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476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历,国人曾有谣谶之信。

何谓谣谶?

谣,是歌谣;谶,为预言。

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内容主要包括占验个人命运和历史事件两种。

前者如以燕子为题,影射汉成帝宠妃赵飞燕的人生经历。

而历史事件最著者莫过于王朝更迭。

这类谣谶有的是一语成谶式的简单判断,如“亡秦者,胡也”;也有的是对完整过程的叙述。

一首普通的歌谣何以有着如此巨大的能量?

答曰:

信仰使然。

  ②古人认为,“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徒歌谓之谣”。

也就是说,谣是没有音乐伴奏的歌唱形式。

事实上,最有可能成为谶谣的不是成人谣而是童谣。

古人认为:

“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

”童谣能成为谶谣,除了“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外,还有信仰上的因素。

古人认为五星中的荧惑星(火星)降临大地化为儿童,歌谣嬉戏,而其所歌即是吉凶的预兆。

  ③《国语?

郑语》记有周宣王时的一首童谣:

“恹弧箕服,实亡周国。

”(那卖桑弓、箭袋的人,就是使周灭亡的人啊!

)历史应验了童谣之语,卖桑弓、箭袋的夫妇收养的弃婴,正是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之妃褒姒。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其成书年代,或云春秋末期,或云战国初期。

以最晚而论,应该说在战国初期人们已经有了谣谶的信仰。

  ④既为信仰之物,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

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

如古时候“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勿作,草木归其泽”的农事咒语。

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

人们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相信谣谶的预言和相信卜筮的占验应该说基于同样的思维,只不过是所凭借的手段不同罢了。

  ⑤上述信仰被战国邹衍和西汉董仲舒所利用,并进一步系统化。

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用天事解释人世治乱,以之恐吓当政者,使其不敢不注意人事。

首将儒家与阴阳家两种学说融为一体的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他提出“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有意志、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皇帝的作为可以与天感通,上天通过“祥瑞”与“灾异”表达对皇帝的嘉许与惩戒。

邹衍、董仲舒的理论因此也成为了中国谶纬之学的渊薮。

“纬”是指方士化的儒生编辑起来附会儒家经典的各种著作。

谶纬之学也就是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⑥今人看来,谣谶乃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昭然若揭。

或人为作谣,以图成谶。

如秦末篝火狐鸣中“大楚兴,陈胜王”的起义谣谶,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造势谣谶等等,皆属“当世有心人”之作,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

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

秦末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谣谶,关于这首谣谶的理解分歧不一,分歧的关键点是对句中“三户”一词的理解上。

历史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大泽乡起义的陈胜是楚人,亡秦主力西楚霸王项羽是楚人,建立大汉王朝的刘邦也是楚人。

  ⑦时至今日,谣仍在,人们仍会“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谶已无,以谣为谶的行为已难觅踪影。

但如果就此说,相信占验、相信预言的谣谶式思维已从现代人的大脑中剔除干净却显武断。

有人在观看了好莱坞惊悚片《2012》后,就把现实中的诸多灾害与片中玛雅人的预言相互联系。

我们不敢确定这种疑虑是人们真实意图的流露抑或是茶余饭后的戏言,但我们倒是更愿意相信它是后者。

  (节选自刘汉杰《历的“谣谶”》)

  1.与“谣谶”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谣,是指歌谣;谶,是指预言。

谣谶就是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

  B.因为语言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所以谣最终才能成为谶。

  C.相信卜筮的占验与相信谣谶的预言基于同样的思维,只是凭借的手段不同。

  D.谣谶就是以谣为谶,在我国存在的历史十分久远,时至今日,谣仍在,谶已无。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段先阐释了谣谶的概念,然后举例说明了谣谶的主要内容,最后指出歌谣具有巨大能量的原因在于信仰。

  B.第②③段重点分析了谣成为谶的两点原因,并通过史料推断出国人的谣谶信仰至晚在战国初期就出现了,甚至可能更早。

  C.第④⑤段,作者先明确阐述了谣成为谶的两种基本思维,并由董仲舒将这种思维系统化,进而促成了中国谶纬之学的产生。

  D.第⑥⑦段站在今人的角度上,分析了谣谶不过是人为创作,意图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并指出了当今世上的谣谶式思维。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谣之所以最有可能成为谶谣,是因为它多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是孩子洞察世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出自胸臆”的“天籁之音”。

  B.谣成为谶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总是试图破译这种神秘联系。

先民龟筮占卜就是这种文化尝试的结果。

  C.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实质是用天事解释人事,以之规劝、提醒当政者关注民生。

谶纬之学是谣谶的发展、提高,是专门人士对未来的一种政治预言。

  D.邹衍根据西周以来解释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创立“阴阳消息”与“五德终始”学说。

后来形成的谶纬之学,理论起源就来自他和董仲舒的理论。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

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①作吏部侍郎,侯②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

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綀,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

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市易。

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

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

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

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

后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

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

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甘心老是乡矣!

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

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不复向时之坦夷也。

是欲求适意而反取憀栗。

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遇书史百家字不刓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

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

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至靖康丙午岁,侯守淄川。

闻金人犯京师。

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建炎丁未春三月,奔太夫人丧南来。

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尚载书十五车。

  己酉夏五月,至池阳,侯被旨知湖州,过阙上殿。

遂驻家池阳,独赴召。

六月十三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灿灿射人,望舟中告别。

余意甚恶,呼曰:

“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

”戟手遥应曰:

“从众。

必不得已,先去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

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

”遂驰马去。

  (选自《〈金石录〉后序》,有删改)

  【注】《金石录》,宋赵明诚所撰。

该书著录从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来,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研究专著之一。

本文节选自李清照为该书所做的序言。

  ①相:

这里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时为吏部侍郎。

②侯:

侯,古时士大夫平辈之间的尊称。

此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③椠:

古代用木削成以备书写的版本,引申为刻本。

  4.下面一段文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B.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C.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D.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5.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说明赵氏夫妇有“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的一组是()(3分)

  ①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③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④如要讲读,即请钥上簿,关出卷帙⑤或少损污,必惩责揩完涂改⑥遇书史百家字不阙、本不讹谬者,辄市之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叙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经过,表现了他们高雅的情趣以及在时局动荡中无能为力的悲痛。

  B.赵明诚当太学生时就酷爱碑文,做官后,更是立下了即使节衣缩食,也要游遍辽远的地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部搜集起来的志向。

  C.夫妇二人志趣相投,或共同校勘书籍,或相对惋惜无钱购买珍品,或以饮茶先后为赌注考察记忆力。

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D.危急时赵明诚要求妻子亲自抱着所说的宗庙祭器,并与之共存亡,这让李清照心里很不好受,也让人看到了他的爱物成痴。

  7.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收书既成,归来堂起书库大橱,簿甲乙,置书册。

(5分)

  

(2)四顾茫然,盈箱溢箧,且恋恋,且怅怅,知其必不为己物矣。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宋诗和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

(10分)

  梅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清江引?

咏梅

  [元]贯云石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注】林和靖:

北宋诗人,字和靖。

他的《山园小梅》诗脍炙人口,成为千古佳唱。

  

(1)请简要分析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共同特点。

(5分)

  

(2)请分析说明上面的宋诗和元曲在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2)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3),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6)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7)艰难苦恨繁霜鬓,。

(杜甫《登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棋魂

  游子

  清晨,家丁刚刚打开大门,突然跌进一个人来。

这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人,双目紧闭,浑身水湿,左臂负了刀伤,鲜血湿透了衣袖。

王管家赶忙吩咐送到下房急救。

  许久,青年人才醒了过来,问道:

“这里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