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411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2.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docx

土族来源及其生活习俗

土族的民间文学概况

土族的民间文学,是以口头相传下来的。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搜集、整理了部分土族口头文学。

这些作品大多生动地反映了现实生活,热情地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与恶势力搏斗的勇敢精神。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土族民间文学按其内容和体裁分,可分为叙事诗、传说故事、寓言等。

叙事诗:

以叙事为主的土族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代表作品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登登玛秀》、《祁家延西》、《洛桑王子》等。

其中《拉仁布与吉门索》流传最为广泛,是土族人民最主要的一首叙事长诗,人们称之为叙事长诗中的感情悲剧,对黑暗的封建社会提出了有力的控诉。

传说故事和寓言:

传说故事有揭露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剥削的《气杀狗地主》、《红水沟》;有反映土族人民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同残害的罪恶势力作斗争的《黑马张三歌》、《花牛犊》等;也有表现青年男女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的生活,奋起反抗不今偶的宗教道德观念的束缚,蔑视权贵的《孔雀》。

寓言有《红毛狐狸和黄眼狼》、《凤凰和麻雀》。

童话有《饥寒歌》。

这些寓言和童话以物喻理、含蓄、幽默、通俗、易懂、富有哲理性、影射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土族民间文学中广泛地吸收了各兄弟民族的创作,汉族的《兰桥相会》、《秦香莲》等,在土族地区较为流行。

土族人民的刺绣艺术明显得表现在对服饰的精心装饰上。

土族妇女喜欢在衣服袖头和下边绣上各种花纹图案,土族男青年胸前大都有块四寸见方的刺绣图案,上面绣着五辫梅、转魁子、太极图等。

土族的长腰带和裤带头、烟包、衣领上,一般都绣一种有四方连续图案,叫富贵不断头,不仅有民族风格,而且非常鲜艳华丽。

在鞋上绣云子花,花纹细致匀称,色彩艳丽。

土族姑娘从十二、三岁起就学习这种手艺。

在刺绣艺术上土族也吸取了汉族的艺术传统,如民和土族青年,都喜欢勒花围肚,上面绣有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等。

土族的刺绣独具一格,美观大方,朴素耐久.

土族民间文学:

歌谣、叙事诗、神话、童话、故事、寓言、谚语等

土族儿女能歌善舞,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民间文学艺术。

土族民间文学艺术丰富多彩,有歌谣、叙事诗、神话、童话、故事、寓言、谚语等,是中华文苑百花中一校别有芳馨的奇葩。

歌谣

 土族谚语说,“饭可一天不吃,歌不可一日不唱。

”在土族之乡,不仅逢年过节、婚嫁喜宴之时,合庄和四方亲友老少闲集,载歌载舞以表达庆贺和祝福之情,即在平日田间劳作、山林牧樵、路上行走,无不即兴讴歌,抒发性灵。

尤其是在各地定期举行的传统庙会、集会上,土族儿女身着鲜丽的民族服饰,不远百里前来赶会赛歌。

一时花事如锦,歌声如潮,往往通宵达旦,尽兴方散。

土族之乡,享有高原歌舞之乡的美誉。

土族传统歌谣内容丰富,题材广阔,生动而又形象地反映了土族人民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意识。

早期的土族歌谣,一般多用土语演唱,而后逐渐演变为用土语、藏语、汉语等数种语言演唱,也有用一句土语相间一句藏语或汉语混合演唱的。

这是土族传统歌谣的主要特色之一。

它的发展和演变,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土族人民是善于汲取其它兄弟民族的文化营养,以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的。

按照土族的传统习俗,土族歌谣可分为家曲和野曲两大类,其曲调和内容迥然有别。

家曲是指在家里或庄子上唱的歌,依歌词内容可分为赞歌(宴席曲)、问答歌、舞蹈歌、婚礼歌等,其中有一部分歌词带有宗教、神话色彩。

大多节奏缓慢,柔和优美,因文反复,雍容典雅。

赞歌多在宴席上演唱,曲调婉转柔美,感情深沉朴实。

给人以情长谊深、绵延无尽的意境。

赞歌的词藻华丽,极尽渲染铺陈之能事,比喻生动,形象优美,用各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赞颂人们的崇高品德、智慧才能、勤劳富裕。

