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613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docx

宏微观经济学整理

宏微观经济学考点汇总

第一章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劳务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激励引起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边际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变动

市场失灵市场本上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学十大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1人们面临取舍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它放弃的东西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交易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营8一国的经济水平取决于他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第二章

第一个模型:

循环流量图

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是对经济组织方式的简要表述

第二个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盛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表明经济可以生产这个边界上或者以内的任何组合,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该图以外的地方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三章

1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学会利用图形分析生产可能性边界

生产可能性边界:

表示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

2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

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是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比较优势是一个生插着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盛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学会运用比较优势原理分析交易的机会成本

当每个人专门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

贸易可以使社会上每个人都获益,是因为它使人们从事他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第四章

四种市场结构:

完全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

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

需求量:

指人们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和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需求:

把价格与需求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影响需求的因素:

商品本身的价格、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期、买者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需求量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其它都是影响需求的因素,引起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供给量:

厂商在一定的时间内,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和能够供给的商品量

供给:

把价格与供给量联系在一起的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种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变动

完全竞争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长期和短期均衡的含义

第五章

弹性的经济学含义及其决定因素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映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定理)

影响因素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必需品与奢侈品、市场定义、时间框架

弹性定义计算价格或者需求量的变动

1、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2、中点法(Q1,P1)(Q2,P2)

需求价格弹性=(Q2-Q1)/[(Q2+Q1)/2]

(P2-P1)/[(P2+P1)/2]

需求曲线是线性但是弹性并不是不变的固定的弹性是有可能的但并不总是这样

弹性是变化的百分比之间的比值所以价格低而数量高的个点上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

“谷贱伤农”p108

这种情况下,新的杂交品种的培育影响了供给曲线,由于单位产量提高,所以农民愿意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出售更多的小麦,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同时需求曲线保持不变,因为消费者在任何一种既定价格下购买产品的愿望并不受影响。

故我们看总收益P*Q新的杂交品种使小麦的Q增多了但是P下降了,而总收益是增加还是减少取决于需求弹性,在现实生活中小麦属于是刚性需求缺乏弹性,因为这些东西比较便宜,而且很少有好的替代品,当需求缺乏弹性时,供给的增加,导致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会引起总收益的减少。

第6章

1、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价格管制造成的经济后果

均衡价格未必是能使人满意的价格,它可能偏高或偏低,偏低则谷贱伤农,偏高则公众消费不起,所以政府要将其控制在适当的位置上,这就产生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为支持价格,能在短期中推动政府扶持企业的发展,如稳定农业生产,扩大农业投资;长期则增加财政负担,农产品供给过多,失业增加。

政府决定的实际价格低于均衡价格为限制价格,在短期中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但却不利于刺激生产,产品短缺;不利于抑制需求,资源浪费;引发黑市交易、请客送礼,败坏社会气,滋生腐败。

一般来说,行政手段干预的负面效应很大,市场手段改变需求的负面效应较小,但这两个手段仍只能在短期中不得已而为之,而不能作为常规操作手段。

现在发达国家着眼于改变供给,其效果相对要好得多。

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物品的短缺,当政府对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引起过剩。

2、能够区分稀缺与短缺这两个概念

稀缺:

稀缺被用来描述资源的有限可获得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资源是有限的,相对于无限的欲望,有限的资源就是稀缺.

短缺:

缺乏不足

3、学会利用供求模型分析税收对买方价格和卖方价格的影响

对卖者征税,由于不应影响买者对商品的需求,而影响每个价格下商品的盈利能力,所以影响供给曲线,由于征税提高了成本,所以税收减少每一种价格下的供给量,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然后考虑新的均衡。

首先新均衡下销售量减少了,即税收缩小的市场,其次价格上升了,买者与卖者分担了税收。

对买者征税导致需求曲线下移,结果和对卖者征税是相同的,对一种物品的征税是在卖者收入和买者支付价格之间的一个楔子,当市场向新的均衡变动时,买者支付多了,卖者收益少了,实际上是买者和卖者分担了税收负担。

