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6242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docx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全

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七章注意

【了解:

过滤器模型及其双耳同时分听实验的依据:

注意的核心问题也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分析。

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是有关注意机制最易于理解的理论解释,该理论最早是由布罗得本特(Broadbent,1958)提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们又对这个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

该理论认为,既然注意在行为上的特点就是人们能选择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而忽略其他信息(就像酒会中我们有选择地倾听当前的谈话而忽略其他谈话声);那么,不妨将注意理解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中只有少量能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只允许一部分信息通过瓶颈。

双耳分听技术,这一技术的本质是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听见不同的信息。

问题:

注意过滤器对信息进行选择的位置究竟是在感觉阶段、分析阶段,还是反应阶段?

不同的双耳分听技术实验对这个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从而又将过滤器理论细分为:

早期选择模型

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

晚期选择模型】

一)早期选择模型

1、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

理论:

该模型认为,注意瓶颈位于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中枢系统超载。

作为过滤器的注意对进入的信息加以调节,选择一些信息进入高级分析阶段,其余信息则可能暂存于记忆中,然后迅速衰退。

通过过滤器并进入高级分析水平的信息再接受进一步的加工,从而被识别和存贮。

[看:

这种过滤器是按”全或无”方式进行工作的,即接通一个通道的同时关闭所有其他通道。

韦尔福德(Welford,1959)因此称其为单通道模型。

]

实验材料:

Broadbent(1954)双耳分听实验,他向被试的右耳呈现3个数字,同时向左耳则呈现另外3个数字。

呈现的速度为每秒2个数字。

然后,要求被试再现。

结果发现被试可用两种方式再现:

以耳朵为单位,分别再现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以双耳同时接收到的信息为单位,按顺序成对地再现

结果:

Broadbent原估计能达到95%的准确再现率,但实际上,以第一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65%,以第二种方式再现的准确率为20%。

解释:

Broadbent认为,每只耳朵相当于刺激输入的一个通道,而过滤器只允许每个通道的信息单独通过。

2、格雷和韦德伯恩(Gray和Wedderburn,1960)的研究:

通道和刺激内容的混淆

实验材料:

在他们的分听任务中,格雷和韦德伯思对实验中所要用的单词加以分解,使同一个单词的连续音节在两耳之间转换,具体形式如下

实验结果:

他们发现,被试对呈现于两耳的信号内容敏感,被试报告的内容为“Psychology’,而不是呈现于同一通道的数字和单词音节的混合物。

他们所发现的混淆,是信号的内容直接随着信号的呈现通道而变化。

他们重新对布罗德本特的理论进行了有力的检验

二)中期选择模型(衰减模型)

Treisman(1960)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耳程序的实验

【解释:

所谓追随耳实验,其实就是要求被试在双耳分听过程中始终复述某一个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且忽略所有来自另一耳朵的信息。

这两个耳朵被分别称为”追随耳”和”非追随耳】

实验一:

实验材料:

左耳(追随耳):

Thereisahouseunderstandtheword.

右耳(非追随耳):

Knowledgeofonahill.

结果,被试都报告为:

Thereisahouseonahill.并声称这是从一只耳朵听到的

实验结果表明:

当有意义的材料,分开呈现在追随耳和非追随耳时,被试会不顾主试的事先规定(即复述追随耳所听到的项目),而去追随意义。

这种现象只有在过滤器允许两只耳朵的信息都能通过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即人可同时注意两个通道的刺激

理论:

她认为,已储存的信息如字词在高级分析水平有不同的兴奋阈限。

追随耳的信息,通过过滤器时其强度没有衰减,可顺利地激活有关的字词,从而得到识别;而非追随耳的信息,由于受到衰减而其强度减弱,常常不能激活相应的字词,因而难于识别。

但是,特别有意义的项目如自己的名字,虽然有较低的阈值,却仍可受到激活而被识别。

实验二:

实验材料:

实验中,当她给被试两耳呈现的材料同为英文小说时,非追随耳的信息可以得到一定的识别;但当给非追随耳呈现的信息为生物化学材料时,则难以识别。

前者是因为追随耳信号所激活的项目使非追随耳的相同或相近项目的阈限降低了。

实验结果:

在英法双语被试的实验中,她再次证明了这个问题。

因为法语差者中只有2%的被试知道非追随耳中的法语信息,而法语好者则为55%。

理论:

总之,特雷斯曼的模型强调:

(1)信息是大量输入的,这与早期选择模型一致;

