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76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 新人教版必修1doc.docx

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单元检测卷1新人教版必修1doc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认为: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指(  )

A.英国的船坚炮利    B.西方列强加紧扩张

C.工业文明迅速发展D.中国的闭关锁国

2.“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

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

A.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B.开始向近代社会演进

C.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D.专制君权受到冲击

3.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C )

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

C.西方国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D.鸦片贸易合法化

4.马克思说: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这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反对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的妥协行为

B.英国的侵略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C.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导致西方列强的侵略

D.英国的侵略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5.考古工作者在某庭院墙壁上发现一条太平天国时期的宣传标语:

“天京天兵威如猛虎,汉口(现湖北武汉)胡儿(指满洲贵族)呆如寒鸡。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标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金田起义B.天京事变

C.夺路西征D.挥师北伐

6.太平天国运动有很多缺点,如大搞封建迷信活动,大肆封王赐爵,封建等级森严等等。

但它却被列入近代民主革命的范畴,原因可能是(  )

A.它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B.它将斗争矛头指向了清政府和列强

C.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D.它颁布了《资政新篇》

7.《庚子西狩丛谈》记述:

“先是直境义和团纷起,群信为天神下降。

盖民间感于历来国耻,及各处教堂教士之蛮横,排外之心甚热,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以故邑中有识士绅,亦洋洋乐道其事。

”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义和团发展壮大的社会基础B.统治危机加深促进了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C.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时代局限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义和团运动的关联

8.近代某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出后,大清举国哗然。

不久,清帝下《罪己诏》:

“去岁与倭国仓促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

而将非宿选,兵非素练,纷纷召集,不殊乌合。

以致水陆交绥,战无一胜,其万分为难情事,言者章奏所未及详,而天下臣民皆当体谅也。

”对此条约认识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B.首开列强在华设厂“合法化”的恶例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中国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

9.2015年10月在东经123度、北纬39度的大东沟海域进行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调查,发现60多枚铜钱、完整的鱼雷引信,以及写着CHIHYüAN的瓷盘上标记着“THE—IMPERIAL—CHINESE—NAVY”(中国皇家海军)等,共计60个种类、120多件文物。

这些文物可供研究的历史事件是()

A.雅克萨之战B.施琅收复台湾

C.鸦片战争D.甲午战争

10.晚清政府推行的自救运动“新政”和“预备立宪”,虽没有挽救清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但是客观上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的爆发B.加强了清政府的综合实力

C.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D.为酝酿民主革命创造条件

11.同盟会纲领是对兴中会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提出了民族主义   B.提出了民权主义

C.提出了民生主义D.提出了民主主义

12、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四爱国运动。

与这场运动爆发密切相关的是()

A.三国协约的成立B.三国同盟的成立

C.巴黎和会的召开D.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3、二十世纪初学生运动的一幅标语“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②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③工人阶级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14、马星驰先生所作的漫画《民气一致之效果》,它揭示了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商人罢市的推动B.工人阶级参加斗争的巨大作用

C.各阶层人民的联合斗争D.北伐战争胜利的鼓舞

15、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五月四日为中国青年节。

下列对“五四精神”的表述最为准确、全面的是()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B.爱国、科学、民主、自由

C.爱国、抗争、民主、科学D.爱国、进步、民主、自由

16、革命家董必武在1961年写了一首感怀诗:

“四十年前(即1921年)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指王尽美)与恩铭不老松。

”董老咏怀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一大B.遵义会议C.中国共产党七大D.井冈山会师

17.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

“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其目的为建设的组织、建设的宣传、建设的训练,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底湔除,即本党青年党员之幼稚行为,亦须根本纠正。

”这反映了国民党(  )

力图维护一党独裁B.全力围剿工农红军

C.推进国民经济建设D.与共产党争夺民众

18.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主张“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战略退却,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

毛泽东这一主张反映了(  )

A.民族矛盾的冲突加剧B.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D.红军长征战略的正确

19.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对一场战役作这样报道: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

”对上述战役理解正确的是(  )

A.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B.是抗日战争以来的首次大捷

C.取得抗战初期的最大胜利D.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20.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二战中的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审判中认定日本战犯的犯罪日期从1928年算起,主要依据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作霖。

由此可见(  )

A.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B.张作霖积极反抗日本侵略行为

C.中国抗战得到国际广泛认可D.1928年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1.下表是1931年9月18日后中国军民反对日本侵略的部分历史事件,这表明

抗日武装

部分历史事件

东北军爱国官兵

江桥抗战(1931.10)

双城狙击者(1932.1)

热河抗战(1933.2)

东北抗日义勇军

消灭日军古贺骑兵团战斗(1932.1)

进攻沈阳东塔机场战斗(1932.8)

攻克安达县城(1932.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

第一军独立师攻占柳河县三源浦(1933.11)

第二军独立师联合义勇军攻打安图县城(1934.8)

第三军联合义勇军攻克方正县城(1935.3)

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

十九路军的淞沪抗战(1932.1)

察哈尔抗战(1933.5)

绥远抗战(1936.8)

A.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B.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

C.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D.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22.抗日战争胜利后,民主政治再次与中国人民擦肩而过,主要原因是(  )

A.美帝国主义不愿中国实现政治民主化B.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表示不满

C.蒋介石坚持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D.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程度不够

23.蒋介石说:

“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

”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

A.北平和谈   B.西安事变

C.国共合作D.重庆谈判

24.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中原

C.华东、中原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百万雄师过大江

25.“素帆百万飞如箭,乘风顷刻敌前现。

碧水静无波,疏星夜转多。

弹飞如急雨,难阻雄师路。

天险说长江,功成夜未央。

”这首词描写的应该是(  )

A.平津战役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二、非选择题

26.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在经济与文明方面的变化成为近年来历史研究的焦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

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

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

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

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

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

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

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有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简要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原因。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的领土,蹂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财富,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历2009年二月初二凌晨,在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举行的拍卖会上,圆明园文物——铜兔首、铜鼠首被中国厦门商人蔡铭超分别以1400万欧元拍得,但蔡铭超“拍而不买”,拒纥付款。

(1)请写出列强将中国近代社会一步步推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四次侵略战争的名称。

(2)材料二中两件兽首是在哪次战争中被劫掠的?

