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38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docx

高考文言散文翻译百篇训练120

1、守约轩记   (明)祁顺

①东莞有隐德君子曰谢先生叔仁,尝以约名轩。

其子济领贡来京师,因征余言,为守约轩记。

余曰:

“善哉,先生之名轩也。

《语》不云乎,‘以约失之者鲜矣’。

斯约也,用之于身而身修,行之于家而家齐,传之于后可以纳子孙于无过之地。

约之义其大矣哉。

②世有侈然自放者,骄肆而流荡,盘乐而荒汰,踰分渎礼,罹愆致咎,君子无取焉。

君子存之心者,确乎其不放;行之身者,介乎其不苟。

至于一事一物,莫不道义之是循,礼法之是遵。

故居处取其蔽风雨,而不慕乎高堂广厦也;饮食取其充饥渴,而不尚乎食前方丈也;衣服取其适寒暑,而不愿乎轻裘文绣也。

 一榻虽小,容身之外吾何求?

百亩匪多,恒产之外吾何忧?

寂澹而优游,谨饬而清修,其外由由,其中休休①。

行寡悔而言寡尤,视彼踰分渎礼者,奚啻《韶》濮之与薰莸②。

③先生循理安分,躬俭勤而蹈规矩,盖无忝于约之义矣。

所以修其身、齐其家,以贻其后,又焉往乎不获哉?

余以是而知名轩之善也。

虽然,自守非难,而能世其家范为难。

请为先生记之,俾揭于轩,匪徒昭示于今,抑后之人将有所观感,而相守于无穷也。

  

④于是乎书。

[注]其外由由,其中休休:

由由,愉悦的样子。

休休,安乐的样子。

②《韶》濮之与薰莸:

《韶》,即《韶》乐,风格雅正。

濮,古水名,濮上以侈靡之乐闻名。

薰,一种香草。

莸,一种臭草。

 

翻译:

东莞有位施德于人而不为人所知的人,叫谢叔仁,曾经用约字作为轩的名字。

他的儿子谢济来京城参加科举考试,趁机求我的文章,为守约轩作记。

我说:

“好,先生用约作轩的名字。

《论证》不是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的人很少。

’这个约,施用在自身,则自身得到修养,施行在家庭,则家庭得到治理,传给后代可以将子孙后代放入没有过错的地方。

约的意义很大呀。

世间有放纵自己的人,骄横而放荡、耽于游乐而荒废时间,越过礼分,冒犯礼仪,招致过错、罪责,君子不会这样做的。

君子把约放在心里,就会坚定而不放纵;在自身中实行,就会耿直而不随便。

至于对等一事一物,没有不遵循道义,遵守礼法。

所以君子居住选择能遮蔽风雨的地方,而不羡慕高大的房屋;饮食选择能充饥解渴的东西,而不崇尚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穿衣服选择适应寒暑天,而不愿意宽余穿昂贵华丽的衣服。

一个床虽然小,容下身体之外我追求什么呢?

上百亩的田地不多,固定资产外我担忧什么呢?

安静恬淡而闲适,谨慎小心而清静无为,行为愉悦,内心安乐。

做事很少有后悔的,说话很少犯错,比照那些逾越礼分,冒犯礼仪的人,哪里只是韶乐与濮乐,和香草与臭草。

谢先生遵守道理,安于本分,亲自节俭勤劳,遵守规矩,大概无愧于约的大义了。

约用来修养身心、治理家族,来遗留后代,又去哪里而没有收获呢?

我因此知道轩名的好。

虽然,能够守住自己不难,但能够代代相传这样家规就很难了。

请允许我为谢先生写下这篇记,使它悬挂在轩中,不只是在现今展示,或许后代的人看到后将会有感想,就一代代遵守着。

于是,我就写了这篇记。

2、见苏仁仲提举书  (宋)杨万里

①某闻君子之于世,无意于合也。

有意于合者,折旋委曲,惟合之求。

然未得其所无,先丧其所有。

古之君子所以合者,惟无意于合也。

无意于合人者,有守于己者也。

有守于己者,是惟无合于人,合则胶固而不可解者。

②昔齐人鼔瑟以干齐王,而有骂之者,曰“王好竽而子鼔瑟,瑟虽工,如王之不好何?

