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5671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docx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吴梅村叙事诗的艺术特色毕业论文

 

引言…………………………………………………………………………………1

一、“梅村体”叙事诗的诗史特征…………………………………………………1

(一)“事俱按实”…………………………………………………………………1

1.多记咏历史事件…………………………………………………………………1

2.“诗真事当”……………………………………………………………………2

(二)以人系事………………………………………………………………………2

1.皇亲国戚、王公贵族……………………………………………………………2

2.朝臣边将、大小官吏……………………………………………………………2

3.娼优妓女、民间艺人……………………………………………………………2

二、“梅村体”叙事诗的表现手法…………………………………………………3

(一)大量用典………………………………………………………………………3

1.表达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3

2.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3

3.开拓诗歌的历史深度……………………………………………………………4

(二)重视语言技巧…………………………………………………………………4

1.对偶………………………………………………………………………………4

2.合声律……………………………………………………………………………4

3.辞采………………………………………………………………………………5

(三)比兴手法的独特运用…………………………………………………………5

1.借比兴叙事………………………………………………………………………5

2.增强含蓄之美……………………………………………………………………6

3.丰富诗歌内涵……………………………………………………………………6

三、“梅村体”叙事诗的结撰艺术…………………………………………………6

(一)线索:

多条线索交织并进…………………………………………………6

(二)叙述方法:

顺序、倒叙、插叙的综合运用…………………………………7

(三)情节:

较大的跳跃性…………………………………………………………8

四、“梅村体”叙事诗的讽刺艺术…………………………………………………8

(一)含蓄……………………………………………………………………………8

1.寓贬于褒…………………………………………………………………………8

2.借古讽今…………………………………………………………………………9

3.客观冷静的描述…………………………………………………………………9

(二)对比手法的运用………………………………………………………………9

结语…………………………………………………………………………………10

参考文献……………………………………………………………………………10

文献综述……………………………………………………………………………12

致谢…………………………………………………………………………………13

 

一、“梅村体”叙事诗的诗史特征

众所周知,杜甫的诗歌被誉为一代诗史,在文学史上树立了一个光辉的里程碑。

“梅村体”就继承了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特别是杜甫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当缘事而作”[2]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诗歌形式来表现那个时代的政治面貌。

(一)“事俱按实”

“事俱按实”四字见于吴梅村为清初戏剧家李玉的著名剧作《清忠谱》所作序言[3],“事俱按实”之“事”指的是主要事实、基本事实,它是对李玉忠于史实的写作态度的肯定,也可以说是吴梅村自己写叙事诗的一个原则。

吴梅村是抱着为一代兴亡存照的责任感去写诗的,所以他不杜撰、不虚构,处处遵循“实录”的原则。

在写诗之前,他一定把有关史实调查得十分清楚详备了,才动笔。

他所掌握的资料,往往比写进诗里的要多得多。

也正是如此,“梅村体”很少有浪漫的气息,它们并不以想象的神奇、文笔的夸张取胜。

但诗歌毕竟不是文献记录,在细枝末节上,他的歌行其实也有一些虚构。

不过这样的描写在吴梅村的歌行中并不多,而且想象的部分几乎都是合乎事理、情理发展的,绝没有虚无飘渺之事和改变基本史实之事。

1.多记咏历史事件

清人说过:

“梅村身阅鼎革,其所咏多有关于时事之大者。

”[4]这准确地道出了吴梅村史诗的首要特征。

梅村有意以诗存史,他叙咏有关兴亡大事的诗,有很高的纪实性。

吴梅村所处的时代是各类矛盾不断产生、不断激化的时代,也是整个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的时代。

吴梅村亲自经历了改朝换代带来的战火及破坏,对社会现实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认识。

为了表现他所处的时代,他多记咏最能代表历史发展进程、趋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其选题独具眼力。

吴梅村几乎是带着编年史的精确性逐一记录兴亡大事,描写各种人物对事件的态度及其在动荡环境中的活动和命运的。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把吴梅村的史诗视作明末清初的史书并不过分。

但是,在具体写每一历史事件时,吴梅村又不是像一般历史学家那样有头有尾、巨细无遗地记叙事件的全过程,而是根据诗的特点,选择特定角度展开描写的。

梅村体记咏兴亡时事的优秀篇章,依据内容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类是直接叙写重大事件的。

