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85608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docx

人教版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B.又是一个周末,贫病交加的王奶奶迎来了“春苗”社的义工们为王奶奶送来了温暖。

C.中国人现在的“朗读”方法,和数千年来流传到今天的读书方法是有区别的。

D.“优秀,源自于一种习惯”,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让你真正优秀起来。

2.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

墨迹浓淡枯腴,运笔      ,或者       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        ,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      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D.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

代表作《桃花源记》的文体是“记”。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人(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

C.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130篇,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4.根据你的阅读印象,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作品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苦难而坎坷的一生,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B.《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C.《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了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与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D.《骆驼祥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故事。

祥子为了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车的梦想,历尽苦难,三起三落,他与命运抗争最后以惨败告终。

5.下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油光可鉴   抑扬顿措     待人接物     一丝不苟

B.舰艉      如梦初醒     深恶痛绝     杳无消息

C.眼花瞭乱   殚精竭虑     教诲         忙碌

D.催枯拉朽   泄气         不辍         妯娌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选聘(pìn)        模拟(mó)     萦带(yíng)   锲而不舍(qiè)

B.朦胧(méng)     祈祷(qí)     舷窗(xuán)   海市蜃楼(shèn)

C.累赘(zuì)      迸溅(bèng)   凛冽(liè)    忍俊不禁(jīn)

D.粗拙(zhuō)     譬如(pì)     憎恶(zèng)   悲天悯人(mǐn)

二、现代文阅读

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①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②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③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

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

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④榫卯的功能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

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

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有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

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⑤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

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⑥榫卯一出现,便被运用的淋漓尽致,便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

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

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的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

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有关系连接在一起的,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

(注)①榫卯(sǔn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7.文章介绍了榫卯的哪三种功效?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8.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

放在哪一段中合适?

简述理由。

(材料)在收藏老家具的人中流传这一句老话,叫“摔断胳膊摔断腿,不能摔断榫”。

9.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脑波信息考勤机

柳 静

①在美国一座庄严宏伟的大楼前,一群衣冠楚楚的人依次排队通过大楼门厅口时,面对一台大屏幕液晶电脑,突然显露出十分怪异的举止:

有的人捂着肚子捧腹大笑,有的人突然紧闭双眼喃喃自语,有的人拽着胸前的领带跳起街舞,有的人则发出怪异阴森的冷笑。

之后,电脑屏幕会发出可以顺利通过的信号,这些人转而又面容严谨地走向大楼里的电梯间。

②这个宏伟的建筑物就是闻名世界的美国五角大楼,这些着装整齐的人便是五角大楼里的办公人员,而那台液晶电脑便是验证他们身份的脑波信息考勤机。

五角大楼是美国最高军事指挥机关——美国国防部总部的所在地。

在这个重要场所,如果混进一个不法之徒,将会对美国的军事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因此,美国国防部对在这里上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严谨的身份验证过程。

③2016年初,由美国宾汉姆顿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莎瑞拉兹洛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助理教授金展鹏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个独特的脑波信息考勤机。

④研究刚开始时,科学家们利用研发出的“脑波”计算机软件系统,记录了50名佩戴了脑电图头套的实验者在观看电脑上500张各异图片时的大脑活动,以获取不同人对这些图片的大脑独特反应。

图片上印有一块披萨、一艘船、安妮·海瑟薇(美国女影星)的肖像或谜语等。

研究人员发现,实验者的大脑对每张图片的反应都不同,通过记录参与者对特定图片的特定反应,计算机系统可确定每一名实验者的脑波信息,准确率高达100%,而且这种信息,他人是无法模仿和盗取的。

莎瑞拉兹洛认为:

