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630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docx

水泥厂总图布置图

一.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布置要求

二.厂区道路设计要求

三.厂区标高及台段确定

四.总平面绘制要求

五.土(石)方工程及计算方法

六.雨水排除及防洪工程

七.管线布置及绿化

八.附录

1工厂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

2地质边坡坡度允许值

3土(石)方计算表

4地下管线与建筑物水平及垂直距离表

(1)水平距离表

(2)垂直距离表

 

概述:

水泥厂总平面设计是总管全局性工作,牵扯面广,需要各工种密切配合,因此总图设计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

在保证生产顺畅的前提下,应力求各部分布局合理。

首先生产车间布置紧凑,交通运输避免平面交叉,应妥善处理好主要生产区与辅助生产区,原燃料进厂与水泥成品出厂;地上与地下各种设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工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满足防火、采光通风的要求尽量提高建筑系数,以节约土地面积。

为使全厂环境优美,成为花园式工厂,必须使工厂外形、整齐、美观,辅以各种绿化及照明设施。

 

一.生产车间及辅助设施布置要求

1.窑尾塔架、各种圆库、粉磨厂房等高大建筑物应布置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良好地基承载能力较高的地段。

2.窑尾预热器与生料磨及废气处理系统尽量集中布置在一起以利余热利用,减少热风管道长度。

窑尾烟囱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3.水泥包装及发运以及铁路装卸,应沿地形等高线布置。

4.总降变电站应布置在窑尾烟囱及其他烟气粉尘散发点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110KV总降压变电站宜布置在厂区边缘高压线进线方便的一侧,10~35KV总降变电站宜布置在粉磨车间旁或负荷中心。

5.车间变电所、电力室、控制室应附设在服务车间的一侧。

6.循环水泵、水池及冷却塔应布置在环境洁净,粉尘不污染的地段。

当循环水为重力回流时,循环水池宜布置在地势较低地段。

7.空压机站应靠近水泥磨房,窑尾、水泥包装库、生料均化主要用气点(窑尾框架下)及包装车间附近。

8.煤粉制备车间布置在窑尾及窑头均可。

9.耐火材料库尽量布置在窑头附近。

10.汽车衡应布置在货运道路行车方向右侧,在路面边缘以外。

11.厂前区生产管理及生活设施应布置在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便于生产管理及人流出入口,居住区交通方便处。

12.厂区办公楼及中央化验室布置在厂区中心地段、内外联系方便之处(中央控制室)

13.食堂、浴室、锅炉房宜布置在职工使用方便之处。

14.倒班宿舍、警卫(消防)宿舍,布置在厂前区边缘地带较为安静之处。

二.厂区道路设计要求

1.路面宽度及坡度

主干双行道

次干单行道

支干车间引道

厂区人行道

路面宽度(m)

7.0~6.0

6.0~4.5

4.5~3.0

1.5~1.2

路面纵坡度(%)

≯6

≯8

≯9

≯8

路肩C一般为0.75~1.5m(常用1.0m)

2.道路转弯半径

车型

4.8t载重汽车

10~15t载重汽车

4.8t车+挂车

15~20t平挂汽车

转弯半径(m)

9

12

12

15

3.行车最小视距(建筑物或其它障碍物不能遮挡)

停车15m交叉停车20m会车30m

4.车间引道长度

车型

电瓶车

叉车

消防车

汽车

救护车

长度(m)

4

6

15

6-9

6

5.回车道及回车场

回车道回车场大型汽车消防车

12x12m15x15m18x18m

6.各种场地坡度

广场:

0.3~3%行车场:

0.2~0.5%

7.停车场布置尺寸

汽车平行式:

车距8-10m宽度3.0-3.5m

汽车垂直式:

车距3.0-3.5m宽度10-12m

停车场的布置尺寸(米)

汽车类型

解放

AC-10

黄河

JN-150

跃进

NJ-130

小汽车

图例

 

平衡式

L

9.0

10.0

8.0

6.5

b

3.0

3.5

3.0

2.5

 

垂直式

L1

11.0

12.0

10.0

8.5

b

3.0

3.5

3.0

2.5

装卸站台前停放场

平行b2

3.0

3.5

3.0

-

垂直L3

10.5

11.0

10.0

-

8.道路边缘与建筑物及其它距离

(1)至建筑物的外墙:

面对道路侧

无出口1.5m

有出口(无引道)3.0m

有出入口(单行道)8.0m

有出入口(双行道)6.0m

(2)路边至其它距离

道路与铁路

中心线

①道路与标准轨中心线距离

3.75

②道路与轻便轨中心线距离

3.0

道路与围墙

③当围墙有汽车出入口时,在出入口附近道路与围墙的距离

6.0

④当围墙无汽车出入口,而路边有照明杆时

2.0

⑤当围墙无汽车出入口,而路边无照明杆时

1.5

道路与树木

⑥道路与乔木的距离

1.0

⑦道路与灌木的距离

0.5

(3)路肩至管线距离

给排水管、热力管、电力通讯、压缩空气及架空线支架等0.8~1.0m

(4)建筑物外墙至管线距离(m)