”说者往往笑齐人之工于瑟而不工于求齐,以为不求合者之戒。

嗟夫!

是知齐人之拙于合而不合,未知唐人之巧于合而不合。

韦苏州之诗,天下之所同美也,客有效韦公之体以见公者,而公不悦。

既而以己平生之诗见公,而公悦之。

当其效人之诗体以求合于人,自以为巧矣,而其巧适所以为拙,则夫舍己以徇于人,与夫信己以俟于人,其巧拙未易以相过也。

彼齐人者,患瑟之不工而已矣。

瑟果工矣,天下必有好瑟者矣,无遇于此,安知不有遇于彼哉?

且吾之所能者瑟也,所不能者竽也,今舍瑟而学竽,竽未能而瑟先忘矣。

吾且不吾信,安能使王之吾信乎?

与其学竽而未必能也,孰若工瑟以有待也?

世之君子不惩于唐人之巧而惩于齐人之拙,则亦误矣。

③阁下乘使者车,方春而行部,其风采之所动,声光之所临,士之挟寸长、负片善者,孰不翘首企足,愿忠而望赐也哉!

甲则曰:

“苏公之所好者何道?

”乙则曰:

“苏公之所恶者何事?

”趋其所好而避其所恶,惟恐后也。

噫!

是知所以求合之合,而未知不求合之合也。

阁下以元祐名相之子孙,而退然若一介之寒士。

文学行艺加人数等,而欿然如有所不及。

其未用也,初不愠于退;用之而未尽也,亦不怿于进。

小人之所异而忌焉,君子之所同而怙焉。

公之于人,盖未始有意于求合者。

公则不欲求合于人,而顾欲人之求合于己耶?

④某生晚而学无朋,地寒而时无遭,将欲挈不肖之身以自进于门下。

既无可喜之状以取悦,又无求合之言以取售,而独持此书以见焉,不知者又以为拙也。

夫以巧而求合于人者,某实耻之,不惟某耻之,阁下实耻之也。

翻译:

我听说君子在这世上,是无意于迎合别人的。

有意于迎合别人的人,要不断周旋迁就、曲从他人,只求迎合他人。

但是还没有得到他自己所没有的,却先丧失了自己所拥有的。

古代君子和睦融合的原因,只是无意于迎合别人。

无意于迎合别人的人,是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心。

能守住自己本心的人,这只是无意于迎合他人的人,和睦融合的关系就会牢不可破。

从前齐国人鼓瑟来向齐王求取功名,就有人骂他说:

“大王喜欢听人吹竿而你却演奏瑟,瑟演奏得虽然很好,但大王不喜欢有什么办法?

”说的人常常取笑那个齐国人擅长于演奏瑟却不擅长于在齐国谋求发展,人们认为这是不谋求迎合的人的警戒。

唉!

这是只知道齐国人不擅长于迎合就没有办成事,不知道唐朝有人巧于迎合却也没有办成事的。

韦苏州的诗,是天下的人共同赞美的,有个带着自己仿效韦先生的诗来拜见韦先生的人,但韦先生见了却不高兴。

不久那人用自己平时写的诗来拜见韦苏州,韦先生却高兴了。

当他仿效他人的诗来想迎合他人,自认为是取巧了,但他的取巧恰恰成为他显拙的原因,那么哪种舍弃自己的本性(特色)来向人显示(非自己特色),跟那种相信自己特色来等待他人的发现,他们的聪明与笨拙是很难看出来的。

那个齐国人,是担心不擅长演奏瑟罢了。

瑟演奏得固然好的话,天下一定会有喜欢演奏瑟的人,在这时没有遇上,怎么知道在将来不会遇到呢?

再说我之所以能够演奏瑟,是我不能够演奏竽啊,现在舍弃演奏瑟而去学习演奏等,等不一定能演奏好却先忘了演奏瑟了。

我尚且不能确信自己,怎么能使大王相信我呢?

