下降 

(C)物體溫度上升,物體必須吸熱 

(D)物體溫度下降,物體必須放熱

()13.下列有關「熱與溫度」的敘述,何者正確?

 

(A)熱量必由含熱量高的物體傳向含熱量低的物體 

(B)溫度愈高的物體,含熱量就愈高 

(C)同一物體溫度增加,表示此物體可能吸收了熱量 

(D)當兩物質達成熱平衡,就表示兩物質所含的熱量一樣

()14.加熱不同質量的水(M1>M2),若相同熱源,由20℃加熱至沸騰,則其加熱時間與溫度的關係圖形為下列何者?

 

(A) (B) (C) (D)

 

()15.加熱不同質量的水,若加熱時間相等,則其溫度變化(T)與水的質量(M)的關係圖形為下列何者?

(A) (B) (C) (D)

 

()16.將1000克的水放入保溫瓶貯存,每2小時測水溫一次,數據如附表,由實驗結果判斷,下列哪一個敘述應是正確的?

 

(A)此保溫瓶在最初4小時內的熱量約散失60000卡 

(B)實驗結束時的室溫有可能在21℃以下 

(C)當瓶內外的溫度相差愈小,單位時間內熱量的散失愈多 

(D)瓶內的熱水溫度下降,但外界的溫度又未見上升,可知熱能減少,能量消失

 

一、綜合題:

1.ADDAC

二、單選題:

1.DCBDD6.DDADD11.DACAB16.B

《基本計算三》熱平衡:

(1)高溫物體放出熱量=低溫物體吸收熱量+散失熱量

(2)用途:

求物質比熱、推算極高低溫度

(熱量→由水比熱求其他物質比熱→由物質比熱求極高溫、極低溫→預測混合末溫→分析實驗誤差流失率)

 

三.熱源每分鐘供熱50卡,加熱於初溫200C,質量100g的某液體,若8分鐘後某液體溫度上升至600C。

試問:

某液體的比熱為cal/g0C。

五.將2280C,100g的銅,丟入100C,100g的水中,混合後水的溫度為280C,則銅比熱為cal/g0C。

六.將比熱0.11cal/g0C、質量100g的鐵塊放入一高溫爐中,靜待一段時間後取出並迅速丟入200C,500g的水中,若混合後

的溫度為420C,則原高溫爐的溫度約為0C。

七.將比熱0.09cal/g0C、質量100g的銅放入一低溫冷凍庫中,靜待一段時間後取出並迅速丟入300C,100g的水中

,若混合後水的溫度為210C,則原低溫冷凍庫的溫度約為0C。

九.(甲)初溫200C、質量20g的水,(乙)初溫300C、質量30g的水,(丙)初溫800C、質量40g的水,將(甲)、(乙)、(丙)三杯混合,

若無熱量散失,則達熱平衡時的溫度為0C。

十.水200C,60g與水900C,30g混合末溫為400C,則流失熱量卡,流失率為%。

一、綜合題:

1.

在完全隔熱裝置內,以同一穩定熱源加熱甲:

M克的水、乙:

300克的油、丙:

300克的水,結果如圖,試回答下列問題:

()

(1)加熱5分鐘時,丙吸熱多少卡?

(A)500 (B)1000 (C)1500 (D)3000。

()

(2)熱源每分鐘供熱多少卡?

(A)100 (B)200 (C)300 (D)600。

()(3)加熱5分鐘,何者吸熱最多?

 

(A)甲 (B)乙 (C)丙 (D)一樣多

()(4)乙液體油的比熱為多少cal/g-℃?

(A)0.2 (B)0.5 (C)0.75 (D)0.8。

()(5)甲、乙、丙三液體,比熱大小關係為何?

 

(A)甲>乙>丙 (B)丙>乙>甲 (C)甲=丙>乙 (D)乙>甲=丙

()(6)甲液體,質量M為多少克?

