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69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9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docx

届高考二轮复习之基础回归第四部分《回归教材》学案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考纲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约________种)其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每种蛋白质含有的单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肽链形成的______________不同。

(3)蛋白质的功能

①结构蛋白。

②起________作用,如消化酶。

③免疫作用,如________。

④帮助物质进出细胞,如细胞膜上的________。

(4)蛋白质检测:

蛋白质(肽键)+________→紫色。

(5)核酸分两类,即________(DNA)和________(RNA),DNA特有的糖为________,特有的碱基为________,RNA特有的糖为________,特有的碱基为________;DNA一般为________链,RNA一般为单链。

(6)核酸的功能

①DNA中贮藏的________控制着细胞的所有活动,并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的________。

②RNA在合成________时是必需的。

如________可作为直接模板,tRNA可作为______________的转运工具,rRNA可构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________,此外,有极少数的RNA可起________作用。

③在无DNA的病毒中________是遗传物质。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Ⅱ)

(1)糖的种类

(2)糖的作用:

①________是细胞内主要的单糖,是最重要的________物质。

②________和糖原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________物质。

③糖的鉴定:

鉴定淀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脂质主要由C、H、O3种元素组成,但其中________原子的含量较糖类少,而________原子的含量较糖类多。

(4)脂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胆固醇等。

(5)脂质的功能:

作为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的脂质是________;参与构成细胞膜以及细胞器膜的重要脂质是________;________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________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________的发育以及________的形成;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________的吸收。

(6)脂肪检测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Ⅰ)

(1)水的作用:

①________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________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③细胞内许多________都需要水的参与。

④可运输________。

(2)无机盐的作用:

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②维持细胞的_____平衡及离子平衡。

1.几种重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2.熟悉几种特征元素及相应化合物

I—甲状腺激素Fe2+—血红蛋白Mg2+—叶绿素

3.组成活细胞最重要的元素是“C”,但含量最多的却是“O”(C占“干重”比例最高)。

4.斐林试剂可鉴定“还原糖”,但不能具体确定是哪种还原糖。

5.几种重要化合物的特征性功能

(1)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2)主要贮能物质——脂肪(3)功能最杂的物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蛋白质(4)遗传物质——核酸

6.有机物质与ATP的关系

有机物

代谢产物+能量

热能散失

         少量

      ADP+Pi―→ATP+H2O

7.界定ATP、DNA、RNA及核苷酸中“A”的含义

考纲二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1)________:

细胞发现者。

(2)施莱登:

所有植物都是由________构成的。

(3)施旺:

所有动物也是由________构成的。

(4)魏尔肖:

所有的细胞都必定来自________________。

2.多种多样的细胞(Ⅱ)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___________,把细胞分为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如细菌)两类。

(2)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________和大液泡等。

(3)所有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低等植物具有而高等植物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的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的膜系统

②分泌蛋白的合成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Ⅱ)

1.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流动性”(胞吞、胞吐、递质释放、细胞运动均与此有关),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与膜上的磷脂分子及载体蛋白有关)。

2.常见的分泌蛋白

抗体、淋巴因子、血浆蛋白、蛋白质类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常见的消化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

3.几个“未必”和“一定”

(1)有中心体的细胞未必是动物细胞(如低等植物细胞);

(2)植物细胞未必都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

(3)有细胞壁的细胞未必为植物细胞(如细菌、真菌等);

(4)没有叶绿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

(5)没有线粒体的细胞未必不进行有氧呼吸(如好氧细菌);

(6)有细胞壁且具有中心体,一定为低等植物细胞;

(7)有核膜及各种细胞器,一定为真核细胞;

(8)无线粒体的真核细胞一定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氧呼吸如蛔虫、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等)。

4.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共同点

都具有遗传物质DNA;都有细胞膜;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这种细胞器;均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均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考纲三 细胞的代谢

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上述方式中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是________,与呼吸或O2有关的是________。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Ⅱ)

(1)绝大多数的酶是________,极少数的酶是________。

(2)酶在代谢中唯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酶作用的强弱可用________表示。

(4)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①酶具有________。

②酶具有________如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

③酶的作用可受________、________和多种化合物的影响。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Ⅱ)

(1)ATP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其中“A”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称为________。

(2)细胞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纽带是________,此纽带物质还是细胞中的________。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1)光反应

①条件:

光、叶绿素、酶。

②物质变化:

将水分解成________。

③能量变化:

将光能转变成________。

④场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暗反应:

①条件:

多种酶的催化。

②物质变化:

CO2首先被一个________固定,生成两个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被________还原生成有机物,并将ATP释放的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③能量变化: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________中稳定的化学能。

④场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Ⅱ)

(1)光照:

光照________、光质和光照时间等。

(2)CO2浓度:

CO2的浓度通过影响________过程对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3)温度:

影响________的活性。

(4)________和矿质元素的供应。

6.细胞呼吸(Ⅱ)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重要区别在于是否有__________参与。

