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693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95.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0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三贤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化学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S32Ca40Cu64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仪器的名称正确的是

A.蒸发皿B.三角架C.布什漏斗D.冷凝管

【1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仪器为坩埚,不是蒸发皿,故A错误;

B.该仪器为泥三角,不是三脚架,故B错误;

C.该仪器为布氏漏斗,故C错误;

D.该仪器为直形冷凝管,其名称合理,故D正确;

故选:

D。

2.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H2F2的电子式:

B.乙醇的比例模型:

C.硝基苯的结构简式:

D.丙烯的键线式:

【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2F2分子中F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每个F原子含有3对孤电子对,其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乙醇的比例模型为,故B错误;

C.硝基苯中硝基中的N原子直接与苯环相连,不存在C-O键,则硝基苯的结构简式为,故C错误;

D.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则键线式为,故D正确;

故选:

D。

3.下列既是有机物又是电解质是

A.氯乙烷B.碳酸C.乙醇D.乙酸

【3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详解】A.氯乙烷属于有机物,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但是碳酸属于无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D.乙醇属于有机物中的醇类,不能电离出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C不符合题意;

D.乙酸属于有机酸,水溶液中电离出离子而导电,属于电解质,故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紫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质谱仪都可用于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分析

B.钠融法是将氮、氯、溴、硫等元素转化为氮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硫化物等形式存在,再用无机定性分析法测定

C.同位素示踪法是科学家经常使用的研究化学反应历程的手段之一

D.甲烷与氯气的反应为自由基型链反应

【4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有机物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的测定及有机反应研究及反应实质进行判断;

【详解】A.紫外光谱仪测定取代基的种类和结构,核磁共振仪测定氢原子的种类,质谱仪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用于有机物结构的分析,故A正确;

B.钠融法是将氮转化为氰化物形式存在,故B不正确;

C.同位素示踪法用于有机化学反应历程,故C正确;

D.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是在光的作用下发生的自由基型链反应,故D正确;

故选答案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机物的测定方法及无机定性分析法,根据方法原理进行判断,注意研究物质的结构及性质主要方法是区分不同物质。

5.对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不正确的是

A.1-丁烯B.2,2-二甲基丙烷

C.2-戊炔D.3-甲基丁烷

【5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CH2=CHCH2CH3中碳碳双键在1号C,碳链中含有4个C,其名称为1-丁烯,故A正确;

B.C(CH3)4分子中最长碳链含有3个C,在2号C上连有2个甲基,其名称为2,2-二甲基丙烷,故B正确;

C.CH3C≡CCH2CH3分子中,碳碳双键在2号C,碳链中含有5个C,其名称为2-戊炔,故C正确;

D.该有机物最长碳链含有4个C,主链为丁烷,在2号C上连有1个甲基,该有机物命名为2-甲基丁烷,故D错误;

故选D。

6.下列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和B.和

C.HCOOCH2CH3和CH3CH2OCHOD.和

【6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烷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因此题中所给属于同一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均为邻二甲苯,属于同一种物质,故B不符合题意;

C.均为甲酸乙酯,属于同一种物质,故C不符合题意;

D.前者分子式为C4H8,属于烯烃,后者分子式为C4H8,属于环烷烃,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故D符合题意;

答案为D。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抽滤过程中洗涤沉淀时,应关小水龙头,加洗涤剂浸没沉淀,用玻璃棒在过滤器上搅拌以使沉淀跟洗涤剂充分接触,以便洗得更干净

B.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含少量Fe3+和Cu2+的混合溶液,亲水性强的Cu2+在滤纸条的下方

C.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氧化碘离子

D.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小

【7题答案】

【答案】A

【解析】

【详解】A.过滤时不能搅拌,易捣破滤纸,应使水自然流下,故A错误;

B.Fe3+是亲脂性强的成分,在流动相中分配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快一些,而Cu2+是亲水性强的成分,在固定相中分配多一些,随流动相移动的速度慢一些,从而使Fe3+和Cu2+得到分离,亲水性强的Cu2+在滤纸条的下方,故B正确;

C.过氧化氢具有氧化性,可以在酸性条件下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因此海带中碘元素的提取实验中,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故C正确;

D.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或溶液冷却得越快,晶体不容易形成大的颗粒,所以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小,故D正确;

答案选A。

8.下列关于实验安全与事故的处理正确的是

A.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用氢氧化钠中和

B.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

C.用剩的药品都不能放回原瓶

D.实验时手指不小心沾上苯酚,立即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

【8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抹稀的碳酸氢钠溶液,故A错误;

