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3487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困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困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困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困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困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困生报告.docx

《学困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困生报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困生报告.docx

学困生报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科研-课题研究

  发表日期:

2011年3月21日    作者:

冯振静郭沛晔张翼刘提娟  编辑:

沧浪之水  有592位读者读过此文 【字体:

大 中 小】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研究报告

 

唐河县一初中冯振静郭沛晔张翼刘提娟

2009年12月

 

摘要:

课题组调查了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及存在问题,归纳了影响学困生学习兴趣与能力的因素;探究了初中数学学困生在学习中适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研究了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通过观察、调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

结果显示:

数学学困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高涨;学习有了主动性;逐渐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这表明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课题研究和实践产生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转化策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只要有学校存在,就有教育存在,学生的发展就会存在差距,特别是应试教育还有一定市场的情况下,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已经成为教育的老大难问题。

既然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回避,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学校和班级出一两个学困生不足为奇,但对学生家长来说,把教好学生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学校就有责任把每一个学生教好。

教育发展的过程,就是教育改革的过程。

当前,新课程体系改革如火如荼,新的教育理念、过程、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均产生重大变革。

新课程标准指出: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可见新课程标准的设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新课程下仍存在大量的学困生,他们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前途感觉黯淡,为了学生能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爱和自立,既能顺利完成学业又能实现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从根本上保证义务教育的质量,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无论从现实或长远看,无疑都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5月我校数学组申报的国家级子课题"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成功结题,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全校各学科的学习中铺开。

但在随后这几年的数学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困生而言越来越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瓶颈,这使我们对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开始了新的思考,于是结合实际,尝试了一些做法,提出了本课题。

本课题具有极强的应用价值,用此方法可使学困生眼前一亮,学习也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从而改变学困生不爱学、不想学的被动局面。

现实意义在于开源引流,重视了学困生也是数学学习的一个主体,促进了全面学生的发展,提高了整体数学水平,达到了新课程要求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数学课程与数学理论、学习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为理论依据,借鉴国内外关于初中数学学困生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立足于培养学困生的数学素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最终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目标。

其中最主要的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使每个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而健康的发展,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初中学生数学两极分化的现象十分突出,并出现大批学困生,到初二、初三更为严重,学困生约占百分之三十之四十。

如何使学困生稳定下来安心读书,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从而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2、主体教育理论

主题教育理论特别强调以下几个方面教育的理念一是主题教育的出发点,主题教育的目的指向就是完善人、发展人;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个体性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三是主题教育的近期目标是在教育工程中,通过培养学困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困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能动性,激发学困生的表现欲望和学习潜能,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开展"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换策略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学困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意识,探索学困生转化的方法途径,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学困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劳动的过程,让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幸福。

三、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

就外延而言,类别是数学,学段为初中,对象为学困生。

"学习困难"learningdisability的含义在西方发达国家属于特殊教育对象,其鉴定为排除了由情绪、动机、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导致的学业落后。

而国内的研究主要以学习成绩为鉴定标准,它包括了各种原因,因而外延比前者大。

"学困生"在国内的研究中,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称呼,比如,学习不良学生、学习质量差的学生、双差生、差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发展缓慢学生、"难教学生"、学习失能儿童等。

本课题假定"学习困难"亦称"学业不良",是指学生在以学科教育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中,由学习问题引起的、较为持久的适应不良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问题"学困"是相对的,可变化的。

"学困"的鉴定具有直观性和综合性的特性。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

(一)数学学困生的界定数学学困生----是指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数学学习主动性差,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作业常常不完成或出错较多,数学测试成绩经常处于落后地位的智力正常的学生。

(二)学困生的类型智力型学困生、动力因素型学困生、学习不得法型学困生、外因导致型学困生。

(三)学困生的成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

影响学困生的家庭因素主要有:

a、家长的特征(家长的学历、职业、思维特征、个性、价值观和追求等)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如何;b、家庭经济状况及学习支出总额,对学生的渴求值有多大;c、家庭环境中的某些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父母对子女在学习方面的期望、家庭对掌握知识所持有的态度、家庭文化生活的数量种类和质量、家庭为子女提供的独立自主及口头表达机会与习惯、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等),这些因素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d、家庭辅导的数量和质量及家长对学生评价的水平等。

(2)学校方面的差异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学校因素主要是:

