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688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6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docx

昆明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

市生物医药产业开展规划

〔2016—2020年〕

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六年九月

〔二〕多点支撑-23-

前言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市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的关键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战略机遇期。

生物医药产业是支撑医疗卫生事业和建立“安康中国〞的重要根底,是开展大安康的重要支撑,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保障,具有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前景广阔、关联带动作用突出等特点。

省生物资源丰富,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的开展,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依托独特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优势,加快开展以生物医药、医疗安康效劳、康体养生等为重点的大安康产业,促进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等产业的融合,把建立成为全国大安康产业示区。

市作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开展的重要区域,具有区位和科技优势。

为引导产业开展方式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开展大安康业,推动市工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安康开展的指导意见"、"中药材保护和开展规划〔2015-2020年〕"、"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开展的指导意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十三五〞工业开展规划"、"市“十三五〞工业产业布局规划"等文件,特编制本规划。

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2020年。

一、“十二五〞时期开展回忆

“十二五〞期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在规模效益、构造调整、创新研发、品牌效应、集群布局与政策落实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开展成效,为全市工业稳定增长、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开展做出了积极奉献。

〔一〕开展成效

1.规模效益稳步增长

对工业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83.1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141.5亿元,年均复合增速11.2%,占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工业总产值的近60%。

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27.4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4.8亿元,年均增速15%,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3.8%上升至5.1%。

产业效益持续向好。

本市生物医药企业利润总额从2010年的10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23亿元,实现翻番,年均利润率保持在15%以上,高于全国生物医药企业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领先本市工业企业平均水平约1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突出,人均上缴税额五年间增至7.6万元,增长了56%。

2.中药〔民族药〕支柱地位突出

以中药〔民族药〕为主的产业构造特点鲜明。

2015年本市中药领域工业总产值近百亿元,约占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近一半;化学药和安康衍生产品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达39.7亿元和62.5元,占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的比例分别约为1/5和1/3。

中药〔民族药〕企业实力相对突出。

2015年本市销售额过亿元的制药企业达20家,其中12家为中药〔民族药〕企业;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民族药〕独家品种有近200个;销售额过5000万元的大品种有46个,其中中药〔民族药〕品种31个,白药气雾剂和白药膏2个中药产品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3.创新能力水平提升

创新资源集聚。

本市聚集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重点研究机构,拥有农业大学、中医学院、医科大学等省重点高校,构建了在中药〔民族药〕和生物技术药物领域实力较为突出的科研体系。

创新载体不断壮大。

截至“十二五〞末,本市认定了生物医药领域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形式的4家国家级和24家省级创新平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科技效劳平台根本建成,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等创新效劳功能不断提升。

创新成果持续推出。

“十二五〞期间全市有近40个药品获得生产批件,其中复方鹿仙草胶囊等中药〔民族药〕品种超过20个,自主研发的一类新药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手足口病疫苗〕和世界首个赛宾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获得新药证书,另有一批新型疫苗品种处于临床阶段,构成了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开展的后备力量。

4.品牌效应显著增强

重点企业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本市生物医药骨干企业实力逐步增强,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前10强制药企业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本市规模以上制药企业总量的80%以上;白药集团总营业收入203亿元,其中工业局部营业收入92亿元,长期位于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榜前列,是2015年国最具价值的医药品牌;截至“十二五〞末,本市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增至4家。

名优产品不断涌现。

本市包括“白药〞、“康王〞在的中国著名商标共9个,“绿A〞荣获螺旋藻保健品行业的首枚中国著名商标,昆药集团创立的“〞、“络泰〞、“云昆〞三个品牌均成为中国著名商标;灯盏花系列、血塞通系列等优势产品在全国知名度持续扩大,提升了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5.产业集群快速开展

高新区成为产业开展主阵地。

2011年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在高新区启动建立,同年高新区的云药产业集群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生物产业集群试点〞。

目前高新区已聚集了全市80%的规模以上制药企业,拥有白药、滇虹药业、华大基因等近200家国知名企业,吸引了德国拜耳药业等跨国药企投资,产业规模占到全省总量的近一半。

专业产业集群特色开展。

“十二五〞期间完成了菊花园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整体搬迁,经开区成立了国家级生物产业专业孵化器,形成以专业孵化为特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盘龙区、呈贡区集聚了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本市生物医药研发机构聚集区。