《唐德格玛》是一首在互助土族聚居区广为流传的古老赞歌。

歌词委婉生动地叙述了一个三岁幼童(土族祖先)为了寻求生活的乐土,上云天,擒青龙,给它驾上金犁耕地遭到失败,又攀石山,捉野牛,套银犁犁地也没有成功,他毫不气馁,再下平滩牵黄牛,终于将“又肥又壮的黄牛驯服了”,“驾起铁犁把荒开”。

犁了南滩犁北滩,洒下珍珠般的青裸种子,秋后再获丰收,从此安居乐业,这首带有神话色彩的歌谣,形象地反映了土族先民从游牧民族转向农耕的艰辛历程,讴歌了土族人民勇于开拓,坚毅不屈的进取精神。

赞歌一般由两个人唱,一为主唱,一为伴唱。

它往往是问答歌的前奏,逐步引向对歌。

在互助地区流行的赞歌还有《阿拉因列》、《因希格洛》、《拉拉因格列》等。

  在中国古代歌谣和神话传说中,关于天地万物和人类的产生是重要内容之一。

土族问答歌也有此类传说,但别具一格。

如民和三川土族传唱的《混沌周末歌》歌分五部,依次为“起唱”、“混沌”,“开天辟地”,“人类起源”、“周末”,它记叙了盘古出世,女娲娘娘“割了金蛤蟆的舌头,补了一座黄金天,从此天河不下流”,“三十三天才周全”的故事。

《混沌周末歌》既有古代神话传说的共性,又有土族的个性,它反映了土族人民在接受其它民族文化营养时,并没有完全照抄,而是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而加以吸收、改编,成为本民族的艺术珍品。

  互助地区土族传唱的《幸木斯里》、《恰然》等也涉及到这一内容,如《幸术斯里》开篇就唱道:

当初天地混沌时,/没有天来投有地,/日月星辰都没有,/首先产生是什么?

/其次形成是什么?

/再次出现是什么?

其后歌手对答提问,盘话古今。

  问答歌《适择》是阐述天干地支、九宫八卦及其相互变化与推算方法的古歌。

《合尼》是一首长达千行的羊的赞歌。

它叙述了羊的来历,生长羊习性宰杀后怎样肢解、分配等。

涉及许多畜牧业生产知识,以及早期土族的生活习俗。

总之,问答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几乎包罗万象,是土族人民的百科全书。

歌手演唱时互相问答,往往通宵达旦,连唱上几天几夜,难解难分。

问答歌是土族歌谣中的瑰宝。

  土族民间舞蹈丰富多彩,互助土族的传统舞蹈俗称“转安召”,是一种集诗、歌、舞为一体的民间娱乐形式。

逢年过节,迎送宾客,庆贺丰收时,土族儿女聚集在场院或庭院里,燃起篝火,围成圆圈,由长者或“把式”领唱领舞,群起而和之。

歌词内容多为祝愿土乡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安乐。

据普查,仅在互助土乡流传的舞蹈歌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安召索罗罗》、《幸中布索》、《拉毛治召》、《谢玛罗》、《拉热烈》、《什则因什则》等流传最广,歌舞时,气氛和谐而热烈,富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土族儿女的婚礼隆重而热闹,整个迎亲过程都在歌舞中进行。

其婚礼歌有固定的曲调和唱词。

主要有《接纳信妥偌》(即接受迎亲人拿来的礼物歌),《唐德格玛》(土族的赞歌,也在婚礼中唱,内容有所不同),《纳信斯果》、《敬面条》(均为宴席上嘲弄迎亲人的喜歌)、《依姐》(新娘改变发式和上马启程时唱的歌)、《拉隆罗》(姑娘们唱的喜歌)、《西买其瓦日睦》(谢媒歌)等。

民和土族婚礼歌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迎娶吉日在新郎家唱的喜歌(土语称为“道拉”),主要有《混沌周末歌》、《观天地》、《绣莲花》、《五行问答》、《五座宝山队》、《十二吉星队》、《十二属相》、《五方配色》等。