与其学竽也不一定能学好,还不如专攻瑟来等待希望出现。

世上的君子不以唐人的取巧来警戒却以齐人之笨拙作警戒,这也是一种错误啊。

阁下您乘着使者的车,正是春风得意地到衙门做事,你拥有那动人的风度神采,令人羡慕的声誉风光,但凡拥有一点知识,带着一片善心的读书人,谁不是仰起头踮起脚地殿切盼望,自愿尽忠于你又希望得到你的提携赏赐啊!

甲就会说:

“苏公喜欢的是什么”?

乙就会说:

“苏公讨厌什么事?

”然后他们就紧跟着你喜欢的躲避你讨厌的,只怕自己落后了。

唉!

这是知道用来谋求迎合的和睦,而不知道不寻求迎合的和睦啊。

阁下凭借元祐名相的子孙身份,却谦卑得像一个出身低微的读书人,您的文学德行技艺远超常人,然而您却从不自满好像自己还比不上他人。

人大概还没有被任用时,当初在民间是不生气的;被任用却不能尽情发挥才能,在朝堂上就会不高兴。

小人意见不合而互相猜忌,君子思想统一而互相依靠。

您对于人,大概从来不中意那些谋求迎合的人。

您是不想被人谋求迎合,还是只想别人与您志同道合呢?

学生我在修学过程中没有找到正真的朋友,身处寒门有没有遇到好时运,想将不才的我投靠在您的门下。

但我既没有值得欣喜的情形来取悦于您,又没有谋求迎合的话来推荐自己,而只是拿着这封信来拜见您,不了解真相的人又要认为我笨拙了。

那些用巧而被人谋求迎合的人,我确实认为他们太无耻,不只是我认为他们无耻,阁下您实际上也认为他们无耻。

3、爱山楼记  (宋)彭汝砺

①野老乐酒者荒,溺色者亡。

山水可以无累矣,然好之者鲜,知所以好之者尤鲜。

樵夫野老,出入耕息,日夕于是,乌知所以好之?

佛老之宫,深据险阻,得其形势,乌知所以好之?

②屏山在饶州浮梁东南,其秀丽出数重,其广绵亘数百里。

其洞出于郁者为集仙,入以烛,既达,空洞深沉如大厦。

溪横其前,其清若鉴,可见毫发,其音若佩玉,中律吕。

③外舅甯公宅于是,始诛茅而为庵,凌空而为桥,日与佳客游。

以为未足,乃面一山之胜而作楼百尺。

既成落之,四顾踌躇。

山连如珠,或枯或菀,如云涌,如水波兴焉,如决聚讼而车徒趣焉。

日星风云,雾雨霜雪,昼夜四时之气象消息合散于须臾。

使绘画之工以微尘为墨,曾不得其仿佛,论说之士辨周万物,亦不能道其绪余。

公方玩千里于一席,揽胜概于樽俎,几尽之矣,不亦善乎!

公曰:

“吾见其高明而有容,广大而无隅,登日出云,甘雨沾濡,草木润泽,遍覆昆虫。

”予曰:

“嗟夫,是知所以好之者与!

④公名锡,字祐甫。

子洵,今为靖安军节度推官。

 

翻译:

人的性情得到所喜欢的东西就高兴,然而都被外物连累。

追求名的人劳累,追求利的人忧愁,喜好打猎的人面临危险,爱好饮酒的人荒废时间,没溺在色中的人面临死亡。

自然山水可以没有连累,但喜好的人很少,知道自己之所以喜好的人更加少。

樵夫乡村的人,早出晚归,劳作休息,早晚在山水中,哪里知道为什么喜好它们?

佛家的寺庙,深山之中处在险要的地方,得到山水的地势,他们哪里知道为什么喜欢它们?