6.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产业政策持续发力。

“十二五〞期间,省发布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开展的指导意见"〔云政发〔2015〕27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中药〔民族药〕产业转型升级;本市制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提升五年开展规划〔2013—2017年〕"等专项规划,确立了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化、特色化的开展路径。

配套政策加强支撑。

本市“十二五〞期间发布了假设干着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开展的配套政策,在创业投资、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对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进展了布局优化指引,在土地保障、工程审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高新区等重点工业园区研究发布了培育“云药〞产业集群开展的配套措施,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开展环境和有力支撑。

〔二〕存在问题

总体上,“十二五〞期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开展成效,但同国兴旺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存在较大的产业提升和调整空间,主要表现在:

1.产业规模整体偏小,开展动能缺乏。

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落后于大局部省会城市,同周边西南省会城市相比增速也偏慢。

当前,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质量标准和监管水平的重要提升期,更是产业转型突破开展的关键期,本市企业普遍面临市场开拓难度与日常经营压力日益增大的挑战。

企业普遍竞争力不强,规模小且同质化生产现象严重,加之产业链局部环节缺失,企业间协作水平较低,整体开展后劲缺乏,产业整合仍需加速。

2.机制创新亟需突破,央源与地源、创新链与产业链亟待融合。

本市在中医药〔民族医药〕、生物资源等方面创新资源丰富,聚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等一批国家级重点研发机构,中医学院、医科大学等一批省重点院校。

与之相比,本市缺乏灵活高效的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中央资源与地方资源、产业链与创新链相对孤立,未能有效对接,尚未形成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的政策闭环,创新优势未能转化为产业开展优势。

3.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产业链条亟需延伸。

本市中药种质资源的控制力缺乏,药材种植与流通环节存在小、散、乱现象,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统一规划管理,难以从品质和数量上满足中药生产企业的要求。

生物资源丰富但未能充分有效转化,绝大多数中药材简单加工后流入市场,中药产业经济效益、产品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偏低,尤其是中药产业链延伸不够,高端产品、新兴效劳的供给能力缺乏,产品线相对低端,产品系列不丰富,缺乏深加工及精开发产品,中药产业亟需升级开展。

二、开展机遇及挑战

未来五年,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处于突破开展期与改革阵痛期,将面临一系列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一〕开展机遇

政策引导铸就产业开展新局面。

国家层面,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全民安康意识的提升,我国医疗安康产业正步入高速开展时期,围绕安康效劳、养老效劳以及中药产业等领域,国家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安康中国〞正式升级成为国家战略。

省级层面,省结合其区位优势,正在实施推动优质原料产业、生物医药工业、医疗安康效劳业、生物医药商贸业四个领域产业开展的“147〞行动方案,打造效劳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和大安康产业中心,满足公众对生活质量和安康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

本市层面,已将大安康业确立为全市重点开展的业态之一,正在通过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环境打造、业态推动、需求引导等措施,积极培育和开展以产品制造及医疗卫生事业为根底支撑,涵盖生态保护、科学种植、养生保健、交易流通等在的大安康生态。

国家战略的引导及一系列政策的支撑,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开展和资源整合带来了良好契机。

市场需求激发产业开展新动力。

“治未病〞理念深入人心,拉动我国中医药及保健品消费市场需求增长。

其中中药饮片需求增速居各子领域首位,全国中药材市场年需求量已达200万吨以上。

生物技术药开展迅速,高活性、高平安性备受青睐。

蛋白或多肽类药物已越来越多地用于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治疗,随着居民防病意识增强和二孩政策的开放,疫苗也保持年均20%以上的高增长率。

新一轮化学药专利到期潮释放市场潜力。

国企业紧抓“专利悬崖〞机遇,通过低本钱、低风险的研发优势满足国广阔民众的医疗需求,进一步抢占高端化学药市场。

智能化医疗时代推动医疗器械提速开展。

为适应当前居家养老、慢性病智能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长,植介入物、智能家用产品及可穿戴产品等医疗器械的进口替代进程加快,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比日益上升。