 

(A)100 (B)200 (C)300 (D)900。

2.

將180g的冷水與未知質量的鉛塊混合,若冷水的溫度為20℃,鉛的溫度60℃,其溫度與時間關係圖,如圖。

(鉛的比熱約為0.03ca/g-℃)

()

(1)混合後的水溫為:

 (A)20℃ (B)30℃ (C)40℃ (D)60℃

()

(2)若無熱量散失,冷水吸收多少卡的熱量?

 (A)7200 (B)5400 (C)3600 (D)1800

()(3)鉛塊的質量為:

 (A)2000g (B)200g (C)180g (D)1800g

3.

表中列出六種質量均為50公克、溫度為25℃,不同物質的比熱。

今以一穩定供應熱量的熱源分別加熱。

(假設加熱過程中物質並未熔化或汽化)。

根據所提供的資料,回答問題:

()(01)何謂比熱?

 

(A)物質上升1℃所需吸收的熱量 (B)1克物質下降1℃所放出的熱量 

(C)1克物質加熱1分鐘所需吸收的熱量 (D)以上皆非

()(02)下列哪一種物質的比熱最大?

 

(A)2公克的鋁 (B)30公克的鉛 (C)30公克的銅 (D)100公克的銀

()(03)鉛、銀、鋁三個金屬固體,初加熱時,何者溫度上升最快?

 

(A)鉛 (B)銀 (C)鋁 (D)都一樣

()(04)鉛、銀、鋁三個金屬固體,加熱5分鐘後,何者吸收的熱量最多?

 

(A)鉛 (B)銀 (C)鋁 (D)都一樣

()(05)將鉛、銀、鋁金屬固體,一起放入100℃水中,當達熱平衡後,三個金屬溫度高低為:

 

(A)鉛>銀>鋁 (B)鋁>銀>鉛 (C)銀>鉛>鋁 (D)鉛=銀=鋁

()(06)承上,鉛、銀、鋁三個金屬溫度變化與時間的關係圖,應為下列何者?

溫度變化溫度變化溫度變化溫度變化

(A) (B)(C)(D)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07)承上,此時鉛、銀、鋁三個金屬固體,何者吸收的熱量最多?

 

(A)鉛 (B)銀 (C)鋁 (D)都一樣

()(08)承上,三個金屬取出放在室內降溫時,哪個金屬塊放出熱量最多?

 

(A)鉛 (B)鋁 (C)銀 (D)一樣多

()(09)承上,將這三個金屬固體分別投入三杯20℃且同體積水中,達到熱平衡,三個金屬溫度高低為 

(A)鋁>銀>鉛 (B)鉛>銀>鋁 (C)銀>鉛>鋁 (D)鉛=銀=鋁

()(10)將質量100g、120℃的鐵塊與質量200g、80℃的銅塊接觸後,試問熱量應如何傳遞?

原因為何?

 

(A)鐵塊傳至銅塊,因為鐵的比熱較大 (B)銅塊傳至鐵塊,因為銅塊的質量大,含熱量較多 

(C)鐵塊傳至銅塊,因為鐵塊溫度較高 (D)銅塊傳至鐵塊,因為銅塊質量和比熱的乘積較大

()(11)有一未知金屬塊20公克,吸收了220卡的熱量,溫度由20℃上升至120℃,試問此未知金屬塊可能是何物質?

 (A)銀 (B)鋁 (C)銅 (D)鐵

4.()

(1)有一個溫度高達一千多度的磚窯,若將一個鐵塊(質量60公克,比熱0.12cal/g-℃)放入磚窯中,等待鐵塊與磚窯

達到熱平衡取出,立刻放入一杯絕熱良好的水中(400mL),使水溫由30℃上升到48℃,求磚窯的溫度為多少℃?