劫掠者是谁?

(3)写出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

(4)清政府在近代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

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

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

——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

材料二 自北京大学学生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

于是蓬蓬勃勃,抒发言论。

国内各界舆论,一致同倡。

各种新出版物,为热心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

扬葩吐艳,各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

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致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孙中山1920年1月29日《致海外国民党同志函》

(1)材料一中的“罢学风潮”指什么?

“近因”指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对学生的态度有何不同?

(3)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五四运动从北京扩展到全国的原因的分析是否完全正确?

为什么?

答案

一、选择题:

1.【解析】 鸦片战争发生时英国已经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已经进行工业革命,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已是世界发展潮流。

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的原料产地便成为了英国的需要。

故选C项。

【答案】C

2.【解析】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国逐渐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开始向着近代社会艰难的迈进,故选B项。

【答案】B

3.【解析】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说明列强对中国所进行的是商品倾销,C项正确。

A、B、D三项均非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

【答案】C

4.【解析】马克思认识到了外国的侵略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推动作用,联系史实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是阶级矛盾,民族危机的加深只是起了一个加速或者是推动的作用。

故选B项。

【答案】B

5.【解析】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于1851年广西的金田起义,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湖北武汉”可知地点不相符,A项错误;天京(南京)发生于1856年,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与题意不符,B项错误;西征是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的,攻克了安庆、九江、武昌等重要城市,与题意相符,C项正确;北伐是1853年定都天京后向北进攻清王朝统治中心的军事行动,因孤军深入、粮草不足而失利,与题意不符,D项错误。

]

【答案】C

6.【解析】本题需要辩证看待太平天国运动。

虽然A、C、D三项都符合太平天国运动,但无法体现“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B项体现了这一革命任务,故选B项。

【答案】B

7.【解析】试题解析:

“亟愿台心并力以一雪其夙愤”,义和团发展壮大得到民众的支持,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西方国家的侵略,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盲目排外的局限性,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错误。

【答案】A

8.【解析】从材料中“倭国”“战无一胜”等可以判断出材料叙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约签订后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在中国设厂,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AC选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D选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

【答案】B

9.【解析】根据题干中“大东沟海域”可知这曾经是甲午战争的旧址,所以符合题意的是D项,ABC项排除。

【答案】D

10.【解析】 清政府推行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故答案为D项。

其他选项说法皆不符合史实。

【答案】D

11.【解析】 兴中会革命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具有民族、民权的含义。

同盟会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纲领,相比较兴中会纲领,同盟会纲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生主义,故选C项。

【答案】C

12、C

13、A

14、C

15、A

16、A

17.【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国民党通过加强思想控制来维护一党独裁,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8年2月尚未开始全力围剿工农红军,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经济建设,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加强对民众思想的控制而非与共产党争夺民众,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答案】A

18.【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国民党已经转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依然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内阶级矛盾加剧,A项错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而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把从城市的退却和向农村的进攻巧妙地结合起来,使革命在更为广泛而深刻的阶级基础上向敌人展开了新的进攻”是强调革命方向、革命道路的调整,并未涉及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及长征等问题,C、D两项错误,排除。

【答案】B

19.【解析】 由材料中的“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一百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战役是百团大战,它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故选A项。

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故排除B项;抗战初期的最大胜利是台儿庄战役,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答案】 A

20.【解析】据材料中“在审判中认定日本战犯的犯罪日期从1928年算起,主要依据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北最高行政长官张作霖”可得出日本从1928年就开始对中国的侵略,反映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对张作霖反抗日本侵略行为进行阐释,故B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没有叙述中国抗战情况,故C项排除;中国抗日的开端是1931年,而不是1928年,故D项排除。

【答案】A

21.【解析】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A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东北和关内地区的抗日活动,不能反映全国抗日情况,无法体现“东北地区是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排除B;从材料看出,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地区官兵及开展了抗日活动,所以“东北抗战是全民族抗日先锋”,C正确;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建立后,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日,D时间不符合题意。

【答案】C

22.【解析】抗战胜利后,中国曾一度出现了和平建国的希望,但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化为泡影。

【答案】C

23.【解析】从材料中“倭寇投降”“惠临陪都”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史实,故选D项。

【答案】D

24.【解析】1947年,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中原地区的防守力量薄弱。

共产党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举行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如同一把尖刀插在中原地区。

【答案】B

25.【解析】结合材料中“素帆百万”“说长江”等信息可知为渡江战役。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6.

(1)变化:

棉纱和棉布进口增加;土特产品(茶叶)出口减少;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

(2)原因:

列强获得协定关税等特权,开放的通商口岸数量不断增加,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便利了外国商品的大量输入。

27、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

(3)《辛丑条约》。

(4)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落后就要挨打;坚持改革开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言之有理即可)

2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1)题“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近因”可联系教材回答。

(2)题材料一是北京政府教育部对学生运动的诬蔑,而材料二则赞扬学生运动。

第(3)题孙中山由于受阶级和时代局限,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故其分析并非完全正确。

【答案】

(1)五四运动。

“近因”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材料一诬蔑学生运动;材料二支持和赞扬学生运动。

(3)不完全正确。

因为五四运动之所以扩大到全国,是由于中国工人阶级加入斗争行列,推动了斗争的深入和发展。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孙中山没有看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