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医疗卫生需求将为本市生物医药产业尤其是安康效劳业带来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对重大疾病防治的迫切需求和对国外安康养生效劳市场的开拓将激发相关产品及效劳的开展潜力,有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开展。

技术升级引导产业开展新方向。

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重大变革时期。

一方面,生活质量提高引导安康理念向“治未病〞演进,基于新靶点、新作用机理的以抗体药物为代表的新药不断被发现,基因测序、干细胞、免疫治疗等技术日趋成熟推动着精准医疗快速开展,医疗器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小型化方向开展。

另一方面,国务院公布的一系列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安康医疗大数据等相关的政策文件,推动着移动互联网、生物大数据、新材料以及生物3D打印等技术向生物医药领域深度渗透。

医药技术的升级换代改变了疾病的防治模式和人们的安康消费习惯,技术的跨界融合催生出了新的产品门类和产业形态,从根本上改变了生命科学的深度和广度。

天然药物及保健品、高端制剂、疫苗及生物制品、互联网医疗等领域涌现的新技术、新机遇,都将加快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跨越式开展。

〔二〕面临挑战

从外部看,一方面区域竞争倒逼产业开展新定位。

国区域间产业转移合作的持续推进,西部、南部地区具备一定产业根底的省市基于资源及生态环境优势,在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开展上已初见成效。

目前省正积极构建“医、养、健、管〞并重的新医药产业体系,市打造了国最具竞争力之一的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本市面临的区域竞争压力增大,必须进一步明确生物医药产业开展新定位才能脱颖而出。

另一方面,政策调整施加产业开展新压力。

当前国家大力推动药品供给保障等深层次机制改革,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药品注册审批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动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高、人力及环保本钱上升,招标制度的改革和二次议价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省辅助治疗药品使用管理方法压缩本市局部产品的市场份额,企业经营压力明显增大。

为将压力转为开展动力,本市生物医药企业未来五年必须优化创新开展路径,在体制机制深化改革中推动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开展。

从部看,本市大安康战略提出产业开展新要求。

大安康是省和市未来一段时期重点开展的战略性新兴业态,将是市重点打造的一面旗帜,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大安康业的主要支撑,是推动大安康业快速开展最直接、最关键的力量。

但目前本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小、企业散、环节缺的开展现状难以满足大安康业开展的迫切需求,难以从产品、效劳等方面对大安康业形成支撑。

本市应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开展,紧抓开展大安康业的重大战略机遇,结合产业开展根底,不断优化产品构造、提升产品质量、丰富产品梯队,逐渐增强对全省及本市开展大安康业的产业支撑能力。

三、指导思想和开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开展理念,紧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安康中国的战略契机,结合本市构建大安康生态的开展要求,依托全省及本市生物资源及科技研发优势,加快构建以中药〔民族药〕产业为支柱,以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导,以安康产品及效劳为延伸的“1+3+N〞产业新体系,全面实施六大工程,落实六大保障措施,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做强产业链,打造大企业、大品种、大品牌、大园区,显著提高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行业整合力、技术创新力、资源控制力、品牌影响力、人才聚集力,力争将本市打造为独具特色、立足西南、效劳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生物医药研发、生产、效劳及商贸中心。

〔二〕根本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在统筹规划、营造产业政策环境中的管理职能和公共效劳职能,构建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

坚持创新驱动和传承保护相结合。

加强创新能力建立,着力突破产业开展的重大关键技术,强化创新对产业开展的推动作用;加强中药〔民族药〕等优势领域的资源挖掘、保护和传承,促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坚持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相结合。

加快产业构造转型升级,做大优势产能,全面推进重大工程招商引资,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加强企业质量监管,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广阔、影响力大的优品名企。

坚持开放合作和协同共赢相结合。

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要战略机遇,加强国外产业对接和协作,开放融合,强化与周边省市的协同联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云药〞的国际竞争力。

〔三〕开展目标

到2020年,预期目标:

——总量规模持续壮大。

全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500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到达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88亿元,年均复合增速到达2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左右。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新建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1-2个、省级创新平台3个以上,打造一批专业领域的孵化平台;重点企业研发投入比例到达4%以上,新增1-2个创新药物,实现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本市产业化;完成2-4个道地药材标准制定,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炮制的规不断健全。

