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611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docx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

写一篇论文的格式

  1题名

  题名的概念

  题名,又叫文题、题目、标题(或称“总标题”,以区别于“层次标题”),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题名的一般要求

  准确得体

  题名应能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

  常见的毛病有如下几种:

  1)题名反映的面大,而实际内容包括的面窄。

例如:

  ①新能源的利用研究

  实际上文中只讨论沼气的利用问题。

沼气只是“新能源”中的一种,显然原题过于泛指和笼统。

可改为“沼气的利用研究”或“沼气的利用”。

  2)标题一般化,不足以反映文章内容的特点。

例如:

  ②论自动化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此题名不能引人注目,因为与此类似的题名已经不少,很多文章从不同的角度都在阐明工业自动化的作用,而该文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就是首次提出了对于这一论题的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得出了比较有说服力的结论;因此将②改为“自动化在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定量分析”,就反映了这篇论文的特定内容“定量分析”,即有别于其他的一般性论述文章。

  3)不注意分寸,有意无意拔高。

比如有的作者,其课题的研究深度并不大,却常常把“……的机理”、“……的规律”一类词语用在题名上。

比较客观的做法是,除确实弄清了“机理”、掌握了“规律”而外,一般地取名为“……现象的(一种)解释”、“……的一种机制”等比较恰当,比较慎重,也留有余地。

  简短精练

  题名应简明,使读者印象鲜明,便于记忆和引用。

gb7713-87规定,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字”。

我们应把这“20字”视为上限,在保证能准确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

  这里介绍几种减少题名字数的方法:

  1)尽可能删去多余的词语。

例如:

  ①××港自引船增多对安全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可改为“××港自引船增多对安全的影响及其对策”。

  2)避免将同义词或近义词连用。

例如:

  ②叶轮式增氧机叶轮受力分析探讨

  “分析”与“探讨”义近,保留其一即可。

据文章内容可以删去“探讨”。

  3)题名不易简化时,可用加副题名的办法来减少主题名的字数(当然,列副题名不单是为了减少主题名的字数)。

例如:

  ③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按大轮齿面上任一基准点配切小轮的原理共30个字。

从需要考虑,原理很难简缩,但可改为:

弧齿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切齿调整计算新方法——按大轮齿面上任一基准点配切小轮的原理。

  采用了副题名,整个字数可能还不少(此例总字数还增加了),但不会使读者感到题名过长,而且编排页眉也很方便(按惯例,页眉可以不排副题名)。

  采用副题名不单单是为了减少主题名的字数,下列场合还可以采用副题名:

a.题名语意未尽,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的特定内容;b.一系列研究工作用几篇论文报道,或者是分阶段的研究结果,各用不同的副题名区别其特定内容;c.其他有必要用副题名作为引伸或说明的情况。

  便于检索

  题名所用词语必须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以便为检索提供特定的实用信息。

  题名中一定要有反映文章内容的关键词,关键词多一些更好。

这一点只要避免了题名“笼统”和“空泛”就比较容易做到。

  容易认读

  题名中应当避免使用非共知共用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等。

  题名的文字要求

  题名在文字表达上还有特殊要求,那就是题名比内容的行文要求更高,即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和逻辑规则,决不能出现语病,同时还要尽量做到给人以美感。

  结构应合理

  1)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

习惯上题名不用动宾结构,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词组。

例如:

  ①研究一种制取苯乙醛的新方法

  这是动宾结构(研究+新方法),可改为偏正结构:

“一种苯乙醛制取新方法的研究”;按题名精练原则,可以改为:

一种制取苯乙醛的新方法。

  例外的是,若中心动词带有状语,则仍可用动宾结构。

例如:

  ②用机械共振法测定引力常数g

  由于中心动词“测定”带有状语“用机械共振法”,无法将“测定”作为名词而把②改为以“测定”为中心词的偏正词组,所以仍可以用动宾结构(测定+引力常数g)。

  还有一种例外,即“(试)论……”、“(浅)谈……”等形式的题名可用动宾结构。

例如:

  ③试论物流系统的网络模式

  2)注意选用定语词组的类型。

不注意定语词组类型的选择,有时会产生歧义。

例如:

  ④研究模糊关系数据库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按文章作者的本意,原题名的中心语是“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其定语是“研究模糊关系数据库(的)”,但组合结果却可能使读者理解为“研究”“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问题出在定语采用了动宾词组(研究+模糊关系数据库),而应当改为主谓词组(模糊关系数据库+研究)。

修改后的题名为“模糊关系数据库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最好是改为:

“模糊关系数据库研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

  选词应准确

  题名用词应仔细选取,否则会使语意不明或产生逻辑错误。

例如:

  ①煎炸油质量测试仪的研制

  在汉语里,“质量”一词有2种完全不同的含义:

一种是物体中所含物质的量(英语为mass),另一种是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英语为quality),两者毫无关系。

从文章内容看,该测试仪是用来测量煎炸油的品质指标,而不是用来测量煎炸油的多少,所以,将“质量”改为“品质”,表意比较准确。

  详略应得当

  1)避免“的”的多用和漏用。

语法规则要求,联合词组、偏正词组、主谓词组、动宾词组、介词词组做定语时,中心语之前需用“的”;而修辞规则又要求,多项定语中的“的”字不宜多用。

因此,题名中某处该不该用“的”,既要用语法规则,又要用修辞规则来“综合”检查-用了“的”修辞效果不好,不用“的”也通顺,就不用“的”;若不用“的”便不通顺,那就应当用“的”。

例如:

  ①专家系统结构的分析

  不用“的”既通顺又简练。

  ②高层建筑变水量供水电气控制系统

  可改为“高层建筑变水量供水的电气控制系统”。

原题名未用“的”,使定语同中心语界限不清,不便理解。

  2)删去多余的词语。

题名应简洁,“多余”是拟定题名的大忌。

本部分中已举例说明,这里不再讨论。

  3)不能随便省略词语。

省去了不该省的词语,叫做苟简。

题名中出现苟简,同样会造成语法和逻辑错误。

例如:

  ③车辆维修器材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

  按文章应改为“车辆维修器材管理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

其中,“管理”一词不能省,因为在这里,计算机处理的不是“器材”的信息,而是“器材管理”的信息。

  语序应正确

  题名的语序不对,有时造成语意混乱,使人不知所云。

例如:

  ①计算机辅助机床几何精度测试

  正确的语序是:

机床几何精度的计算机辅助测试。

  题名中结构助词“的”的位置不能忽视,否则表达的可能不是作者的本意。

例如:

  ②拱坝的应力特点和分布规律的探讨

  第1个“的”放错了位置,就成为“拱坝的应力特点”和“拱坝的分布规律”。

前者读起来拗口,要不拗口应为“拱坝应力的特点”;后者简直与作者的本意不符:

文中是研究拱坝应力的分布规律,而不是研究拱坝的分布规律。

所以,修改后的题名为:

拱坝应力的特点和分布规律的探讨。

  2署名

  署名的意义

  作者在自己撰写的论文中署名有以下3个方面的意义:

  1)署名作为拥有著作权的声明。

1990年9月7日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5次会议通过、1991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规定:

“著作权属于作者”;著作权包括“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分,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可见,在发表的论文中署名,是国家赋予作者的一种权利,当然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其实,署名也是作者通过辛勤劳动所应得的一种荣誉,以此表明他们的劳动成果和作者自己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署名本身即向社会声明,作者对该作品拥有了著作权,任何个人和单位不能侵犯。

  2)署名表示文责自负的承诺。

所谓文责自负,就是论文一经发表,署名者即应对论文负法律责任,负政治上、科学上的责任。

如果论文中存在剽窃、抄袭的内容,或者政治上、科学上或技术上存在错误,那么署名者就应完全负责,署名即表示作者愿意承担这些责任。

  3)署名便于读者同作者联系。

署名也是为了建立作者与读者的联系。

读者阅读文章后,若需要同作者商榷,或者要询问、质疑或请教,以及求取帮助,可以直接与作者联系。

署名即表示作者有同读者联系的意向,署名也为读者同作者联系提供了可能。

  署名对象

  署名者只限于那些参与选定研究课题和制定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部分研究工作并做出主要贡献,以及参加论文撰写并能对内容负责,同时对论文具有答辩能力的人员;仅参加部分工作的合作者、按研究计划分工负责具体小项的工作者、某一项测试任务的承担者,以及接受委托进行分析检验和观察的辅助人员等,均不应署名,但署名者可以将他们作为参加工作的人员一一列入“致谢”段,或注于篇首页地脚处。

  个人的研究成果,个人署名;集体的研究成果,集体署名(一般应署作者姓名,不宜只署课题组名称)。

  集体署名时,按对研究工作贡献的大小排列名次。

  署名的位置与格式

  通常,学术性期刊中将署名置于题名下方,并采用如下格式:

  作者姓名

  (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及地址)

  3摘要

  3.1摘要的概念和作用

  摘要是对“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对一篇完整的论文都要求撰写随文摘要。

其作用有二:

  1)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

科技文献数量大,读者不可能一拿到文章就通读。

读者是否需要通读某篇论文,从题名上进行判断后,主要的就是根据摘要来决定,所以,摘要担负着吸引读者和介绍文章主要内容的任务。

  2)为科技情报人员和计算机检索提供方便。

论文发表后,文摘杂志对摘要可以不作修改或稍作修改而直接利用,从而可避免由他人编写摘要可能产生的误解、欠缺和错误,这就为科技文献的检索和利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2摘要的分类

  3.2.1报道性摘要

  报道性摘要即资料性摘要或情报性摘要。

它用来报道论文所反映的作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向读者提供论文中全部创新内容和尽可能多的定量或定性的信息。

尤其适用于试验研究和专题研究类论文,多为学术性期刊所采用。

篇幅以200~300字为宜。

  3.2.2指示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即概述性摘要或简介性摘要。

它只简要地介绍论文的论题,或者概括地表述研究的目的,仅使读者对论文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篇幅以50~100字为宜。

  3.2.3报道—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是以报道性摘要的形式表述论文中价值最高的那部分内容,其余部分则以指示性摘要形式表达。

篇幅以100~200字为宜。

  以上3种摘要形式都可供作者选用。

一般地说,向学术性期刊投稿,应选用报道性摘要形式,只有创新内容较少的论文,其摘要可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

摘要形式选用不合适,尤其是对价值较高的论文若采用指示性摘要形式,往往会给文献检索带来麻烦,可能失去较多的读者,将直接妨碍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有人认为随文摘要可以写得“概括”或“简短”一些,理由是“全文就在后边”。

实际上,摘要的形式及其字数的多少不能依随文不随文而定,即使是随文摘要,也应根据论文价值的大小、刊发刊物的类型和论文中有用信息的多少来决定,否则摘要就可能失去应有的作用。

  3.3摘要段的内容

  摘要中应写的内容一般包括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下面的例子比较符合这一要求。

  〔例1摘要段的内容〕

  题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倾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