第二部分是娶亲之夜在新娘家唱的喜歌,主要有《什么动身什么没动身》、《拜五方》、《五座财门》、《五装成》等。

第三部分是妇女们唱的喜歌,有《莫日苦调苦空尼斯果》(即嘲弄男方迎亲人的喜歌)、《切吉灭燃》(土语意为掀起波浪的河流,也是嘲谑迎亲人的喜歌)、《切馒头》、《八央九月》(八央,土语,富裕的意思,内容为欢歌丰收、富裕的九月)、《五色鸟》(由土族阿姑扮演五色鸟,内容为催促“喜客”启程的喜歌)、《卡日科吉盖》(土语意译为“黑色的喜鹊”)、《思不吾拉》(土语意译为“象塔一样的大山”)、《木吉鸟》(土族姑娘把自己比喻成美丽的木吉鸟,此歌以鸟喻人,赞颂新娘的美丽灵巧),《阿娜的模样》(民和土族称妈妈为“阿娜”,是颂母之歌),《上马曲》等。

第四部分为迎亲和送亲过程中的喜歌。

主要有《上当起拉》(新娘改变发型的喜歌),《进门歌》等。

第五部分为宴席喜歌,有《八洞神仙》、《福禄寿》、《青枝莲花》、《米谷酒》、《七好比》(此曲歌颂父母、儿女、兄嫂、亲朋)、《敬西瓜》、《十样景》等。

还有颂词《谢娘恩》、《谢媒人》、《托新娘》、《谢宴》、《点红》、《出门词》等。

婚礼歌集中地表现了土族人民热忱好客,诙谐风趣,和他们的文化传统,审美意识,体现了土族人民的公理素质。

  野曲即山歌,情歌,土语称之为“哈达过道”,意为庄子外面唱的歌。

它与流行于西北的“花儿”大同小异,是以反映爱情生活为主的民间歌曲,其为土族独有的曲调有《睹嗨甲》、《阿甲哟》(此二调流行于民和)、《阿柔洛》、《兴加洛》、《恰日洛》、《玛森戈》、《土族令》、《好花儿令》、《梁梁上浪来令》、《杨柳姐令》、《红花姐令》、《黄花姐令》、《三节子令》(以上流行于互助)等,土族山歌的格式一般以四句为一首,有时根据演唱需要加两个半句或衬词、衬句。

衬词、衬句是固定的,各种不同的曲调或“令”,有其相应衬词,演唱者触景生惰,即兴编词,多用比兴起句,引出实意,用喻精当,衔接浑然自如,形象思维丰富,给人以美感。

大量的歌词讴歌男女情爱、倾诉思恋爱慕的衷曲,山歌的曲调优美流畅,富于变化,每乐句结束时多用下滑音,余音袅袅,给人以回味无穷而又悠长忧伤的感觉,富有感染力,赢得广大土族人民的喜爱,传唱不绝。

.

叙事诗

  叙事诗以叙事诗为主的诗歌,在土族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品有《拉仁布与吉门索》、《祁家延西》、《登登玛秀》等,其中尤以《拉仁布与吉门索》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堪称土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拉仁布与吉门索》长达300多行,生动细腻地描绘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

热情、美丽的姑娘吉门索,爱上了给她哥哥放羊的长工拉仁布。

他俩在共同放牧的劳动生活中,建立了纯洁的爱情,并在山上结为夫妻。

吉门索的哥嫂知道这件事后,对吉门索又打又骂,把她锁在家中,不准她与拉仁布见面。

她的哥哥还穿上她的衣服,暗藏尖刀溜到山上,将放牧归来的拉仁布活活刺死。

当庄子上的人按土族习俗火化拉仁布时,烧了三天三夜没烧着。

吉门索听到消息,挣扎着爬到火葬现场,将耳环、手锡、衣衫等一件件投入火中,可尸体仍旧烧不着。

吉门索忽然醒悟,她悲愤欲绝地唱道:

“你不着来我知道,盼我和你一块烧,五尺身子舍给你,一块烧到天荒和地老”。

唱罢,愤然纵身跳入火中,熊熊大火立即燃烧起来,尸体瞬间化为灰烬。

狠心的哥哥把他俩的骨灰分埋在一河两岸,三年后两岸各长出一棵合欢树,隔河连理连枝。

狠心的哥哥又把树砍倒,劈成木柴放进灶里焚烧。

火点燃后,只见升腾的烟雾化为一道七彩虹霓,从烟囱里飞出一对美丽的“翔尼娃”(土语,即鸳鸯),扑向黑心肠的哥哥,啄瞎了他的双眼,然后双双比翼飞翔在当年放牧的山林上,唱着追求自由、幸福的歌。

  这是一首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典型作品。

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思想性和艺术欣赏价值都较高。

显示了土族人民丰富的想象力,表达了他们对黑暗的封建社会的强烈控诉和对自由美好的新生活的向往。

是土族民间文学的瑰宝。

  《拉仁布与吉门索》是土族人民家喻户晓世代传唱的诗篇,1983年,互助土族自治县文工团将它改编成五场歌剧演出,受到土族和高原各族人民的欢迎。

诗人白渔还以它为素材,进行再创作,写出题为《烈火中的爱情》的长篇抒情诗。

  《祁家延西》的基调沉郁悲壮,它以浓重的笔墨讴歌的土族头领延西,不顾年迈体衰,毅然率领子弟抗击入侵之敌,英勇献身。

表现了土族人民深明大义,维护国家统一的大无畏精神。

  《登登玛秀》叙述了一位土族阿姑的不幸遭遇,借鸟喻人,委婉凄侧。

  此外还有《太平哥》、《布条有》、《合日耗斯别的俊纳哥》(意为羊粪蛋般身材的蜜蜂哥传)等。

故事、寓言、童话、谚语

 土族的民间传说故事十分丰富。

仅互助县在民间故事集成普查中就收集到五百余则。

《牛达的传说》(牛达,土语,意为妇女的帽子或头饰),别有情趣地记述了土族妇女各种头饰的来历,以及她们不畏强暴、智除“王跻”(妖魔)的经过,情节曲折,可读性强。

此外,象《黑马张三哥儿》、《鳞古斯》、《花牛核》都属于这一类题材。

《山雀叫了的时候》、《青蛙女婿》、《孔雀》、《代代玛依》、《阿丹寻妻》等,表现了青年男女为摆脱封建买卖婚姻的桎梏,追求幸福生活的向往。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风物传说,如《佑宁寺赛马》、《北山妖魔洞》等。

  寓言《贪婪的鸟王》、《凤凰与麻雀》、《红毛狐狸和黄眼狼》、《想吃太阳的坞》等,童话《兔儿和羊羔》、《饥寒哥》、《张家阿姑》等,都是以物喻理,浅显明白且含蓄幽默、富有哲理性。

土族谚语朴实无华:

如“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

场大了难免要出怪物”,“弟兄本是一娘养,秉性不一各心肠”,“千只羊里领头的只一个,千万人里带头的只一个”,“正打羊皮反打鼓,两面都是一个音”,“早拉雾,晒死兔;晚拉雾,淌断路”,“秋翻拉满犁,春翻划地皮”等,是土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经验总结,精辟地概括了社会生活与生产活动的某些方面,成为人们喜爱和恪守的格言。

 

土族民间故事之《黑马张三哥》

 从前,有一个姓张的老阿奶,她本来有儿有女,日子过得满好,可是,这地方有个九头妖怪,吸人血,吃人肉,害得人们无法生活。

老阿奶家的人被九头妖怪吃掉了,她过着孤苦伶仃的穷日子。

  老阿奶家里只有一匹黑骒马,黑骒马成年累月伴着老阿奶。

老阿奶哭时它也流泪;老阿奶高兴时它也就跳蹦起来。

一天,老阿奶发现黑骒马的肚子大了,她还以为马吃多了。

可是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她一摸,好象有个东西在蠕动。

她又惊又喜,盼望能早点生个驹子。

天天盼,夜夜盼,末了,骒马却了生了个衣胞胎。

老阿奶想,怎么会生个怪物呀?

叹了口气,说:

“真是运气不好,该受一辈子的孽障①!

