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3350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6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docx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噩梦醒来——一个抑郁症患者的自述

写在前面的话

  本书,笔者几乎是以生命为代价换取的,翻开本书的第一章,你将看到一个在生与死边缘上徘徊的悲哀心灵的震颤......

  世界是美好的,但不属于我的;死亡可使我得到解脱,但又不忍抛弃双亲和妻儿。

活着很难,但自觉得死更难。

  本书第一章向读者展示一个令人辛酸、生离死别的场景,凡是读过第一章的读者都是满含同情之泪不忍继续卒读,都会向我发问:

是什么造成你那样痛苦,你为什么要逃避人生和责任?

  是抑郁,是可怕而又神秘的抑郁。

由抑郁而引发的自杀,对常人来说,又是人类的一个斯芬克斯之谜的过程。

  为了不浪费读者的宝贵时间,为读者选购此书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笔者把此书的主要内容提纲挈领地作了摘要。

  惊人的数字

  自杀是世界各国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有资料表明:

中国大陆每年死于自杀的总人数在14万-16万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至少有400人采用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实际情况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字,有许多自杀者选择出走后自杀或伪装成意外事件,使自己活着的亲属不至于感到窘迫。

再有,活着的人也想掩盖死者自杀的真相,因此,有关专家估计实际自杀人数大大高于这个数字。

专家预测,有自杀心理的人要高于实施自杀行为的人至少在8倍以上。

  双重的悲剧

  自杀是所有死亡原因中悲剧色彩最浓的、最具刺激性的双重悲剧。

其他引起死亡的原因都是死亡主体无法避免的,百自杀则是死亡主体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既毫无必要又令人惋惜。

自杀不仅是死者的悲剧,也是生者的悲剧,自杀给亲属留下的痛苦,大大超过其他死亡给亲属留下的痛苦,使活着的人追悔、内疚、自责、沮丧和迷惑,甚至是愤怒。

  抑郁症患者占自杀人数的52%

  在自杀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患抑症、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和人格障碍等精神病症的人自杀危险更高,专家统计自杀者中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

  你知道这些知名作家都是怎样死的吗

  美国伟大的小说家海明威,法国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前苏联田园诗人叶赛宁,苏维埃时代最优秀、最有才华的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毁灭》作者亚•法捷耶夫,我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现代作家王以仁,诗人朱湘,台湾女作家三毛和当代作家徐迟这些中外知名作家都系自杀而死,他们为什么自杀,书中将向你披露。

  你了解抑郁症吗

  抑郁症在情感上主要表现为“三低”,即情绪低落、言语减少和动作减少;在行为上的表现是“三自”,即自卑、自责、自杀。

你如果想获得有关抑郁症的知识,如怎样发现和识别抑郁症?

如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心理治疗?

怎样与患抑郁症的亲友生活?

请看本书。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想要自杀?

  抑郁症患者果真到了非死不可的地步吗?

为什么要自寻死路呢?

自杀前的心态怎样?

还留恋人生吗?

怎样有效地预防抑郁症患者自杀?

  怎样预防抑郁症

  抑郁症是怎样形成的?

抑郁症的形成和个人性格有哪些联系?

你属于何种气质的人?

社会环境对抑郁症能起到哪些作用?

如何保持一个健康的心理?

健康心理的标准是什么?

您知道这些吗?

  真实是本书的生命

  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部抑郁症患者自己写的关于抑郁症的书,心理医生和精神病学家很难从这个角度探寻抑郁症患者患病时的内心世界的。

我在这本书中真实的记录了我――一个抑郁症患者患病的全过程,它是用生命和泪水写成的。

是社会和亲人的支持使我摆脱了困境,走出了抑郁这个神秘的怪圈,本书是我对社会予我以涌洋之恩的滴水回报。

第一章山重水复疑无路

——抑郁症患者在生与死边缘的心态

  古往今来,人前为了追求健康和生命,想尽办法锻炼身体,寻医问药,探索养生之道以延长寿命。

一部人类医学史,就是同各种疾病斗争并逐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历史。

人和寿命在不断地延长。

有些人得了“不治之症”,有些人身体致残了,却仍然与死神抗争,与命运抗争,顽强地生活。

正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这生命每个人只能得到一次。

”他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被牢牢地禁锢在病床上的情况下,用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克服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光辉著作。