B.做蒸馏实验时,要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如果在沸腾前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补加沸石,故B正确;

C.化学实验剩余药品,大多数是不可以放回原瓶的,但是极少数例外,比如金属钠切下一小块后可以放回原瓶,故C错误;

D.不小心沾上苯酚,应利用酒精擦洗,用70°以上的热水清洗,增大苯酚的溶解且易烫伤,故D错误;

故选:

B。

9.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

B.由于氯离子会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所以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C.往AlCl3溶液中滴加足量饱和NaF溶液,再滴加几滴氨水,无明显现象

D.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晾干后,将试样点浸入展开剂中

【9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可以通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的方法来实现氯化钠和氯化钾的分离,故A正确;

B.氯离子会破坏铝表面氧化膜,导致铝被腐蚀,则不能用铝制容器来腌制咸菜等,故B正确;

C.Al3+更易与F-结合成AlF,不与NH3•H2O反应,故C正确;

D.由于Cu2+和Fe3+的移动速度不同,一段时间后,Cu2+和Fe3+距起点的距离会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用毛细管取样品溶液,轻轻点样于原点上,晾干后,重复3-5次,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故D错误;

故选:

D。

10.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以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浊液变清

苯酚的酸性强于碳酸

B

取少许溴乙烷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冷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淡黄色沉淀

溴乙烷发生了水解

C

取少许淀粉溶液加入稀硫酸共热,冷却后滴加几滴碘水,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已完全水解

D

将乙烯通入到溴水中,溶液分层并褪色

乙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A.AB.BC.CD.D

【10题答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A.苯酚浊液中滴加Na2CO3溶液,苯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苯酚钠、碳酸氢钠,可知苯酚的酸性大于碳酸氢根离子的酸性,而碳酸的酸性大于苯酚的酸性,故A错误;

B.水解后应在酸性溶液中检验溴离子,水解后没有加硝酸至酸性,由现象不能说明溴乙烷发生了水解,故B错误;

C.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溶液不变蓝色说明溶液中不含淀粉,说明淀粉完全水解,故C正确;

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够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D错误;

答案选C。

1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与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化学成分相似

B.现代工业生产中的芳香烃主要来源于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和裂化

C.人造奶油、人造纤维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聚丙烯是生产医用口罩的重要原材料,制造聚丙烯的原料主要来自于石油的裂化

【11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地沟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以地沟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酯类,而由石油分馏得到的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则成分不同,故A错误;

B.生产芳香烃时,在60~165℃,通过石油化学工业中的催化重整和裂化,可以得到芳香烃,故B正确;

C.人造奶油为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酯类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熔喷布以聚丙烯为主要原料,是生产医用口罩的重要原材料,制造聚丙烯的原料主要来自于石油的裂解,故D错误;

故选:

B。

1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乙烷中混有少量乙烯,可通过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除去

B.向苯和苯酚的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可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C.乙酸乙酯中混有乙酸,可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经分液除去

D.溴苯中混有溴,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经分液除去

【12题答案】

【答案】D

【解析】

【详解】A.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能用来除杂,但乙烷可溶于四氯化碳,故A错误;

B.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三溴苯酚易溶于苯,不能除杂,故B错误;

C.乙酸乙酯和乙酸均与NaOH溶液反应,不能除杂,故C错误;

D.溴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NaBr、NaBrO,两者难溶于溴苯、易溶于水,故溴苯中混有溴,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会分层,上层是NaBr、NaBrO溶液,下层是溴苯,再分液即可除杂,故D正确;

答案选D。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必要时可加热)能鉴别甲酸、乙醇、乙醛

B.用蒸馏水能鉴别四氯化碳、溴苯、苯

C.用酸性KMnO4溶液(必要时可加热)能鉴别苯、甲苯、乙醇

D.用溴水能鉴别苯酚溶液、环己烯、甲苯

【13题答案】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甲酸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得到蓝色溶液和砖红色沉淀,乙醛能和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新制氢氧化铜和乙醇不反应,现象不同,可鉴别,故A正确;

B.四氯化碳和溴苯均不溶于水,且密度均大于水,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B错误;

C.苯和高锰酸钾不反应,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中的甲基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得到的是苯甲酸的悬浊液;乙醇也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从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醇能被氧化为乙酸,得到无色澄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