各校的物质设施不健全,服务水平偏低,学生多,教室少,教师的管理水平偏低,校风、教风不严等。

(3)教师方面的差异

教师的素质不高,对待学生态度不同,男女不一样对待,相貌美丑不一样对待,成绩好坏不一样对待等使ixs的心理受到伤害。

(4)缺乏身心健康教育,精神学科的创始人狄尔泰认为,人是整体的人,是"有意志、有情感、有想象的存在物",在"人这一整体事实中,精神生活与人的心理-----物理(灵与肉)生命统一体完美融合",这与那些将人分解、割裂,把人看做是对世界单纯反映的无生命的"死"主体的陈旧观念是截然不同的。

学校教育既然是以促进人的生命发展为主旨,就应当把学校生活当作是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学生生命的全部内容和全部过程,而不只是认知学习过程,心理健康教育,强调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

五、本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把实现研究内容的措施转化为学习方式构建的工作行为,在研究过程中步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随机相应调整、修改及补充,以求研究的实效性。

同时辅之以实验法、对比法、文献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以促进课题深入、圆满的完成。

选取7个班作为实验对象。

试验前先进行试验前检测,对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初始资料、数据加以收集整理,试验过程中注意试验对象的各种变化情况,运用教育测量与教育统计方法检测和整理试验数据,定性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进行反复论证。

六、本课题研究主题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1、调查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行为表现特征及意志品质等心理特征。

2、调查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学习特征。

3、调查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4、调查分析影响初中数学"学困生"转化的因素研究,包括知识因素、情感因素、环境因素和教师因素。

5、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包括:

a,如何改变初中数学学困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意志品质使其转化的实验研究;b、如何改善教育环境以适应"学困生"转化的研究;c、针对数学"学困生"的教学法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的步骤及预期研究成果

(一)、理论研究阶段(2008、8----2009、2)

主要任务:

(1)、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

(2)、搜集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依据和经验材料。

(3)、形成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初中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论文)

(二)、实施阶段(2009、3---2009、10)

主要任务:

(1)、调查研究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2)、研究教学中"学困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通过观摩教学与经验交流等活动展示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优秀教学设计、经验材料等

(三)、形成成果阶段(2009、11---2009、12)

主要任务:

(1)、整理研究材料,撰写课题报告;

(2)、形成研究成果。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1、基础理论的学习

从2008年3月起,我们的课题研究实际上已经开始。

利用这五个月的时间,我们主要通过自学、记读书笔记和集体学习、交流的形式学习了许多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章,从而能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寻找出目前我校的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界定出我们课题研究的几个概念。

我们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相继学习了南阳教科所景国成所长的*

《教育科研讲座》、《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郭林法主编的《21世纪素质教育概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叶渊教授的"好课五标准"、杨辉的数学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钟启泉编著的《差生心理与教育》、张大蘅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等论著,老师们对其中与我们课题密切相关的、特别精彩的段落观点进行了摘记,并认真写好读后心得笔记。

我们在固定的每周一次的碰面会上做了交流,大家受益匪浅,理论知识扎实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和信心也明显增强了。

通过学习,我们对课题的几个关键词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前期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这次调查的对象是7、8、9年级共计180名学困生,发放180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百分之百。

为确保所采集数据的真实性,调查采取无记名答卷方式,并强调"答案无所谓对错,真实最为重要"。

此外还浏览学生日记200多本,听数学课12节,召开学困生座谈会5次,研讨活动3次,调查结果表明:

(1)学生对数学学习畏惧、厌学心理严重,不喜欢数学和上数学课的学生仍占很大的比重,近四成的学生(39.7%)。

表现在学习有困难,看书不懂,答题不会,这样就使毅力欠缺的学生产生了畏难感,怕数学,烦数学。

越不想学,成绩就越差,越差就越不想学,导致恶性循环。

从而产生了自卑和应付心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涂改分数,欺骗教师和家长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学习目的和态度有待引导和加强;(3)课外辅导不容乐观;(4)学习品质差。

学习品质一般指学习认真、踏实、勤奋、自觉的创造过程。

学习品质是决定学习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有67.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缺少这种品质。

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出现不稳定的倾向。

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上起伏不定。

其结果是态度消极,敷衍应付,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5)兴趣、体验和情绪制约着他们的学习,参与意识不强。

调查显示有近60%的学生一般只对结论感兴趣,但对通过观察、推导,找出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他们的共同属性,抽象概括出数学规律、概念等一系列思维过程不重视,不愿参与探讨过程。