这部书自问世以来,曾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生活的海洋中,勇敢地生活、拼搏……。

存在决定意识,人,一旦丧失了生命就意味着丧失了一切,尽管有些在别人看来得很艰难,但是大多数人都确认:

“好死不如赖活着。

”是啊,只要还活着,就会有希望,有幸福。

人间正道,沧海桑田。

可是,在这为健康和长寿而奋斗的主旋律外,不时地传来一些噪音,世界上每天几乎有上万人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

  对于一般人来说,“自杀”确实是个不解这谜,当人们每每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时,很多人会说:

“真是想不开,为什么不好好地活着,干吗去找死呢?

  凡是自杀者,一般都有一个诱因,有些人听到某某是由于什么什么原因而自杀的,都不解地问:

“怎么,因为这点上事就不想活了呢?

  在这里我引用一例自杀的案例。

沈阳市某厂的一位青年工程师,他是“文革”期间的高中毕业生。

通过自学,获得了工程师的职称,自尊心、上进心极强,工作积极肯干,多次被评为该厂的先进工作者。

厂里又送出国学习。

回国后,他急于求成,总想搞点发明创造,不辜负厂里的期望。

同时,由于组织上送他出国学习,使他自己在心中产生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深感应当拿出点成果,给全厂职工看一看。

由于心理压力太大,赞成精神抑郁,一时拿不出成果,就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于投河自尽了。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那时我还没有患抑郁症),也认为他的自杀是个谜,并责怪他对生活的期望值过高。

  高峰强、王本法的译蓍《自尽者之谜》的前言中写道:

“自杀,断然也却自己的一生,往往是人在绝望时的惟一逃避方式。

尽管死者一了百了,但自杀者的亲属心头却阴影重重,疑云密布,他们常常不明白死者为何要这样结束自己宝贵的生命。

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自杀者面临的困难并不是走投无路,自杀者的心理状况对普通人来说是个猜不透的谜。

  当我患抑郁症病愈后,这个谜终于让我揭开了。

我病愈后,找到了刚才提到的那位自杀的青年工程师的弟弟,告诉他,你哥哥所以自杀,是因为他患了抑郁症。

我把抑郁症患者患病时的心理特点向他讲了,他如梦初醒。

  凌怀本、马喜真二位先生在《从海明威之死谈起》这篇文章中指出:

“有人对118名报过量药物恢复后的男女进行调查……52%是为了摆脱自己那可怕的精神抑郁。

”也就是说因患抑郁症而自杀的人数占自杀总人数的一半以上。

那么,是否患抑郁症的患者都想自杀呢?

是的,一般较严惩的,急性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自杀意念,而且该的自杀率是比较高的。

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茨伯杰所著《自尽者之谜》中指出“15%有严重抑郁症的人因自杀而死亡。

”重庆市第一精神病医院主任医师乐晓坡在《一例抑郁症患者的惨死》这篇文章中指出:

“本病的自杀率很高,约占10%左右。

  我就是患了抑郁症而产生自杀意念的,也曾有过自杀预演,在实施自杀行为之前,是亲人及同志们把我从生与死的边缘拉了回来。

一个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产生可长达几天、几个月,在实施自杀行为之前,一般也要经过几个小时激烈的思想斗争。

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前世界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容国团在自杀前,在树下徘徊了10个小时之久,树下扔满了烟头。

可见他自杀前矛盾重重、犹豫不决的心理。

我在实施自杀行为之前,也经过六七个小时的思考,此间所思所想,虽然不好说能概括所有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动机,但也颇能代表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心态。

  1991年4月8日,这一天将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

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准备(自杀意念的产生以后将有专章记述),终于狠下心来选择这一天结束我的生命。

  早晨起床后,认真地洗一次脸(患病期间洗脸、刷牙从不认真),然后刷牙、刮脸。

把家房门的钥匙及另一把自行车钥匙(这把自行车钥匙是4月7日新配的)放到写安台的台历下面,然后和儿子一起草草地吃了早饭(妻子是零点才下班故没有和匀们一起吃早饭),饭毕,儿子背上学。

这时,我望着我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儿子,望着我即将要遭到少年丧父的儿子,虽然心已麻木,也如刀绞一般疼。

儿子啊,你即将要承担这人生三大不幸之一――少年丧父的不幸。

让我再多看一眼我的儿子吧,天真无邪的儿子啊,此时,你可知道你的爸爸即将离你而去吗?

