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709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docx

重庆市建设工程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手册一

重庆市建设工程

特殊气候施工安全

要点提示手册

(一)

重庆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总站编

2016年7月25日

1基本要求

1.1深入学习领会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建委特殊气候施工安全相关要求,做好学习记录,整理归档。

1.2建立健全特殊气候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1.3加强特殊气候施工安全教育。

1.4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及时消除隐患并形成隐患排查相关记录。

1.5加强应急预案管理,组织应急演练,提前准备应急物资装备和救援力量。

1.6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做好应急值守,做好事前防控。

1.7加强应急处置,按照预警等级要求在特殊气候来临前及时停止室外作业或其他危险性较大作业并撤离人员到安全区域。

1.8加强重大信息报送,保证信息和调度命令畅通。

1.9严格特殊气候事后复工检查。

1.10除应按本手册要点开展相关工作外,还应结合现场实际全面贯彻国家和行业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规范。

2特殊气候施工安全要点提示

2.1常见特殊气候类型

强降雨、高温、雷电、大风、冰雹

2.1.1强降雨天气施工安全要点提示

2.1.2高温天气施工安全要点提示

2.1.3雷电天气施工安全要点提示

2.1.4大风天气施工安全要点提示

2.1.5冰雹天气施工安全要点提示

3附录

3.1附录1降雨等级划分

3.2附录2-1温度和相对湿度确定的湿润指数

3.3附录2-2常见灭火方法

3.4附录3雷电预警信号分级

3.5附录4-1风力等级表

3.6附录4-2风力等级漫画

2.1.1强降雨天气施工安全要点提示

风险

因子

风险成因

风险后果

风险后果对应风险预防要点

风险预防要点

强降雨、内涝、洪涝

一、作业场地内涝

二、江河湖泊洪涝

三、岩、土体受雨水冲刷、浸泡

四、作业面湿滑

五、临时用电设施、线路涉水

1、人员受困无法进出,作业面、基础、材料、设施、设备被积水淹没、浸泡。

临时建筑不应建造在易发生滑坡、坍塌、泥石流、山洪等危险地段和低洼积水区域;在强降雨来临前,应组织进行全面检查,并应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

基坑边坡的顶部应设置排水措施。

基坑底四周宜设排水管和集水井,并及时排除积水。

基坑挖至坑底时应及时清理基底并浇筑垫层。

边坡开挖施工区域应有临时排水及防雨措施;暴雨前应采取防止边坡坍塌的措施;对施工现场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严禁在滑坡体上部堆土、堆放材料、停放施工机械或搭设临时设施。

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场地及

塔式起重机基础应排水畅通。

合理安排工期,避免汛期组织涉水作业,同时做好涉水设施、结构的加固、防冲撞设计,及时施作并验收;当水位或流速达到预警值时立即停止水上作业,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对场区内主要道路进行硬化,并按要求设置纵坡横坡。

施工区域不宜积水,现场应根据场地泄排量设置防洪排涝设施;当施工现场积水明显,且既有截排水系统无法有效阻止雨水流入暗挖通道、基坑以及重要临时设施的,要及时将作业人员、设备撤出。

施工现场临近高地的,应在高地边缘挖好截水沟,防止洪水冲入现场。

强降雨和高温交替期,加大对边坡、基坑、隧道以及周边建构筑物的监控量测频次。

在大雨天气时,严禁进行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作业;不得进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和拆除作业;应停止露天的起重吊装作业;停止吊篮作业,并应将吊篮平台停放至地面,应对钢丝绳、电缆进行绑扎固定。

施工升降机在大雨时,应停止运行,并将吊笼降到底层,切断电源。

中雨及以上严禁人员进行露天高处作业和人工挖孔桩作业;暴雨及以上且不能保证施工安全时,立即停止所有露天作业。

雨后应及时对临时设施、基坑、边坡、脚手架、模板支撑系统、起重机械等按相关标准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继续施工。

