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94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南师题库.docx

心理学南师题库

一选择、填空、判断(2×10+1×10+1×10=40分)

[1]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2]记忆的实质: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知识学习的过程包括:

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

巩固、知识的应用五个基本环节。

[4]元认知就是对自己认知过程与结果的认知。

[5]元认知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的内容。

[6]动作技能形成过程:

认知阶段、动作分解阶段、动作联系阶段、自动化阶段。

[7]“四分法”认为品德结构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组成。

[8]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无意识现象、自由联想和分析梦境;

行为主义学派:

华生和斯金纳、行为、实验;

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马斯洛和罗杰斯;主张人化;

[9]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心理学规律。

[10]“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

2学习律包括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11]填或选:

条件反射的6个规律性现象(由内容知定义)

P31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高级条件反射。

[12]“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说”;

1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

所谓认知结构是知学生已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主要是由学生所掌握的事实、概念、命题等构成。

“固定点”:

起固定作用的观念。

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固定点”,起固定新知识的作用。

[13]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先行组织者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是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14]建构主义在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等方面有其独特的见解。

知识观:

知识的相对性;学生观:

原有知识经验、个体性;学习观:

双向建构。

[15]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为:

尝试式教学、因循式教学、策略式教学。

[16]奥苏伯尔的动机分类:

认知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动机。

认知动机:

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动机:

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

附属动机:

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17]动机期望理论:

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与效价的乘积。

激励力量=效价×期望值。

激励力量:

指学习动机激励水平的高低,它表明被激发的学习动机的大小,即为达到学习效果而做出的努力程度。

(期望值:

指人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否导致所想得到的学习效果和目标的主观概率,即主观上估计达到目标、得到奖酬的可能性。

  效价:

指某一学习目标满足个体学习需要的价值。

[18]个人的成就动机分2类:

力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力求成功者:

目的是获得成功,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

避免失败者:

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回避成功率50%的任务。

[19]维纳将成败归因理论从三个维度划分为: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

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0]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1](由内容知定义)三种直观形式: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教具直观)、言语直观。

[22]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不同的系统。

(注意流程图)

瞬时记忆:

0.5秒~2秒;

短时记忆:

所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储存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容量是5~9个组块。

长时记忆:

指保持时间1分钟以上的记忆

[23]艾宾浩斯首创用无意义音节字表作为记忆实验的材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叫保持曲线。

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启示我们应“及时复习”。

[24]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5]学生的解题包含四个环节,分别是:

审题、课题归类、重现知识、解题。

[26]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动作的有意识控制减弱,利用线索减少,动觉控制的加强

[27]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在认知与元认知的基础上对学习方法和学习心态的选择与调控。

[28]组块:

将输入的看似分散无关的信息加工组合成一个记忆“块”或记忆单位,从而扩大记忆容量的一种策略。

组块策略的应用,可在缩减或不增加记忆单位的前提下扩大记忆容量。

如《二十四节气歌》、“内新青西”。

[29]记忆术:

在识记某些无意义的材料时,人为的赋予其意义并加以联想和想象。

[30]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作用:

是要达到“应变”的目标。

学习迁移的分类:

按照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促进作用)和负迁移(干扰或阻碍作用);按照迁移的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前对后)和逆向迁移(后对前);

[31](由内容选出观点,要理解)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有:

1.形式训练说:

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某种官能在一种学习中得到训练,就能有效地在另一种学习中发挥作用。

(学数学、学历史)

2.相同要素说:

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提高才会促进另一个机能的提高。

(abcde,defgh)

3.经验概括说:

在先前学习中获得了一般原理或对经验作出了概括,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者全部运用于前后两种学习活动之中。

(揭示隐含的共同原理)

4.关系转换说:

(字面、深层)

#5.认知结构说:

学生的认知结构有三个变量。

认知结构的概括性:

表现为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

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辨别。

认知结构的巩固性:

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

[32]创造与创造性的概念

创造是人类特有的、正常的活动,是人的最高本性;是一个过程。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成品的(能力或特性);

而创造是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之分。

创造力的特征: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33]关于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采用“观察法和对偶故事法”;柯尔伯格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研究。

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标准分成三级水平六阶段,1前习俗水平:

惩罚与服从——利己主义;2习俗水平:

“好孩子”——维护权威或秩序;3后习俗水平:

社会契约——普通道德原则;

[34]过矫正:

