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577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劳丽华论文02171 2.docx

劳丽华论文021712

 

钦州 学 院

自考专本衔接毕业论文(设计)

 

林黛玉形象评析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杨海冰

准考证号010112303498

 

指导教师单位党委办公室、院长办公室

指导教师姓名宾祖昌

指导教师职称助理研究员

年月

论《史记》参政女性形象

汉语言文学专业2011级劳丽华

指导教师宾祖昌

摘要

在中国古代社会,女性因地位低下而易被忽略。

记录从上古到西汉这段历史的《史记》中女性的数量远远少于男性,记录的详尽程度更是在总体上不如男性。

但是,就如真实的历史不可能把女性排除在外一样,此书中的女性形象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并同样呈现出其应有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本文专门以《史记》中国君的母亲、皇后及妃姬为主要对象,探讨了她们参预国家政事的内外因,并详细论述了她们参政的四种方式其在内政外交方面所起的作用。

由于她们多数不具备独立的政治力量,其命运多表现悲剧色彩,并且这种悲剧在以后的宫廷中一再上演。

这充分说明悲剧的根源不在于女性本身,而在于封建的宗法制度,只要这种制度存在,这种悲剧就不可避免。

关键词:

《史记》;参政女性;悲剧命运

 

PowerfulWomeninShihChi

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2008-2HuangYu-wen

SupervisorLiYe-tian

Abstract

Generallyspeaking,inChineseancientsociety,womenalwayswerebeingignoredbecauseoflowstatus.SoinShihChi’srecordsofchina’shistorybeforethewesternHandynasty,therearemorerecordsaboutthementhanthewomen,andingreaterdetail,but,wecannevereliminatewomenoutofrealhistory,andthewomeninthisbookallhavetheirownworth,theirlivesarevarietyandhavedeeplyinfluence.Thisthesisisgoingtofocusonqueenmothers,thequeens,andtheconcubineinShihChi;toexplorewhyandhowtheyinterveneinnationalaffairs;andtodiscussindetailsabouttheirrolesindomesticandforeignaffairs.Generallyspeaking,theirdestiniesweretragedies,andthiskindoftragediesalwaysrepeatedinhistory,becausemostofthemlackofindependentpowerinpolitics.Ithasprovedthattherootofthetragedyisnotwomenbutfeudalisticpatriarchsystem.Wherethereisthissystemthereisthetragedy.

Keywords:

ShihChi,powerfulWomen,tragedydestiny

 

目录

引言4

一参政原因4

(一)国君的婚姻无一例外都含有政治婚姻。

4

(二)思想自由奔放的社会5

二参政方式5

(一)依凭政治婚姻参与政治5

(二)作为国君的妻妾参与政治6

(三)作为国君母亲参与政治6

(四)代天子行政掌权7

三参政女性对后世的影响7

四结语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引言

《史记》是我国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也是一座规模空前的历史人物画廊。

自《史记》问世以来,对《史记》人物形象的研究就是《史记》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纵观前贤的研究,常就《史记》中的帝王、将相、贤人、隐士、刺客、侠士等男性群体加以论述,而对《史记》中描述到的众多女性群像却甚少涉及,这不能不说是对《史记》中众多女性形象的漠视及对古代女性考察研究问题的忽略。

早在80年代初白寿彝先生就在其著作《史记新论》中提到“在写妇女历史方面,司马迁的贡献是不能抹煞的。

本文主要就《史记》中参与到政治生活的国君的母亲、皇后及妃姬为探讨对象,研究她们在政治生活中的方式及影响。

一参政原因

在男权社会中,国君的母亲、皇后及妃姬作为附庸的群体能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其原因有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两类。

首先从外部原因来看:

(一)国君的婚姻无一例外都含有政治婚姻。

他们所娶的女子不管是夫人或是姬妾,多是诸国国君的女儿。

以春秋时期为例,随着周王室势力的衰落,诸侯国逐渐成为独立的政权。

大国开始摆脱周天子的束缚和制约,急于扩张,壮大自己的实力;而小国,由于失去了天子的荫护,不得不忙于自保。

政治婚姻就成为他们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手段。

比如鲁国虽然是礼仪之邦,又是周公的封地,在诸侯国中的影响也比较大,但它的势力较为弱小,又与齐国接壤。

周公旦在世时就曾感叹说“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所以鲁国就经常与齐国联姻以自保。