屏山在饶州浮染的东南方,它重重叠叠的山峦清秀美丽,它广阔无边,绵延几百里。

在树木苍郁的地方有个山洞,名叫集仙洞,拿着蜡烛,进入山洞,到达后,山洞空空,深沉像座大厦。

溪水在眼前流过,清澈如镜,可以照见发丝,它的声音如佩玉鸣响,切合音律。

岳父甯公在这里建造宅第,开始砍伐茅草建造草屋,在空中建造一座桥,每天与客人游玩。

认为不够,就面对一山美景而造了百尺高的楼。

建成之后,四面环顾,十分得意。

连绵的山峰像珠玉,有的光秃,有的茂盛,像白云涌动,像水波起伏,像判决案件而车辆人众奔向这里。

太阳星星大风云朵,雾气大雨寒霜大雪,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的气象变化在片刻之间联合分散。

假若画工用微尘为墨,竟然不能画得大概的样子,辩士能够辨识万物,也不能说出其中的学问。

甯公在一席之间可以欣赏千里的风景,在宴席之中可观赏美好的景物,几乎穷尽美景,不也好吗?

甯公说:

“我见到高而明亮之处有景象,广大之处没有边际,太阳穿过云层,甘雨浸湿,草木滋润,遮掩昆虫。

”我说:

“啊,这是知道为什么喜欢山水的人!

甯公名叫锡,字祐甫,字洵,现在为靖安军节度推官。

 

4、答湖广巡按朱谨吾辞建亭  (明)张居正

①承示欲为不谷作“三诏亭”,以彰天,垂有永,意甚厚。

但数年以来,建坊营作,损上储,劳乡民,日夜念之,寝食弗宁。

今幸诸务已就,庶几疲民少得休息,乃无端又兴此大役,是重困乡人,益喜不德也。

②且古之所称不者三,若夫恩宠之隆,阀阅之盛,乃流俗之所艳,非不朽之大业也吾平生学在师心,不祈人知,不但一时之毁誉,不关于虑,即万世之是非,亦所弗计也,况欲侈席宠以夸耀流俗乎?

使后世诚有知我者,则所为不朽,固自有在,岂藉建亭而后传乎?

③露台百金之费,中人十家之产,汉帝犹且惜之,况千金百家之产乎?

当此岁饥民贫之时,计一金可活一人,千金当活人矣!

何为举百家之产、千人之命弃之道旁,为官使往来游憩之所乎?

④且盛荣荣瘁,理之常也。

时异势殊,陵谷迁变高台倾,曲池平,虽吾宅第且不能守,何有于亭?

数十年后,此不过十里铺前一接官亭耳,乌睹所谓“三诏”者乎?

此举比之建坊表宅,尤为无益已寄书敬修儿达意官府,即已行、工作已兴,亦必罢之。

万望俯谅

【注】①不谷:

张居正自称。

②不朽者三:

古人以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

翻译:

 ①承蒙你表示想要替我建造三诏亭,来彰显上天的恩眷,使之流传到永远,感谢你那深厚的情意。

只是从几个地方来看,建立牌坊建造房舍,损失了国家的储备,使乡民们劳累,对此我日夜思考,感到寝食不安。

当今庆幸各项事务已经完成,希望疲惫的百姓稍稍能得到休养生息;却无缘无故地又大兴土木建造亭子这一大事,这是加重百姓的困难,我也不会感激的。

    ②再说古代人们所称赞的三不朽,就像恩宠的隆重,门第的高贵,这是人们羡慕的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不是不朽的大事啊。

我一生所学就在于以己意为师,不求别人知道。

不仅一时的毁誉,不放在心里;即使是万世的是非,也毫不计较,更何况想凭借皇上的恩宠来向社会上流行的习俗夸耀。

假使后代确实有人理解我,就成为不朽了,就以本来自有的面貌存在,难道要凭借建造三诏亭以后才流传吗?

    ③建造露台要耗费上百两银子,这相当于中产阶层十个家庭的资产,汉帝尚且珍惜它,何况是千两银子上百个家庭的资产呢?

每当荒年百姓贫困时,算算一两银子可以救活一个人,千两银子可以救活上千人啊!

