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848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docx

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全册备课

一、 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共有两个班,一班32名学生,二班26名学生,本学期2班新增一名学生,学习情况中下等。

两班共有58名学生,一位数学老师。

从整体上来说,五年级的学生学习基础还可以,两极分化现在不太严重。

一班学生比较活跃,回答问题很积极,但学习不够踏实,二班学生不爱发言,课堂气氛不太活跃,但学习比较踏实。

从整体看,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不踏实,这学期需要加强管理。

同时,由于一个老师教两个班,时间不够,精力有限,从上学期期末情况看,存在着一些问题。

如兼顾了大部分学生,少数学生关注不够,特别是一班的xxx和二班的XXX,到最后成绩严重下降。

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在下学期的数学教学应重点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培养、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把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平时的评价相结合。

2、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多开展一些动手操作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深入调查学生的作业要求,改进作业的布置及检查方式,发现问题马上解决。

4、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加强课后辅导。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变换,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数学广角和综合应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图形的变换、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众数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会进行整数、小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2、掌握因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会求100以内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决有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4、知道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有关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5、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6、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以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7、通过丰富的实例,理解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8、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

六、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1、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模型

2、演示分数用的教具

3、其他教具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准备或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

七、课时安排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正式教学时间安排了16周,60课时的教学内容。

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图形的变换(4课时)

二、因数与倍数(6课时)

1.因数和倍数………………………………………1课时左右

2.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2课时左右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11课时)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5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3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左右

4.约分.....................................3课时左右

5.通分.....................................2课时左右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7课时)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2课时左右

六、统计(4课时)

打电话.........................................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轴对称、旋转、欣赏设计和一节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措施及手段:

1、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探究。

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并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进行安排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观察、想像、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独立探究出来。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独立思考。

这样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2、本单元内容可以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轴对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索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

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投影出示第2页的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

图形的旋转变换、平移变换和轴对称变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看看这些物体和图案,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图案,说说它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呢?

学生到投影前叙述说明。

2、教师投影出示第3页例1的主题图,组织学生观察。

教师:

观察这些美丽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图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学生可能会发现这些都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一说,在全班交流。

教师:

在二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1)投影出示例1的方格图。

教师:

观察方格中的图案,你看到了什么呢?

学生观察,把看到的内容在小组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

方格中的图形是一棵树,还有小草;方格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方格中的虚线是对称轴。

(2)教师:

你怎样判断方格中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沿虚线折叠,会出现什么情况?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出:

如果沿着方格中的虚线折叠,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所以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图形中的A点与A’点到虚线(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B点与B’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C点与C’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是相等的,所以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可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描述,使学生直观地看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画法。

教师:

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那么怎样能画出轴对称图形呢?

(1)投影出示例2

组织学生画一画(教师质疑:

怎样画得又好又快?

)画完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2)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会说出:

先找对称点,再把对称点连接起来。

三、拓展应用

1、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找出它们的对称轴。

(图略)

2、动手试一试,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自己动手,集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了吗?

会画了吗?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两边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画法:

先找对称点,再把对称点连接起来。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旋转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探索它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所创造出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图形旋转变换的含义。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

掌握把一个图形旋转90。

的方法。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新课

互动游戏

师: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玩过掌中宝游戏机吗?

都玩过什么游戏?

生举例。

师: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想玩吗?

 出示:

“俄罗斯方块”游戏画面一(图略)

师:

如果现在让你来玩,你准备怎么操作?

生:

把黄色的图形顺时针旋转90。

,放在右边的角落。

师:

用手示范一下怎样就是顺时针旋转呢?

生示范。

师:

(用手做出示范)那与之相反的是什么旋转呢?