明清之际,明朝、清朝、李自成农名起义军三方逐鹿,三方之间发生了几场关系到彼此兴亡,鹿死谁手的战争,如明清之间的松山战争,明军与李自成农民军的潼关大战,李自成农民军与清军、吴三桂关宁军的山海关大战,这三场战役具有决定兴亡的战略意义,此外的重要战事还有明清之间的巨鹿之战。

梅村诗笔都一一写到,是为《松山哀》、《雁门太守行》、和《临江参军》等。

一类是从某个侧面来反映关系到兴亡大事的,如《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等。

一类是以明朝贵戚的荣衰遭遇来感叹沧桑陵谷之变的,如《永和宫词》、《萧门青史曲》等。

一类是怀念故人旧友,悲叹他们的不幸,感慨他们的孤忠的,如《后东皋草堂歌》等。

还有一类是描写战乱中人民疾苦以再现那个动荡时代的社会生活,如《捉船行》、《芦洲行》、《马草行》、《直溪吏》等。

”[5]

2.“诗真事当”

诗真事当,是吴梅村史诗的又一特征。

吴梅村曾说过:

“余作《临江参军》一章,凡六十韵。

余与机部相知最深,于其参军周旋最久,故于诗最真,论其事最当。

”[6]其实,“诗真事当”可以用来概括吴梅村的全部史诗。

有时出于编史者的粗疏,但更多情况下是出于统治者有意识的隐讳,造成了史书的缺漏。

由于吴梅村在明、清两代都任过史官,一直对历史有着特别的兴趣和爱好,并且他遵循诗真事当的原则进行史诗创作,所以,他的诗不仅成了正史、野史的取材对象,而且常常可补史书记载之不足。

如“明京城提督、襄城伯李国祯死于北京城破之后,对他的死因一直有多种传说,有人说他是自杀殉节,也有人说他逃跑不成,降了农民军,后来再自杀的,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一直没有定论。

这时,吴梅村在江南遇到了落难公子刘文炤,刘文炤是京城被攻破时自杀的明新乐侯刘文炳的幼弟,他以事变目击者的身份向吴梅村诉说了难以忘怀的往事,李国祯的死自然也是他们的话题之一。

事后,吴梅村写了《出吴门遇刘雪舫》一诗,中间有‘宁为英国死,不作襄城生’两句,指出李国祯曾因投降而暂时活下来的史实。

”[7]

(二)以人系事

吴梅村的歌行虽然意在叙事、纪史,却很少把历史事件作为描写的中心,而是绝大多数篇幅都把笔墨重点用于写人。

他的几十篇叙事歌行写出了各种不同人物的生活历程和感情历程,其意图在于通过这些人物的荣辱沉浮、悲欢离合来反映社会变迁,展现一代兴亡。

1.皇亲国戚、王公贵族

如崇祯帝的宠妃田贵妃(《永和宫词》),神宗的爱子福王朱常洵(《洛阳行》),光宗的女儿宁德公主和乐安公主(《萧史青门曲》)等等。

这是同大明王朝的命运荣枯与共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昔日的豪奢尊崇与后来的凄凉落魄正好成了明朝逐渐走向衰亡的绝妙表征。

2.朝臣边将、大小官吏

他们中有在崇祯朝廷上敢于抗颜直谏的黄道周(《殿上行》),有镇压农民起义军而死的孙传庭(《雁门尚书行》),有热衷权势、汲汲奔竞、终至杀身的吴昌时(《鸳湖曲》),有入清后坚守民族气节的姜埰、姜垓兄弟(《东莱行》),有坚持抗清复明斗争宁死不屈的瞿式耜(《后东皋草堂歌》),有叛明降清腆颜事敌的洪承畴(《松山哀》)等等。

不管是忠臣义士,还是叛臣降将,都是当时许多重大事件的参与者,是政治、军事舞台上的一批主角。

他们的身世遭际已经不单纯属于个人事业,而是一部兴亡史的有机组成部分。

3.娼优妓女、民间艺人

如优人王稼(《王郎曲》),名妓陈圆圆、卞玉京、刘冬儿(《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临淮老妓行》),说书艺人柳敬亭和唱曲艺人苏昆生(《楚两生行》)等等。

