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781061 上传时间:2022-11-15 格式:DOCX 页数:132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2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1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历史诗篇

近代中国百年史,鸦片战争揭开端。

南京条约割香港,北京瑷珲肥沙皇。

太平天国洪秀全,反封反侵新特点。

甲午风云掩战旗,马关条约争割地。

八国联军侵华急,辛丑条约赔款巨。

列强掀起瓜分潮,清廷洋犬摇尾乞。

民族空前陷危机,救国救亡路何方?

中山先生先行者,民主实践奠丰碑。

五四风雷激荡声,爱国主义大旗擎。

新民主义革命艰,终获成功属中共。

单元概述

本单元包括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110年中国近代社会政治领域中发生的重大民主革命事件,并探讨了它们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客观结果是把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

在这个过程中,具有超级稳定结构的封建制度下的中国被迫改变了它平静、独立的发展轨迹,在列强的侵略中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市场和国际政治斗争中。

这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屈辱的、痛苦的过程,但同时又是一个抗争的、进步的过程。

在这一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任务:

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百余年近代历史的主流。

反侵略斗争既包括反对列强的政治、军事侵略,也包括反对外来的经济、文化侵略。

而实现国家近代化则包括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建设民主政治体制和全面提升国人的公民意识、民主素养等全方位的社会改造过程。

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除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灾难的深渊。

面对强敌,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各阶级、阶层前赴后继探索民族复兴之路。

从新旧交替时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共和的历史巨变;从五四运动揭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最终实现了百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民主进步的愿望。

学习本单元,要认识到中国是在欧美列强的野蛮侵略下步入近代社会门槛的,这就决定了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畸型社会。

本单元内容的核心思想有以下三点:

第一,近代中国为什么要发生民主革命?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是外国侵略者和封建主义逼出来的。

近代中国的历程表明,最终还是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救亡图强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救亡图强的第一步是运用革命手段改变了旧的社会制度,让国家的命运掌握在人民手里,第二步才是踏上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道路。

第二,农民领袖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民主派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最终由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

这是中国特殊国情决定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充当中国革命的政治领袖。

第三,“统一战线、武装力量、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毛泽东选集》第569页《<共产党人>发刊词》)

学习策略

1.把握三条线索:

①从鸦片战争开始,列强对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武装侵略,中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②中国人民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抗争;③围绕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同的阶级都展开了民主革命的探索。

2.突出六个重点:

①列强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以及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②中国人民如何不屈不挠的抗争,乃至最终取得反抗帝国主义的胜利。

③太平天国运动及其历史意义和局限性;④辛亥革命极其伟大历史意义;⑤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极其深远意义;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意义。

3.形成一个观点或信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4.注意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

一方面在分析具体事件时应注意联系当时的世界形势,加深对外来侵略和人民反抗的认识;另一方面要把历次战争及人民的抗争联系起来分析比较,理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程度加深以及中国人民反侵略屡次失败而抗日战争却胜利的原因。

第10课鸦片战争

高手支招1细品教材夯实基础会读书

知识点一虎门销烟

【思维线索导示】

【教材要点详解】

1.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2.清朝统治日益衰落。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3.禁烟运动

⑴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1839年,林则徐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英国政府借端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

(要点检索1)

【必备知识拓展】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

⑴从经济发展角度看:

英国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革命率先开始并趋于完成;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土地高度集中,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社会整体贫困落后。

⑵从社会发展角度看:

资本主义制度早已在英国确立并不断完善,因而国力强盛;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却仍占统治地位,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

⑶对外关系方面:

英国对外扩张,抢占殖民地,对外侵略,寻求商品市场、原料产地;中国闭关锁国,脱离世界潮流。

⑷思想文化方面:

英国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思想活跃,文化繁荣,近代科技领先;中国重农抑商,文化专制,科技落后。

⑸军事方面:

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船坚炮利;中国武器装备落后,军备废弛,纪律败坏。

2.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是历史分析中常用的特定概念。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全局并处支配地位、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带有必然性的客观原因,一般应从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深层次因素(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本质等)的角度进行分析。

⑵直接原因是指直接引起事件爆发的原因,常常是偶然事件,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

知识点二鸦片战争

【思维线索导示】

 

【教材要点详解】

1.战争经过

⑴1840年

①6月,英舰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②英军沿海北犯,进攻厦门,但被中国守军击退。

英军继续北上,一度攻占浙江定海,最后到达天津白河口。

③清政府与英军谈判,英军南下广东。

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军“议和”。

⑵1841年

①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道光帝对英宣战。

②英军扩大侵华,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

⑶1842年

①8月,英军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

②中国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主要内容包括: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2.战争危害:

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要点检索2)

【必备知识拓展】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当中国采取严厉禁烟措施时,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而发动了对华战争。

但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却在于英国资产阶级要对中国进行经济扩张。

l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方人陆续来到中国。

此后至18世纪中期,首先来到中国的西方人并非从事和平贸易的商人,而是一批海盗式的冒险家。

他们在沿海地区进行野蛮的劫杀抢掠。

18世纪60年代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对外扩张的主要形式,已经不再是原始积累时期那种海盗式掠夺,而是凭借技术、成本优势以和平方式大量输出商品,开拓海外市场。

当时,英国资产阶级看到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认为中英贸易有良好的前景。

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却受到了严重阻碍,出现了大量逆差。

于是,英国采取各种措施力图打开中国的大门。

l793年和l816年,英国政府两次派遣使团来华,要求通商特权,均遭到拒绝。

此后,他们便开始策划以武力来打开中国大门。

当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发生后,他们以“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2.英国对华输入鸦片和发动鸦片战争主要目的的不同

⑴英国走私鸦片的主要目的在于扭转贸易逆差,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打开中国市场。

⑵鸦片战争前,英国对华贸易由于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商品销路不畅,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鸦片。

⑶18世纪中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

3.《南京条约》的影响

《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

⑴政治上,清朝在战前的封建统治虽已衰落,但中国仍然是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着全部主权。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虽然照旧进行统治,但已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控制,主权已不完整。

正如有的学者所说: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⑵经济上,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4.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者逐渐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但在形式上保留了中国的政府;在经济上表现为中国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半封建性”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资本主义,表现为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外国侵略者相勾结,维持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以封建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非与半封建化的过程同步,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20年间,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踏入了半殖民地的门槛,但社会性质仍然是封建的。

近代中国向殖民地的沉沦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向半封建发展则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知识点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思维线索导示】

【教材要点详解】

⒈历史背景:

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在其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后,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

⒉战争经过

⑴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随后,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

⑵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规定: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⑶1860年,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亡热河。

清政府被迫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回定:

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⑷美俄两国在战争期间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⒊历史影响

⑴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⑵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