严格用电管理,加强雨前、雨中、雨后对用电设备和线路的检查,重点检查漏电保护器是否灵敏可靠;对非应急需要的露天电气设备在暴雨来临前及时切断电源。

2、雨水倒灌入基坑、暗挖通道、孔桩等,出现人员溺亡事故。

3、洪水淹没冲刷涉水设施、设备;洪水倒灌淹没施工现场;水中漂流物冲击涉水设施。

4、爆发山洪、滑坡、泥石流危及生活区、作业区安全。

5、边坡、基坑、隧道、孔桩、围墙基础、脚手架及模板支架等坍塌。

6、人员作业立足点不稳,出现高坠事故。

7、触电。

强降雨天气部分应急处置要点:

一、当施工现场出现明显积水,且既有截排水系统无法有效阻止雨水流入暗挖通道、基坑以及重要临时设施的,应及时组织人员利用防洪沙袋等临时加高挡水缘,并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现场。

二、当边坡、基坑监控量测数据预警,可能失稳时,立即撤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并立即进行土方反压回填,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三、对设计有内支撑的基坑,如果发生钢支撑失稳,基坑未坍塌,应及时在失稳的钢支撑旁加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

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复加预应力加固措施。

如果支撑松弛而发生支撑失稳,则应立即查找周边超载、围护结构背土是否流失、支撑材质等原因,防止失稳现象扩散;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应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复加预应力,防止失稳现象扩散。

四、当围墙、临时建筑等出现开裂或者倾斜迹象时,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并在其影响范围以外设置警戒区域,并安排专人值守。

五、若发生触电事故应首先切断电源,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安排车辆送医院急救。

2.1.2高温天气施工风险要点提示

风险

因子

风险成因

风险后果

风险后果对应风险预防要点

风险预防要点

高温、

高湿

一﹑人的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降低,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降低。

二﹑人的生理功能改变。

三﹑失火。

1、作业人员的舒适感降低,工作失误增多,自我安全保护能力降低导致安全事故。

环境气温超过35℃或辐射强度超过1.5Cal/cm2.min(每分钟每平方公分卡路里),或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达到80%,立即启动高温应急预警。

现场采取隔热、通风、遮阳措施或改进施工工艺。

心血管疾病、溃疡病、肺气肿、肝病、肾病等患者不应从事高温作业。

合理安排工期和工序,调整作业时间,严格控制室外作业时间,减轻劳动强度。

原则上,气温超过37℃,严禁11:

00至16:

00进行室外作业;气温超过40℃,采取措施不能使施工场所温度低于37℃的,立即停止施工。

宿舍内应有防暑降温措施,确保现场人员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符合标准要求并满足防暑降温工作需要。

加强对食堂、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管理,保证饮食卫生,避免引发中毒事件。

及时发放防暑降温物品,现场必须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凉茶和常用防暑药品。

落实消防责任,配备临时消防设施,严格用火、用电、用气的管理,严格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管理。

2﹑人员中暑甚至生理功能病变。

3﹑火灾。

高温天气部分应急处置要点:

一、轻度中暑,应立即停止作业,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让其平躺,解开衣领,保证其呼吸通畅,进行物理降温或许药物降温,并服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

如中暑患者的情况较严重,昏迷不醒,可先按压其人中、合谷等穴位尽快将其救醒。

如以上的抢救措施没有奏效,请及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二、一旦发生员工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对一般神智清醒者应设法催吐,喝微温水300-500毫升,用压舌板等刺激咽喉壁或舌根以催吐,如此反复,直到吐出物体为清凉物体为止。

对催吐无效或神志不清者应立即安排交通工具将中毒者以及食物样本送往就近医院,同时停止该食堂伙食供应,并封存导致食物中毒或可疑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并禁止其他就餐者继续上工,加强观察。

三、如发生火灾,应立即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

人员撤离火场时,应用湿毛巾、湿手帕等捂住口、鼻,并尽量保持弯腰、匍匐等低姿势迅速离开。

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

“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

对轻度烧伤人员及时进行创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医院治疗;烧伤较重的,应用敷料或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扎创面,尽快送往特色医疗单位救治。