这种心理防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系统性。

同时,没有通过自己努力而获得的结论终究不会形成牢固的知识概念。

因而在使用知识时往往会出现"知识断层"现象。

;(6)学生渴望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7)学困生在作业时缺乏严重的纠错意识;(8)单一的评价机制有待改变。

究其原因有很多因素,有家庭、学校及教师方面的差异等等,表现为:

家庭方面:

家长的学历、职业、思维特征及个性、价值观等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与家庭经济状况及学习支出总额,对学生的渴求值等;教师方面:

教师对学生底数不清,课堂上忽视学困生的存在,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急于求成,对学困生的要求超过了他们的适应能力,讲课的内容和速度让学困生适应不了,对学困生缺乏情感交流,有时忽视了学困生的感受和尊严,甚至冷落了学困生;学困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态度不端正等等,这种现状严重的影响了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真实的调查结果为课题的定位、开展和实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无序性。

针对以上信息,课题组老师自主学习相关理论书籍,认真研究对策,以期探索学困生转化策略的新方法、新途径。

(二)、实施阶段

在我县教科研室主任王玉发的指导帮助下,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初中学生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自课题获准立项开始,各位试验教师就脚踏实地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全体试验教师在加强学习、积极研究、深入实践、探讨阶段性实验操作体系的基础上,多渠道、全方位的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困生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真实体验、拓展他们的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使校园里形成了学困生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热心学习的良好氛围。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都很强的抽象性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给一些学习的学习造成了一些困难,从而出现了学困生,如何帮助学困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消除厌恶数学学习的情绪,使学困生真正达到"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为此,我们课题组在实施阶段做了如下具体工作。

1、自主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因为这是转化学困生的基础。

我们课题组的教师通过学习,树立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学生观,正确对待学困生出现的问题。

要转变学困生,我们课题组教师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具体做法是: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抓好和谐课堂构建,建立好学困生的转化档案,安排好帮扶对象,对学困生进行全程跟踪。

在教学中,我们一切从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出发,强调和实践交往、互动、交流、沟通、共享、共生、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创造和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学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做到了以"学"论"教",而不是以"教"论"教"。

2、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创造适合于数学学困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条件。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树立了"必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多方面的成功"的理念,因此,我们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绝不歧视每一个学困生,及时为需要帮助的学困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和指导,最终助其走向成功。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个性化教学。

一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改进教学组织形式,积极实施年级分层、班内分组教学,并按照分层实施、分类指导、定期考核、有序流动原则做好动态管理;二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

要改变课堂上那种"优等生演戏、中等生看戏、学困生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不正常现象;三是积极开展小组互动学习、个别矫正学习和教师辅导补差,学法指导等多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为每一位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创造适应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条件;四是教师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加强直观性教学,充分利用教学卡片、自制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等,将数学知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作业布置时有梯度,每次都适当安排基础题、拓展题、思维训练题等,学困生起初可选作基础题做,慢慢地可视做基础题的情况而适当提高要求,进而引导鼓励他们向拓展题、思维题跳一跳,让学困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努力为学困生进步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激励其不断进步。

学困生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非常需要教师的关心爱护,教师要给学困生"闪光"的机会,营造进步的氛围。

一方面我们在班内营造良好的激励氛围,要求全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交往中,要帮助、关爱学困生,在班内建立一种团结、互助、和谐、向上的人际氛围,在良好的班风和班内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在同学们的互助互爱中,使学困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另一方面,我们课题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困生,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位学困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努力建立充分体现着尊重、民主、平等和发展精神的师生关系。

第三、制定有效的激励学困生学习的管理制度,积极对学困生实施有效的帮扶措施和学法指导,积极实施学生多元化评价改革,建立立体、多元的学生评价制度。

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和评比表彰中,尽量为学困生创造与优等生同等展示才华和受表彰的机会和条件,在全校努力营造激励学困生进步的良好氛围。

4、注重学困生自觉学习良好习惯的培养,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课题组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注意到作业题的难易度,并注意对学困生加强辅导、转化,促使他们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

对作业完成较好或有进步的学困生,要给以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同时,课题组的教师也注意到了要克服急躁冒进的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这时,课题组的教师就恰当的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一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尤其是学困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从调查结果和课题组教师反馈的教学实践的经验积累来看,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往往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死记硬背,不愿动脑筋,一遇到问题就问老师,甚至扔到一边不管,因此,教师在解答问题时,注意到了启发式教学方式的运用,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引导他们分析问题进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5、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以克服应试心理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样,学困生从数学学习获得的成就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因此,针对此现象,课题组教师在测试时有意识的出一些较易的题,以利于学困生的解答,从而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是可以学好的。

