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4593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7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docx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届九年级月考化学试题

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最新】九年级5月月考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①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②粮食酿成酒③爆炸④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⑤植物的光合作用

A.②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⑤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盖:

瓶口有白雾

B.高锰酸钾放入汽油中:

很快溶解形成紫色溶液

C.铁丝放入氧气中立即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3.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关于甲乙两种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

B.

C.

D.

4.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

A.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

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有SO42﹣;

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

D.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一定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5.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西达本胺”已全球上市。

西达本胺的化学式为C22H19FN4O2.下列有关西达本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达本胺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原子构成

B.西达本胺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西达本胺中C:

H:

F:

N:

O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2:

19:

1:

4:

2

6.“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A.盐:

氯化银、氯化钠、盐酸

B.合成材料:

塑料、铝合金、涤纶

C.氧化物:

二氧化硫、氧化钙、四氧化三铁

D.氮肥:

硝酸钾(KNO3)、硝酸钠(NaNO3)、尿素[CO(NH2)2]

7.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B.自来水厂常用ClO2消毒,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C.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D.电解水时,可加入任何一种可溶性的酸或碱来增强溶液的导电性

8.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在不同时刻,某反应中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的质量(g)

乙的质量(g)

丙的质量(g)

丁的质量(g)

反应前

64

10

1

16

t时刻

16

43

b

d

反应后

0

a

37

0

 

A.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B.b等于28

C.a等于44D.该反应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9.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CuB.Fe→Fe(OH)3C.Ca(OH)2→NaOHD.CO2→H2O

10.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的是()

A.K2SO4、BaCl2、NaNO3、NaCl

B.HCl、KNO3、Na2CO3、Na2SO4

C.KOH、Na2SO4、CuSO4、HCl

D.KCl、AgNO3、KNO3、NaCl

11.下列各组物质是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A.K2SO4、NaNO3、KClB.Na2SO4、Ba(OH)2、KCl

C.Na2CO3、KNO3、HClD.KMnO4、NaCl、KNO3

12.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及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及操作

A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将气体点燃

B

氯化钾溶液(碳酸钾)

加入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C

硫酸铜溶液(硫酸)

加入过量的氧化铜,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铁粉(铜粉)

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二、实验题

1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能达到目的的是()

A.测定溶液的pH

B.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

C.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D.证明CO2已集满

14.在配制80克10%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的可能原因是()

①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②配制溶液的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取氯化钠时,游码不在零位置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将游码移动得到读数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

A.只有②③④⑤B.只有①②④⑤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15.将H2、CO、H2O、NH3、CO2、N2分别依次通入浓硫酸、澄清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最后尾气中剩下的气体为()

A.N2B.NH3、N2、H2O、CO2C.N2、H2O、CO2D.H2O、CO2

三、填空题

16.写出相应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

(1)氧化汞分子_____;

(2)带正电的原子团_____;

(3)Mg2+中“2”的含义______;

(4)标出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

17.合理利用能源和保护环境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使用脱硫煤能减少_____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

煤加工成蜂窝煤会更充分燃烧的原因是_____。

(2)为了节约石油资源,常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乙醇,形成乙醇汽油作为燃料。

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应与时俱进,为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人们正在开发使用的新能源有_____(答一种即可)

四、简答题

18.锂在化合物中显+1价。

如图A是锂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一些信息。

图B~E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图F是一种粒子模型。

(1)从图1中A可获得锂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B、C、D、E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序号)。

(3)F所表示物质的化学式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4)我国科学家创造性地构建了“单中心铁催化剂”,在甲烷高效转化研究中获得重大突破。

甲烷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五、综合应用题

19.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最简比)_____。

(2)三种物质的结晶方法与海水晒盐相同的是_____(填“a”“b”或“c”)

(3)t3℃时,把20ga、b、c三种物质分别加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恢复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填字母,下同)再将溶液降低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__。

(4)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2℃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

20.

