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docx
《制造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造业安全生产安全生产
制造业安全生产
1、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按什么?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是以前旧的考核办法,那个时候安全和质量还没分开。
2011年后用新的评百分标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
tscyhgzc同学回复的基本是对的,不过《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安监总管四〔2011〕84号)》已经在2014年被废止了。
最新的机械制造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评和评级办法是2014年原度国家安监总局的《国家安全知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办道〔2014〕49号》专。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安监总办〔2014〕49号》和《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是不同的内容,《管理办法》是对标准化评审工作的相关程序和监督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属,《评定标准》是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制订的评分标准,简而言之,就是企业按照评定标准进行评分。
2、制造行业应如何做到安全生产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关系到企业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繁荣,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企业资产实现保值和可持续性增值的重要保障。
正因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义重大,任何一例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可能破坏企业健康发展的顺利进行。
所以,企业怎样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已被更多的能源制造类企业提高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受到相当重视!
作为一名制造类企业的低层操作工,我想就此发表几点我对如何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浅见!
一制定科学、合理、明确并细化的安全生产政策。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政策,就必须明确企业内外环境所面临的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实际情况。
并组织专门人员认真调研和科学分析企业的安全形势,据此制定出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进行的明确的可以细化的安全政策,用来指导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重视提高企业组织落实安全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企业的安全政策要内化为企业员工的行为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安全方面的专题教育!
但在具体落实中常因各级领导和部门员工不重视等原因使得教育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很难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这就要求企业在组织实施安全教育工作时,要十分重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要充分利用理论讲解、观看录像、安全事故演练、组织观摩和启发教育等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从而使安全政策和安全观念更进一步深入人心!
三进行安全大检查。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安全大检查活动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有违安全生产的各种因素,查出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存在的不安全的隐患,便于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处理,从而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检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设备、财、物和人的安全意识方面,可视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
四持续跟进,不断改善。
企业的安全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需要领导的持续跟近和全体员工的努力配合。
企业安全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抓”紧、“放”松,为防止这种现象连续出现,企业必须要做到持续的抓和持续的管。
要始终紧绷安全这根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的效益,努力维护和巩固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的既得成果,促使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稳中有升,持续进步!
除以上几点外,企业还可通过举办群众性的“防范隐患安全工作”研讨会、成立安全“城管”、设立“安全进言”奖、定期评选和奖励安全生产工作标兵、把能否完成安全任务作为一项指标纳入到员工的绩效考核与员工的奖金挂钩等方法,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
尽而形成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员工,相关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有利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改进和稳步前进的良好氛围。
3、生产制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包括哪些人?
主要分这么几块:
1、安全第一责任人:
法定代表人或总经理等企业实际负责人;
2、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
安全部,安全员、安全工程师、安全主管/经理
3、各生产管理人员:
我国法律规定:
管生专产必须管安全,各生产部门必须对本部门内部的安属全负责。
从生产部部门长、车间主任、设备科长、班组长等都属于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4、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的现状是怎样的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并指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一、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和基础作用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高达20%以上。
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高达25.46%。
1953~1998年期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8%、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1.9%,而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17.6%,比GDP的增长速度高出9.8个百分点,是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
(二)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装备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约占工业总数的20%以上。
如果考虑到制造业与其他流通业、服务业的关联性,则制造业间接提供的就业比例更高。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根本手段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质量,以及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