为什么要拿上百个家庭的资产,上千个人的性命,丢弃在路边,成为官员使者来来往往的休憩的场所?

    ④再说兴盛衰亡荣耀忧伤,这是常理。

时势不同,高山低谷的变迁,高台倾覆,曲池填平,即使是我的住宅尚且不能守住,要亭子有什么用?

几十年后,这不过是十里铺前一个接待官员的亭子罢了,哪里看得出所说的“三诏”?

这个建亭的行为比建造牌坊住宅,更加没有好处;我已寄了一封信,让我儿子敬修把这意思传达给官府。

假如公文已经发出,工程建筑已经开始,也一定要停下。

敬请原谅!

 

5、书善最堂卷后  (明)刘基

①武林陈舜中以“善最”名其堂,介其友富君子明求予言。

夫立言以明道,而求言于人者,将以正己之所学,言可以苟乎哉?

②所谓“善最”者,盖本于东汉东平王①。

王之言,天下之格言也,人以是而服膺焉。

圣贤之为道,不外是矣。

然“善”之云,不过概而言之,求诸实践,必有其方,不可徒云云而已也。

③今夫世俗之人,类以“善”自名也,观其行而不掩道之不明也久矣。

夫善未易择也,恭与谄相邻,讦与直相似,小谅贼信,小慧贼智,小刚贼勇,小不忍贼仁,故有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疑似之间,禽跖分焉,可不慎哉?

是故择焉而不得其中,道焉而不知其穷,古之人有为之者,杨墨是也。

知焉而不能蹈,好焉而不能用,取其名不必其实,古之人有为之者,郭公是也。

若人之心,未尝不自谓已能善也,而卒于不善。

为善之名,岂易当哉?

④且题匾之设起于何人乎?

盘之铭,几杖之书,朝夕警省,淬厉以成其德,非炫外以为观也。

今之揭于轩,标于楣,大书以示于人者,其果有志于自警乎?

抑将从事于咏歌以为娱也?

故屈子曰:

“善不由外来,名不可以虚作”也。

[注]①“所谓”句:

东汉明帝问东平王,在家什么事最快乐,东平王说:

“为善最乐。

翻译:

杭州陈舜中用“善最”命名他的堂室,通过他的朋友富子明请求我的话。

立言用来阐明道,而向他人求话的人,将用来匡正自己的学识不足,言可以随便立吗?

  所说“善最”,大概起源于东汉东平王。

东平王的话,是天下的格言,世人因此佩服他。

圣贤为道,不超过这个原则。

但是善,不过概括地说,求之于实践,必定有正确的方法,不可以只是说说而已。

  今天世俗之人,大都以善自我标榜,观察他们的行为而不能掩盖不明道已经很久了。

善不容易选择,恭敬与谄媚相邻,奸斜与正直相似,小诚实迫害诚信,小聪明伤害智慧,小刚强危害勇敢,小不忍有损仁义,所以有不是礼仪的礼仪,不是仁义的仁义,好像和真的之间,是展禽(柳下惠,真君子)和盗跖(大盗)的区分,难道可以不慎重吗?

所以选择而不能选择恰当,谈论而不知他们的真义,古代的人有这样做的,是杨墨。

知道而不能实践,喜好而不能践行,取其皮毛而不一定得其实,古代的人有这样的,是郭公。

至于人心,不曾不自己说能善,而最终不善。

为善之名,难道容易担当吗?

况且题匾的作法(风气)是从何人开始的?

古代器物上的铭文,用来从早到晚警醒自己,磨砺自己来成就美德,是不炫耀在外用来看的。

今天在房屋门楣标榜悬挂,大书特书来向世人炫耀,真的是有志于自我警醒吗?

或是从事于咏歌把它当作娱乐呢?

所以屈原说,善不是从身外来的,名不可以虚作。

 

6、心源亭记 (明)李贤

①邓1之儒学,在古城巽隅2,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

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

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②噫!

旨哉,心源之名,亭也!