鲁国春秋十二公中的桓公、庄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所娶的夫人都是齐国之女。

还有著名的是秦晋联姻。

至今人们仍用秦晋之好来形容两家结亲。

(二)思想自由奔放的社会

这样一个背景时代,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提供条件。

以西汉为例,西汉前期宽松的社会环境和特殊的时代条件造成了女性政治权力的“兴盛”。

首先,经历过秦汉大变革的人们在思想上具有前所未有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使人们易于接受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其次,作为西汉前期统治思想的黄老哲学以自身的包容性和本身蕴涵的对女性的相当尊重,为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提供了理论依据;再次,刘邦及其大部分朝臣出身低微,他们在由民间进入宫廷的过程中,将平民阶层所具有的男女相对平等观念带到了政治上层建筑中,使男性对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有一定程度的认可。

在这种宽松的社会背景下,吕太后由于汉初特殊的时代条件及西汉功臣明哲保身的集体性格首执权柄,薄、窦、王太后则足履其迹,共同构建起了女性政治的极盛时期。

二参政方式

在《史记》中女性常常由于无法选择的而深陷于政治漩涡之中。

吕后是尊其父命而嫁与刘邦;薄太后则是刘邦为汉王时击败魏王豹所掠得;王太后是由其母强行从夫家接回后送入宫中;卫子夫则是平阳公主送于武帝。

可以说这些女性无论出身贵贱,都没有选择夫君的权利,她们的政治人生始于“被迫”,她们从丧失权利为基础而获得权力。

作为国君母亲、皇后及妃姬而参政的女性,多数并没有独立的政治地位,她们多以后宫劝谏的方式进行,如怀赢,晋文公的夫人,秦穆公的女儿,以国母身份从后宫站到前台,凭借自己的一番话救下了秦军三位主将。

还有秦穆姬,晋献公女,申生同母姊。

她以智劝说穆公,保护了异母弟晋惠公夷吾,使晋国免受国君被杀的重大耻辱。

只有少数如吕后、赵威后等能独当一面,显示其政治才干。

按照《史记》中的参政女性的参政方式,可将参政女性分四类:

一、依凭政治婚姻参与政治;二、作为国君的妻妾参与政治;三、作为国君母亲参与政治;四、代天子行政掌权。

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一)依凭政治婚姻参与政治

由于这些女性在未嫁时就受过良好的教育,出嫁有机会了解国家内部激烈的政治斗争。

加上她们是处于从属附庸的地位.所以她们就以第三者旁观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政治矛盾及政治人物,而能把这些复杂的事件、人物的内心及本质看得更加清楚透彻,现出她们敏锐而独到的政治眼光。

她们经常以议论或劝谏的方式对国君说出自己的看法,对国君产生影响,起参与政治的作用。

如秦女怀嬴,秦穆公宗女。

先为晋怀公圉之妻,后再嫁晋文公,生公子乐。

其事迹主要见于《晋世家》和《秦本纪》。

秦穆公将秦女许嫁给晋惠公在秦国的人质——太子圉。

秦穆公十三年,惠公病重,太子圉谋与秦女逃归晋国。

从夫,秦女就要面临背叛自己国家的罪名;向父亲揭发丈夫,就要面临对丈夫的被叛。

在这种危急的情势下,秦女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对公子圉说:

“子一国太子,辱在此。

0秦使婢子侍,以固子之心。

子亡矣,我不从子,亦不敢言。

”她以大局为重,让太子圉归国继位(后成为晋怀公)。

秦女既有大国公主的从容镇定,又有妻子的温柔体贴;既保护了自己的名誉,又维护了丈夫的面子和权益,使两个国家的利益不受损失。

后来晋怀公被杀,秦女再次被秦穆公嫁给晋文公重耳。

由于秦穆公不听百里奚等人的谏议,贸然发动秦晋崤之战。

秦军大败,三名将被俘,即将被杀。

此时晋文公已经去世,怀嬴利用自己太夫人的身份,对晋襄公说:

“秦欲得其三将戮之。

(二)作为国君的妻妾参与政治

作为国君的妻妾参与政治,主要体现在对储君问题的激烈争夺。

中国古代从周开始,在继承制度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但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的实际情况看来,并没有自始自终严格实行过嫡长子继承制。

王室经常出现诸公子争夺太子之位及君位的斗争。

而国君的妻妾也往往参与其中,各自为立自己的儿子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储君争夺上,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晋国的丽姬之乱。