——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生物医药企业不断壮大,销售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40家,百亿元领军企业〔集团〕达2-3家;产业园区集聚度不断提升,高新区和空港新区生物医药产值占全市的90%以上;打造1个西南地区具有全国影响力并辐射南亚东南亚地区的中药材交易平台。

专栏1“十三五〞期间重点企业

百亿元以上领军企业〔集团〕:

白药集团股份、昆药集团股份等。

十亿元以上骨干企业:

积大制药股份、龙津药业股份、滇虹药业集团、生物谷药业股份、植物药业、圣火药业〔集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昊邦制药等。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进一步丰富产品系列,培育5个以上10亿元以上大品种、10个以上5-10亿元品种,25个以上1-5亿元品种,形成2-3个知名度高、总销售额突破50亿元的品牌产品系列;争创2-3个中药〔民族药〕著名商标。

专栏2“十三五〞期间重点品种

10亿元以上大品种:

白药气雾剂、白药膏、注射用灯盏花素、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针、白药胶囊、赛宾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等。

5亿元以上重点品种:

白药创可贴、复方酮康唑发用洗剂、灯盏细辛注射液、白药散、灯盏生脉胶囊、三七总皂苷、血塞通注射液、虎力散胶囊、复方酮康唑软膏、宫血宁胶囊等。

重点系列产品:

白药产品系列、血塞通产品系列、灯盏花产品系列等。

四、重点开展领域

立足本市资源优势和产业根底,着力打造以中药〔民族药〕产业为支柱,以生物技术药、化学药、医疗器械产业为主导,以安康产品及效劳为延伸的“1+3+N〞产业新体系。

各类投资工程61个,总投资约287.5亿元。

其中,“十三五〞期间拟完成投资236.9亿元,预计新增工业产值291.4亿元。

〔一〕中药〔民族药〕产业升级开展

充分发挥本市生物资源和研发优势,加快推进中药材深度开发,支持创新中药〔民族药〕研发和产业化,加强中药〔民族药〕规化、标准化生产,加快中药〔民族药〕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端、精深加工产品开展。

到2020年,中药〔民族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00亿元。

加大中药〔民族药〕新药品种研发力度。

推进中医典籍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加强有效作用成分的研究,创新开发天然药物。

推进彝药、傣药等经典民族药的开发利用,提高民族医药制剂水平,创制具有资源特色和疗效优势的民族药新品种。

积极挖掘和研究名药名方,推动经典名药的二次开发及应用,针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研制一批疗效确切、平安性高、有效成清楚确、作用机理清晰的中药〔民族药〕产品,探索将中药〔民族药〕产品纳入疾病一级预防体系。

丰富延长生物资源产品线。

加强中药材资源就地转化,鼓励运用先进提取别离技术,促进天然药物单体、植物提取物以及中药配方颗粒的开展,带动下游相关产品的深度开发。

推动中药饮片加工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改良加工工艺,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开展精制中药饮片。

鼓励运用别离提取、生物合成技术,开展来自动植物、微生物的氨基酸、多肽、酶及多糖类等生化药品。

围绕三七、灯盏花、天麻等优势生物资源,形成科研和产业合力,探索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途径,开展从药品、保健品到食品的系列产品开发,提高中药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逐步构建具有特色的中药产业。

完善和提升道地药材及药品标准。

围绕本市道地药材和优势品种,完善种子种苗术语规、检验规程、质量标准和中药材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工程,促进药品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标准和产品标准制定。

支持企业参与建立中药材采收、包装、仓储、养护、运输行业标准,加强规化管理。

提升中药〔民族药〕生产及质量管理水平。

鼓励采用大孔树脂、超临界萃取、离子交换、层析别离等先进提取技术改良传统工艺,提升工艺技术水平;加快超微粉碎、固体分散技术、脂质体制备技术、包合技术、微型包囊技术、乳化技术等技术在药物开发生产中的应用,加强适合中药〔民族药〕特点的制剂技术改造、创新和应用。

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立,提高生产工艺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加大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等核心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强化质量管控。

加强生物产品检疫检验监测体系建立,建立并完善动植物检疫、环境质量监测控制、中药〔民族药〕有害残留物检测及中药注射剂平安性评价体系,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测,提升中药〔民族药〕产品质量。