要求不良行为者通过自身的努力消除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恢复并改善原有的状况,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练习。

[35]自我意识:

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以及自己和周围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

(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36]自我意识结构的三个角度:

(理解“9个”的含义)

1.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结构上)

2.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内容上)

3.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自我观念上)

[37]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的四个过程:

自我意识的分化、自我意识的矛盾冲突与自我探究、自我意识的统一、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

[38]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懈怠作用:

(观众效应、结伴效应)

社会助长作用指由于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社会懈怠作用指如果别人在场或与别人在一起活动,造成活动效率下降的现象,也称社会惰化或社会干扰。

[39]“从众”:

是指人们在真实或臆想的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多数人相符行为的现象。

[40]“集体舆论”:

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

[41]“集体规范”:

是指集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与准则。

[42]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一往情深”)

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3.移情

[43]心理健康教育有两种:

1、矫正性的:

针对已出现心理问题

2、发展性的:

针对学生潜能开发

[44]1989年WHO又提出了二十一世纪健康新概念: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45]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的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部分;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46]判断题:

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

随生理成长而变化,随机体衰老而减退。

(与生理有关)

晶体智力:

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的丰富而增长。

(与经验有关)

[47]智力的三元结构理论:

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构成。

[48]2个智力测验量表:

1.“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2.“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影响较大,运用较广;包括操作量表和言语量表。

[49]智力水平分布表

智商

智力水平

占全部人口的%

130以上

超常

2

110~129

偏高

23

90~109

中常

50

70~89

偏低

23

69以下

低常

2

[50]选择题:

4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

胆汁质——急躁易冲动;多血质——情绪发生快而多变;

粘液质——情绪发生慢而弱,注意稳定;抑郁质——孤僻,心理脆弱。

[51]一个人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人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性格。

 

二简答题(6×5=30)

[52]简答:

“最近发展区”理论?

1、维果茨基(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家);

2、将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现有发展水平”和“可能的发展水平”(教育目标);

3、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最近发展区”;

4、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53]填或简:

教师的三种教学水平?

1、尝试式教学:

知道教什么,不懂如何教;

2、因循式教学:

知道如何教;

3、策略式教学:

更知道“如何有效地教”。

(是教师教育所追求的目标)

[54]简答: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1.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两高一实践”)

 1)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2)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学习方式上的特点(“两自一结合”)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5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8条

1.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具有协调和控制情绪的能力,心境良好;

3.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

4.具有良好的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

6.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能悦纳自我;

7.具有符合年龄特征的心理行为

8.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56]简答或判断,动机——效果图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曲线(倒U):

1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2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难度小:

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难度适中:

最佳激起水平适中

难度大:

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57](简答或填空,即教学实例——规律)感知规律有哪些?

答:

1强度律:

被感知的事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使学生清晰地感知到,如声音适中、字迹大小适中等。

2差异律:

对象与背景之间差别的知觉规律,力求使对象与背景在各方面有差别。

如教学时,使对象声音强度、形状大小、线条粗细、材料内容等有差异。

3活动律:

活动的对象较易被感知,采用活动教具、活动模型及现代化的视听传媒。

4组合律:

感知对象时空上接近,形态上的相似都容易被知觉为一组对象。

板书应力求布局合理,位置顺序排列得当,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5对比律:

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往往能使学生对它们的差异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的效果。

如,将具有对比意义的材料放在一起,颜色、形状、人物、环境的对比。

[58]简述教学如何促进学习迁移?

谈谈教学措施及其内容?

答:

1.科学选择教学内容:

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就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基本方法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基本标准就是要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3.改进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在呈现教材内容时,应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整体到部分的“不断分化”的原则。

同时,应遵循“整合协调”的原则。

4.训练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使学生确立训练能力的学习目标,促进学习的迁移。

[59]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

(结合图记)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答:

创造性与智力发展的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1、低智商不可能有高创造性;2、高智商的创造性可高可低;

2、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任意;4、高创造性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60]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

(还有小考点)

答:

1.问题表征:

问题在头脑中呈现方式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案。

2.情绪状态:

消极情绪状态抑制思维活动,积极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解决。

3.动机强度:

会影响思维活动积极性,动机强度过低、过高不好、适中好,问题难度越大,动机强度适中点越低。

#4.定势作用:

定势是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定势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5.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在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粉笔作道具,衬衫作画布”)