他们是供人笑乐、地位低下、无法主宰个人命运的一群,可是,由于他们与上层人物的种种联系,如陈圆圆之与吴三桂,刘冬儿之与刘泽清等等,使他们的命运同明清政局发生了密切的关系。

吴梅村笔下人物的命运总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联,这些人物的活动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一部分,串联起一段鲜活生动的兴亡史。

这种以人系事,以图反映历史的写法有一个要求,就是所写人物要形成系列,组成覆盖面比较大的一张网,单靠写一两个人物是很难把一个时代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在这方面,很少有诗人可以和吴梅村相比。

吴梅村的这种写法来自“纪传体”史书,可以说其歌行是一部“纪传体”的诗史,一部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诗史。

二、“梅村体”叙事诗的表现手法

典故是随着文化积累不断丰厚而出现的现象,文学作品中大规模用典始于六朝,随后的历代文人也都喜欢在诗中运用典故,“用典主要有借用历史故事和引用、化用前人诗句两种,使诗词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深化诗的意境,触发人的联想”[8]。

(一)大量用典

用典繁多是梅村体的重要特色。

梅村用典入诗,大略有以下几种:

一为史典;这在梅村诗中使用最频繁。

二为诗典;梅村直引或化用前人诗句。

三为杂典;梅村用典广采杂收,并无限制。

梅村用典极其精切,使诗形成了镂金错彩、典雅工丽的语言风格。

1.表达复杂难言的思想感情

崇祯四年,吴梅村连捷及第,崇祯亲阅其卷,批“正大博雅,足式诡靡”[9]八字,此被吴梅村引为一生中难以忘怀的知遇之恩。

明亡以后,他对崇祯的哀悼自是十分沉痛。

生活于新朝的他,如何表达对亡国故君的哀思,而又“为尊者讳”,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吴梅村用典故解决了这一难题。

如《圆圆曲》开头二句: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10]

诗中用“鼎湖当日弃人间”一典来表达“崇祯之死”。

《史记•封禅书》载:

“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

”崇祯自缢被说成是如黄帝一样跨龙仙游,这样的表达方式极尽对崇祯帝的尊崇与哀悼,从而把诗人不易直言的内心情感,用温丽典雅的方式表达出来。

2.增加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典故是具有美感内涵的艺术符号,这种艺术符号在被后世诗人作为意象写入诗中时,其美感内涵也凝聚在新的诗中,从而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如《圆圆曲》中:

可怜思妇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看。

[11]

“思妇楼头”这一典故出自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于此传达出陈圆圆对吴三桂的一片痴情。

“粉絮”即杨花,比喻妓女,指陈圆圆被乱兵视为妓女。

前句用典后句点染,杨柳之绿、粉絮之白,构成了一幅色彩绚烂、鲜活生动的画面,从而把圆圆的不幸身世抒写的极具美感。

“思妇楼头”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含义丰富而形式雅丽,有助于诗歌整体的完成和审美价值的提高。

吴梅村的用典显示出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精巧的艺术构思,他把典故“淡化”在新的诗歌意境之中,使诗歌显得精辟而富赡。

3.开拓诗歌的历史深度

吴梅村诗歌另一成功用典之处即是用典故形成任务序列,将个体命运纳入历史纵深中加以关照,使之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历史规律。

《圆圆曲》中,吴梅村是把陈圆圆纳入绿珠、绛树、西施这样一个任务序列中: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绛树出雕阑。

[12]

绿珠为西晋石崇之爱妾,据《晋书•石崇传》所载,赵王司马伦有嬖臣孙秀与石崇有宿憾,后因向石崇索绿珠而不得,乃告发其谋反。

甲士到门逮崇时,绿珠跳楼自杀。

“绛树”为汉末著名舞妓,《艺文类聚》四三曹丕《答繁钦书》曰:

“今之妙舞莫巧于绛树”。

诗歌末尾,又用到“西施”之典:

君不见,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乌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13]

馆娃宫、采香径、响屧廊都是吴宫西施的遗迹,当年吴王夫差与西施在此尽情享受,不料被越王勾践灭了国,香径尘埋,唯余禽鸟啼鸣;响屧廊人去廊空,徒留下苔藓青青,人生无常的悲哀在这种强烈的盛衰对比中得到深刻的体现。

