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4407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docx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

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

xx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xx大学生公共安全论文,我们来看看。

论文摘要:

通过自编的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调查问卷,对8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公共安全技能,但是,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急救技能比较欠缺。

由此,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也是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要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合理配置校内外的师资;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要坚持“安全第一”、“生命第一”、“预防第一”的原则。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产以及社会生产、工作生活安全,包括国防安全、环境安全、社会福利保障和免受犯罪侵害等多个方面。

[1]大学生公共安全素质是大学生为了防范和应对可能危及身心健康和学业生活的社会风险因素,通过教育训练和环境影响而具备的知识、技能、意识的___结构和质量水平。

大学生作为当代的有识青年和___事业的建设者和___人,他们的公共安全素质水平对于保持教育系统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研究对象

课题组分别在北京市、___市、福建省、青海省、重庆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南省和辽宁省等8个地区选取16所高校,在每所高校抽取50名在校大学生。

本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6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回收率94.5%,符合科学调查的基本要求。

其中,男女分别为342人、412人,2人未注明性别;一、二、三、四年级分别为112人、232人、318人、92人,2人未注明年级。

家庭经济状况分布情况:

富裕的52人、一般的614人、贫困的86人,4人未注明家庭经济状况。

在生源地分布中,城市地区的大学生为478人,农村地区的大学生为274人,4人未注明生源地。

2.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素质状况。

本问卷共有60道题,主要包括公共安全意识、公共安全知识、公共安全技能三个方面内容,每道题按照“赞成”、“不清楚”、“___”三个选项统计结果。

受访者按照自愿的原则完成问卷,完成一份问卷的平均时间大约为15分钟。

1.大学生有较强的公共安全意识,并体现出“自保”与“利他”并举倾向

大学生对潜在的安全风险有一定的预判意识、防范意识。

83%的大学生“能够及时发现生活中潜在的危险”;76%的大学生相信“与10年前相比,我国突发性公共安全___更加频繁”。

80%的大学生“在校期间___了人身意外保险”;75%的大学生“从不相信销售考试答案等野___”;只有32%的大学生“面对陌生人的求助,会不加考虑地给予帮助”。

大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94%的大学生认为“生命属于自己,还属于家人、朋友和社会”。

82%的大学生认为“人很脆弱,平时要处处注意安全”;79%的大学生认为“发生危险时,要最大程度地降低自身损伤”。

大学生在自保的基础上,对他人和社会安全问题体现出责任意识。

当个人利益可能受到侵害时,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出现折扣。

只有48%的大学生表示“紧急状态下敢于牺牲自己以保护公共利益”;只有38%的大学生“遇人落水时,会奋不顾身地下水救人”。

同时,大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利他倾向。

84%的大学生认为“发现安全隐患时,会及时地提醒周围人”;90%的大学生“非常___地震等突发性公共安全___”;70%的大学生认为“在突发___中,会优先救治重伤者、老人、儿童”;88%的大学生“会及时与晚归的室友___,以确定其安全”。

2.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公共安全知识,但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

大学生掌握一定的生活安全常识,但受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势的影响,部分常识缺乏科学依据。

81%的大学生“去人员密集场所,常常留意安全通道的位置”;74%的大学生“在网吧上网结束后,会检查所登录过的___已关闭”;93%的大学生“当储蓄输入___时,常常用身体或其他物品遮挡”。

但是,大学生的安全常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71%的大学生“习惯找个单独的卡册存放银行卡、___”,没有做到卡、证分离;36%的大学生认为“豆角、豆浆等食品不会引起中毒”,没有意识到如果烹饪不当,豆制品容易引起中毒。

大学生熟知一些与公共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但对《___传染病防治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掌握的不透彻。

86%的大学生认为“在使用互联网时,不允许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92%的大学生认为“消防车赶赴火场的时候,其他车辆和人员必须避让”;81%的大学生认为“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同样给予处罚”;90%的大学生认为“______课外活动,须经学校同意”。

但是,还有31%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在学校可以参与宗教活动”;37%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___的疑似病人,确诊前不需要隔离治疗”。

大学生对防灾知识有一些了解,但存在着“盲点”。

94%的大学生认为“遇险时,可以通过火光、浓烟、反光等___求救”;79%的大学生认为“在雷雨天应该远离铁塔20米以外”;86%的大学生知道“发布大雾红色预警___时,会进行交通管制”;83%的大学生认为“液化气、汽油、甲醇等化学品均可对人造成伤害”。

但是,部分大学生的防灾知识还存在着不足。

只有46%的大学生确认“防空的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只有44%的大学生知道“122是交通事故______”;还有30%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天然气泄漏时,可在现场______救援”。

3.大学生具备一定的公共安全技能,但急救技能比较欠缺

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通过正确的减灾技能降低灾害损失。

93%的大学生认为“油锅着火,应该切断火源、盖上锅盖”;___%的大学生认为“高温时,要尽量避免午后的户外活动”;91%的大学生认为“发现宿舍被盗后,应立即向保卫处报告,保护现场”;84%的大学生认为“发现人员燃气中毒时,应立即打开___门窗”。