”老人也没敢向外传,悄悄把衣胞埋到马槽旁边。

  过了三天,老阿奶去喂马,看见埋衣胞的地方在动。

阿奶觉得奇怪,就挖了出来,用刀慢慢割开,原来是一个白胖胖的尕②男娃。

  阿奶高兴极了,给孩子起了个小名,叫“黑马”。

老阿奶可爱黑马娃啦,有好吃的让他吃,有好穿的让他穿。

黑马也很聪明,四五岁上就什么都懂啦!

  一天,阿奶哭了。

孩子问:

“阿奶,你为啥哭?

”老阿奶本不想说,孩子问得不行,也就说了:

“傻孩子,你不知道呵!

你的阿哥、阿姐都被九头妖怪吃了,怎叫人不伤心……。

”老阿奶原原本本把家事告诉了孩子,要孩子记在心上。

  黑马知道后,要阿奶给他副弓箭,奶奶照着做了。

一天黑马背起弓箭,给阿奶说:

“阿奶,阿奶,你把我养大了,我要到外面找几个弟兄去……。

  老阿奶觉得孩子小,放不下心;又想,还是让孩子出去好,心一横,就忍着泪,把孩子送走了。

  黑马走了一天,到了深山,碰见一块大石头,象房子一样。

他向大石射了一箭,一箭把石头射翻了,石头底下,一个人说话了:

“喂!

往上走的往上走,往下走的往下走,哪位大哥射翻了我的房子?

想干什么呀!

”黑马说:

  “我不往上走,也不往下走,我要请你出来结拜个兄弟哩。

”这时石头底下出来了一个又高又大的人,说:

“我当哥哥,还是当弟弟?

”黑马说:

“你是石头底下出来的,就叫你石头大哥吧。

  两人上路,石头大哥问:

“咱往哪里去?

”黑马说:

“先上山打猎去呗。

  走了一阵,遇见一棵又大又粗的松树,黑马向大松树射了一箭。

一箭就把大松树射倒了,树底下有人说:

“往上走的往上走,往下走的往下走,哪位大哥射倒了我的房子?

想干什么呀!

”黑马说:

“我不往上走,也不往下走,我要请你出来结拜个兄弟哩。

”这时大树底下出来一个身材高大的人,说:

“我当哥哥,还是当弟弟?

”黑马说:

“这位是石大哥,你从木头底下出来就当木头二哥,我小,就叫我黑马张三哥呗!

”从此,三人成了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弟兄。

  兄弟三人上了山,走呀,走呀,走到一个空山沟里。

没有人烟,只有一间破房子。

他们就在这儿住了下来。

白天上山打猎,晚上在房里歇息,这样过了很久,很久。

一天,兄弟三人打猎回来,房子里有一锅热腾腾的饭,香气扑鼻。

黑马张三哥说:

“奇怪、这空山沟里,有谁来给咱做饭呢?

”石头大哥,木头二哥端起碗来就要吃。

黑马张三哥阻止了:

“慢着,甭着急,让我先尝尝,吃了没事,咱们再吃也不晚。

”黑马张三哥尝了尝,嘿!

好吃极了。

兄弟三人放开肚子吃了个饱。

饭也做得不多不少,正好。

  ①孽障,这里是生活困苦的意思。

  ②尕(gǎ嘎),小的意思。

  第二天,打猎回来,又是一锅热饭。

兄弟三人又吃了个饱。

这样天天有人做饭,黑马张三哥说:

“咱们兄弟三个天天出去,也不知饭是谁做的,明日咱们得有个人看家呀!

”石头大哥说:

“明日我守家,把住门口,看谁能进来。

”黑马张三哥说:

“好,好,明天你守门呗!

  这天,石头大哥在大门口等着,等到下午还不见人影。

天黑了,回去一看,又是一锅热饭。

石头大哥很扫兴,觉得凭自己这样结实高大的身材,还没看到人进来,真气人。

兄弟二人回来,看见石头大哥丧气的样子,也没说什么。

末了,木头二哥说:

“明天我看门,看看是谁进来。

  第二天,木头二哥躺在炕上,不知不觉睡着了。

到天黑,又是一锅热饭。

  兄弟二人回来,都埋怨木头二哥粗心大意。

黑马张三哥说:

“昨天石头大哥守门,今天木头二哥守门,都没守好;明天,你们打猎去,我看家。

  第三天,黑马张三哥躺在床上,装着睡觉,等到后晌,从窗口飞进三只鸽子,一到房里就变成了三个美丽的姑娘。

她们一个烧火,一个提水,一个做饭,很快饭就做成了。

三个姑娘说说笑笑,拾掇停当,正要飞走,黑马张三哥猛然“嘿”了一声,三个姑娘吓得楞住了。

黑马张三哥说:

“三位姑娘,不要怕,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告诉我。

”姑娘们又羞、又怕,只有那个年龄最小的说话了:

“我们是天上的仙女,看到你们兄弟三个天天打猎,很辛苦,就来给你们做一下饭。

”黑马张三哥说:

“天上那样好,你们下来干啥哩?

  大姐、二姐都羞得不敢答话,还是三姐胆大,她说:

“天上再好,也不如和你们在一块好呀!

”黑马张三哥说:

“那你们不要回去了,和我们弟兄们结亲好不好?

”三个姑娘羞红了脸,点了点头,背过脸,乐得抿不过嘴。

大姑娘、二姑娘都长得粉桃花似的,唯有三姑娘脸黑了些,但象一朵腊梅花。

  两位大哥还没到门口就问:

“老三,你今日守得怎样?

”黑马张三哥说:

  “今天我守家,等来了三位姑娘给咱们弟兄作媳妇哩。

你们看,她们多好啊!

  大哥二哥看了,乐开了,说:

“三弟真行,真行!

  三个姑娘盛好饭,大姑娘给大哥端,二姑娘给二哥端,留下三姑娘,把饭端给黑马张三哥。

他们就这样结成了甜蜜的夫妻。

  男子们打猎,媳妇们管家,弟兄们的日子,过得满快活。

有一天,黑马张三哥忽然懊丧着脸,象有什么心事一样,大哥、二哥、大嫂、二嫂都很纳闷:

“老三哪,为什么愁眉苦脸的呀?

  黑马张三哥说:

“咳!

要是能回家去,把阿奶接来才好呢。

”木头二哥说:

“老三,上回我没守好门,这事交给我办吧!

用我这条长腿一天打个来回,保管把阿奶背回来。

”石头大哥和三个媳妇都说可以,黑马张三哥也只好依从了。

  木头二哥两条长腿走得真快,一天真打了个来回,把阿奶背来了。

阿奶抱住黑马张三哥,乐得流出了眼泪,看看儿子有吃有穿,有这么个好媳妇,还找到了这么几个好心弟兄,心里真象开了花一样。

  没过多久,一天,九头妖怪来了。

碰巧兄弟三人上山打猎去了。

九头妖怪进来说:

“老婆婆,哈哈,肉这么多,还有三个漂亮的阿姐,好啊!

今天吃你们的肉,还是喝你们的血呀!

”大家都吓得说不出话来。

唯有三姑娘不怕,她想了想说:

“这里肉多得很,你先吃吧,吃完了再吃我们也不迟。

  九头妖怪说:

“好,那也可以,反正你们跑不了。

  兄弟三个回来,老阿奶把九头妖怪的事说了一遍。

石头大哥生气了:

“嘿!

  真是岂有此理,明天我守门,一刀砍它两截。

”黑马张三哥说:

“也好,只是明天阿奶和媳妇们都不要待在家里了。

  第二天,石头大哥,挡在大门口,站了一天,不见九头妖怪的影儿。

原来九头妖怪从后门进来,吃了肉,背了油走了。

晚上大家回来问石头大哥:

  “见到妖怪没有?

”“哎!

门口站了一天,没见到。

”媳妇们看肉少了:

“没看见,肉咋会少了这么多?

”木头二哥说:

“明天我守门,九头妖怪跑得再快,也要抓它回来。

”黑马张三哥,再三叮咛二哥,千万不要睡着。

  第三天,木头二哥等了一上午,不见来。

等着,等首,就睡着了。

九头妖怪又吃了肉,背了油走了。

大家回来一看,木头二哥在睡觉,说了他一顿。

  他自知没理,也没说什么。

黑马张三哥说:

“明天我守门。

  第四天,黑马张三哥,拿了一把刀子,藏在门背后。

九头妖怪来了,嘴里说:

“三个漂亮的阿姐儿哪里去了?