“基于此,我们就能通过只观察某个人的大脑活动而识别他的身份。

⑤研究人员还认为,人的指纹和面部信息都可能被恶意窃取,而利用大脑生物统计学的方法,则不会发生这种情况,所以安全系统可以采用脑波信息来核实人们的身份。

如果一个人的指纹信息被窃取,那么这个人不可能再重新长出一根手指来代替被窃取的指纹,该信息会永久泄漏,所以指纹信息无法删除。

⑥相比而言,脑电波不可能被伪造窃取,即使罪犯成功窃取到了受害者的脑电波信息数据,并且在验证身份时也模仿着受害者的脑电波,但是在这种非正常的状态下,此脑电波信息就能识别出此罪犯并非真正的主人,并意识到主人的信息正在被伪造,这时它将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

如此一来,它就成为世上独一无二、不可模仿的信息。

(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7期)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美国五角大楼上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用脑波信息考勤机进行严谨的身份验证。

B.这个独特的脑波信息考勤机于2016年初,由美国宾汉姆顿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莎瑞拉兹洛和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助理教授金展鹏发明。

C.研究人员发现,实验者的大脑对电脑上所呈现的500张各异图片的反应都不同,通过记录参与者对特定图片的特定反应,计算机系统可确定每一名实验者的脑波信息,准确率高达100%。

D.脑电波与人的指纹和面部信息相比非常安全,它不可能被伪造窃取,是世上独一无二、不可模仿的信息。

11.第④自然段“基于此,我们就能通过只观察某个人的大脑活动而识别他的身份”一句中,“只”字能否删去?

请说明理由。

12.结合选文第⑤段,谈谈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信息可能被恶意窃取,举出几种有效防范信息泄露的方法。

三、句子默写

13.用诗文原句填空。

(1)庭中有奇树,________。

(《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

(2)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3)冰霜正惨凄,________。

(刘桢《赠从弟》)

(4)________,狐兔翔我宇。

(曹植《梁甫行》)

(5)东皋薄暮望,________。

(王绩《野望》)

(6)________?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7)征蓬出汉塞,________。

(王维《____》)

(8)________,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

(9)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

((____)《钱塘湖春行》)

(10)________,窥谷忘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节目形态

鲁肃简公①劲正,不徇爱憎,出于天性。

素与曹襄悼②不协,天圣中因议茶法,曹力挤肃简,因得罪去;赖上察其情,寝前命,止从罚俸,独三司使李谘夺职,谪洪州。

及肃简病,有人密报肃简,但云“今日有佳事”。

鲁闻之,顾婿张昷之曰:

“此必曹利用去也。

”试往侦之,果襄悼谪随州。

肃简曰:

“得上殿乎?

”张曰:

“已差人押出门矣。

”鲁大惊曰:

“诸公误也。

利用何罪至此?

进退大臣,岂宜如此之遽!

利用在枢密院,尽忠于朝廷,但素不学问,倔强不识好恶耳,此外无大过也。

”嗟叹久之,遽觉气塞。

急召医视之,曰:

“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是夕,肃简薨。

李谘在洪州,闻肃简薨,有诗曰:

“空令抱恨归黄壤,不见崇山谪去时③。

”盖未知肃简临终之言也。

(注释)①鲁肃简公:

即鲁宗道,曾与李谘讨论茶税法。

②曹襄悼:

即曹利用。

武人出身,真宗时恃功逞威,仁宗时被罢免,自缢而死。

③崇山谪去:

此处借典故说曹利用被贬。

14.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徇爱憎(无原则地顺从)

B.天圣中因议茶法(凭借)

C.谪洪州(降职)

D.嗟叹久之,遽觉(突然)

15.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B.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C.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D.此必有大不如意事/动其气脉/已绝/不可复治

16.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宗道与曹利用素来不和,他被贬官也是因为曹利用的排挤。

B.皇上了解了实情后撤销了对鲁宗道的罢官令,只是扣了他的俸禄。

C.鲁宗道认为曹利用还是尽忠职守的,只是不学无术,脾气倔强。

D.李谘的诗,表达了对鲁宗道为曹利用抱不平而气绝身亡的遗憾。

17.将画线的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