强化中药材资源支撑作用。

加快建立本市中药材资源动态监测和信息效劳站,开展中药材资源生产、供给情况调查,掌握资源动态变化,及时提供预警信息。

探索适合中药材开展的新模式,实现中药材从分散生产向有组织生产的转变。

大力推广使用优良品种,围绕具有种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三七、灯盏花、重楼、石斛、天麻等道地药材资源,推动建立中药材规模化、规化和标准化生产基地,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

专栏3“十三五〞期间中药〔民族药〕领域开展重点

标准制定:

三七、灯盏花等道地药材的标准体系,重点品种的中药材种子和种苗标准,中药材生产规及标准,中药饮片等级标准。

重点产品:

白药产品系列、血塞通产品系列、灯盏花产品系列、天麻素产品系列、肾衰宁、丹参产品系列、金银花产品系列、板蓝根产品系列等中药〔民族药〕,三七皂苷、灯盏乙素、青蒿素、虾青素、蒿甲醚、黄藤素、秋水仙碱等天然药物〔植物提取物〕。

重点工程:

昆药生物医药科技园工程、特色植物药产业基地工程、制药产业化基地和新型缓控口服剂研发平台工程、灯盏生脉胶囊生产线在线自动监控参数应用技术改造工程、省三七生物技术与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工程。

〔二〕生物技术药产业突破开展

加快优势产能释放,强化本市疫苗研发在全国的竞争优势,提升创新疫苗的产业化能力,开展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血液制品等药物的开发,推动本市生物技术药产业突破开展。

到2020年,生物技术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

着力提高疫苗研发及产业化能力。

加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与集成创新,重点加快基因工程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治疗性疫苗等新型疫苗的开发,提升赛宾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及联合疫苗的生产及供给能力。

积极培育新型生物技术药。

加快新型生物技术药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开展针对肿瘤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抗体药物、重组蛋白质药物以及国市场急需的血液制品。

鼓励基因检测、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产品的开发,构建干细胞技术引进、转化、研发再创新及应用一体化平台。

专栏4“十三五〞期间生物技术药领域开展重点

重点产品: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13价肺炎结合疫苗、宫颈癌〔HPV〕疫苗等新型疫苗以及抗体药物等。

重点工程:

S-IPV疫苗二期GMP生产线工程、干细胞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工程、治疗糖尿病长效GLP-1融合蛋白注射剂〔一类生物技术药〕开发工程等。

〔三〕化学药产业壮大开展

坚持原研药和仿制药、高端制剂和高端原料药并行开展,积极推进优势仿制药开展疗效和质量一致性评价,提升仿制药品质,全面推动化学药产业壮大开展。

到2020年,化学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

促进产品高端化开展。

重点研发生产国短缺的高端化学药,开展基于缓控释、靶向、透皮、黏膜、载体给药等技术的新型制剂。

鼓励自主或联合研发针对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的创新化学药物。

围绕国际市场尤其是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市场需求,积极开展剂型先进、使用方便、市场需求大、产品质量高的出口型高端药品。

推动化学药绿色化生产。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传统生产工艺,开发高效提取纯化、生物转化、高产低耗菌种应用等清洁生产技术,重点加强发酵类药物生产的污染防治。

优化改善生产流程,推广节能节水节地技术装备,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提高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

鼓励建立绿色工厂,集中治理污染物,加强环境风险管控,防止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专栏5“十三五〞期间化学药领域开展重点

重点产品:

治疗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病毒感染等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三七皂苷、灯盏花素及青蒿素构造修饰类化学药系列,顺铂类金属配合物抗癌药物系列以及化学合成的草乌甲素、天麻素、黄藤素等。

重点工程:

注射用三七素〔一类新药〕研究开发工程、GMP升级改造和产能提升工程及研发中心、阿伐那非等3.1类化学新药的研究开发工程、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等。

〔四〕医疗器械产业多元开展

坚持重点培育和招商引资相结合,重点引进高性能诊疗设备、家用智能监测和康复设备、体外诊断试剂等高端医疗器械,不断丰富医疗器械品种构造。

到2020年,医疗器械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0亿元。

培育高端产品。

前瞻引入医学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等产业化工程,带动高性能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在本市快速开展。

加强与电子信息、新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