给水管

排水管

电缆

电缆沟

热力管

通讯电缆

压缩空气管

2.0~3.0

1.5~2.5

0.5~0.6

1.5

1.5

0.5

1.5

三、厂区标高及台段的确定

1、厂区标高的确定,应考虑洪水、内涝水、潮水的淹没,故厂区的标高应高出防洪及内涝水位的0.5米。

若是山区应该设置防洪设施。

2、厂房室内地坪标高,宜高出室内地坪0.20m,民用建筑宜高出室内地坪0.3~0.6m。

3、当工厂地形平坦自然地面横向坡度<3.0%时,宜采用平坡式布置;>5.0%时则应考虑分台段阶梯式布置。

台段高度通常在3~6m,台段之间以挡土墙连接,若挡土墙高度<10m时以浆切块石结构。

4、若采用阶梯式布置,长边应顺着地形等高线布置,而短边(宽度)应据道路管线,绿化等占地面积确定。

5、台阶顶部至建筑物之间应大于2.5m,台阶底部坡脚至建筑物应满足采光、通风、排雨水及开挖基槽或挡土墙稳定性确定。

当建筑物朝向阳面,该距离应大于台阶高度的1.15倍(≮2m)朝阴面时,满足车向行道光线、排水等要求。

四、总平面绘制方法。

1、总图应按上北下南方向绘制。

根据场地形状或布局,可向左或右偏转,但不宜超过45°。

总图中应绘制指北针或风玫瑰图。

2、总平面布置时,按车间布置方向所定的坐标往往与地形测绘图坐标不一致。

依次进行换算,坐标网格应以细实线表示。

测量坐标网应画成交叉十字线,坐标代号宜用"X、Y"表示;建筑坐标网应画成网格通线,坐标代号宜用"A、B"表示,坐标值为负数时,应注"-"号,为正数时,"+"号可省略。

3、两种坐标系的换算

 

4、车间坐标的确定

在确定车间在总平面图上的位置时,需要计算车间墙角的坐标。

可按下式计算“已知两条直线的方向及其上某一点的坐标,求两直线交点的坐标公式。

公式:

 

5、建筑物、构筑物的坐标,宜注其三个角的坐标,若建筑物、构筑物与坐标轴线平行,可注其对角坐标。

在一张图上,主要建筑物、构筑物用坐标定位时,较小的建筑物、构筑物也可用相对尺寸定位。

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管线等应标注下列部位的坐标或定位尺寸:

(1)建筑物、构筑物的定位轴线(或外墙面)或其交点;

(2)圆形建筑物、构筑物的中心;

(3)皮带走廊的中线或其交点;

(4)铁路道岔的理论中心,铁路、道路的中线或转折点;

(5)管线(包括管沟、管架或管桥)的中线或其交点;

(6)挡土墙墙顶外边缘线或转折点。

6、标高注法

(1)应以含有±0.00标高的平面作为总图平面。

(2)总图中标注的标高应为绝对标高,如标注相对标高,则应注明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换算关系。

(3)建筑物、构筑物、铁路、道路、管沟等应按以下规定标注有关部位的标高:

①建筑物室内地坪,标注建筑图中±0.00处的标高,对不同高度的地坪,分别标注其标高。

②建筑物室外散水,标注建筑物四周转角或两对角的散水坡脚处的标高;

③构筑物标注其有代表性的标高,并用文字注明标高所指的位置;

④铁路标注轨顶标高;

⑤道路标注路面中心交点及变坡点的标高;

⑥挡土墙标注墙顶和墙趾标高,路堤、边坡标注坡顶和坡脚标高,排水沟标注沟顶和沟底标高;

⑦场地平整标注其控制位置标高,铺砌场地标注其铺砌面标高。

⑧方格网交叉点标高

施工标高-0.5077.85为设计标高“-”表示挖方

78.35原地面标高“+”表示填方

7、在总平面上应该绘制出风玫瑰图或指北针

 