失去了爸爸你今后怎样生活啊。

尽管这样悲哀和痛苦,但我没有眼泪,我的心啊,痛苦得已近麻木了,就在儿子背起书包就要走了的时候,我又喊一声儿子的名字,然后拿起梳子给儿子最后梳理一下头发。

  我的反常举动让妻子看到了,因为我平时是不给孩子梳头的,同时,自患病以来,我也不亲近孩子。

妻子生气地对我说:

“你想寻短见怎么的?

”父亲很生气地责怪我妻子说:

你怎么还提这个呢?

父亲的话大意是这样,我也没听肖,也记不清了。

现在,回过头来回忆当时的情况,我自患病起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死”,什么时间“死”,怎样的“死”,并不在于别人是否提醒。

当时我的自我感觉是无路可走,好像只有“死路”一条了。

别人说不说这样的话对自己影响不大,对于“死”,早已考虑多次了。

自己虽很少提到“死”,但日常的言行早已表示出对生活的悲观绝望了。

  穿好了风衣,拿起手提兜,我走出了家门,把装有暗锁的房门带上。

我回头凝视一下房门,凝视了一下我的家。

我不能再打开这个门了,因为我已经把钥匙留在屋里了;我再也不会了回到了这个生活40年的家了,因为我已下决心要离开这个一点也激不起我生活欲望的世界了。

  爸爸、妈妈啊,您们养育了40年的儿子就要和您不辞而别了,不能给您们养老送终了。

妻子啊,我们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相濡以沫生活了13个春秋,你的丈夫就要离你而去了。

儿子啊,才不满12周岁的儿子,你曾经给爸爸带来了多少欣慰,在你身上凝结了爸爸多少心血,爸爸又对你寄予多少希望啊,爸爸希望能把自己当初无比灿烂的“梦”在你身上成为现实啊!

  儿子啊,是你把爸爸和妈妈的心连接起来,你是爸爸和妈妈在生活中的第一共同点,那就是对你的爱和希望。

你的降生给我们这个三世同堂的家庭带来多少欢乐啊,你不知道,你的名字“锐”是爸爸没结婚之前就想好了的。

“锐”的含义是:

意志坚强,勇往直前,锐不可当。

爸爸的怀疑有软弱的一面,爸爸多么希望你能成为一个刚强的男子汉啊。

  记得在你降生百日那天,爸爸给你拍了一张“百日留念”,是在家里屋内给你拍照的,屋内光线较暗,因怕刺你的眼睛百没有用闪光灯,曝光速度较慢,你生来就活泼好动,又特别爱笑,给你拍的照片有点虚,爸爸把你的照片放大了好几张,爷爷在你的照片背面提了一首诗:

“侯家新增一代人,锐意成材贵在勤,百炼千锤功业就,岁寒松柏喜逢春。

”这是一首藏头诗,字头组成了“侯锐百岁”。

爸爸曾认为你是幸运的。

当你降生后,爸爸看着你那甜甜的脸,看着你那一双大眼睛――这明亮的心灵之窗,何等高兴!

爸爸非常喜欢大眼睛的孩子,而你恰恰长着一双大眼睛,爷爷如愿以偿了。

  爸爸非常喜欢口齿伶俐的孩子,为了锻炼你的口齿,在你呀呀学语时,爸爸教给你背的第一首歌谣是一首绕口令:

“高高山上一条藤,藤条头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动,风停藤停铜铃停。

”你学走路早,刚满生日就会走路,你说话也早,刚满生日就能说比较完整的句子,18个月时,就能背诵几十篇唐诗宋词。

两周岁时,像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样的长诗你都能流利地背诵下来。

至今还保存着你背这首诗时的录音带。

爸爸教你背的第一散文是宋朝周敦颐的《爱莲说》,爸爸希望你在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成为一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出淤泥而不染,懂权谋而不用。

爸爸教你的第二散文是范仲淹的名篇《岳阳楼记》,希望你将来能做一个像范仲淹那样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种胸怀的人啊!