自古红颜多薄命,绿珠、绛树、西施这些历史人物形成了“参照系”,她们悲剧性的命运使得陈圆圆的个体命运变成历史长长的“链条”中的一环,陈圆圆的个体命运只不过是历史在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具体表现。

这个人物序列使得明清之际所发生的事件转化为历史的一部分,包括陈圆圆在内的盛衰命运都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个体生命面对历史长河只能是渺小与脆弱,所以《圆圆曲》最后发出感叹: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14]

“汉水”一典出自李白《江上吟》: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世事就像日夜不息向南流走的汉水,人间的荣华富贵必将如流水一样成为过眼云烟。

吴梅村用典故将吴三桂、陈圆圆之事与历史人物联系起来,使得由个体命运而来的人生悲哀变得具体而深切,家国之恨、兴亡之感上升到人生思考的高度,诗歌亦获得了一种深厚的历史感。

(二)重视语言技巧

梅村诗注重语言技巧,其诗歌大量使用对偶、和声律,每首诗都修饰得花团锦簇,华艳动人,使诗音调谐和、琅琅上口。

1.对偶

吴梅村的歌行对偶用得非常多,有时一连几句、几十句全用对偶,给人一种非常整饬、匀称的美感。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其对偶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对得精严工巧。

例如《圆圆曲》的“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的“南内方看起桂宫,北兵早报临瓜步”,《鸳湖曲》的“芳草乍疑歌扇绿,落英错认舞衣鲜”等都构思巧妙,颇为人们所称赏。

2.合声律

吴梅村的歌行大量使用了很标准的律句,其频率与比例超过了以往的诗人。

此外,吴梅村还运用了有规律的转韵法,一般四句一转,且多以第一、二、四句押韵为常见,平声韵和仄声韵交替出现。

其转韵还常常和内容、情感的转换互相配合,因此赵翼倍加称赏,说:

“梅村古诗胜于律诗。

而古诗擅长处,尤妙在转韵。

一转韵,则通首筋脉,倍觉灵活。

”[15]以《圆圆曲》开头十六句为例: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16]这些诗句都合律,四句一换韵,平仄互转,且结合“顶针”手法,造成了十分和谐悦耳的效果,读来回环往复,跌宕流走,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可以说达到七言歌行韵律美的极致了。

而且每一转韵处,必是情节变换的地方,通过转韵,给读者一个明显的心理提示。

3.辞采

吴梅村的歌行向以词语富赡、设色绚丽著称,每一首诗都修饰得花团锦簇,华艳动人。

就如《萧史青门曲》中写宁德公主的出嫁:

“先是朝廷启未央,天人宁德嫁刘郎。

道路争传长公主,夫婿豪华势莫当。

百两车来填紫陌,千金榼送出雕房。

红窗小院调鹦鹉,翠馆繁筝叫凤凰。

白首傅玑阿母饰,绿鞲大袖骑奴装。

”[17]《鸳湖曲》中写吴昌时以歌舞娱客:

“主人爱客锦筵开,水阁风吹笑语来。

画鼓队催桃叶伎,玉箫声出柘枝台。

轻靴窄袖娇妆束,脆管繁弦竞追逐。

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鸲鹆。

”[18]其所用色彩的鲜明亮丽,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三)比兴手法的独特运用

清初诗歌非常重视比兴,因为许多诗人都认识到比兴可使诗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

在这种注重比兴的大气候中,吴梅村的不少叙事诗大量采用了比兴手法,如《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之开篇:

驾鹅逢天风,北向惊飞鸣。

飞鸣入急夜,侧听弹琴声。

[19]