本来太子并不是丽姬的儿子,而是晋献公的长子申生。

然而丽姬为了能让自己的儿子奚齐作为太子,不惜一切代价,采取各种卑劣手段,周密计划,步步为营,终于使太子申生自缢,群公子被逐,达到了她个人的目的。

(三)作为国君母亲参与政治

一般来说国君的妻妾之所以如此费尽心机,不择手段地为自己的儿子争夺君位,除了为儿子的安全与前途考虑之外,还有就是她们为自身安危的考虑。

一旦有朝一日她们登上了国母的宝座.她们在本国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

这就是她们所向往和追求的。

另外,作为国君的母亲,她们也有了相对更大的权力,对政治的参与也更为直接,而不仅仅采用议论或劝谏的方式了。

西汉高祖之妻吕雉既是很著名的例子。

自从与戚夫人为各自儿子为夺皇位胜利后,刘盈即位为帝,吕雉开始独掌大权。

期间,吕雉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在采取“无为而治”,巩固西汉政权的同时,首先打击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对派,重用其宠臣审食其。

然后布置党羽,大封诸吕及所爱后宫美人之子为王侯。

还有的即是在西汉的政治上对皇帝又重要影响力的还有文帝之妻窦皇后。

公元前141年,景帝驾崩,太子刘彻即位,尊祖母窦氏为太皇太后,生母王氏为太后史称:

汉武帝。

刘彻即位后,太皇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常出面干预朝政。

武帝也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事,都随时向她请示。

当时御史大夫赵绾和郎中令王臧,迎鲁耆儒申公来朝,并建议仿古制,设明堂辟雍,改历易服,行巡狩封禅等礼仪,还建议今后政事“可不必事事请命东宫”。

太皇太后听罢,怒不可遏,命武帝下令革去赵绾、王臧官职。

至她去世前,武帝不再敬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

(四)代天子行政掌权

《史记》中参政女性中的佼佼者要算是吕后了。

吕太后,姓吕名雉,字娥姁,是“高祖微时妃也”.汉元年立为王后,五年立为皇后。

惠帝继位,尊为皇太后。

其权力虽在刘邦去世后才达到顶峰,但在汉高祖在世的时候就开始参与政治活动。

早在刘邦在世的时候,吕后就利用其常年战事在外的机会,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并获得了一定的权柄。

通过挫败刘邦易储计划,巩固刘盈太子地位的斗争,吕后又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汉廷的地位。

刘邦死后,孝惠帝以一个傀儡皇帝的身份由幕后的吕太后操纵。

少帝继位,吕后临朝称制,不久又废除少帝,另立恒山王弘,凡临朝八年,权势达到顶峰,被评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位实质性的女皇帝。

上四方面可以看出,《史记》所描写的国君的母亲、皇后和妃姬多数不具备独立的政治力量,然而当她们以自身特有的地位与身份介入政治生活时,却因各自的性格、品质以及所处的环境、地位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神态和风貌。

0她们在本国的发展和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大不相同。

三参政女性对后世的影响

马克思曾断言:

从母权制过渡到父权制,是妇女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在中国旧的以男性为中心的宗法社会,女性处处受到男性的操纵、压迫、藐视,她们失去了独立人格。

在统治阶级那刀光剑影,充满血腥的争权夺利的斗争中,女性这个特殊的物品总是首当其冲,深受其害。

我们可以想见有多少国家的君主在激烈的政治斗争中丧生,而作为他们附庸的妻妾们一旦卷进这残酷的斗争中来,生命就更如草芥般容易凋零。

本来她们作为普通女人,爱情、婚姻应该是她们生命的主旋律,然而作为国君妻妾的她们,幸福的爱情和婚姻是她们所不敢奢望的,温暖的家的感觉以及丈夫的庇护,在她们心中已经成为永远的空想。

她们中的大多数不但要承受着色衰失宠的悲剧命运,而且要在整天勾心斗角中求生存。

她们逐渐明白,如果不拥有一定的政治力量和政治靠山,她们是很难在残酷的斗争中生存的。

所以她们中的大多数都卷入了政治漩涡之中。

为了争宠而使用阴谋诡计,为了子嗣而明争暗夺。

她们的心灵已被扭曲,女性天生的善良、温柔、贤惠已经在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中,在她们那死板的政治面孔下荡然无存了。

更有甚者,她们中的一些像郑国的武姜和鲁国的穆姜,表现出了极大的权力欲望,母子关系以及舐犊情深的天性在她们心中已经泯灭殆尽,唯有掌握权力的欲望在她们的心中燃烧.这把火烧掉了她们的人性,扭曲了她们的灵魂,也给她们带来了终生的遗憾和后悔。

《史记》就为我们展示了作为女人的三种悲剧命运:

一是作为女儿的女人,她们是家族谋取利益的政治工具,如外戚家族的兴衰荣辱往往取决于他们的女儿能否荣登皇后宝座。

这是政治斗争使然。

二是作为妻子的女人,她们就如一件旧衣服,说被抛弃就被抛弃,如吕后“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然吕后年长色衰,却被刘邦冷落;再如武帝恐“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杀昭帝之母。