2.1.3雷电天气施工风险要点提示

风险

因子

风险成因

风险后果

风险后果对应风险预防要点

风险预防要点

雷击

一、机械设备、脚手架等设备设施带电。

二、电器失火。

三、爆破作业环境改变。

1、设备设施主体损坏,作业人员遭受雷击或触电。

在雷电易发期来临之前对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械、施工升降机等机械设备、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的金属结构,以及临时设施进行防雷接地检查验收。

施工现场内的起重机、龙门架等机械设备,以及钢脚手架和正在施工的在建工程等的金属结构,当在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的防雷装置接闪器的保护范围以外时应按相关要求安装防雷装置。

加强用电管理,安排专人对现场用电设备、线路、配电箱以及变电所进、出线处的防雷接地进行检查验收。

雷电天气作业人员应与金属器物脱离接触并保持3米以上的距离,如金属门窗、临边防护、钢管支架等,更应远离专门的避雷针引下线。

接到雷电红色、橙色预警后,要立即停止高空(含脚手架)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等,迅速转移人员到有完善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躲避;接到雷电黄色预警后,人员应做好撤离准备,随时关注天气和预警信息升级可能。

雷电天气严禁进行爆破作业。

2、电气设备损坏或引发火灾。

3、炸药早爆。

雷电天气部分应急处置要点:

一、如有人员被雷击伤害后,引起衣服等着火,应该马上躺下,就地翻滚,或爬在有水的洼地、水池中,使火焰不致烧伤面部,以防呼吸道烧伤窒息死亡,切记不要惊慌奔跑,烧伤处可用冷水冲洗,然后用清洁的手帕或洁净的布包扎,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安排车辆送医院急救;

二、如果雷电时发现有人突然倒下,口唇青紫,叹息样呼吸或不喘气,大声呼唤其无反应,表明伤者意识丧失、呼吸心跳骤停。

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安排车辆送医院急救,同时采取现场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三、如有火灾发生,立即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采取初期灭火措施,同时立即拨打“119”报警,并派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火灾现场。

2.1.4大风天气施工风险要点提示

风险

因子

风险成因

风险后果

风险后果对应风险预防要点

风险预防要点

大风

一、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承受风荷载过大。

二、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等承受风荷载过大。

三、建筑材料倒塌或滚落。

四、大风天气结束后施工现场设施设备状态发生改变。

1、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发生倾斜或倒塌。

临时建筑物建造时应避开强风口范围,应采取抗风措施;临时建筑结构设计应满足抗风要求;

对围墙基础和墙体进行检查,及时清理墙后堆积物,不能保证安全的要增设临时支撑。

对户外广告牌、顶棚等高处悬挂物进行全面检查,不能保证安全的,要及时进行拆除。

对所有架空用电线路进行检查,防止线路弛度过大,随风摆动大,以免造成短路和其他危害的发生。

禁止在建工程临边、作业面堆放物料,避免物料因被大风刮落伤人;对松散材料如砂、散装水泥等进行遮盖,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对起重机械的附着、标准节连接、基础进行全面排查。

塔身上不得悬挂标志牌,防止风载荷过大;对龙门吊的轨道和挡块进行全面检查。

停止作业时,要安装夹轨器将龙门吊锁定在轨道上。

在大风季节施工时,模板应有抗风的临时加固措施。

在风速达到9.0m/s及以上时,严禁进行建筑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作业;

在风速达到12.0m/s及以上时,应停止露天的起重吊装作业;遇五级及以上大风时,不得进行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升降和拆除作业;遇五级及以上大风时,应停止吊篮作业,并应将吊篮平台停放至地面,应对钢丝绳、电缆进行绑扎固定。

当风速达到20m/s及以上大风天气时,施工升降机应停止运行,并将吊笼降到底层,切断电源。

塔式起重机在遇大风停止作业时,应将回转机构的制动器完全松开,起重臂应能随风转动;塔吊吊钩要升起。

在遇到五级以上大风天气时,不得进行临时建筑的拆除作业

遇到5级以上大风天气应停止高处作业;6级以上强风天气必须停止露天电气焊作业;在大风天气下禁止进行明火作业。

大风天气后应对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物、起重机械设备、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临时施工用电等按相关标准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继续施工。