此诗以“驾鹅”起兴,烘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

“天鹅”比喻卞玉京、中山王女等人,“天风”则比喻南明弘光王朝选妃、清军南下等劫难。

社会的动荡给卞玉京中山王女这些秀外慧中的青年女子带来巨大的不幸,就象美丽的天鹅遇到凛冽的寒风,它们“北向惊飞鸣”。

又如《永和宫词》开头也是以比兴发端,其中明月鲜花既是起兴,又借喻了田贵妃如花似月般的美貌,同时诗人又把田贵妃比作古代美貌后妃张丽华和赵飞燕,足见其天生丽质。

1.借比兴叙事

如果只是以比兴开头那也不足为奇,像《孔雀东南飞》这首汉乐府叙事诗就早已有之。

令人惊奇的是梅村竟有通篇使用比兴的叙事诗。

在这里,比兴不再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已成为一种叙事手段,具有了叙事功能。

通过比兴,建构了隐性与显性两条情节,本体和喻体两大形象系列。

借比兴叙事,实属古典叙事诗所罕见,这正是梅村的独创。

《白燕吟》便是这种典范。

梅村在序中指出此诗是借白燕比单恂(号狷庵),因为单恂参加过反清斗争,曾被官府缉捕,所以不便明言其生平事迹,但梅村尊敬其为人,同情其遭际,故借白燕之事婉转述出。

此诗开篇曰:

白燕庵头晚照红,摧颓毛羽诉西风。

虽经社日重来到,终怯雕梁故垒空。

[20]

靳荣藩在《吴诗集览》中分析说:

“摧颓毛羽”比狷庵为弋者所篡;“社日重到”比狷庵解组归田;“终怯雕梁”比狷庵之遭逢多故。

[21]

诗歌接下来又用白燕之事写出单恂科举登第、离乡远宦、抗清斗争及失败后的逃亡与归隐等坎坷经历。

靳荣藩评此诗为“化工”[22],确非溢美。

单看此诗的喻体与显性情节,即白燕与白燕之事,已是绝妙好辞。

而喻体与本体,显性情节与隐性情节之间,一一对应并能做到毫无滞涩,毫无抵牾,实在是才人手笔。

2.增强含蓄之美

比兴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朦胧含蓄之美。

叙事诗宜直白明了,而梅村的一些叙事诗是不得不有所避讳的,就象那些缅怀故国,同情抗清人士的作品,是不合时宜,因此也只好借比兴婉转写之,这样就使诗歌显得分外含蓄。

诗歌的朦胧含蓄,能大大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但过分含蓄,读者恐怕难解其意,于是梅村常在诗序中稍稍点穿其旨。

3.丰富诗歌内涵

比兴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朦胧含蓄之美,也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一物一事,若用赋实写,就只是一物一事;而用比兴虚做,文字不见增多,内涵却至少添加一倍,这就提高了读者审美接受的效率,使人感到其味甚厚。

如《白燕吟》中“征君席上点微波”一句,明写白燕,暗写单恂青年时翩翩的风采以及宴席上伎女们轻盈的舞姿,一枝笔同时写出三样物事,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三、“梅村体”叙事诗的结撰艺术

在吴梅村之前,我国古典叙事诗包括《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等名篇在内,“基本上都是采用单线发展,按照时间顺序,步步推进的结构方式。

采用这种结构方式的叙事诗,情节简单、集中,叙事脉络分明,能够产生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23]但现实生活总是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叙事诗若想更完整、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现实,传统的结构方式势必难以胜任。

因此,梅村以跳跃性的倒逆式结构,错综运用铺叙、倒叙、插叙等叙事手法,使情节叙述曲折多姿、错落有致。

(一)线索:

多条线索交织并进

从线索角度看,梅村将传统叙事诗的单线发展演进为多条线索交织并进,这样就大大丰富了叙事的容量,导致了情节的复杂化。

就如《永和宫词》,里面有四条线索。

田贵妃在永和宫中的经历贯穿着此诗的始终,照应着诗歌的题目。

它是诗人浓墨重彩大肆渲染的主要情节,是诗歌的主线。

在这一主体情节中,又罗织进三条副线,其中田妃之父田弘遇之事叙写得较为详细:

外家官拜金吾尉,平生游侠多轻利。

缚客因催博进钱,当筵便杀弹筝伎。

班姬才调左姬贤,霍氏骄奢窦氏专。

涕泣微闻椒殿诏,笑谈豪夺灞陵田。

有司奏削将军俸,贵人冷落宫车梦。

[24]

田弘遇凭借外戚之势,为所欲为,气焰嚣张,结果触怒了崇祯而遭削俸之罚。

这一情节,显然已超出“宫词”的题材范围,是对复杂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展示,使读者的视野从宫内延伸到了宫外。