(1)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

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__,反应后得到的滤液的质量____(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2)金属Al不仅能和盐酸反应,还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已知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和H2,请你写出Al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3)用冲洗后未擦干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测定pH值会导致测得结果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不一定”)。

六、推断题

21.已知X溶液是由两种均为白色固体的盐溶于水而形成的混合溶液.按下图进行有关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

(1)试写出X溶液中两种溶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2)写出所加试剂的化学式:

A______、B______;

(3)操作过程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七、科学探究题

22.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是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____

(2)实验B中,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需要氧气______

23.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可用A装置制取C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将A改为B,其优点是___若用装置E收集CO2,并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装置E中植物有上方的空气对测量CO2的体积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2)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除杂装置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____(填数字).

(3)若装置C充满水,要想排出装置C中的水,使它充满O2,则氧气应从____(填“1”或“2”)通入。

(4)下图是收集某气体的装置,由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可能是(_____)

24.已知一种固体化合物由C、H、O、Cu四种元素组成。

向盛有该化合物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得到蓝色溶液。

已知这种蓝色溶液是氯化铜溶液。

(1)探究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猜想)①可能是氢气;②____③____。

(填两种即可)

(实验)请你针对②和③猜想中的一种,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_____

(2)从蓝色溶液中提取金属铜。

现利用该溶液制取金属铜,过程如下:

①加入过量的A的目的是____,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加入足量B的目的是____,如何确定此目的已经达到?

________。

(3)已知“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其化学式为Cu2(OH)2CO3。

请推测“铜锈”是铜与空气中的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试写出用稀盐酸除去“铜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八、计算题

25.在一烧杯中盛有100g硫酸铜和硫酸的混合液,向其中逐渐滴加足量10%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关系,如图: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80gNaOH溶液时,通过计算求此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详解】

①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碘受热变成碘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②粮食酿成酒,有酒精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③爆炸过程中不一定都有新物质生成,如轮胎受热爆炸,属于物理变化;

④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

⑤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故②⑤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选:

A。

【点睛】

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D

【解析】

【分析】

A、根据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

B、根据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进行分析;

C、根据铁丝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D、根据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

【详解】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的,瓶口不会有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高锰酸钾不溶于汽油,放入汽油中时不能形成紫色溶液,该选项说法错误;

C、铁丝未点燃放入氧气中不会立即剧烈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D、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睛】

掌握物质燃烧的现象、浓硫酸的性质、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3.B

【分析】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金属(化合价相等)全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反应完所需时间越少。

【详解】

观察图像可知,甲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乙多,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的小,甲反应完所用的时间比乙长,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甲在乙的后面。

A、Fe的相对原子质量比Mg的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Fe在Mg的后面,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Fe的相对原子质量比Zn的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Fe在Zn的后面,故B符合题意;

C、Zn的相对原子质量比

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Zn在Fe的前面,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Zn的相对原子质量比Mg大,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Zn在Mg的前面,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金属与酸的反应,要分清在反应过程中,是金属反应完,还是酸反应完,依据题目作答。

4.C

【解析】

【分析】

A、根据盐酸的性质,能与之反应放出无色气体的物质有两类:

金属和碳酸盐;

B、BaCl2溶液既能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硫酸钡沉淀,也可以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氯化银沉淀;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所以用酚酞试液只能检验出溶液为碱性;

D、铵态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

【详解】

A、金属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金属为单质不含CO32-,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中含有SO42-,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溶液中含有Ag+,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所以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溶液不一定含有SO42-,故选项说法错误;

C、碱的溶液一定呈碱性,但碱性溶液却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因此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只能说明溶液为碱性,无法确定物质是不是碱,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铵态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能闻到刺激性气味,非铵态氮肥中加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例如CO(NH2)2,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C。

【点睛】

掌握离子的检验、铵态氮肥与碱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C

【解析】

【分析】

A、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详解】

A、西达本胺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

B、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西达本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22+1×19+19+14×4+16×2=390,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C.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

(1×19):

19:

(14×4):

(16×2)=264:

19:

19:

56:

32,因此西达本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西达本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2):

(1×19):

19:

(14×4):

(16×2)=264:

19:

19:

56:

3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

掌握物质化学式的意义、元素的质量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C

【解析】

【分析】

A、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B、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

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进行分析。

D、根据氮肥的概念进行分析。

【详解】

A、氯化银、氯化钠、均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均属于盐,但盐酸属于酸,故选项说法错误。

B、塑料、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说法错误。

C、二氧化硫、氧化钙、四氧化三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硝酸钾(KNO3)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C。

【点睛】

掌握物质的分类、化肥的种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D

【解析】

电解水时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不能加入盐酸,故D错误

8.B

【解析】

【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由物质质量的增减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由增减量的多少可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再结合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得出本题答案。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0+a+37+0,则a=54,反应后甲、丁的质量减少,属于反应物;乙、丙的质量增加,属于生成物,但无法确定甲、乙、丙、丁是否为单质和化合物,因此无法确定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t时刻,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64g:

16g=(64g-16g):

(16g-dg),则d=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16+43+b+4,则b=28,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64+10+1+16=0+a+37+0,则a=54,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甲、丁反应时的质量比为64g:

16g=4:

1,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x:

y,又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2x:

y=4:

1,解得x:

y=2:

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变化确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得出反应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从而加深了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9.B

【解析】

【分析】

一步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步反应而实现即可。

【详解】

A、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B、铁不能与碱溶液反应,不能通过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故选项正确。

C、氢氧化钙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睛】

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正确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0.C

【详解】

A、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K2SO4、BaCl2溶液反应能产生硫酸钡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B、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只有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混合时产生气体,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C、CuSO4溶液是蓝色的,首先鉴别出蓝色的CuSO4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产生蓝色沉淀的是KOH溶液,再将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别滴加至蓝色沉淀中,能使沉淀消失的是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Na2SO4溶液,故不加其它试剂可以鉴别。

D、组内四种物质的溶液两两混合时,AgNO3与KCl、NaCl溶液反应均能产生氯化银白色沉淀,但其余两两混合均没有明显现象,故不加其它试剂无法鉴别。

故选C。

11.A

【解析】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

【详解】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Na2SO4和Ba(OH)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CO3溶液和盐酸(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KMnO4、NaCl、KNO3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溶液中共存,但KMnO4溶液呈紫红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点睛】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来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还要注意特定物质溶液的颜色,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2.C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碳酸钾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硫酸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

【分析】

A、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要注意变量的控制,注意要除探究要素不同之外,其它条件都应该是相同的;

C、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

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B、图中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不同,不能证明MnO2的催化作用,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C、白磷燃烧消耗瓶内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能用于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故选项能达到目的;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故选项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

C。

【点睛】

掌握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4.A

【分析】

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可以分析出可能造成这两个方面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①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②配制溶液时烧杯用少量蒸馏水润洗,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③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溶质时,游码没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后再移动游码得到读数,使读数中增加了开始游码所处位置质量,从而导致所得氯化钠质量偏小,最终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盛装溶液的试剂瓶用蒸馏水润洗,相当于稀释了溶液,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⑤氯化钠晶体不纯,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②③④⑤均会导致溶液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可从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入手,与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有关,判断错误操作对溶质、溶剂的影响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C

【解析】

【分析】

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氢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详解】

将H2、CO、H2O、NH3、CO2、N2先通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H2O水蒸气被吸收,NH3与浓硫酸反应被吸收;再通入澄清石灰水,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被吸收;最后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H2、CO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H2、CO被吸收,但生成了CO2和H2O,最后剩余的气体为N2、H2O、CO2;故C选项正确。

【点睛】

熟练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注意在反应中是否生成了新的气体,从而准确判断最后得到的气体。

16.HgONH4+一个镁离子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解析】

【分析】

(1)根据氧化汞分子的构成分析;

(2)根据带正电的原子团是铵根离子来书写;

(3)根据离子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