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54298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 对环境的察觉 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docx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

华东师大版2019年七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带答案)B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如图所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下图A、B、C、D所示。

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A.

B.

C.

D.

2.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场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士兵身上的军装呈现绿色,是因为军装反射绿光

B.士兵帽子上的军徽发光,因为军徽是光源

C.整个队列整齐划一,观众是通过光沿直线传播来判断的

D.士兵强劲有力的嘹亮口号,是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内的

3.下列关于视觉和听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视觉冲动是由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的

②视觉冲动是由角膜产生的

③听觉冲动是由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的

④听觉冲动是由鼓膜产生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5.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并推算出焦距为()

A.f<15cm

B.15cm<f<20cm

C.f>30cm

D.15cm≤f≤30cm

6.把一个高0.8m的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身高1.6m的人以2m/s的速度沿垂直于平面镜的方向向平面镜走近,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A.高度为0.8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B.高度变大,以2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C.高度为1.6m,以2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D.高度变大,以4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7.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眼与视力表应相距5米远。

若视力表距平面镜3米,则人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

A.1米

B.2米

C.3米

D.4米

8.关于光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

白纸上出现的光斑是太阳的虚像

B.乙图:

白光被三棱镜分解成彩色光带是光的折射现象

C.丙图:

湖中月亮的倒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D.丁图:

筷子在水中向上偏折说明水中的折射角大于空气中的入射角

9.科学家正在用“以声消声”的方法开发一种新的反噪声术,简单地说,就是用话筒将噪声收集起来传送给专门的电脑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通过喇叭发出新的噪声,它恰好能将原来噪声的振动抵消,从而达到消除或降低嗓声的目的,下列关于“以声消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加强

B.利用声波的密部与疏部恰好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C.利用声波的疏部与疏部相遇,它们就会互相抵消

D.“以声消声”的方法也称作“有源消声技术”

10.杭州火车东站启用了人脸识别系统,人们在摄像机前0.5~1.2米处采集面部图像,就能进行身份核验,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相机的镜头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米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米

11.小明仔细观察了下图后,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

其中错误的是()

A.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小于折射角

D.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a中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图b中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图c中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d中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13.放映电影用的银幕表面是粗糙的,这是为了使光()

A.不发生反射

B.发生漫反射

C.容易被银幕吸收

D.发生镜面反射

14.将「

」字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摆正,则所观察到的像是()

A.

B.

                                        

C.

                                        

D.

15.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这种耳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16.小明在平静的湖边看到“云在水中漂,鱼在云上游”,对于这一有趣现象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和鱼都是虚像

B.云是虚像鱼是实像

C.云和鱼都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云和鱼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7.对下列几种常见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彩虹”的形成,是因为光的反射

B.“倒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折射

C.“手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D.筷子在水面处被“折弯”,是因为光的反射

1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回音壁利用的是声音的反射

B.由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航天员在飞船内或飞船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必须要利用电子通信设备,通过无线电波进行

C.我们能分辨不同人的讲话和不同乐器的演奏,是因为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超声能破坏细菌结构,从而可以对医疗器械和食物进行杀菌消毒

19.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等大的清晰像,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更换一个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要想在屏上出现清晰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使屏远离透镜

B.使屏靠近透镜

C.使屏向上移动

D.使屏向下移动

20.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杆的影子

B.邮票放大

C.光的色散

D.水中倒影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

_____。

22.实验表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回声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__________回来的声音。

已知:

常温下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那么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人至少_______米。

23.魔术师利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创造了“空中旋转”,“飞天仙女”等节目,当演员辆在转盘上做各种动作时,观众所看到的悬在空中做各种优美动作的演员,只不过是躺在转盘上演员在平面镜里的像,当然事先要在转盘前安装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

(1)如图所示,如果演员横躺在转盘,当演员的头在左侧,脚在右侧时,观众可看到演员的虚象是_____的(填“正立”,“倒立”,“横躺”)

(2)挡板使观众看不到转盘及演员,这是运用了光的_____。

(3)若某人站在木架上,眼睛正下方的地面上有一光源S,眼睛到地的高度为

,现在人面前

处竖直立一块平面镜MN,如图所示,通过平面成像特点求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到达人眼所走过的路程是_____m.

24.在一封闭的房间的墙壁上有一小孔,请画出物体AB在房间里墙壁上成的像。

如下图。

______

2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 (______)

26.射击瞄准时应做到“三点一线”,是运用了光的__________。

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光现象的描述,如“捞不到的是水中月,摘不到的是镜中花”,“潭清疑水浅”。

其中“水中月”和“镜中花”是光的_______现象,“疑水浅”是光的_______现象。

27.

(1)已知图中的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焦距相同,根据两种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画出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_____)

(2)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OB为反射光线。

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_________)

(3)小明站在游泳池边A处,看到路灯B在池水中的像与他看到的池中一条鱼在C点重合,用光学作图法确定路灯B的位置和鱼的大致位置。

(____________)

_

三、探究题

28.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红先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整凸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甲所示,这一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小红看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烛焰清晰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像,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设备名称)。

(3)实验中,如图乙所示的位置,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小,若蜡烛的位置不动,透镜应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蜡烛。

(4)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向_____移动,若用不透明纸遮住透镜的一半,光屏上的像_____(选填A.无影响 B.像变为原来的一半 C.能成完整的像,像变暗D不成像)。

(5)我们的眼睛中有类似于凸透镜的结构,眼睛通过睫状肌改变________的形状,使我们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_____。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A.丙丁

29.如图所示,小明和小敏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

这一实验明:

________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________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30.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

(1)实验时,小明应选________作为平面镜(填字母),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明应选________两支蜡烛(填字母)

(3)实验时镜面与桌面必须________ 

(4)实验中小明把光屏放在烛焰所成像的位置上,他在光屏上并没有看到烛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

(5)实验结束后,小明无意间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电子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__ 

31.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由1、2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折光能力越___。

(2)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他分别用红光和蓝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

(3)探究完成后,小雷和其他同学用焦距为8.0cm的凸透镜和蜡烛进行成像实验。

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当物距均为16.0cm时,有两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19.0cm、13.0cm,与理论像距16.0cm相比偏差较大。

若不是因为长度测量方法错误和测量误差导致的,请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___。

32.

(1)观察光路图甲,可以发现光从水斜射入玻璃时,折射角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2)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当________________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物质

水中的速度

玻璃中的速度

冰中的速度

空气中的速度

酒精中的速度

速度m/s

2.25×108

2.0×108

2.30×108

3.0×108

2.2×108

(3)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请在图乙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_________

33.某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发声时振动的频率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选择了四根钢丝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具体数据如下页表。

编号

材料

长度

粗细

松紧

钢丝

10cm

钢丝

10cm

钢丝

5cm

钢丝

5cm

(1)用同样的力拨动钢丝甲和乙,发现拨动________钢丝时的音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弦的松紧程度、长度相同时,振动的频率高低与弦的________有关。

(2)探究发声体振动频率高低与弦的长度的关系,他应用同样大小的力先后拨动________钢丝。

(3)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丝丙和丁,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三、探究题

1、

2、

3、

4、

5、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