(A)525 (B)750 (C)900 (D)1048。

()

(2)實驗如下:

將一個1公斤的鉛球放在沸水中煮5分鐘,然後迅速將鉛球放到2公斤30℃的水中,結果最後水溫保持在50℃,若實驗過程中熱量並未流失。

則鉛的比熱為多少卡/克-℃?

(A)0.2 (B)0.5 (C)0.75 (D)0.8。

5.市場中常見有人賣糖炒栗子,把栗子和小石子一起炒,請回答下列問題:

()

(1)為什麼栗子和小石子一起加熱?

 

(A)使溫度容易升高 (B)避免栗子過熱 (C)小石子可吸收栗子的水分 (D)小石子可避免栗子爆開

()

(2)這個加熱的過程中利用了石子的何種特性?

 

(A)比熱大 (B)比熱小 (C)硬度大 (D)沸點高

6.小玟將一溫度200℃、800g的鐵塊(比熱為0.113卡/克-℃),投入440g、20℃的水中,平衡時水的溫度為50℃,則:

()

(1)鐵塊放熱多少卡?

(A)13560 (B)15360 (C)51360 (D)53160。

()

(2)過程中共散失了熱量多少卡?

(A)160 (B)230 (C)360 (D)630。

()(3)將40g、20℃的水和80g、40℃的水混合,熱平衡後的溫度為30℃,則有多少卡的熱量散失?

(A)200 (B)400 (C)600 (D)800。

二、單選題:

()1.甲、乙兩杯不同溫度的水,混合後達到熱平衡(即達到相同溫度)。

在達到熱平衡的過程中,假設甲杯水放出的熱量為H甲,乙杯水吸收的熱量為H乙,系統散失的熱量為H丙,且H甲、H乙、H丙都是正值,則下列關係何者正確?

 

(A)H甲=H乙 (B)H甲+H乙=H丙 (C)H甲+H丙=H乙 (D)H乙+H丙=H甲

()2.所謂「熱平衡狀態」是指 

(A)沒有熱交互作用的系統 (B)溫度不再變化的系統 

(C)熱量總和達到最大值的系統 (D)不可以再與其他系統發生熱的交互作用的系統

()3.以室溫下的溫度計測得一小杯冰水的溫度為6℃,則冰水未測量前的溫度應較6℃為:

 

(A)高 (B)低 (C)相等 (D)無法判斷

()4.將5℃及50℃的冷、熱水混合之後,絕不可能出現哪一種水溫?

 

(A)25℃ (B)35℃ (C)45℃ (D)55℃

()5.由同一物質所構成的兩個物體,其體積愈大者,則其:

 

(A)比熱不變 (B)比熱大 (C)比熱小 (D)比熱可大可小

()6.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所有液體中水的比熱最大 (B)比熱就是使物質升高1℃所需的熱量 

(C)A物質放出的熱量比B物質多,則甲的溫度較高 (D)物質含熱量的多寡,可用溫度計測量

()7.原住民採用石板烤山豬肉,試問採用石板烤肉的原因為何?

 

(A)石板比熱較小,加熱時溫度上升較快 (B)石板比熱較大,加熱時溫度上升較快 

(C)沒有石板,豬肉烤不熟 (D)石板會吸收豬油

()8.阿拉伯的沙漠氣候,白天太熱,晚上太冷;而臺灣的海洋性氣候,早晚溫差不大,這是因為:

 

(A)沙的比熱大,容易吸熱,也容易放熱 (B)沙的比熱小,溫度變化大 

(C)海水的比熱大,溫度上升或下降變化大 (D)海水的比熱小,溫度不易明顯改變

()9.下列關於物質的變化與熱的關係敘述,何者正確?

 

(A)發生化學變化,必有熱釋放出來 (B)使水蒸氣凝結成水滴時,有熱量放出 

(C)含水的氯化亞鈷變成無水的氯化亞鈷,有熱量放出 (D)融雪時要吸熱,故會使氣溫上升

()10.下列關於比熱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不同質量的物體,吸收相同量的熱量,比熱愈小的物質,溫度的變化愈大 

(B)同一穩定熱源,加熱時間相同,吸收熱量相同 

(C)因為海水的比熱大,所以沿海地區的氣溫變化較小 

(D)比熱是物質的特性之一,不同的物質有不同的比熱

()11.下列有關熱的敘述,何者正確?