2、施工现场设备设施等受大风影响发生碰撞、移动、倾斜或倒塌。

3、作业工人受到物体打击。

4、发生高坠等次生事故。

大风天气部分应急处置要点:

一、如围挡、外墙等临时设施被大风吹倒,应立即设置警戒区,安排专人值守,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并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恢复,同时对暂时没有被破坏的围挡、外墙进行检查加固。

二、如脚手架及模板支撑体系部分发生垮塌,应立即设置警戒区,安排专人值守,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对暂未倒塌的应加设抛撑或缆风绳进行临时固定。

同时会同专家组制定紧急处置措施,严格按照方案组织拆除施工。

三、如发生架空线路被大风吹断,应立即切断电源,安排专业电工进行处置。

2.1.5冰雹天气施工风险要点提示

风险

因子

风险成因

风险后果

风险后果对应风险预防要点

风险预防要点

冰雹

一、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受到冰雹冲击。

二、人员未及时停止作业并转移躲避。

三、冰雹结束后施工现场设施设备状态发生改变。

1、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倒塌或被击穿。

强对流易发季节到来前,对现场临时设施,如临时加工棚、隔音棚、材料棚、板房等进行加固处理。

冰雹来临时,立即停止户外作业,迅速转移人员到牢固建筑物内躲避。

冰雹结束后应对施工现场的临时建筑物、起重机械设备、脚手架、模板支撑体系、临时施工用电等按相关标准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才能继续施工。

2、人员被击伤。

3、发生高坠、起重伤害等次生事故。

冰雹天气部分应急处置要点:

一、如临时加工棚、隔音棚、材料棚、板房被冰雹击垮,应立即设置警戒区,安排专人值守,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并组织人员进行紧急恢复,同时对暂时没有被破坏的结构进行检查加固。

3.1附录1

降雨等级划分

降水等级用语

12小时降水总量(毫米)

24小时降水总量 (毫米)

毛毛雨、小雨、阵雨

0.1-4.9

0.1-9.9

小雨-中雨

3.0-9.9

5.0-16.9

中雨

5.0-14.9

10.0-24.9

中雨-大雨

10.0-22.9

17.0-37.9

大雨

15.0-29.9

25.0-49.9

大雨-暴雨

23.0-49.9

38.0-74.9

暴雨

30.0-69.9

50.0-99.9

暴雨-大暴雨

50.0-104.9

75.0-174.9

大暴雨

70.0-139.9

100.0-249.9

大暴雨-特大暴雨

105.0-169.9

175.0-299.9

特大暴雨

>=140.0

>=250.0

3.2附录2-1

温度和相对湿度确定的湿润指数

3.3附录2-2

常见灭火方法

发生电气火灾,应立即切断起火部位的电源(由电工控制电源或根据灭火抢险需要敷设电气线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如有人员触电,应用绝缘棒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

救援人员切不可直接接触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

发生气体(乙炔气、液化气、煤气等)火灾,应立即关闭气源,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的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发生液体(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油漆及溶剂等)火灾,使用泡沫、砂土、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发生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使用水、泡沫、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

衣服着火者,应立即卧倒,在地上慢慢打滚或立即脱去衣服,切勿直立奔跑,呼喊以助长燃烧引起的呼吸道烧伤。

救援人员可用水、衣、被等帮助灭火,切不可用手扑火。

3.4附录3

雷电预警信号分级

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标准:

6小时内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防御指南: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工作;

●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雷电橙色预警信号

标准: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经受雷电活动影响,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防御指南: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落实防雷应急措施;

●人员应当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

●户外人员应当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

●切断危险电源,不要在树下、电杆下、塔吊下避雨;

●在空旷场地不要打伞,不要把农具、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杆等扛在肩上。

雷电红色预警信号

标准:

2小时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经有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防御指南:

●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雷应急抢险工作;

●人员应尽量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车内,并关好门窗;

●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和其他类似金属装置;

●尽量不要使用无防雷装置或者防雷装置不完备的电视、电话等。

3.5附录4-1

风力等级表

3.6附录4-2

风力等级漫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