4、理解供求曲线的弹性与税收负担之间的关系p130

对买者和对卖者征税本质上是相同的,唯一区别是谁把钱交给政府。

税收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弹性,税收负担更多得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

因为,在本质上,弹性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场的意愿。

需求弹性小意味着买者对消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供给弹性小意味着卖者对生产这某种物品没有适当的替代品。

当对这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好的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市场,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第7章

1、掌握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以及总剩余等概念

支付意愿:

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消费者剩余:

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衡量了消费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买者自己感觉到的利益,由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

反映了经济福利。

生产者剩余:

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衡量卖者参与市场的利益,由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

总剩余:

两者之和(=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2、理解经济效率的含义

效率:

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平等:

福利在社会成员中分配的公平性

供给和需求的均衡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总和最大化。

市场中看不见的手指引着买者与卖者有效地资源配置。

3、利用供求曲线衡量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动(比如技术革新的影响)

第8-9章

1、熟练应用供求曲线分析税收和补贴所造成的无谓损失p166

无谓损失:

当税收(或某种其他政策)扭曲了市场结果时所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税收引起无谓损失是因为它使买者和卖者不能实现某些贸易的好处。

贸易的好处——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小于税收。

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

无谓损失就是由于税收阻止了这些互利的贸易而引起的剩余损失。

由于供给和序曲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的反应程度,所以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也就越大。

随着税收规模提高,无谓损失的增加越来越快,且快于税收规模。

税收收入起初随着税收规模扩大而增加,但最终由于高税收减少了市场规模,也就减少了税收收入。

2、学会应用供求曲线分析自由贸易与关税对国内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P181

自由贸易对出口国的影响:

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自由贸易对进口国的影响:

国内该物品的消费者状况变好,而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在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关税的影响:

关税减少了进口量,并使国内市场接近于没有贸易时的均衡。

关税会引起无谓损失,因为它是一种税,扭曲了激励,并使稀缺资源配置背离了最优水平。

一部分是国内企业以高成本生产造成的无谓损失,一部分是消费不足的无谓损失。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給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需求分配給可以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均衡结果是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10章

理解正外部性、负外部性的含义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外部性:

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会影响别的经济主体的福利。

外部性有负,也有正,前者增加别人的福利,后者减少别人的福利。

负外部性:

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社会最适量小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征税

正外部性:

社会价值大于私人价值,社会最适量大于私人市场决定的数量,补贴

外部性的内在化:

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第11章

1、理解公共品的经济含义(竞争性与非排他性)以及由此引发的免费搭车问题

排他性:

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时该物品的特性

竞争性:

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减少其他人使用时该物品的特性

私人物品:

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

公共物品:

既无排他性有无竞争性,如国防、灯塔、知识、基础研究和反贫困。

共有资源:

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如清洁的空气和水、畅通的交通和野生动物。

自然垄断:

有排他性但无竞争性

搭便车:

享有物品的好处,却避开付费的行为。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排他性,搭便车者问题就排除了私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

但是,政府可以潜在地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政府确信总利益大于成本,他就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为它支付,这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第13-17章

1、掌握机会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等成本概念

机会成本:

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

固定成本: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有厂房设备和管理人员的工资。

变动成本:

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主要指原材料、能源和工人的工资等。

平均成本:

单位产品上分摊的成本

边际成本:

生产最后一个单位产品所发生的成本

2、注意区分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

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与隐性成本

会计利润:

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会计利润不考虑隐性成本,比经济利润小)

3、理解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的含义

边际产量:

增加的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边际产量递减:

一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因为超过了劳动力与设备的最佳配比点,工人越多,每个新增工人的产量就越小。

4、成本曲线的重要特征:

p289

1)平均成本=总成本/产量ATC=TC/Q

2)边际成本=总成本变动量/产量变动量MC=△TC/△Q

3)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型的。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最低点相交。

(有效规模)

短期成本是指至少有一个要素不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