其中有水生成的是__________,无CO2生成的是__________。

(2)有氧呼吸的场所及过程

①第一阶段:

场所________,产物为________。

②第二阶段:

场所________,产物为________。

③第三阶段:

场所______有______参与,产物为______。

(3)三个必记的反应式

①有氧呼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无氧呼吸

1.植物细胞ATP的产生场所有“三处”

即叶绿体类囊体薄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但叶绿体中产生的ATP专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其他耗能过程。

2.高温,pH过大、过小均可使酶分子空间结构遭破坏,从而丧失活性,但低温不改变酶分子空间结构,故低温只是抑制酶活性,最适温度过后,当温度升高时,酶活性逐渐降低,温度过高会导致酶失活变性。

3.动植物细胞产生CO2的部位

动物细胞CO2只来自有氧呼吸,只产自线粒体;植物细胞及酵母菌,CO2既来自有氧呼吸又来自无氧呼吸,即CO2可产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5.光反应、暗反应中C3、C5、ATP、[H]的变化

(1)突然停光照(CO2供应不变):

ATP↓、[H]↓、C5↓、C3↑。

(2)突然停CO2(光照不变):

C3↓、C5↑、ATP↑、[H]↑。

6.确认植物能否生长(或能否更新空气)主要参照净光合量而不是总光合量——只有净光合量大于0时,植物才能生长,净光合量最大时,植物生长最快。

考纲四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Ⅰ)

细胞周期是指________的细胞从________到________所经历的过程,包括________(又分为G1期、________期、G2期)和________。

2.细胞的无丝分裂(Ⅰ)

(1)过程:

________先延长并缢裂,随后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如________的分裂。

(2)特点:

无________的变化。

3.细胞的有丝分裂(Ⅱ)

(1)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为:

________→________分布→________排列在________上→________分裂→移向________。

(2)在有丝分裂中,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发生在前期——________的形成方式不同和末期——________的分裂方式不同。

(3)与有丝分裂有关的四种细胞器为________、线粒体、________、________。

(4)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______后,________到两子细胞中,从而保证了遗传性状的______。

1.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备细胞周期,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历时可占90%~95%。

2.抑制分裂间期的S期可抑制细胞分裂,抑制癌细胞增殖及诱变育种均作用于S期。

3.细胞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均为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4.无丝分裂≠二分裂

无丝分裂是指某些高等生物高度分化的成熟组织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如蛙的红细胞、某些植物的胚乳细胞等,这些细胞都有成形的细胞核,核膜、核仁都完备,是典型的“真核细胞”分裂,而二分裂却是“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考纲五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Ⅱ)

(1)细胞分化即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________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________,细胞的分化是________的。

2.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________的潜能。

(2)动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区别: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实验表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________具有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凋亡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1)细胞衰老的五大特征

①细胞内________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

②细胞内多种________降低。

③随着细胞的衰老,细胞内的色素会逐渐________。

④细胞内________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⑤细胞膜________,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是________性细胞死亡,是发育过程中的______步骤,是由某种______引发的,它不同于________造成的死亡。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①细胞代谢________,能________增殖。

②________发生明显变化。

③细胞表面上的________减少,癌细胞容易在体内________。

(2)癌细胞的防治:

①避免接触________。

②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习惯。

1.判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细胞分化的根本依据

是二者的结果不同:

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全能性表达的结果是形成“完整个体”。

2.细胞衰老与凋亡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对机体是有利的。

3.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存在于人体各种生活细胞中。

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

4.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清除,属细胞凋亡而不是细胞坏死。

5.细胞衰老≠个体衰老

①单细胞生物:

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②多细胞生物:

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但衰老个体中也可存在稚嫩的细胞。

必修二 遗传与进化

考纲一 遗传的细胞基础

1.细胞的减数分裂:

(1)减数分裂是________生物的________细胞成为________细胞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

(2)减数分裂的特点:

细胞经过________次连续的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________次,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

(3)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

2.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Ⅱ)

(1)精子的产生①场所:

________

(2)卵细胞的产生

①场所:

________

3.动物的受精过程(Ⅱ):

在受精卵内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融合,因此,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__________的染色体数目。

1.减数分裂不具有细胞周期。

2.不可误认为正常人体细胞内的DNA分子数是46个,受精卵中的DNA分子来自父母各一半——人体细胞有46条染色体(父母各提供23条),但DNA分子却多于46个,因线粒体中还含DNA分子,且线粒体DNA全由母方提供。

3.与有丝分裂相比,联会,形成四分体,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四分体平分为二及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均为减数分裂所特有的。

4.从变异角度看“基因重组”为减数分裂所特有的变异。

5.卵细胞形成的两次分裂并不是连续的,如只有受精后才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故观察减数分裂宜选精巢(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考纲二 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①体内转化实验分别用a.R型活菌、b.S型活菌、c.加热杀死的S型活菌、d.加热杀死的S型活菌与R型活菌混合物注射小鼠时,可使小鼠致死的是________,表明S型菌中含某种________可使R菌转化。