生:

逆时针旋转。

(出示动画:

黄色图形顺时针旋转90。

后下落)

1、揭示课题

师:

刚才,我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大家几次提到了一个词“旋转”。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旋转”。

板书课题。

2、联系生活

师: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生:

风扇、陀螺、旋转木马、钟表、车轮……

(出示动画:

几种旋转现象)

师:

生活中像这样的旋转现象很多,我们就从与我们关系最密切地钟表开始研究吧!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与性质

(一)认识线段的旋转,理解旋转的含义

1、观察、描述旋转现象

出示:

钟表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的旋转过程。

出示动画:

(指针从12指向1)

师:

谁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一下刚才的这个旋转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叙述完整)

生:

指针从“12”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

到“1”。

板书:

指针 从“12” 绕点O 顺时针旋转30。

到“1”

(出示动画:

指针从1指向3)

师:

这次指针又是如何旋转的?

生:

指针从“1”绕点O 顺时针旋转60。

 到“3”。

(出示动画:

指针从3指向6)

师:

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

如果指针从“6”继续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

会指向几呢?

生:

12

(出示动画:

指针从6指向12)

2、小结,明确旋转的要素

师:

我们描述了这么多旋转现象,想想看,要想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说哪些方面?

生:

旋转物体、起止位置、绕哪一点、旋转方向、旋转的度数

板书:

 点   方向    角度

师:

对!

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它的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以及角度。

(二)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1、观察风车的旋转过程:

师:

指针的旋转我们都见过,看看下面这个图形的旋转你见过吗?

(出示动画:

呈现由线段→三角形→风车图案的全过程)

  师:

这是什么图案?

生:

风车。

师:

看!

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就要旋转起来了。

(出示动画:

风车从图1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到图2)

2、小组活动

师:

从图1到图2,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来解决报告单上提出的问题。

(1)从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___度。

(2)你是怎样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的?

  生小组讨论。

3、小组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1)图1到图2,风车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2)组1,根据三角形变换的位置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3)组2,根据对应的线段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组3,根据对应的点判断风车旋转的角度。

4、小结(教师边做小结边演示)

   师: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风车旋转后,不仅是每个三角形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闪烁),而且,每条线段(闪烁),每个顶点(闪烁),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

5、揭示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师:

从画面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

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那么什么是没有变的呢?

生1:

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

生2:

点O的位置没有变。

生3:

对应线段的长度没有变。

生4:

对应线段的夹角没有变。

师:

如果我们将风车在图2的基础上,继续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那么黄色的三角形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这条线段(师用鼠标指明)应该转到什么位置?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

(风车从图2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

到图3)

三、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 自主画图 

师:

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个图形旋转的全过程,想不想自己试着画一画呢?

出示:

例4方格图 

   学生在方格纸上完成。

2、作品展示,交流画法:

师:

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实物投影出示)

3、 小结画法

师:

我们在画一个旋转图形时,首先要确定它围绕的点,然后找到这个图形各个点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出示动画:

线段OA顺时针旋转90。

至OA′→线段OB顺时针旋转90。

至OB′→连接A′B′)

四、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美

师:

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一些简单的图形旋转而来的。

师:

这些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图形旋转而来的呢?

 生上台指明。

  出示动画:

(随机演示图形的旋转)

五、全课小结应用

 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欣赏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

(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

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 交流并欣赏。

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欣赏设计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

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 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

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的概念,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措施及手段:

由于本单元知识较为抽象,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2、教师要恰当利用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和分析。

3、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探讨中掌握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2、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种关系,你们和爸爸(妈妈)的关系是……?

生:

父子(父母、母子、母女)关系。

师:

我和你们的关系是……?

生:

师生关系。

师:

对,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

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着多种关系,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两数之间的因数与倍数关系。

(板书课题:

因数与倍数)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

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

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

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

(指名生说一说)

4、师:

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二)、学习求一个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A、找因数:

1、出示例1:

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

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

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

(生:

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

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

最大的是几?

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

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

这样写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  ),而最大的一定是(  )。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

(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

小结:

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B、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

2、4、6、8、10、16、……

师:

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

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

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