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898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docx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申请报告

附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建设单位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3、建设单位财务审计报告表

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

5、流动资金估算表

6、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7、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8、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和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0、财务现金流量表(全部投资)

11、固定资产投资借款还本付息估算表

附图:

1、陕西—顺隆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选址示意图

2、陕西—顺隆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总平面布置图

3、陕西—顺隆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施工图设计文件

4、陕西一顺隆实业有限公司肉食深加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无公害标准化养猪”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申请项目概述

1.1项目所处的技术领域

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是一个国家生活水平和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发达国家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般都在50%以上。

而我国畜牧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0%,因此,在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下,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市场前景广阔。

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品质、安全、无公害”正成为人们对食品消费追求的基本要求,安全、健康有保证的绿色无公害食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发展绿色和无公害畜牧产业将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企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虽然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30%,但科技投入仅有7.2%。

因此,发展畜牧业必须增加科技投入,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猪养殖是我国畜牧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我国肉类生产的主体,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是,我国现有的生猪养殖模式中最显著的特点是面广量小、分散生产,广大农村仍处在“后院养殖”的状态。

而单家独户的散养,生产效率低,饲养管理粗放,污染环境,品质不一,饲料报酬率和经济效益低,对部分质量指标的控制不能达到要求,这些产品在市场中受到很大制约。

因此必须对当前的养殖结构进行改变,迫切需要实行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通过增加科技投入,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母猪产仔数和成活率,提高生猪的出肉率和瘦肉率,缩短饲养期,增强其抗病力,从根本上改变生猪养殖分散,生产参差不齐,猪肉质量不稳定;瘦肉率低,品质差,缺乏市场竞争力;生产力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的局面。

1.2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标准化养猪就是在集约化养猪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养猪生产,选用优良的猪品种,标准的猪圈舍设施,标准的营养,标准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标准化的养猪生产,从而实现养猪生产圈舍标准化、品种标准化、营养标准化、猪群保健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标准化,达到养猪业“高效率、高效益”的目的,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新鲜”的标准猪肉产品。

该项目采用三元杂交技术按无公害食品进行标准化养殖和推广,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拟建设年产10万头瘦肉型三元杂交猪养殖基地。

公司向基地乡镇提供良种种猪、仔猪,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畜牧防疫,建立三元杂交无公害猪养殖示范区,包括科学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优良种猪和最佳杂交组合,标准化饲养与全价配合饲料,环境控制与最佳环境要求,专业化的饲养机械设备,严格的疫病防疫制度和环境要求等内容,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标准化养猪和传统养猪模式比主要优点如下:

1、给猪只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猪舍冬暖夏凉,可充分发挥猪只生产潜能。

2、由于封闭式饲养和同源引种、全进全出及严格的疾病预防和控制,降低了养殖风险。

3、采取自由采食饮水,提高了饲料利用率,缩短了饲养周期。

4、单人饲养量可达到400-3000头。

5、采用化粪处理,配合沼气发展,减少环境污染。

6、商品猪无有害物质残留,品质好,卖价高。

1.3技术水平

本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公司。

该公司系中国农业大学直属高新技术企业,拥有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丰富的专业技术经验,以超强的研发能力、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卓越的服务水准享誉业内,并创立了著名的“北农大五环养殖模式”,从品种、营养、防疫、环境、管理五个关键环节,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技术服务。

我公司和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密切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当地的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采用三元杂交技术,实行引进、选育和改良相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推广人工受精等快繁技术,实现生猪养殖良种化;强化疫病防治,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

1.4项目的主要用途及应用范围

通过采用三元杂交技术进行生猪良种生产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基地乡镇和周边地区农户进行良种养殖,按无公害食品标准化生产猪肉来满足我国当前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1.5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该项目通过建立稳固的“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推进规模养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推动当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项目的实施符合陕西省畜牧业产业规划,不仅会带来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还将对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和营养水平,对丰富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维护生态平衡,振兴农村区域经济,对加快实现我省畜牧产业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1.5目前的进展情况