(2)加工过程是”衰减”式的;

(3)过滤器的位置有两个,一为语义分析之前的外周过滤器,一为语义分析之后的中枢过滤器。

可见,特雷斯曼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作用,因而又被称为中期选择模型

【看:

衰减模型和过滤器模型的基本共同点:

两者都认为高级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必须由过滤器来加以调节;

两者都认为这种过滤器的位置处在初级分析和高级的意义分析之间;

因而,这种注意选择都具有知觉性质。

为此,在当前的认知心理学中,多倾向于将这两个模型合并,称之为Broadbent-Treisman过滤器--衰减模型,并将之看作注意的知觉选择模型】

三)晚期选择模型(反应选择模型)

1、反应选择模型

多依奇(Deutsch,1963)首先提出的提出了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selectionmodel),之后,诺曼(Norman,1968,1976)支持这个模型并加以一定的修订。

理论:

基本假定:

由感觉通道输入的所有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知觉加工,并加以识别。

而注意选择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即过滤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

其选择标准是刺激对于人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哈德威克Hardwick(1969)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的追随靶子词实验。

在实验中,向被试的双耳同时呈现一些刺激,其中包括一些靶子词。

这些靶子词呈现在右耳或左耳的数量相同,但呈现的顺序是随机的。

要求被试不管右耳还是左耳听到靶子词,都要作出分别的反应。

实验结果:

右耳和左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达到59%~68%。

双耳的反应率很接近,且两耳差异不显著。

2、知觉选择模型

实验材料:

Treisman和Geffen(1967)为了验证以上两种模型,设计了一个双耳同时分听实验,在此实验中既设置了追随耳程序(即让被试复述追随耳中所听到的项目),又设置了追随靶子词的程序(即在同时呈现给两耳的刺激中,分别随机地安排一些特定的靶子词,并要求被试无论是追随耳还是非追随耳听到靶子词时,都要做出反应,分别记录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

可以做出如下预测:

1)若追随耳能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而非追随耳听不到并不能做出反应,则支持过滤器模型;

2)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但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应多于非追随耳,则支持衰减模型;

3)若追随耳和非追随耳都可听到靶子词并做出反应,并两耳对靶子词的反应次数接近,则支持反应选择模型。

实验结果:

追随耳对靶子词的反应率是86%,而非追随耳的反应率是8%。

这一实验结果有利于衰减模型,支持知觉选择模型

【看:

两类注意模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对注意选择机制(即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反应选择模型)

(知觉选择模型)】

注意的操作定义及其研究方法

一、注意的操作定义

一)任务定义注意

如果被试正确地执行了任务,那么不论正确执行任务需要哪种内部机制,被试都被认为注意了某一刺激而非其它刺激。

我们把这种注意称之为”任务定义注意”(Task-DefinedAttention),它是被试在精确执行任务时发生的注意。

更确切地说,我们把以”任务定义注意”确定为:

在实验控制条件下,对某些刺激值或刺激维度而非其它刺激值或刺激维度的反应。

任务定义注意定义了引起注意的过程,

任务定义注意的关键问题:

使用任务定义注意时,经常会发生两种混淆:

一种是任务定义注意与注意机制的混淆;

另一种是涉及维度的任务定义注意和涉及维度值的任务定义注意的混淆

二)持续性注意

持续性注意描述的就是注意的保持过程,即在同一对象或同一任务上保持一段时间的注意被称为持续性注意(maintainingattention)

【看:

区分引起注意的过程和保持注意的过程是至关紧要的,因为这两个过程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顶叶受损的病人很难把注意指向某些区域,但他们在保持注意上没什么困难;相反,患有ADHD(注意缺陷或多动障碍)的儿童通常可以引起注意但不能保持注意】

 

三)加工定向注意

注意的第三种操作定义方法,是将注意看成一个把心理集中于多个感觉输入的一个的主动加工过程,注意提高了某些“被注意到”的任务或信息的加工质量。

这个定义有两个本质属性:

(1)注意被看作是从可选物中作出选择的过程;

(2)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改进心理加工过程的效率。

这种注意定义,被称为加工定向注意(Process-OrientedAttention)。

换言之,加工定向注意即指:

为了改进加工的速度或准确性而把认知加工过程限制并集中在所有当前信息的某个子集上的过程。

二、注意的研究方法

注意实验的研究方法有很多种,这里我们主要介绍提示范式、搜索范式、过滤范式、双任务范式以及电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提示范式

提示范式(CuingParadigms)的基本原理是:

用刺激或指导语来引导被试注意一个明确的输入源,然后把对这一输入源的加工和对其他输入源的加工作比较。

这种范式主要用于:

(1)研究注意指向被提示信息的过程;

(2)比较对被注意到的刺激和对未被注意到的刺激在加工过程上的差别。

空间提示范式是提示范式的典型代表

二)、搜索范式(侧重关注的是注意的集中指向性)

搜索范式(SearchParadigms)的基本原理是:

要求被试寻找一个或多个混杂在非目标刺激(nontargetstimuli)中的目标刺激(targetstimuli),实验时这些刺激可以同时呈现,也可以相继呈现。

该范式反映了很多实际环境中出现的信息超负荷现象,它在两个方面的研究中有比较突出的贡献:

(1)研究注意如何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2)研究注意如何在不同的感觉通道之间转移。

最常见的搜索范式是视觉搜索任务

三)、过滤范式

过滤范式(FilteringParadigms)的基本原理是:

使被试的注意指向一个信息源,而实验者评估的则是那些未被注意的信息的加工过程,以此来研究注意的某些特征

下面将介绍的是过滤范式下的其他几个例子,它们是:

整体-局部范式,双侧范式和负启动范式。

1、整体-局部范式(主要研究单一刺激物的不同层次特征间的干扰)

奈文(1977)发现了一个不对称干扰模型,基于这个模型的研究方法通常被称为整体-局部范式(global-localparadigm)。

在该模型中,大图形由一组小图形构成,比如在下图中,整体的”H”是由局部的”T”组成的。

实验呈现的图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字母与局部字母一致的,另一种是不一致的。

于是,整体-局部的一致性就成为该范式的第一个自变量。

此外,实验要求被试在图形呈现后报告整体字母或局部字母,也就是让被试注意整体或者注意局部,因此注意的指向在这里是第二个自变量。

2、双侧范式

双侧任务(flankerstask)范式则讨论多个独立刺激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双侧任务中,要求被试报告呈现于画面中央的字母而忽略呈现于目标两侧的字母(即要求被试注意中央的字母)。

中央字中央和两侧的字母一致时被试的反应时较快,而两侧和中央字母不一致时反应时往往变慢;但是,如果两侧字母离目标较远,那么这种干扰效应会减小或被排除。

两侧物体的干扰作用反映了被试无法把注意完全集中在目标上

此范式对于注意从目标区域到附近区域分散程度的研究很有用。

3、负启动范式

在该范式中每次试验呈现两个刺激,其中一个需要被注意并做出反应

在上图中,呈现重叠的黑色和白色字母,要求被试说出每个白色字母的名称。

当前次试验中不被注意的项目(如图中黑色的B)在下一个试验中变成被注意的项目(如图中白色的B)时,被试的反应时变慢。

这说明不被注意的字母被识别并记住了。

该范式常被用来评估对一个刺激有意忽略的情况下,注意能够多大程度上自动地分配到该刺激上,并影响此后的加工

四)、双任务范式(侧重关注的是注意的分配性)

双任务范式(Dual-TaskParadigms)则关心注意是如何在多个并行任务间起到指向和调节作用的。

双任务范式的基本方法是:

让被试执行两个明显不同的任务,然后研究者来评估这两个任务间相互影响的程度

五)、电生理学研究方法(侧重关注的是注意的生理基础)

脑电图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在时间上与事件相联系的电位称为事件关联电位(简称ERPs),通过ERP成分的分析可以对注意的某些特点作出推论,因而ERPs对注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ERP研究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根据某个ERP成分的特征来推断某种注意状态的特征或作用。

【看:

实验中最基本的自变量就是注意的状态(比如说注意指向一个刺激而忽略另一个刺激),而最基本的因变量就是不同注意状态下的ERP记录】

 

第八章视觉与听觉、第九章知觉(即感知觉内容)

视觉:

光波可见范围

色光混合:

一是满足色光混合的加色法,二是符合颜色混合的减色法

颜色理论

三色理论又称杨-赫尔姆霍茨理论:

Young-Helmholtztheory)

视网膜上存在着红敏、绿敏、蓝敏三种不同的锥体细胞

对立机制理论最早由德国生理学家赫林(Hering,1864)提出。

四基色:

红、黄、绿、蓝

三感受器:

红-绿、黄-蓝、黑-白

混色定律

(1)补色律:

补色律是指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与它相混合而产生白色或灰色,这两种颜色称为互补色。