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集约化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各产业当前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
因此,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响的产业。
技术装备作为技术载体,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和桥梁,是科研成果从潜在效益转化为现实效益的重要手段。
技术装备是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产业关联度大以及出口贸易利益较大的商品。
因而,技术装备是工业发达国家,以至工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相角逐的重点,也是世界贸易的主导商品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品。
(五)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基础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不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即使进入信息化社会,仍十分重视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制造业。
以作为装备制造业工作母机的精密机床为例,它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重点。
1999年5月,美国政府公布的考克斯报告提出要控制对华出口机床;2000年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针对中国等国家的《控制高技术机床出口》的法案。
这说明高精度机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我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一)组织结构不合理1、企业规模小,大企业规模也不大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重外延、轻内涵,投资分散、重复布局十分严重,且多数企业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设,致使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即使所谓“特大型”和“大型”企业规模也不大。
2、长期以来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和制造分属不同部门,严重地影响了国内技术装备成套供应体制和能力的形成。
3、国内金融业参与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组合的渠道受到众多限制和约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装备制造业的改组。
(二)技术结构不合理1、自主开发能力低。
由于企业规模小,研究开发能力薄弱,致使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低。
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2、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我国不仅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少,同时分布极不合理。
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主要集中于研究机构和大学,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3、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不强。
现代化的设计以综合和系统的观点,从市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集合材料、工艺、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开发设计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国装备制造业受人才、技术、投资、设计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普遍不高。
4、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许多产品严重供应不足。
我国装备制造业也多致力于铺摊子,扩大生产能力,而对提高企业素质很少关注,传统和大路货产品生产能力猛增,致使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不好。
与此同时,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生产能力又严重短缺,致使国外机电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已达30%。
除为基础产业提供的重大技术装备多数源于进口外,某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口份额也已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
目前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要靠进口。
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来源50%以上依靠从国外引进。
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技术装备进口的局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国不可能包揽本国所需的全部装备,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从国外买不来、也买不起的,必然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以实现工业化,而且只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才能成为工业化强国。
三、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途径在装备制造业已经得到全面关注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制定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和计划,并加以有效地组织实施,将我国建成世界上重要的装备制造和供应基地。
(一)继续深化装备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加大“改制、改组”力度,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装备制造业的振兴必须首先通过改制、改组,激发企业活力。
加快企业产权多元化的进程,加强企业激励机制与制衡机制的建设,真正激发起企业的活力。
围绕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优势和强项进行产业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与重组。
打破部门、行业保护,加大企业间重组、并购力度,建立起大装备制造业体系;按照全球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思路,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一大批强、精、专的中小企业集群。
压缩过剩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加大严重亏损、没有发展前途企业的破产、退出力度。
(二)加强国家调控与市场指导,集中资源实现重大突破对于与我国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紧密关联的重大装备及应用工程项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由国家出面组织优势和有效资源,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及组织科技攻关、装备研制和工程示范,力争实现重大突破和跨越。
(三)做好规划引导,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为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能,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国家应做好规划引导,在资金、资源、技术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制定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吸引优秀人才,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鼓励形成在国际上知名、各具特色的若干装备制造业集中地。