目前,该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环境影响评估等前期工作均已完成,基础建设正在进行,项目进展较为顺利。

1.6申请创新专项资金的必要性

该项目的开展和运行费用投入极大,通过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和工艺改进,为广大人民提供优质,安全,可控的生猪良种和猪肉食品,从而不断推进我国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1.7项目的优势和风险

项目开展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非常适宜生猪的生长,充足的饲料来源和深厚的养殖基础,为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提供了便利。

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公司具有成熟可靠的技术优势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项目产品最终为猪肉,由于价格波动,会产生收益不稳定的现象,因此公司已经制定有五年以上的规划,研究降低饲养成本的方法,开发廉价饲料,同时,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加强管理,建立稳定持久的客户关系等途径合理规避该风险。

二、计划目标

1、总体目标:

项目总投资638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38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项目完成后年产仔猪10万头,年出栏瘦肉型猪3头,可发展农村养殖户3000多户,新增就业岗位3000多个。

2、 经济目标:

项目完成后累计实现产值近7亿元,年实现销售收2.94亿元,年纳税525.36万元,实现年均净利润1066.64万元。

3、 技术、质量指标:

本项目完成后年产仔猪10万头,自育肥猪3万头,10万头仔猪需配母猪5800头,需配种公猪290头。

平均受胎率88%(85%~90%),每头母猪年产2胎,年共产5800头×88%=51040胎。

设计每周为一个生产周期,平均每胎产活仔成活10头,正常生产负荷年产仔猪12万头,保育到育肥成活率85%,年产仔猪10.2万头。

除2000头用于种猪改良外,其余10万头全部育肥出栏。

执行的质量标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种猪场建设标准》(征求意见稿)以及建设部有关土建标准。

建设工厂化养猪场,猪舍内的环境条件执行GB/T17824.4《中、小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4、  阶段目标:

(1)引进原种猪300头,改良后的“二元”杂交种猪达5000头,年计划出栏“三元”杂交后仔猪10万头。

(2)自育肥猪3万头,采取公司+农户的办法,地产肥猪10万头。

(3)建设一个动物防疫、检疫、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型中心。

(4)二OO七年六月至十月,圈地和育肥区建设就绪。

(5)二OO七年十月至二OO七年七月,保育区圈舍、场地绿化和给排水、道路设施建设就绪。

(6)二OO七年七月至二OO八年三月,种猪区圈舍和饲草加工生产线建设就绪。

(7)二OO八年三月至年底,综合科研中心建设就绪,自动化设施安装调试到位,科研中心进入实质化工作,整个公司投入全面营运。

第二章申请单位情况

一、基本情况

陕西一顺隆实业有限公司经南郑县于二OO五年四月招引资进入南郑,位于南郑县胡家营乡胡家营村,固定资产1380万元,占地165亩,建设自养3万头生猪圈舍20427.8m2;建成年加工20万吨饲料生产线及各种用房2126.4m2;建成办公楼一栋897m2;建成科研楼4栋1200m2;已完成场区绿化及道路硬化、给排水工程及环保治理部分工程。

年生猪屠宰30万头,肉类联合加工冷储20万吨生产经营项目已完成项目规划和设计,现筹资建设中,计划二OO八年底以前按规划全面建成、安装调试就绪,全面投入生产营运。

年销售收入2.94亿元,年利税2700万元,安排社会劳动力420人。

二、人员及开发能力

1、企业负责人员简介:

公司负责人高伟,男,汉族,现年41岁,周至县哑柏镇东昌东村高家堡人。

1986年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先后从事经商、承包工程施工业务、房地开发等行业,2003年开始投资养猪产业。

经过多年的养猪实践,现已精通于养猪产业的经营管理和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2、项目负责人员简介:

项目负责人高伟,男,汉族,现年41岁,周至县哑柏镇东昌东村高家堡人。

1986年毕业于西安财经学院,经济管理专业。

先后从事经商、承包工程施工业务、房地开发等行业,2003年开始投资养猪产业。

经过多年的养猪生产实践经验,现已精通于养猪产业的经营管理和日常技术管理工作。

3、单位人员基本情况:

企业编制人员420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65人,工人60人,临时季节工295人。

各部门具体编制如下:

部门名称

管理人员

技术人员

固定工人

总计

牧业公司

2

6

65

72

种业公司

2

10

101

113

饲料公司

2

3

40

45

肉食公司

2

5

130

137

销售部

1

1

3

5

财务部

1

4

1

6

科技中心

2

10

2

14

企划部

1

3

1

4

福利部

1

5

2

8

办公室

1

3

10

13

合计

15

50

355

420

企业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消化吸收以及开发相结合,依靠科技进步将公司做大做强的理念,现有专业技术人员50名,大专以上学历28名,其中:

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10名,平均年龄38岁。

   

4、技术创新能力:

企业自身已形成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并和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技术依托单位,建立有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获得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体系和持续的研发能力。

每年用于引进新技术和培训技术售货员的经费达到近100万元。

第三章、技术可行性和成熟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条件可行性

1、项目区概况

项目建设地点选址在南郑县胡家营乡胡家营村,地处汉中市南岸城市郊区,冷水河边,离西汉高速公路出入口仅3公里。

(1)地理位置:

该养殖场距居民区和村庄1公里以上,交通运输方便,又利于卫生防疫和保护环境,周围无产生污染的工矿企业。

(2)地势:

该养殖场地势平坦、背风向阳。

西边是冷水河,形成有天然屏障和居住区隔离,有利于防疫。

猪舍布置座北朝南,该地的阳光十分充足。

(3)土质:

该养殖场为沙壤土,土质坚实、渗水性强(排水良好)、导热性较小、微生物不易繁殖。

(4)水源:

水源充足,该养殖场水质符合人畜引用水卫生标准。

(5)电力:

电力供应稳定、可靠、充足。

2、自然资源状况

区域内气象条件一览表

年平均气温(℃)

14.3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82

极端最低气温(℃)

-10.1

年平均风速(m/s)

1.1

极端最高气温(℃)

25.9

最大风速(m/s)

20

最热月平均气温(℃)

38.0

夏季平均气压(HPa)

963.76

最冷月平均气温(℃)

-1.7

冬季平均气压(HPa)

947.76

年主导风向

ENE、NE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77

项目区具备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畜禽种质资源丰富,传统的优质畜种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粮食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饲料用粮供给充足;科技力量雄厚,县设畜牧兽医站、乡镇设有分站,推广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加快畜牧业发展有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项目区内人口多,土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劳动力工资低,而且主要为主要农业生产区,农产品价格低,可以直接收购饲料,减少中间环节费用和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低,产品成本优势明显。

3、政策环境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政策,顺应西部大开发形势和农业结构调整方向。

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我国大力扶持和加强的产业,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需环节,涉及到人们饮食结构调整和全民族身体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陕西省以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建设畜牧业强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下发了《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畜牧产业化建设的决定》,推进畜牧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汉中做为陕西省的生猪养殖基地。

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把生猪生产作为四大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生猪产业的决定》,提出了“改变经营思想,改变饲养方式,改良提高品种,扩充总量,扩大规模,延伸产品加工增值”的三改两扩一延伸的开发要求,从政策、资金、税收和用地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生猪产业的发展。

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项目技术可行性

本项目的实施目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是可行的:

1、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养猪产业标准化水平;_

我国就生猪产量来讲堪称世界养猪业的中心。

我国的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3%,但出口量却很少。

有关专家指出,影响我国畜产品生产及进出口的根本原因有三点:

一是分散养殖,生产参差不齐,猪肉质量不稳定,二是猪肉瘦肉率低,品质差,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欧盟市场要求生猪瘦肉率在60%而我国传统生猪瘦肉率只有50%。

三是生产力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经济效益不高。

据了解,我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0%,但科技投入仅有7.2%。

发展养猪业必须增加科技投入,依靠科技改良品种,提高母猪产仔数和成活率,提高生猪的出肉率和瘦肉率,缩短饲养期,增强其抗病力。

转变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实现产业化经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今后几年是我国调整养猪业,迎接“入世”的关键几年。