  你出生后没有母乳,为了使你健康成长,尽量不喂你奶粉,而是尽力买鲜牛奶喂你。

70年代末,市场上商品还很匮乏,爸爸就骑自行车到乡下给你买鲜牛奶。

每天早晨,无论寒冬盛夏,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晚上,当你饿的时候,你的第一声啼哭就会把爸爸唤醒,妈妈哄着你,爸爸马上起床为你热牛奶,无论怎样辛苦,爸爸从不感到累,从不怕麻烦。

爸爸曾深有体会地对朋友们说:

“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幸福是在忙碌之中。

  “养不教,父之过。

”为了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爸爸买了《让你的孩子更聪明》、《家庭育儿百科全书》等关于幼儿教育的书籍。

你不到4周岁时,爸爸就送你进了幼儿园,在入园开学典礼上,爸爸代表新入园的儿童家长讲几句话。

当时,爸爸引用了一位诗人为一幅儿童照片的题诗,在这里,请诗人原谅,我不记得是哪位诗人写的了。

诗的大意是:

  在我们过去的岁月里,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些损失;

  追回损失的惟一办法,  

  就是把希望寄托给未来, 

  未来,不是很抽象的,

  那是非常的具体,

  就是我们的兄妹、子女及所有的幼小者。

  只要我们心里有他们,

  我们就会失而复得,

  我们就会有希望,有音乐,有花朵……

  在你身上寄托着爸爸的希望和几乎是全部的爱。

爸爸是多么爱你啊。

爸爸不止一次对你说:

“我们是平等的,我是你的父亲,同时也是你的朋友。

”爸爸无论工作学习怎样忙,总是尽量抽时间教你背诗歌,讲故事,做游戏。

爸爸从没有打骂过你,只有一次因为你考试成绩不好,爸爸生气地把你推倒在沙发上,但事后爸爸还向你承认了错误。

你还没有长大成人,爸爸还没有尽完自己的责任啊。

为什么爸爸这样地残忍地扔下你、你的妈妈、你的爷爷和奶奶,离开你们先走了呢?

儿子啊,原来的爸爸是多么热爱学习、工作和生活啊!

在患病的150个日日夜夜里(从患病时起到确定自杀日期这段时间),每天24小时不停地思考,我为什么一切欲望都没有了呢?

为什么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激不起我的兴趣呢?

原来的我是多么喜欢自己的孩子,一点也不爱他了呢?

我收回了我那呆滞的目光,慢慢地推着自行车离开了家。

  我到了工作单位后,环顾一下办公室,先打开了办公室的抽屉,把早已准备好的300片利眠宁装到一个药瓶里,揣进上衣口袋中,然后又打开仓库,取了一条捆绑办公用纸的绳子。

在我患病之初,就感到特别厌世,没有能力和兴趣在世界上生活,十分希望患脑溢血、心肌梗塞之类的病突然死去,或突然飞来外来物把我击死。

那时,认为只有“死”才是最好的归宿。

当时,每天都吃不下饭。

有时饿了一天,晚饭有时能勉强吃上几口,然而过了一会儿,也都一口一口吐了出来。

后来,发展到严重程度,连喝的水,吃的药片都往外吐。

晚上,整夜睡不洋觉,尽管这样,我也不想去治病。

我时时在想,为什么要活着,死了多好啊。

在亲人的“逼迫”下,我才同意去治病,初诊就确诊出是抑郁症。

自患病以后,我就时时想自杀,在什么时间,采用什么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想到了“跳楼”,但万一摔不死致残怎么办?

况且,凡是有高楼的地方人都多,这种死法影响太大,社会影响不好。

也曾想到“撞车”,这样做也有撞不死致残的可能,况且也给司机及有关人员带来灾祸和麻烦,死了还要叫人骂,也不可取。

“投河”的死亡率可以说是百分之百,但衣服弄得湿漉漉的,死后还得用人捞,也会产生很不良的社会影响。

也曾想到“自缢”,又有些厌恶“吊死鬼”这个词,又想到死后会有人用“上吊”和“上调”这个谐音讽刺我。

也许有的读者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当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会怕自己已经听不到的闲言碎语吗?