(四)坚持技术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促进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
积极引进发达国家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装备技术、配套零部件生产技术,并努力消化、吸收与创新,最终实现国产化,带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转换升级。
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大自主开发和自主创新的力度,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模式由引进技术型向引进技术和自主开发相结合型转变,进而走向自主创新型。
(五)提高系统和总成套能力,形成若干装备总承包商破除传统的分割体制,推进跨地区、跨行业的联合、兼并与重组,在大力提高单机技术水平、质量和性能的同时,高度重视装备系统成套能力的提高,组建一批具有系统设计、系统成套和工程总承包能力的装备承包公司,形成几家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实力的装备总承包商或大供应商。
(六)转变技术创新模式,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明确一批关系到装备制造业长远发展的技术研发重点。
切实加强我国制造业的技术研发投入,紧密跟踪世界制造技术的前沿,有重点地开展研制攻关,力争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及制造业应用领域掌握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高效协调、符合国际惯例的“产学研”一体化体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七)继续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重视提高熟练技术工人的比例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制造业仍可充分发挥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并在吸引直接投资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保持竞争优势。
提高制造业熟练工人的比例,培养造就数千万掌握制造业高技能技术的人才队伍,将是我国装备制造业保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八)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营造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大环境结合WTO准则和我国政府的承诺,研究制定“入世”后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技术政策和经济政策。
在研究开发经费、产品税收政策、重大工程采购方式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四、政策措施建议1、加强对装备国产化的组织领导。
建立重大工程和装备国产化工作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重大工程带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认真贯彻招投标法等法规,促进国产设备进入市场。
鼓励装备企业公平竞争,发展专业化协作,促进企业加快改革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
3、坚持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推进装备国产化。
有计划地组织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工程,例如百万千瓦核电设备、直流输电成套设备、大型石化成套设备、大型掘进施工设备、高档数控机床等。
4、抓紧研究制定政策法规,为装备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一是对进行重大装备国产化研究开发、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给予必要的支持经费;二是抓紧研究制定促进装备工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法规,如调整现行进口产品税收政策,改变进口成套设备免税而进口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交税的做法;改进技术装备的国外采购方式,坚持以市场换技术;三是制定鼓励使用国产设备的政策,特别对首台套设备的国产化依托工程,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5、培育大企业、企业集团的技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大企业、企业集团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和带动作用。
因此,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建立技术中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继续鼓励和支持大企业、企业集团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
5、生产制造企业必须做安全生产标准化吗有法律规定吗
《安全生产法》第一章第四条有规定。
再就是本地《安全生产条例》肯定也有规定,生产制造企业必须做安全标准化的。
我这里有全套的安全标准化达标资料,需要的求求:
起义就思思O6起义。
6、一般企业对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有规定吗
一般生产企业对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是没有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的是直接从事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生产、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等企业。
根据《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从事煤炭生产、非煤矿山开采、建设工程施工、危险品生产与储存、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生产、冶金、机械制造、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含民用航空及核燃料)的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以下简称企业)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煤炭生产是指煤炭资源开采作业有关活动。
非煤矿山开采是指石油和天然气、煤层气(地面开采)、金属矿、非金属矿及其他矿产资源的勘探作业和生产、选矿、闭坑及尾矿库运行、闭库等有关活动。
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井巷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及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以及矿山建设。
危险品是指列入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危险化学品目录》的物品。
烟花爆竹是指烟花爆竹制品和用于生产烟花爆竹的民用黑火药、烟火药、引火线等物品。
交通运输包括道路运输、水路运输、铁路运输、管道运输。
道路运输是指以机动车为交通工具的旅客和货物运输;水路运输是指以运输船舶为工具的旅客和货物运输及港口装卸、堆存;铁路运输是指以火车为工具的旅客和货物运输(包括高铁和城际铁路);管道运输是指以管道为工具的液体和气体物资运输。
冶金是指金属矿物的冶炼以及压延加工有关活动,包括:
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黄金等的冶炼生产和加工处理活动,以及炭素、耐火材料等与主工艺流程配套的辅助工艺环节的生产。
机械制造是指各种动力机械、冶金矿山机械、运输机械、农业机械、工具、仪器、仪表、特种设备、大中型船舶、石油炼化装备及其他机械设备的制造活动。
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与试验,包括武器装备和弹药的科研、生产、试验、储运、销毁、维修保障等。
(6)制造业安全生产扩展资料: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 企业应当加强安全费用管理,编制年度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计划,纳入企业财务预算。
企业年度安全费用使用计划和上一年安全费用的提取、使用情况按照管理权限报同级财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六条 企业未按本办法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处罚。