这是男权统治使然。

三是妃子之间的争风吃醋乃至互相残杀,如吕后与戚氏、陈皇后与卫子夫等,这是女性自觉或不自觉以男性为中心而自我保护使然。

前两种是社会造成的悲剧。

后者则不仅有社会悲剧因素,更有女性意识泯灭的悲剧因素,她们是因为男性的需要而存在的。

因此作者对这一悲剧不仅有同情,而且还有批判与惋惜。

如作者毫不讳言吕后残忍地杀戚氏,除了包含对戚氏的同情,还有对吕后的批判,社会制度不合理性的批判。

《史记》中给我们塑造了一系列以国君妻妾为主体的参政女性形象,这对后世的社会和意识形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由于男性主义在人们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所以女性在权力面前,尤其是国家政权面前只能是退避三舍。

历朝历代,人们都把女性参政看作是国家不祥的征兆。

这些女性也就成了红颜祸水。

汉朝的赵飞燕、唐朝的杨贵妃都是这方面的典型。

人们通常会把祸乱国家的所有罪责都加在她们身上。

然而女性参政是封建等级制和宗法制的必然产物,只要这两种制度存在,在封建社会里女性参政的现象就不可避免。

虽然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真正能处于国家权力中心的女性毕竟是少数,参预政事的也不多,能执掌政权像吕后、武则天那样的人物更是凤毛麟角。

然而她们毕竟在男性统治的社会里,挣破命运的束缚,为自己争取了更高的社会地位。

虽然对女性参政的评价要根据她们对当时社会所起的作用做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然而本身这种争取就是具有重大积极意义的,这表现了她们人格独立性的显现。

如果没有这种争取,女性恐怕到今天还处在从属的地位上。

当然,这种争取在封建制度下,肯定会付出沉重代价的。

多少无辜的女性被卷入其中,《史记》里所描写的参政女性的悲剧在后代的宫廷中一再重演,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这悲剧产生的根源不在于女性参政而在于封建等级制和宗法制度本身。

只有推翻整个封建制度,这种悲剧才能彻底消失。

四结语

《外戚世家》中司马迁曾说“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

夏之兴也以涂山,而桀之放也以末喜。

殷之兴也以有女戎,纣之杀也嬖妲己。

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而幽王之禽也淫于姒。

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讥不亲迎。

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

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

可不慎与?

”这一段话就表现了司马迁肯定女性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力,这种影响无论是消极的或是积极的,女性是出于主动或是被动,它都是历史的存在。

她们也曾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掌握政治权利,睥睨天下,发号施令。

然而在以男性的权力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女性权力就像划过夜空的流星,在释放刹那的辉煌后消失在沉沉的夜幕之中。

 

致谢

这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黎业田老师这篇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宾祖昌老师,本论文从最初选题到确定写作中心,经过了三次大的变动。

在我每一次陷入思维瓶颈时,黎老师中肯的建议总能使我豁然开朗。

在本篇论文修改的过程中,黎老师更是给予悉心指导,从文章结构的调整,到词语、标点的改动,总能不厌其烦。

今天,当我的学习成果将要体现在本篇论文的写作中的时候,回首四年的求学之路,我不仅要感谢老师们四年来对我的严格要求,也要感谢老师们以身示范培养我形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想这些都将让我受益终身。

老师们的渊博的学识、儒雅的谈吐都令我钦佩,也成为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后要衷心地感谢各位评阅论文的老师和参加答辩的专家、学者!

 

参考文献

[1]白寿彝.史记新论[M].江苏古籍出版社:

实出版社,1981:

74.

[2]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52.

[3]司马迁.史记·晋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85.

[4]司马迁.史记·晋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90.

[5]王国维.观堂集林[M].河北:

教育出版社,2001:

288.

[6]司马迁.史记·吕太后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0.

[7]杨燕起.历代名家评史记.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8]司马迁.史记·张丞相列传[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54.

[9]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68.

[10]司马迁.史记·吕太后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0.

[11]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92.

[12]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64.

[13]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63.

[14]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63.

[15]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867.

[16]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867.

[17]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800.

[18]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800.

[19]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800.

[20]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83.

[21]司马迁.史记·吕太后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0.

[22]司马迁.史记·吕太后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0.

[23]司马迁.史记·吕太后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0.

[24]司马迁.史记·吕太后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4.

[25]吴秀华:

明末清初小说戏曲中女性形象研究[M].江苏:

古籍出版社,2002:

5.

[26]司马迁.史记·吕太后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70.

[27]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66.

[28]司马迁.史记·外戚世家[M].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5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