是的,这就是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想自杀时的心态。

笔者在后面将要详细记叙抑郁症患者“自杀”之前的心理活动,最后,我选择了服“安眠药”自杀的方法,认为这个方法是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最佳方式。

  为什么我选择了这种呢?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记叙一名中年男医生与一名刚从医学院毕业不久的女医生婚外恋的悲剧。

这名男医生因与这名女医生“相见恨晚”和“爱而不能结合”,人而对生活推动了热望,心情抑郁,最后他在宿舍中服了300片安眠药,永远地长眠了。

我想,作为一名医生,他一定会知道服多少安眠药是使人致命的“最佳量”。

  我是1990年11月初病情达到严重程度的。

那时,自己时时刻刻想到死,但是,最好是主观以外的原因致死,不选择自杀这种方式,因为这是弱者的选择。

当时,我认为“病”是好不了了,自己清醒地认识到患的是“心病”,没有能治疗“心病”的药,我一定会饿死或困死的。

在家人的“逼迫”下,经过多方就医,吃了饭后不吐了,不服安眠药也能睡觉了。

既然不能“病死”,那就自杀吧。

自己要尽量把这种不幸减少到最低限度,然而,又清醒地告诫自己,即使是要死也要等到过完新年和春节,不能让家人在节日期间过于悲痛。

  方法和时间确定下来了,又确定了“死”的地点。

为了不让亲人和他人看到我的悲剧,地点确定在外地,准备长眠于荒山野岭中。

我缺少这方面的医学常识,不知服安眠药自杀的人真像文学作品中描写的那样,“服了300片安眠药他永远地长眠了”,还是服安眠药后要有一番痛苦的折腾,我不了解。

如果是后者,我可在荒山野岭中尽情地“折腾”,不至于有人来救,可以顺利地达到死的目的。

在决定自杀的前几天,我认为没有必要留下的东西都销毁了,在单位把办公室的抽屉也整理好了。

1991年4月7日是星期天,我又上街配了一把自行车钥匙,准备出走时把自行车钥匙留在家中一把。

我每天是骑自行车上班的,如突然不骑自行车会引起家人的怀疑。

既然选择了服安眠药自杀,为什么还要准备绳子呢?

对于“死”,我作了充分准备,万一服安眠药不能速死,就用绳子自缢,以增加“保险系数”。

  我静静地坐一会儿,想和科长说几句话,也想把办公桌抽屉的钥匙留下,由于屋里一直有人,再加之如果真这样做了,怕在这个非常的时间里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被科长看出来而影响我的“计划”实施。

稍坐一会儿,拿起提兜,环顾一下办公室,便不辞而别了。

为了保证300片利眠宁顺利服下去,又到商店买了两筒易拉罐饲料和两个面包。

为什么要买面包,我接受了法国著名画家高更没有自杀成功的教训,高更服毒自杀时,胃里很空,胃受不了刺激,药都吐了出来。

到火车站后,买了一张13时56分到石桥子的车票。

我为什么要选择石桥子这个地方呢?

因为这个地方有山,如果“运气好”,能找到一个山洞,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服了药,也不会有人来救,便可以“顺利”地离开这个世界,不麻烦任何人。

  买完车票后,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我在生与死的边缘上一圈一圈地徘徊,思想在激烈地斗争。

当时,我的心里正如美国心理学家莫尔茨伯杰著的《自尽者之谜》中说的那样,当时的我“主观的自我被一分为二。

一方面有个渴望活下去的‘我’,另一方面则有一个‘嗜杀者’的我”(想自杀的我)。

渴望活下去的‘我’说:

“难道你就这样狠心扔下你年迈的父母,使他们随老年丧子的巨大不幸,你还没有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还没有为他们养老送终,在读西晋人李密的《陈情表》时,你不是十分钦佩他‘孝’的精神吗?

李密的精神你学到哪里去了呢;你难道这样狠心扔下和你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妻子啊;你又怎么能这样狠心扔下你那未成年的儿子啊,使他承受少年丧父的巨大痛苦的三大不幸都将降落到你家,你将是你们家的千古罪人。

  “你不是读过司马迁的《报行安书》吗?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和也。

’在读《报任安书》时,你不是把这面话段背下来了吗?

用古代先哲的事迹鼓舞你自己在生活的海洋中嬖波斩浪、扬帆远航吗?

你不是曾在文稿中鼓励残疾人要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期特洛夫斯基、《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吴运铎、当代保尔张海迪为榜样,用他们的残疾之躯,勇敢地扬起生活的风帆,为社会作贡献吗?

当你鼓励他人要具有这种精神时,为什么不能鼓励自己呢?