当发生灾难时,多数大学生具备正确的逃生技能。

92%的大学生认为“火场逃生时,要用湿手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行”;88%的学生认为“公交车失火,可用铁锤或鞋跟打碎车窗,疏散逃生”;84%的学生认为“电梯急剧下降时应身体贴紧电梯壁,保持膝盖弯曲”;86%的学生认为“受到海啸威胁,应该有___地向高地转移”。

遇到身体伤害___时,大学生的急救能力尚有不足。

只有63%的大学生认为“食物中毒时,可用手指___咽部催吐”,这与相关调查结论一致。

同时,大学生的一些急救措施存在着不当之处。

64%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应该“将溺水者朝上置于腿上,按压其腹部将吸入物排出”;50%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当酒精中毒时,应将患者置于稳定性仰卧位”;47%的大学生错误的认为“在扭伤发生的24小时之内,尽量用热水袋热敷”。

1.拓宽公共安全知识的传授途径

以往高校常常以课堂讲授、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活动。

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高校常常采用“逐层传递式”,即只针对班团干部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再由班团干部向普通同学传达讲解的教育形式。

讲授式在过去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也将占据重要的地位。

但讲授式注重介绍讲解性的内容,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育模式,非常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因为公共安全知识涉及各行各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具有宽泛性、变化性,教师的讲授很难涵盖公共安全知识的全部内容;另外,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猎奇的心理特点和较强的___意识。

这些因素都促使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学习途径要拓宽。

现在的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模式正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演进,即从向学生被动传授安全知识模式向学生主动需求安全知识、技能和素养模式转变。

除了教师的讲授,同学间的“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也是重要的公共安全知识学习途径。

“同辈学习”是指大学生向学长、同学学习公共安全知识。

大学生虽然存在着不同的个性差异,但他们的成长经历、社会活动和人生发展存在着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公共安全问题。

因此,大学生间公共安全知识的“共享”是大学生公共安全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

“网络学习”是指大学生通过公共安全___等平台,进行公共安全知识的学习。

公共安全___提供了一种轻松自由的学习平台,使大学生可以自我决定学习时间和地点。

“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虽然能够发挥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学习的主动性,但却离不开教师必要的'指导。

例如,大学新生入学时,教师需要将公共安全知识条理化,通过新生接待员“口口相传”进行公共安全知识的教育。

[5]各种最新的公共安全知识和信息,只有经过教师的分析、和___,才能通过公共安全___呈现,作为教学资源。

只有教师必要的指导,才能保证“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导向性与实效性。

2.构建公共安全技能的训练模式

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是指大学生经过训练而获得的面临危机___时的完善化、自动化的应对行为方式,主要包括减灾技能、逃生技能和急救技能等。

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可以促进大学生对公共安全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内化过程,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___诸如火灾、地震等安全问题,增强广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的能力。

[6]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不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也不能随机地、片面地展开,而是有目的、有步骤、系统的教育活动。

首先,需要科学安排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科目。

在减灾技能、逃生技能训练的基础上,更要突出急救技能的训练内容。

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把比较复杂的技能划分为若干简单的、局部的部分,练习、掌握了之后,再过渡到统一、完整的行为。

其次,合理配置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的师资队伍。

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不能只依靠___员,也不能只依靠保卫部门管理人员、校医院医务人员等校内人员,还要依靠以跨领域的警校合作和校外“安全教育___”等形式参与的社会力量。

3.突出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重点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是大学生在思想意识中对安全的认识,包括防范意识、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等。

传授公共安全知识的目的是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不安全的;公共安全技能训练的目的则是让大学生面对危险时知道该怎么去做,从而使损失最小化;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目的则在于让大学生最大程度的避免伤害。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是以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和公共安全技能为基础,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更高层次。

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要突出以下三个重点:

一是“安全第一”。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各类___和风险有所增加,社会突发___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和出现。

基于此的危机意识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培养的首要任务。

二是“生命第一”。

大学生虽是成年人,但学生身份决定了他们要保证自身健康、全面成长。

他们要有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产生维护生命安全的自觉行为。

他们也要有保护他人的他律意识,学会为他人的人身安全负责。

三是“预防第一”。

经常查找、发现不安全因素及各种事故隐患,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工作,做到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这是培养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最普遍和最有效的方法。

首先,大学生有较强的防范意识、生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等公共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生活安全常识、法律知识和防灾知识等公共安全知识;具备一定的减灾技能、逃生技能等公共安全技能。

其次,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有待加强;大学生的急救技能比较欠缺。

最后,除了课堂讲授以外,“同辈学习”和“网络学习”也是大学生公共安全知识学习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公共安全技能训练要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合理配置校内外的师资;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的培养要坚持“安全第一”、“生命第一”、“预防第一”等原则。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