②体外转化实验

结论:

________是遗传物质,它赋予了生物的遗传特性。

(2)病毒感染实验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Ⅱ)

(1)DNA分子的组成单位为________;

(2)空间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特点

①________性,n个碱基对构成的DNA具有4n种碱基排列顺序。

②________性,如每个DNA分子都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③________性,如两条主链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的顺序不变,碱基对构成方式不变等。

3.基因的概念(Ⅱ)

基因是________的________片段,其________代表遗传信息。

4.DNA分子的复制(Ⅱ):

(1)复制时间:

________。

(2)复制主要场所:

________。

(3)复制条件:

①模板:

________分别作模板。

②原料:

________。

③能量:

细胞提供的能量(ATP)。

④酶:

解旋酶、________酶等。

(4)复制过程:

________。

(5)复制特点:

________。

(6)复制意义:

保持前后代遗传物质的________及________。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Ⅱ)

(1)转录

①概念:

在细胞核中,以________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________的过程。

②场所:

主要是________。

③模板:

________。

④原料:

________。

⑤产物:

________。

(2)翻译

①概念:

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________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②场所:

________。

③模板:

____________。

④原料:

___________。

⑤产物:

________。

⑥运输工具:

________。

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并未证明遗传物质是什么,只证明S型菌中含某种“转化因子”。

此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S型细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2.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为噬菌体侵染实验;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后者还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但上述所有实验均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原因是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内,与R型菌的DNA实现重组,表现出S型菌的性状,此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4.基因是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片段”——在大多数生物中是一段DNA,而在RNA病毒中则是“一段RNA”。

5.并非所有的RNA病毒均具逆转录功能——可进行逆转录的病毒须含逆转录酶。

6.中心法则表达式

中。

①、②发生于存在DNA的场所(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及拟核)中。

③发生于核糖体中。

④、⑤发生于寄主细胞中。

所有细胞生物均只发生①、②、③过程。

7.密码子的简并性(多个密码子对应同一种氨基酸)一方面可增强容错性,另一方面可提高翻译速度。

考纲三 遗传的基本规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1)选取了合适的实验材料——________。

(2)在数据分析中应用________分析法,便于找出规律。

(3)运用了从________到________,先易后难的科学思维方式。

(4)成功地应用了“假设——推理”的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1)两大定律比较

比较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位置

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__________上)

遗传实质

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________

F1产生配子时,________彼此分离,位于____________上的________基因可以自由组合

时间

均发生于________分裂的______________期

(2)具两对相对性状的双杂合子(YyRr)自交子代状况分析,子代共________个组合,________种基因型,其比例为:

Y__R__∶Y__rr∶yyR__∶yyrr=________。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Ⅱ)

(1)基因控制性状的两条途径:

①基因通过控制________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

②基因还能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________。

4.伴性遗传(Ⅱ)

(1)伴性遗传即________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________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

①男性患者________(多、少)于女性患者;②________遗传;③一般为________遗传。

(3)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

女性患者________(多、少)于男性患者。

(4)伴Y染色体遗传特点:

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________性个体中遗传。

1.孟德尔定律只发生于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中,无性生殖及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

2.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才可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由于基因互作,显性相对性或环境影响等,双杂合子自交子代表现型可能出现9∶3∶3∶1的变式如9∶6∶1、9∶7、9∶3∶4、15∶1等,但配子产生规律不变。

4.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控制着生物的性状。

5.切记ZW型性别决定的性别与XY型相反。

6.性染色体基因传递规律

(1)凡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就男性而言,只来自母亲,只传给女儿;凡位于Y染色体上的基因,只来自父亲,只传给儿子。

(2)三区段遗传特点:

Ⅰ段:

伴X遗传(可分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

Ⅱ段:

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尽管Ⅱ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但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与常染色体遗传并不相同而是与性别有关,有时男性患病率并不等于女性,如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女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男性;而XaXa×XaYA后代中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

Ⅲ段:

伴Y遗传,表现为“传男不传女”。

7.关注三类变异

(1)XXY受精卵成因

(2)XYY受精卵成因:

减ⅡYY未分开(异常精子)

(3)常染色体上含性染色体基因(如睾丸决定基因):

由染色体异位所致。

考纲四 生物的变异

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Ⅱ)

(1)基因重组类型:

①__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_基因重组(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__________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________导致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产生重组(发生于__________时期)。

(2)基因重组是通过________生殖过程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生物性状的________,为动植物________和________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Ⅱ)

(1)特征

①________性:

所有生物均可发生。

②是随机发生的,发生在个体发育的________。

③频率________,在高等生物中,突变率是10-8~10-5。

④大多数突变对生物是________。

⑤突变是________,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2)原因:

由于某些环境条件(如温度骤变、各种射线等)或生物体内部因素(如异常代谢产物)等的作用,使________发生变化。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Ⅰ)

(1)染色体结构变异:

①类型

②结果:

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________或________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染色体数目变异

①染色体组中________(不含、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____________。

②可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