 

(A)熱傳播時由比熱大的物體傳向比熱小的物體 

(B)不計熱量散失,質量不同、20℃和80℃的水混合後,平衡溫度為50℃ 

(C)光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但熱須經由介質才能傳播 

(D)質量相同但比熱不同的兩物質,加入相等的熱量,比熱小者溫度上升較多

()12.加拿大溫哥華島靠近太平洋,當同緯度的城市皆已大雪紛飛,島上的維多利亞市卻還有7、8℃的高溫。

這是因為海水具有調節氣溫的功能,就物理的觀點而言下列說明最正確?

 

(A)海水比熱大,溫度變化大 (B)海水比熱小,溫度變化小 

(C)海水比熱大,溫度變化小 (D)海水比熱小,溫度變化大

()13.下圖

(一)中,甲線代表的是100g的A,則乙線可能是下列何種物質的實驗結果?

(已知各物質的比熱如表

(一)) 

(A)75g的水 (B)200g的A物質 (C)750g的B物質 (D)600g的C物質

 

   

()14.若以穩定的熱源加熱質量均為100公克的甲、乙、丙三物質,所測得溫度與時間關係如圖

(二),則下列何者正確?

 

(A)溫度上升至40℃時,以丙吸收熱最多 (B)比熱大小為甲>乙>丙 

(C)若乙為水,則甲的比熱為0.25卡/克-℃ (D)將40℃的甲、乙、丙三物質置於空氣中,以丙最先降溫至30℃

()15.A、B、C三金屬,以均勻熱量加熱關係圖如圖(三),則比熱大小依次為:

 

(A)A>B>C (B)A<B<C (C)B>A>C (D)無法判斷

()16.若1克的玻璃上升1℃所需的熱量為0.2卡,則100卡的熱量可使50克的玻璃杯溫度上升幾℃?

 

(A)2 (B)10 (C)20 (D)50

()17.設甲質量為乙質量的2倍,比熱亦為乙的2倍,若兩物體吸收相同熱量,則其溫度改變量之大小甲物為乙物的:

 

(A)

倍 (B)2倍 (C)5倍 (D)相等

()18.將100℃、500g的沙子,投入100g、20℃的水中達平衡時,水的溫度為60℃,若無熱量散失,則沙子的比熱為:

 

(A)0.2卡/克-℃ (B)0.4卡/克-℃ (C)0.6卡/克-℃ (D)0.8卡/克-℃

()19.用鑷子夾住質量為1克的小銅球,於酒精燈外焰加熱一段時間之後,再將銅球放入裝有20℃,20cm3水的絕熱杯中,最後測得水溫上升至24.5℃。

若不計熱量損失,銅的比熱為0.092卡/克-℃,則酒精燈外焰溫度大約為:

 

(A)700℃ (B)800℃ (C)900℃ (D)1000℃

()20.將溫度130℃、500g的銅塊(比熱為0.09卡/克-℃),投入400g、20℃的水中達平衡時,水的溫度為30℃,則銅塊有多少卡的熱量散失?

 

(A)500 (B)600 (C)700 (D)800

()21.已知使1公克的水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等於1卡,而使1公克的酒精溫度上升1℃所需的熱量小於1卡。

若將100公克、20℃的酒精與100公克、60℃的水混合,且在液體的混合過程中並無熱量散失,也未產生揮發或蒸發的現象,則下列何者為此混合液體的末溫?

 

(A)小於30℃ (B)介於30℃與40℃之間 (C)等於40℃ (D)介於40℃與60℃之間

()22.

分別取油85克與水85克,以相同的熱源加熱,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