但这一情节线索并非游离于主线之外的闲文,而是与田妃之事相呼应的,因为田弘遇的横行非法,是仗着女儿宫中受宠之势;而田妃的失宠,又源于其父的“骄奢”“豪夺”。

此外《永和宫词》还描写了田妃之子悼灵王夭折一事,此事虽小,但加深了诗歌的悲剧氛围,为后文叙述田妃的薨逝作了铺垫。

最后一条副线是写农民起义军节节胜利,最后攻取北京,崇祯自杀之事。

这显然也超出了传统“宫词”范围,描写的不是后宫佳丽们的宠遇与幽怨,而是军国大事。

这就使诗歌超越了儿女之情的咏叹,上升到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深化了诗歌主题。

虽然这一线索表现得比较隐秘,但它与主线一样都贯穿了诗歌的始终,如“君王宵旰无欢思”、“已报河南失数州”、“宫草明年战血腥”等句,使一片侧艳之辞隐含悲音。

与其他三条线索的明写实写不同,这一线索用的是暗写虚写,因此它是一条暗线。

诗中四条情节线索均以本线中主人翁的死为归结,逐渐加强诗歌的悲剧氛围,表达诗人的感伤情绪。

在诗歌结尾,死者们在地下相聚的场面将四条线索融为一体,合为一线,使诗歌的结构既恢宏又严谨。

正因为《永和宫词》有如此交织并行的四条线索,才能使情节波澜起伏,才能让我们从帝王的后宫去发现广阔的大千世界,去感受那个翻天覆地的乱世景象。

梅村叙事诗中使用多条线索组织情节的并不仅仅只是《永和宫词》,其《萧史青门曲》描写乐安公主、宁德公主和长平公主的悲惨命运,三线交织并行。

此外,《临淮老妓行》、《雁门尚书行》等都用了双线结构。

总之,梅村叙事诗在情节线索方面比前人更上了一层楼。

(二)叙述方法:

顺叙、倒叙、插叙的综合运用

从叙述方法的角度看,梅村将传统叙事诗中顺序的固定模式发展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基本叙述方法的综合运用,并常用追叙、补叙等变式叙述和梦幻手法,使时序颠倒、时空交错,使情节曲折动人,避免了平铺直叙。

梅村叙事诗的代表作之一《圆圆曲》就是综合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典型。

诗歌开头写吴三桂为了陈圆圆而“冲冠一怒”,率领为崇祯披麻带孝的大队人马,从山海关直取北京城,“电扫黄巾定黑山”,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心上人重新相见。

然后诗人再回过头来叙述吴三桂与陈圆圆相识相恋并订婚的经过,这正是倒叙。

通过倒叙,取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

诗人在顺叙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恋爱过程时,突然中断这一情节的发展,不紧不慢地插入一段介绍陈圆圆籍贯和进京经过的文字,这样就使读者对陈圆圆的身世经历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段插叙,将吴三桂与陈圆圆的恋爱史断为两截,避免了平铺直叙。

陈圆圆后来随军西征,享尽了荣华富贵,这似乎已将这桩风流韵事描写到了极致,但此时诗人巧妙地将笔锋一转,进行侧面烘托。

这就是对陈圆圆旧时“浣沙女伴”的一段描写,这些女伴得知陈圆圆成了平西王吴三桂的夫人后,既羡慕、又忌妒,同时对自身容颜的衰老而感到悲伤。

这也是一段插叙,如果删掉这段描述,并不会对全诗的完整性造成影响。

但因为有了这段插叙,就使读者的视野从塞北扩大到江南,从英雄美人转移到浣纱女子,从当今富贵的王侯夫人看到昔年贫贱的浣纱女郎,这样就将陈圆圆与吴三桂之事纳入了广阔的历史时空,丰富了这种风流韵事的社会意义。

诗歌接下来叙写陈圆圆早年在江南久享盛名,“贵戚名豪争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这段铺陈,终于将陈圆圆作为一代名伎的身世补充完整,属于补叙。

此外诗中还通过追叙,打破时空秩序,增添了诗歌的奇幻之美。

在最初介绍陈圆圆的身世时,梅村妙笔生花: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25]

这里写陈圆圆梦见自己在两千年前的吴王夫差苑中游玩,巧妙地暗示了陈圆圆与吴三桂必然结合的命运。

通过梦幻,诗人将现实与历史融为一体。

诗歌结尾时再次追叙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