建设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未向分包单位支付必要的安全费用以及承包单位挪用安全费用的,由建设、交通运输、铁路、水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等主管部门依照相关法规、规章进行处理、处罚。
7、装备制造业安全生产的现状是怎样的?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的基础。
建立起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实现工业化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并指出“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一、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和基础作用
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安全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
装备制造业占全国工业各项经济指标的比重高达20%以上。
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也高达25.46%。
1953~1998年期间,我国GDP的年均增长率为7.8%、工业年均增长率为11.9%,而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率为17.6%,比GDP的增长速度高出9.8个百分点,是带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动机。
(二)是吸纳劳动力的重要载体。
我国装备制造业全部从业人员约占工业总数的20%以上。
如果考虑到制造业与其他流通业、服务业的关联性,则制造业间接提供的就业比例更高。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根本手段
我国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时期,经济增长方式的集约化不再是盲目追求速度和产量,而是注重效率和质量,以及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
集约化的决定性因素是加速技术进步,集约化的物质基础是开发先进、高效的技术装备。
装备制造业承担着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国防建设提供装备的重任,带动性强,波及面广,其技术水平不仅决定了各产业当前竞争力的强弱,而且决定了今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
用先进装备改造传统产业是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根本手段。
因此,装备制造业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通道
装备制造业是科学技术和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最具深度、最有影响的产业。
技术装备作为技术载体,是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媒介和桥梁,是科研成果从潜在效益转化为现实效益的重要手段。
技术装备是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大、产业关联度大以及出口贸易利益较大的商品。
因而,技术装备是工业发达国家,以至工业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竞相角逐的重点,也是世界贸易的主导商品和增长速度最快的商品。
(五)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基础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进程中无不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即使进入信息化社会,仍十分重视以装备制造业为核心的制造业。
以作为装备制造业工作母机的精密机床为例,它是西方国家对华禁运的重点。
1999年5月,美国政府公布的考克斯报告提出要控制对华出口机床;2000年10月12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针对中国等国家的《控制高技术机床出口》的法案。
这说明高精度机床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
二、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
我国装备制造业无论从管理机制、技术创新能力,还是从企业规模、竞争实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一)组织结构不合理
1、企业规模小,大企业规模也不大长期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重外延、轻内涵,投资分散、重复布局十分严重,且多数企业按“大而全”和“小而全”建设,致使装备制造企业规模普遍很小,即使所谓“特大型”和“大型”企业规模也不大。
2、长期以来我国重大工程项目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和制造分属不同部门,严重地影响了国内技术装备成套供应体制和能力的形成。
3、国内金融业参与装备制造业的投资、组合的渠道受到众多限制和约束,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装备制造业的改组。
(二)技术结构不合理
1、自主开发能力低。
由于企业规模小,研究开发能力薄弱,致使自主开发能力差,技术创新能力低。
高新技术装备和重大技术装备在很大程度上还要借助引进外国的技术。
2、企业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我国不仅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少,同时分布极不合理。
研究开发经费和人员主要集中于研究机构和大学,企业还未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
3、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不强。
现代化的设计以综合和系统的观点,从市场、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集合材料、工艺、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开发设计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国装备制造业受人才、技术、投资、设计开发条件等方面的制约,设计和制造技术能力普遍不高。
4、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状态,许多产品严重供应不足。
我国装备制造业也多致力于铺摊子,扩大生产能力,而对提高企业素质很少关注,传统和大路货产品生产能力猛增,致使不少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供过于求,企业效益不好。
与此同时,重大技术装备和高新产品生产能力又严重短缺,致使国外机电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在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已达30%。
除为基础产业提供的重大技术装备多数源于进口外,某些技术含量高的产品进口份额也已占国内市场的50%以上。
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统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设备投资的2/3依赖进口。
目前石油化工装备、轿车工业装备、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胶印设备等要靠进口。
装备制造业主要产品的技术来源50%以上依靠从国外引进。
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差,新产品的开发周期长。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
一方面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装备;另一方面我国装备制造业技术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相关政策不完善,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造成大量技术装备进口的局面。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一国不可能包揽本国所需的全部装备,但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从国外买不来、也买不起的,必然是通过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得以实现工业化,而且只有强大的装备制造业才能成为工业化强国。
三、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途径
在装备制造业已经得到全面关注的情况下,我国应该制定一个系统性的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战略和计划,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