风玫瑰图是气象站历年风向频率统计平均值绘制的,在多边形中,由外向中心吹风向心线称最大频率风向,通常有害物(气、光)均布置在夏季最小频率的风向的上风侧

五、土石方工程及计算方法

厂区内场地平整,土石方调拨及工程量计算应由总图和结构等来共同研究确定。

1.场地平整标高,由土石方工程量来源,建筑物基础挖方量、挡土墙支护工程量等诸多因素来比较确定。

2.填挖方量的平衡,应包括场地填挖方量,建筑物基础(地坑)挖方量,道路路基挖方量,管沟挖方量,挡土墙护坡基础挖方量等均应参与土石方的平衡计算。

3.场地表层耕土,淤泥和腐植土挖出后集中堆放,作为绿化或复土造田不能作填方料。

六、雨水排除及防洪工程

1.水泥厂一般多用于明沟排水,雨水明沟走向应与道路的边沟结合,水沟边源靠路肩其外侧的沟面标高,随道路纵坡变化,另一侧沟面标高,按场地标高,坡度而走。

2.明沟为矩形断面,沟底最小宽度大于0.4米,沟起点最小深度大于0.2米,其纵坡度以5‰~20‰变化,平坦地段可用3‰。

3.雨水排除多数就近分散排除,一般排入自然水沟或低洼谷地,不能对其它工程及项目水利造成危害。

4.厂区靠近山坡,有被山洪冲袭击的可能,应设置防洪堤或是防洪沟工程:

①防洪堤顶标高,应高出防洪标准水位0.5米。

②山区建厂应该在靠山坡一侧设置防洪沟,顺着山坡由高向低将洪引入自然水系,沿低洼沟排走。

③防洪沟跨越沟脊地段,应局部筑堤沟或设渡槽通过,故出口应铺砌加固,避免冲毁。

④防洪沟穿过厂区时应建暗沟,太深时加盖板填土成为涵洞。

顶部不宜布置永久性建筑物。

⑤防洪沟封面尺寸,以洪水量及防洪纵坡度计算确定。

沟底深度满足设计水深加0.2米的要求。

若沟宽度变化中间应设置6~10米的过渡段。

七、管线布置及绿化

1水泥厂管线包括:

生产工艺管、给排水管、热力管、通讯及电力电缆等。

这些管线有的分埋,有的共沟敷设。

2.当共沟敷设时,给水管、热力管宜在管沟上部。

生产管居中部,废水管设在下部,但电缆应单独设置。

3.管线应分类布置在道路两侧,电力电信电缆布置在主车向一侧,给排水管线布置在辅助生产车间一侧。

4.管线布置顺序是自建筑物红线向道路方向布置:

①工艺管道支架

②通信、电力、电缆桥架

③热力管架或支架

④生产生活给水管道直埋或管埋

⑤生产回水管

⑥生活污水管

⑦消防给水管(不同生产生活水管共用)

⑧雨水明沟或暗管

⑨照明及电信杆(不设在路肩上)

5.地下管线,架空管线与建筑物最小水平净距,不宜小于附录表的规定。

6.地下管线交叉与建筑物之间最小垂直距离,不宜小于附录表的规定。

7.绿化是美化环境最重要的条件,厂区绿化系数通常为10%~5%,共投资占厂总投资的0.8%~1.2%

8.根据不同的地段,种植不同的树种,花种。

①露天堆场,包括车向地段,枝叶茂盛,粗糙滞灰的树种。

如常绿阔叶乔木,灌木等

②磨房,空压机房,破碎车间周围,不种检绿

③厂前区级工厂出入口,宜选择观赏性的花草树木,如竹类,花卉,花坛等。

④挖填方边宜铺草皮加固,坡脚坡顶宜种植根系发达的灌木丛。

八、附录1

工厂总平面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说明

1

厂区用地面积

Ha公顷

万㎡

2

建(构)筑物占地面积

3

堆场、室外工作场地面积

4

厂内道路及厂房用地面积

5

建筑系数

%

指建构筑物,堆场及室外工作场地总面积占厂区面积百分数(22-30%)

6

利用系数

%

除上述面积外另加道路铁路地上和地下管线的面积总和

7

绿化设施占地面积

Ha

占厂区面积的百分数

(厂区面积利用程度)

8

绿化系数

%

9

厂内铁路长度

km

11

土石方工程量

M3

挖方(土方,石方m3)填方(m3)挡土墙工程量(m3)

建构筑物名称一览表

编号

建构筑物名称

编号

建构筑物名称

1

5

2

6

3

7

4

8

附录2

土质边坡坡度根据土层的稳定性及密实状态以及坡高来确定,当土质良好,无良好地质环境且地下水不足时找下表允许值确定:

地质边坡坡度允许值

土类分别

密实状态

坡度允许值(高宽)

坡高<5米

坡高5~10米

碎石土

密实

1:

0.35~1:

0.5

1:

0.5~1:

0.75

中密

1:

0.5~1:

0.75

1:

0.75~1:

1.0

稍密

1:

0.75~1:

1.0

1:

1.0~1:

1.25

粘土

坚硬

1:

0.75~1:

1.0

1:

1.0~1:

1.25

硬塑

1:

1.0~1:

1.25

1:

1.25~1:

1.50

1、重力式挡土墙在基础设置逆坡:

土质地基逆坡<1:

1.0岩石地基基础逆坡<1: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