  另一个想要自杀的“我”说:

“你不是想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话鼓励我活下去吗?

我也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话鼓励我活下去吗?

我也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话说明我此时的心态,以求得你的理解。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的意思是:

人之常情是贪生怕死,罹父母,顾念妻子儿女。

至于那结被义理激发起来的人不这样,那是出于不得已的原因。

现在‘活’对于我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我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哀募大于心死啊。

虽然我现在还活着,但是我的心早已死了。

我是一个最无能的人,不能工作,没有能力适应社会生活。

对上不能尽赡养父母的义务;对下不能对子女尽抚养教育的责任。

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在他的著作《天演论》中高度概括了自杀界的发展规律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生存的竞争中我是弱者,不适应社会生活,我本应该来到这个世界上,与其活着慢慢地受罪,不如不惜阵痛离开这个世界。

  “美国当代作家海明威在1961年7月2日凌晨,口含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生前,他在《丧钟为谁而鸣》中写道:

‘死亡只有拖延时日,痛苦之至,令人难堪这点上才是坏事。

’死亡,对于死者来说是一种解脱,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死不是死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

’我这样地走了,是不是太自私了,马克思的女儿劳拉和女婿拉法格于1911年10月也是用自杀告别世界的。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亚曾这样说:

‘他们死了,作为无神论者自杀了,因为年老失去了斗争所必需的力量。

’我之所以要自杀,也是因为推动了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在历史上,在现实的社会中,不同的阶段、不同信仰、不同社会地位的人,对‘死’有不同的理解。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对生与死的观点是: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

人本来都有一死,有的人死得重于泰山,有的人死得轻如鸿毛,这是因为死的目的不同。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对生与死的看法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元代民族英雄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戊戌变法的领袖谭嗣同面对生与死的选择,他却选择了后者。

变法失败后,他本来有时间、有机会逃到国外,他却没有走。

他要用自己的血教育后人。

他说:

各国变法都是从流血开始的,中国变法尚无流血的,有之,请自嗣同始。

他在《狱中题壁》诗中反悔了他决心为变法而死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些仁人志士对‘死’的观点正如司马迁所说的‘重如泰山’。

海明威、莫泊桑,他们自杀是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

劳拉、法拉格双双自杀身亡,因为他们觉得再活下去已元多大意义了。

我们汉民族偏偏有句俗话‘好死不如赖活着’,而我却不这样看,记得我在患病前,一镒和他人讨论安乐死的时候,我是赞成安乐死的。

我说:

‘等到我病入膏肓不可药救的程度时,我不着受罪,我申请安乐死。

’(抑郁症患者也认为自己不可救药,但这完全是主观感觉,在以一几章里将详细叙及。

)一个人有生的权利,也应有死的权利,我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生,不想作人杰;死,也不准备作鬼雄。

我是没有能力活下去啊。

  在等火车的两个多小时中,我的大脑一刻也不有停止过思考,想“死”,这是我患病5个月不停地、反复思考的问题,然而今天,在生与死的边缘上,我还是这样的矛盾,这样的迟疑。

可见,‘生’,人们对它是多么贪恋啊!

“死”又是多么不容易啊“此时,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容国团自杀前在树下徘徊10个小时之久的心情了。

  开往本溪方向的车检票了。

我随着人流,迟疑地、缓缓地步入站台。

多亏那天旅客产少。

我是最后一个上的火车。

那节车厢的门正对着火车站候车室,望着火车站大厅,心如刀绞。

此时,我的眼睛湿润了,再最后看一眼家乡吧。

当乘务员即将关上车门的一瞬间,孩子失去父亲后悲伤的样子出现在我的眼前,姐夫揭露我有自杀心理的话又在我耳边响起:

“父母是大伙的,你可以不管,孩子可是你自己的,你可不能不管。

”对孩子的责任感和渴望生存的动机和力量又驱使我跳下火车。

  我缓慢地走出站台。

此时,想自杀的‘我’对渴望活下来的“我”说:

“下了几个月的决心,为什么到了关键时刻又改变了主意。

现在,你对什么都没有兴趣,怎么能活下去呢?

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

当人失去‘希望’和‘爱’时,他就无法生存在世界上。

现在,在佻的生活中已经失去了爱和希望。

正如臧克家在一首诗中写道:

‘有的人活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