例如,每章(或单元)学完之后,我们都要安排一次阶段性测试,测试内容除了注意趣味性外,还特别注意安排一些与学困生胃口相配的中低档考题,在考前对学困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让他们也取得好成绩,放大他们的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总比别人差的感觉,让他们体验到只要经过努力也有得到较高分数的可能,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激励他们积极进取,努力向上。

6、鼓励重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7、课题组成员定时(一般是每周一)开展课题研讨,商讨不足和安排下阶段研究任务方法,同时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各类研讨活动。

(三)总结阶段

1、后期调查的情况与分析

通过实施课题阶段的研究和实践,重新设计问卷调查,此外还浏览了学困生日记进300本,听数学课6节,召开学困生座谈会8次,研讨活动4次,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学困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明显提高;

(2)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有了明显改变;(3)学困生已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学困生的学习逐渐脱离了教师的指导;(5)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对学困生的提升有很大作用;(6)学困生正在养成纠正作业错误的习惯。

2、整理、分析课题实验材料

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反思,展开结题讨论与总结,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和研究论文,做好结题工作,并请有关部门鉴定结题。

九、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先实现面向学困生。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尽管升学客观存在,尽管升学必然导致"淘汰",但数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决不是"淘汰"。

通过试验,课题组教师更新了观念,优先面向数学学困生,以此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信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们的做法是:

从班内最后一名学困生抓起,教师上课,起点是学困生,重点是学困生,课堂提问、板演等找学困生,作业检查、指导、批改等学困生优先,教室座位安排满足学困生,我们更新了教育理念,优先面向学困生,这样,学困生各方面都提高了,优等生、中等生有了更大的提高。

2、强调学困生的真实体验,鼓励学困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与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3、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上,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树立了他们的自信,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实现了转化的目的。

4、课题组教师以知促情,以情知理,让学困生在教师是关心呵护下体验到师生之间和谐美好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到学习的真谛,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进而热爱学习数学,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实践成果

1、学生方面:

(1)扭转了学困生怕数学、畏惧数学的心理,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真正提高。

通过试验,不仅丰富了他们的数学素养,而且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了他们的学习态度,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现能力和评价能力等。

学困生的思维能力不仅体现在数学学科上,也体现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之中,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且学习也较为主动了,思维活跃,效果很好。

(2)学困生的学习质量在不断提升,成绩喜人。

较之试验前,学困生的学习质量明显在提升,在2009年的中考数学考试中,实验班九年级七班和三班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具全校之首,如此喜人的成绩,关键的是这两班的学困生成绩较好,最低分为73份。

其中七班的刘甜同学在中招考试中取得了108份的好成绩,虽说成绩不是非常好,但较之试验前的67份水平来说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

类似的学生有很多。

实验班八年级五班在试验前数学考试平均分在全年级后面,试验开始后仅两三个月,这个班在一次全年级的测试中,平均分跃居年级前三名,目前,这个班的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他们的积极和热情也带动着优等生和中等生,大家比、学、赶、帮、超,学数学的境况极为喜人,预测该班明年的中招成绩也一定会不错的。

2、教师方面

(1)切实扭转了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重视了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课题组的教师时刻铭记:

学困生的生活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

通过研究,在数学教学中,大家一致认为:

我们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能多方面的成功",所以,要想方设法让学困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给他们随时搭建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面对暂时还没突出表现的学困生不能只是一味的无奈,而是要积极的思考改变现状的方法,积极地付之于教改实践。

同时,我们也以数学教学为契机,促进学困生认知感受能力,生活能力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提高。

(2)通过试验,课题组的老师们初步探索了转化学困生的策略,使数学教学效果从而显示出教育教学的创新活力。

其中

(3)加强了合作研究,促进了研究的实效。

通过课题研究,使我们数学组达到了空前的团结,无论是理论学习,学生的社会实践,还是数学课教学,都能做到互相帮助,业务水平不断提升,从而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课题组呈现出浓厚的和谐氛围,也促进了数学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高。

(4)通过课题的顺利开展我校数学组从中获得巨大收获,由此也辐射到其他学科组,在全校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