调整传统养猪业的关键是开发相应的科学技术,提高猪肉品质,提高养猪生产效率。

企业具有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营销等优势,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骨干力量,对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等具有关键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充分发挥工商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南郑县畜牧业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引进、选育、改良相结合,改进生产工艺,推广人工受精等速繁技术,实现畜牧良种化;实施半自动和自动化养殖技术,强化畜禽疫病防治,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

稳固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机制,推进规模养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通过发展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化项目和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农产品基地,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带动当地农民增加收入,从而推动当地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促进全面提升项目区畜牧业产业化水平。

2、能够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我市的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肉类产量保持着年均递增近10%的发展速度,蛋、奶产量也保持着约12%的发展速度。

我国肉、蛋总产量已连续数年名列世界首位,饲料生产已成为世界第二生产大国。

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已接近30%,畜牧业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增加农民就业以及安全食品生产等方面起到了主导作用。

畜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农业和农村中的支柱产业。

我国现有的畜牧养殖模式中,最显著的特点是面广量小、分散生产。

广大农村仍处在“后院养殖”的状态,以规模小,低成本占据了市场的一角。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食品消费的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高品质、安全、无公害”正成为人们对食品消费追求的基本要求。

而单家独户的散养,生产效率低,饲养管理粗放,污染环境,品质不一,饲料报酬率和经济效益低,对部分质量指标的控制不能达到要求,这些产品在市场中,尤其国外市场中受到很大制约。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畜牧科技水平的日渐提高,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在各地骤然兴起。

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猪逐步取代传统式的分散型、小规模的一家一户副业型的养猪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据业内人士测算:

在现今的上市生猪商品总量中,来源于规模化养殖场所占的比重约在18~20%,并且呈逐年攀升之势。

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提高了商品常年化供给能力,对调节市场、稳定物价、变脆弱性畜牧业为稳定性畜牧业,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产前联种植,产后联加工,推动畜牧业产业化,形成区域性的规模经济。

不但能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能提高当地农民的生产标准和养殖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

3、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开拓市场发展我市的无公害食品产业;

无公害畜产品是无公害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市场缺口很大。

我国是肉类生产大国,入世后,畜产品具有价格优势,出口创汇潜力大。

因此,开拓和占领国内外巨大的肉食品市场将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我国畜产品价格普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猪肉低40%、牛肉低50%、羊肉低80%。

但是由于国际绿色壁垒的限制,使我国出口畜产品成本大为增加,削弱了畜产品国际竞争力。

多年来,我国对畜产品中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药物残留状况重视不够,缺乏监督、监测及管理力度,导致畜产品外销不畅。

从1994年以来,我国牛肉、猪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欧盟也完全禁止中国的牛肉及冻鸡肉的进入。

据统计,1999年我国出口肉类40.2万吨,占全国肉类总产的0.8%。

99%的畜产品只能内销,其主要原因就是药物残留超标。

2003年,我国猪肉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加工猪肉和猪杂碎)的累计出口量为30.69万吨,出口总额为6.55亿美元。

1998年5月内地供港活猪,内脏含“盐酸克伦特罗”导致香港17人中毒;同期广东省高旺市人民医院1周内竟发现7例因喝猪肺汤而中毒的事件;2001年1月10日浙江余杭市临平镇先后有50多人因食入含有“瘦肉精”的猪肉而发生食物中毒。

因此加强我国畜产品生产的安全性,采取措施突破“壁垒”,无疑将是我国畜产品国际贸易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项目按标准无公害食品进行标准化生产,建设10000头瘦肉型猪养殖基地。

公司向基地乡镇提供良种种猪、仔猪,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畜牧防疫,帮助建立三元杂交无公害猪养殖示范区,包括科学的养猪生产工艺流程,优良种猪和最佳杂交组合,标准化饲养与全价配合饲料,环境控制与最佳环境要求,专业化的饲养机械设备,严格的疫病防疫制度和环境要求等内容,确保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