6.原型启发:

指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

[6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成才、理想;独立、争强;闭锁、性”)

答:

强烈的成才意识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

理想性和现实性的矛盾;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群集友谊与争强好胜的矛盾;

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

性生理成熟和性心理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62]智力多元结构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答:

人的8种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言语智力、身体-动觉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自我内省的智力和观察自然的智力。

以上8种智力对教育启示与意义:

1、要全面认识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2、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要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学生,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能扬长避短。

[63]社会学习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4个要点)

答:

1.人的行为是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

2.这一认知过程的实质就是替代强化;

3.道德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社会环境、文化关系、客观条件、榜样强化等。

4.社会学习论注重实验室实验。

(意义:

1、教育工作者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教师为学生选择的榜样必要是可信可亲可敬的

3、提高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

4、净化社会环境和大众传媒)

[64]全面认识自我的方法?

1.通过认识他人和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2.从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中认识和评价自我

3.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5.通过自我反省来认识自我

[65]人际吸引的因素?

答:

1相似吸引:

特别是态度和价值观相似时。

2互补吸引:

双方的需要满足正好成为互补,持久起作用。

3仪表吸引:

尤其是第一次见面,交往时间越长作用越小。

4人格吸引:

主要是人格魅力,是最本质的因素,交往时间越长作用越大。

[66]知识运用的基本过程:

学生解题的过程包含哪四个环节?

答:

1、审题

2、课题归类——在审题的基础上,把课题与已有知识联系。

3、重现知识——对当前课题归类后,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提取相关知识。

4、解题

三论述题(15×2=30)

[67](结合自己体会展开、重点说说人格威信)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答:

教师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威信效应:

即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两个人宣传同样的内容,由于他们在听众中的威信不同,效果也不同。

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知识能力。

b)名片效应:

尽量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c)自己人效应:

与学生打成一片。

d)好感效应:

关心学生,发挥人格魅力,使学生对自己建立好感。

[68]简答: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1、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2、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

3、教学应遵循的四个学习原则:

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反馈原则。

4、提倡发现学习;

5、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69](结合自身体会展开)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学习?

答:

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

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之后,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愿望、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如,学数学比较枯燥,到道数学在测量和军事方面的意义;目标要切实可行。

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功感;

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利用评分机会,使每个学生在每一次学习中都获得主观上的成功感;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习的指导,是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验到真正的成功感。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70]简答或论述:

分析所熟悉的人的性格特征?

答:

性格的结构是由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四个方面组成的。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是指一个人对社会、集体、他人、自己及对学习、工作等方面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理智特征:

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在感知方面:

易/不易受环境干扰;在思维活动方面:

深思熟虑/盲目冲动,灵活细致/粗枝大叶;在想象方面:

积极主动现实/消极被动脱离实际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

强烈不易控制/强度弱;稳定持久/喜怒无常;精神饱满/低沉;积极/消极。

4、性格的意志特征:

是指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自己行为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

[71](简答或论述)品德形成的基本过程及教育策略?

简答:

(一)、态度定势的形成

(二)、道德观念的确立(三)、道德情感的培养

(四)、道德信念的形成(五)、道德意志的锻炼(六)、道德行为的养成

论述:

态度定势的形成。

态度定势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当前事物产生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倾向,在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作用较为明显。

态度定势对人的心态乃至行为所产生的作用有其两面性:

积极与消极,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定势。

道德观念的确立。

道德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了解道德规范(教师应使学生正确掌握道德概念,培养学生的道德分析能力,澄清模糊的道德观念)和进行道德评价(教育应从两方面培养道德评价能力:

发展对他人评价的能力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道德情感的培养。

(含小考点)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通过具体的道德情境培养直觉的道德情感;

通过文艺作品或先进人物培养想象的道德情感;

通过说理培养伦理的道德情感。

道德信念的形成。

教育者在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经验的同时,应利用道德情感的催化作用,有意识地创设积极的情感氛围,并且发挥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作用。

道德意志的锻炼。

教师应致力于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与锻炼,主要方式有:

培养学生抗诱惑的能力(网络);针对不同的意志特征采取相应的锻炼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道德行为的养成。

由于个体之间道德行为上的差异,从教育的角度对不同的学生开展行为养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使学生掌握道德行为技能(反例:

好心办坏事),训练道德行为习惯(目的是是良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巩固、道德品质在新的情境中发生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