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

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

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

虚灵不昩者,心之本体也。

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

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

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

甚矣,水之清濁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③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

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德,无或昏也。

故曰: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3而已矣。

④或曰:

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

曰:

不可得而知也。

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

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

⑤于是乎记。

(李贤《古穰集·卷三》)

【注】1邓:

地名。

邓州  2巽隅:

东南角   3放心:

丧失了的善良之心。

翻译:

邓州的儒学,在古城的东南角,规格宏大宽敞,大殿的后面叫做“明伦堂”。

明伦堂前道路中有一口井,井水清澈,官吏在井上建造一个亭子,御史项君题写叫做“心源”。

邓州太守崔君说我是本郡人,让我写一篇记。

呀!

美好呀,心源这个名字,这个亭子。

源,是井内的泉水,而一定要加上心字,为什么呢?

清澈,水的本性。

如果整天摇荡,没有不混浊的。

虚空灵动不昏庸,心的本性。

如果私欲遮蔽了它,没有昏庸的。

水被摇荡而混浊,有时静止下来,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显现出来了。

心被遮蔽昏庸,有时静止下来,那么本性的清明于是存在了。

太过了,水的清澈混浊,就像人心的昏庸清明。

清澈与清明,没有不源于静,混浊与昏庸,没有不源于动,然而水的混浊,静止就清澈了,起初不要在中间用力,而心的清明,虽然源于静止,一定需要主敬的功夫,这心的光明德行,是不会迷惑昏昧的。

所以说:

取得学问的方法没有其他,寻求丧失了的善良之心罢了。

有人说:

项君给这个亭子起名的意思,真是这个吗?

我说:

不能得知。

根据心源的名字而推论心源的这样的道理。

然而,项君的意思,虽不可能知道,要点不超出这个道理之外。

于是写下这篇记。

 

7、进学斋记 (宋)张耒

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徳无须臾而不进。

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

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徳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徳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

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晳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曾子病而易大夫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

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

冠而仕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

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

既洁以新矣,于是取《诗》、《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

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之曰“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①士会:

春秋时晋国卿士。

②土苴:

糟粕。

翻译:

古代的君子,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因此他修养品德无时无刻不在进步。

每天鸡鸣的时候就起床,到了暮夜的时候就休息。

离家外出,就到官府治理百姓,或事奉师友、应对宾客,回到家就事奉自己的父母、抚养自己的家人,教导自己的孩子和僮仆,无时无刻不学习待人处事的礼节。

观察天地万物运行变化的道理,以推究道德的微妙之处,不曾有片刻的停止,因此他们的品德每天都在进步而不会停止。

  古代的君子,饮食、游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

士会吃饭时向人请教切割骨肉的方法,那么在饮食之时未尝不在学习。

曾皙在舞雩台吹风唱着歌回家,那么在游览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

曾子生病,换掉大夫才能享用的精美席子,那么生病的时候未尝不在学习啊。

现在所说的求学的人,既抄袭那些表面文章,又窃取其中的糟粕,与古人相比,真是应该感到羞愧啊。

二十岁做了官,那么就在二十岁时放弃学习;壮年做了官,就在壮年时放弃学习。

因此后代的君子大概在做官数年后,于言语笑貌、感官享受等方面玩味研习之时,他与刚开始追求进取以儒士自称的人相比,在学习上差别本来已经太大了。

  元丰乙丑年,我在咸平做官,把住所的西屋加以修理,就着旧屋的结构加以完善。

将这间屋子打扫翻新后,于是取来《诗经》、《尚书》、古代史书摆放屋子里,夏天时就把门打开,到冬天就把门堵住,早晚呆在屋中。

我是个懒惰的人,因此借鉴古人的方法,给屋子起名为“进学”,并且写了这篇文章,希望早晚以此警诫自己。

 

8、《梅谱》序  (明)王思任

①天下有必传之心,无必传之人,何也?