本项目利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结合项目区实际,提高养猪生产水平,将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公司和农户以订单农业的方式,按标准收购生猪,积极开拓国外市场,提高效益,出口创汇,从而使基地养殖户稳步增收。

4、能够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

本项目以基地建设和规模经营为基础,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

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格局,是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养猪生产整体经济效益,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关键。

规模化、集约型养猪,将成为示范的窗口、现代畜牧科技的载体。

本项目通过良种配置及其优化杂交组合,饲料营养,疾病防治,环境处理与秸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科学化管理,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三、成熟性和可靠性

    1、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本项目采用三元杂交技术自繁自育、三阶段饲养、“全进全出”全年均衡饲养的标准化养殖技术,舍内采用自动引水、人工送料、人工清粪的生产模式。

技术关键首先是品种选择,其次再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三元杂交,对生产的仔猪实行早期断奶隔离技术(SEW)和三阶段饲养法,在饲养过程中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进行全封闭式生产管理。

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实行自繁自育和配方饲料,严格进行环境控制。

①工艺流程:

后备母猪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舍保育舍肥育舍出栏商品猪

生产性能好的母猪生产性能差的母猪

人工授精站生产用公猪淘汰母猪

淘汰公猪

后备公猪

②生猪生产流程:

出栏

育肥

育成

仔猪哺育

三元杂交

配合饲料

饲料基地

种猪

二元杂交

③质量监测流程

引进种猪时,应从达到无公害标准、具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种,并按照GB16567进行检疫。

引进的种猪,隔离观察15—30天,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合格后,方可供繁殖使用。

引种

严格执行《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质》、《中、小型集约化养猪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饲养条件

猪场不得出售病猪、死猪。

有治疗价值的病猪应隔离饲养,由兽医进行诊治。

需要淘汰、处死的可疑病猪,按防疫要求处理。

销售或运输车辆在和使用后要用消毒液彻底消毒。

运输途中,不应在疫区、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有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上市屠宰。

运输

饲养管理

消毒剂、消毒方法、消毒制度。

按无公害生猪饲养防疫和兽药使用准则执行。

建消毒池和消毒室,养猪场和外界隔离,进入养殖区的人员必须经消毒并穿隔离衣帽。

卫生条件

按《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准则》执行。

 

病、死猪处理

废弃物处理

场废弃物处理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

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

猪场污水经发酵、沉淀后才能作为液体肥使用。

认真做好日常生产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引种、配种、产仔、哺乳、断奶、转群、饲料消耗等。

种猪要有来源、特征、主要生产性能记录,建立种猪系谱,做好饲料来源、配方及各种添加剂使用情况的记录。

兽医人员应该做好免疫、用药、发病和治疗情况记录。

资料记录

 

④生产模式:

采用三阶段、“全进全出”方式;采用同期发情技术措施,批量定期配种,批量生产。

第四章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分析

一、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1、活体猪及猪肉市场供应现状

猪肉是我国主要的肉食品。

我国猪肉在进出口中基本平衡。

进口略大于出口。

猪肉出口中,以鲜冷冻猪肉为主,出口占猪肉出口量的69.57%,我国猪肉主要出口到香港、俄罗斯和朝鲜。

占猪肉出口总量的90.44%。

猪肉主要从美国、丹麦和加拿大进口。

2、猪肉价格分析

从全球来看,2003年1~8月世界猪肉平均价格为1880美元/吨,与2002年的1830美元/吨相比略有增长。

从2004年初开始,猪肉价格波动频繁。

根据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定点调查月报资料显示,2003年我国活猪的平均价格为6.45元/千克,比2002年同期提高了8.06%。

其中12月份的平均价格为7.54元/千克,达到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

3、我国猪肉消费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6年全国生猪出栏6.81亿头,比上年同期增长3%;猪肉产量5179.2万吨,增长3.7%。

今年一季度,生猪出栏2.3亿头,比去年同期增长2.5%;猪肉产量1773.4万吨,增长3%;存栏4.67亿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