(2)居间律:

居间律是指混合色圈上两个非互补的颜色产生介于这两种颜色之间的中间色。

(3)代替律:

代替律是一条很主要的定律,混合色的颜色混合不随被混合的颜色的光谱的光谱成分而转移。

不同颜色混合后产生相同的颜色可以彼此相互代替

 

听觉

听觉(audition)是个体对声音物理特征的反应。

频率为16~20000赫的机械波为声波。

听觉的适宜刺激是声波

知觉

直接知觉

间接直接

第十章记忆与学习实验

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

一)回忆法

回忆法是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之一,它是当原来的识记材料不在面前时,要求被试者再现出原来识记材料的方法,故而也称再现法(或复现法)。

回忆法又可分为三种主要形式:

1.系列回忆法2.对偶回忆法3.自由回忆法

1.系列回忆法

在系列回忆中,要求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对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

通常的做法是向被试反复呈现系列刺激材料(如词表),材料被反复呈现和测验,直到被试能够准确无误地将它们再生出来。

学习或记忆的效果可以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的数量来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影响。

系列学习和回忆的最主要因素是每个项目在系列刺激材料(如词表)中的位置。

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这就是系列位置效应

2.对偶回忆法

对偶回忆法又可称为成对联合法(或联对法),是由卡尔金斯(Calkins,M.W.)于19世纪末提出。

对偶回忆法实验一般有两种程序:

(1)预期法

(2)检验法

(1)预期法

预期法(anticipativemethod)的程序分成两步:

第一步先单独显示刺激项目,要被试者努力预想对应的反应项目;

第二步将刺激项目和反应项目成对呈现。

刺激材料全部呈现完毕后,实验者改变顺序做第二轮。

每出现一次刺激项目就要求被试者尝试报告反应项目,不管被试者能不能报告,间隔一过就同时呈现刺激项目和相对应的反应项目作为强化或反强化,如此,一轮一轮做到被试全部记住为止。

(2)检验法

检验法(testmethod)程序不同于预期法的地方是,被试者先学习材料的所有刺激和对应的反应项目。

检验一般不规定速度,允许有足够的时间让被试者回忆,但具体操作时实验者仍可限定时间,比如30秒。

检验程序也是一轮一轮地进行的,一被试者全部通过为终结,而每实验一轮要改变呈现顺序。

根据这样的安排,检验阶段的刺激出示顺序必须不同于预期程序。

3.自由回忆法

自由回忆任务的程序很简单,先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尽可能多地记住。

与系列回忆不同的是,在这里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够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

经过研究,人们普遍认识到自由回忆也遵循某些规律

自由回忆规律:

首先,尽管在自由回忆中,被试可以以任意的顺序回忆单词,但仍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见图8-8)。

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其次,人们在自由回忆过程中会采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学习和记忆。

如:

复述第一个项目以增强记忆;测验中,在最后呈现的项目快从记忆中消失之前先快速地将之报告出来。

最后,人们还会试图对词表中的项目进行组织,重新排序以促进提取,并使自由回忆的顺序表现出一定的结构。

例如,当实验者以完全随机的方式向被试呈现四类名词(如:

动物、人名、职业名称、蔬菜名称)时,被试的回忆是按群集分类的(Bousfield,1953)

二)再认法

再认测验通常有两类。

一类为是/否再认测验。

实验程序要求被试做的是”二择一”的选择。

但上述方法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被试猜中的概率会很高。

另一类迫选再认测验。

这是一种多项选择测验。

在测验中呈现给被试多种选择,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测验时要求被试选出正确的答案。

该方法要优于是/否再认法,因为它减少了对问题的猜测的可能性。

但从理论上讲,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会受到猜测因素的困扰。

三)部分报告法

全部报告法测量被试者依次识记的全部刺激,但实际上,即使被试者记住了某个量值的刺激,在报告时也总会遗忘一部分,实验者最后检测到的量值总是偏低的。

部分报告法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住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同。

斯珀灵(Sperling)的研究将全部刺激项目排成3×4的矩阵,刺激以50毫秒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例如音调:

高音——第一行;中音——第二行;低音——第三行)报告相应的刺激行项目。

根据被试者报告的准确率很容易计算出被试者的记忆量。

斯珀灵认为,人的记忆系统中有一个视觉记忆系统。

感觉信息以映象的形式保存在其中,但消退得很快,在1秒钟内几乎会完全消退。

他还认为,传统所谓记忆、知觉或注意的范围是4至5个项目的说法,反映的并非最初的那个信息存储系统的容量,而是在映象消退之前能够提取出来转入下一个记忆阶段的信息数量。