心可以入万世,而人必不肯出百年。

试摆列一世之人摘看一世之心,卑者逐无涯,高者命不朽。

至百年之外,其人与心,俱血俱土也。

有荧然一点如火之传薪者,无几也。

②山阴刘雪湖,少时见王元章画梅而悦之,至忘寝食。

学之成,遂负笈买履,走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

始焉以元章画,继焉以梅画,迄于今从心所欲。

腕脱神飞,墨停三日,而淋漓之气不止,曾有严某泛舟,展视其图,值花蝶翩来,依依数里许。

又曾画倪中丞之壁,越半载,蜂食其华殆尽。

化则还天,诚能动物,一之至也。

③雪湖尝告人曰:

“画梅以韵格胜。

”夫韵在声后,格在局先。

善歌善弈者可知而不可解,即可解而又不可知。

雪湖直以梅知之,而以画解之,此共心之独至,千载而下有必传者也。

著《梅谱》凡四刻,俱为好事者携去。

性既孤高,而家贫不能再刻,无以应问奇者。

④予偶还里中,访雪湖山房,出旧稿示余,余为刻之于姑孰官邸。

人共谓雪湖得梅之趣,而吾独谓雪湖得梅之苦。

人徒欲传雪湖之画,而吾独欲传雪湖之心,倘从此有如其歌弈之悟以至心而心传焉,则是《梅谱》乃导师也。

(选自《刘雪湖梅谱》,有删节)

【注】①王元章:

即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翻译:

(思考全文总体结构安排与具体内容推进思路)

天下有能必定传扬的心(精神),没有一定能长久留存的人,为什么呢?

心可以流传万代,但人肯定活不过百年。

试着看看百年来的人心,无论层次高低,都想追求不朽。

但到了百年之后,那些人和他们的精神,都一起化为血与土。

能留一点微光薪火相传的,没有几个。

山阴的刘雪湖,年轻时看到王冕画的梅,心生喜欢而学习它,以至于废寝忘食。

学成之时,他就背起书箱,买好鞋子,出外游学,走遍名山幽壑,不知老之将至。

起初他是依照王冕的画来画梅花,后来是直接根据梅花而画,到现在则是完全顺从心境。

用笔灵活神韵飞扬,停笔三天,但梅花的充盈的气韵依然没有消失。

曾经有个姓严的人泛舟水上,打开他的梅花图,恰好有一只花蝴蝶翩翩飞来,对画上的花依依不舍追随几里。

他还曾为倪中丞家画壁,过了半年,蜜蜂把壁画上的花都吃光了。

出神入化神韵天成,确实能打动万物,竟然到了这样的境界。

刘雪湖曾经对人说:

"画梅以韵味格调取胜。

"韵味在歌声停歇后犹存,格调在布控棋局前已存。

擅长唱歌下棋的人懂这一点却未必说得明白,即使能表达也未必是真的了解。

刘雪湖竟然通过梅懂得了这一点,又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这是他的思考的独到之处,千年以后一定能流传下来。

他画的《梅谱》共刊刻四次,都被喜欢的人拿走了。

他性情孤高,再加上家境贫穷不能再刊刻,无法满足猎奇之人。

我偶尔回到家乡,拜访他的雪湖山庄,他会拿出旧稿来给我看,我在姑孰官邸为他刊刻,人们认为刘雪湖得到了梅的真趣,但我唯独认为刘雪湖体悟到了梅的孤苦。

人们只想流传刘雪湖的画,但我只想传刘雪湖的精神。

如果从此有人像他一样有了对歌弈的领悟,并能以至诚之心来传承的,那么这本《梅谱》就是导师。

 

 

9、钝斋记  (清)方孝标

①由高会君子堂之东偏南折,有小廊,由廊得竹篱,由篱又东折入门,得古柏、榆各一,老桂三,杂卉数十。

柏之荫可覆庭,榆之荫方半亩。

荫之中有屋凡四楹,中为小堂,左为室,右两楹为斋,方子读书地也,名之曰“钝斋”。

②或曰:

“何谓也?

”曰:

“不忘师教也。

”“曷言乎师教?

”曰:

“余昔读中秘书,实师武陵学士胡公此庵先生也。

”先生时以理学倡教,长安贤士大夫从之者众。

余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