”话没落音,黑马张三哥一刀砍去,把九头妖怪的一个脑袋砍掉了。

九头妖怪急转身就跑,喊着:

“不得了,这房里有厉害人哩!

”黑马张三哥也没追,便把妖怪的头挂了起来。

  晚上哥嫂们,阿奶回来了,问:

“老三,你今天守得怎样?

”黑马张三哥说:

“看,我砍下来了妖怪的一个头。

”二位哥哥说:

“三弟真行,真行。

  老奶奶说:

“孩子们,要斩草除根,妖怪还有八个头哩!

”黑马张三哥说:

  “奶奶放心,我们兄弟三人一定要把妖怪除掉。

  晚上,黑马张三哥和两个哥哥商量好了办法,第二天,弟兄三个,背上刀,别了阿奶和媳妇们,找妖怪去了。

  下得山来,望见一个村庄。

遇到一个尕娃在山坡放羊。

黑马张三哥问道:

  “尕娃,请告诉我,九头妖怪在什么地方住?

”尕娃说:

“我就是给九头妖怪放羊的,它可凶啦!

自把我捉来,每天侍候它,还要打我。

”黑马张三哥说:

“那好,今晚你引我们到九头妖怪家里去,我们一起把它杀死。

”尕娃很高兴地答应了,并说:

“这两天九头妖怪在养病,每晚叫我给他送茶、舔伤疤,晚上我把你们带进去,乘他不防,就下手。

  到了晚上,三人夹在羊群里混进九头妖怪的住宅。

尕娃把他们引进九头妖怪的房子。

石头大哥和木头二哥藏在门背后,黑马张三藏在柜子后面。

九头妖怪叫放羊尕娃给他倒了茶,又叫舔伤疤。

舔得舒服,妖怪渐渐睡着了,黑马张三上去一刀,砍下了妖怪的四个头。

妖怪大叫一声:

“不好!

”爬起来就往外跑。

刚到门口,石头大哥和木头二哥一齐从门背后跳出来,一人一刀,把九头妖怪的头砍完了。

兄弟三人上去又砍了几刀,九头妖怪才断了气。

  兄弟三人带上放羊尕娃,一起又回到山里,见了阿奶和媳妇们,告知杀了九头妖怪,大家又唱又跳。

从此,他们就在这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土族近古文学之传说故事----动物传说

 土族的动物传说,表面上看来在解释某种动物的由来、习性和特点,实际上通过优美曲

折的故事反映了家庭生活,反映了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

  就像互助地区流行的传说《拉则雀》(《土族撒拉族民间故事选,第35页)中的拉则雀,

被说成是一个家庭中老大的媳妇变的,三川土族中流行的《蝼蛄》(《土族撤拉族民间故事选,第37页)的传说中的蝼蛄这样一个常钻在地底下叫唤不停的小虫是小姑变的。

为什么会有这等神奇而美妙的变化?

传说结合家庭生活内幕,作了一番解释。

  《拉则雀》讲道,自从老大娶了媳妇后,夫妻俩合伙虐待老母,气得老人家一下子病倒了。

老二为了给母亲治病,翻山越岭去寻找香瓜,不慎摔下崖,被一群猴子救起,老二便成了猴王,猴子们送给他一个香瓜和一件登云毯。

他拿上香瓜,坐上登云毯回家治好了母亲的病。

老大偷了登云毯,飞到众猴那里,猴子们以为他害死了它们的猴王,把老大给活活烧死了。

老大的媳妇上山寻找丈夫,变成了一只拉则雀,至今在山顶上找着,叫着,始终没有找到她的丈夫。

  传说按照一般民间故事所虚构和编织的那样,使作恶者最终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好人有

了好的报应,而人变化成动物的带有贬意性的解释,增添了故事的可信性。

  《蝼蛄》一篇中所描述的媳妇,与上述传说中变成拉则雀的老大媳妇恰恰相反。

她是一

位非常贤慧的女人才伺候婆婆比亲娘还亲,婆婆常在小姑面前夸她,引起了小姑的嫉妒。

不久,媳妇变得面黄肌瘦的,还强挣扎着下田割麦子。

婆婆心里犯疑。

一天中午,当小姑子又提着面条给她嫂子送去时,婆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