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

(1)单词频率、呈现速度、系列长度以及心理状态都对首因效应与渐进线有显著作用,但不影响近因效应。

(2)系列单词呈现完毕后的干扰活动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和渐进线。

(1)和

(2)两类曲线结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系列位置曲线中的机能双重分离的证据。

(3)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还得到负近因效应(negativerecency)的强有力支持

(4)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生物学基础

(1)大多数支持短时存储不同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来自自由回忆任务(freerecalltask)的实验。

这种记忆测验先是呈现一系列的项目,大约2s一个项目。

当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毕,要求被试回忆项目,可以不按呈现顺序回忆。

当把回忆结果以项目呈现顺序为横坐标、以正确回忆率为纵坐标做图,我们就会得到系列位置曲线(theserialpositioncurve)。

系列位置曲线可以分为3个部分:

近因效应(recentyeffect,指系列最后几个项目回忆得最好);首因效应(primaryeffect,指系列中开头几个项目回忆得较好);渐进线(asymptote,指曲线得中间部分回忆最差)

(2)不少研究者都提出,近因效应来自短时存储,而首因效应则来自长时存储。

为证明这个设想,需要在系列位置曲线中显示机能得双重分离(functionaldoubledissociation):

某些变量影响近因效应但不影响首因效应与渐进线;另一些变量影响首因效应但不影响近因效应与渐进线

系列位置曲线意味着单字在系列中的位置会大大地影响自由回忆成绩。

要确切地证实这一点,就必须避免单字的系列位置与单字本身的频率、意义性等属性相混淆。

为了避免单字的系列位置与单字本身的各种属性相混淆,应该将单字系列以各种不同的顺序呈现给不同的被试

(3)Craik(1970)以每个单词2秒的速度向被试呈现包括15个双音节词的系列,呈现完毕,立即要求被试对该系列进行自由回忆,时间为1分钟。

每个被试完成10个相同的作业。

在所有10个系列回忆完成后,在被试事先不知道的情况下,给被试5分钟,要求其仍然以自由回忆的方法,回忆出呈现过的10个系列的所以单词。

10次自由回忆的结果表现出标准的系列位置效应。

但是在最后对所以单词的总测验中,仍然保留首因效应,但是没有出现近因效应,实际上,近因部分单词的回忆率低于渐进线的回忆率,所以称为负近因效应

负近因效应的解释:

Craik认为,负近因效应的出现,是因为系列位置曲线近因部分的项目在短时记忆中保持时间较短,复述次数较少,没有转化到长时记忆中,而最后总测验时,这些项目又已经从短时记忆中消失,因此对近因部分项目回忆的正确率最差。

由于首因效应是长时记忆作用的结果,因此,不论是即时回忆还是最后的总测验,都表现出首因效应。

(4)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生物学基础。

例如,遗忘症病人的短时存储功能正常,但长时存储似乎完全丧失,可以说是存在着两种存储的很好的生物学证据

启动性效应与实验性分离

实验性分离:

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任务中的结果,但不影响另一种测验任务的结果,或者变量对两种测验任务的结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即把在同一自变量影响下两种测验产生相反结果的情形称为实验性分离。

启动效应

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重复启动是指前后呈现的刺激是完全相同的,即后呈现的测验刺激完全相同于前呈现的启动刺激。

间接启动除包含重复启动外,还允许两个刺激有所差别。

在启动研究中,最常应用的测验方法有字汇确定、词的确认、以及词根或词段完词(词干补笔)

1)、词汇确定测验

在词汇确定测验中,要求被试者说明某特定的字母串是否构成一个合法的词,由某一字母串在第二次呈现时被试者作出词的决定所用的时滞减少来反映启动

(例DoctorDorcto道路路可)

2)、词的确认测验

在词的确认测验中,给被试者短暂呈现某一刺激,然后要求他们确认它,然后当被试再次遇到该项目时,通过确认精度的提高或确定新近呈现项目所需呈现时间的下降来反映启动(例猫-书猫-灯)

3)、完词测验

在完词测验(词干补笔)中,给予被试者一个词根(例如tab___,table)或词段(例如__ss__ss__,assassin),要求他们用想到的第一个合适的词来完成它。

由对在先前学习词表上的词的使用的增加来反映启动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

(1)加工深度对两者的影响不同

1984年Graf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对刺激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