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89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0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docx

钻孔灌注桩及挂篮施工桥梁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XXX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

 

 

编制:

2015-5-27

 

1.编制目的:

为了指导XX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大桥的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降低工程造价,为施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特编制本施工组织设计。

2.编制依据:

2.1涉及本合同有关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2.1.1施工招标文件。

2.1.2施工图设计交底。

2.1.3XXX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大桥施工图纸。

3.工程概况

3.1设计标准:

XXX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大桥位于XXXXXX,京广铁路东,跨南水北调总干渠,全长218.32m。

与南水北调总干渠交叉点处总干渠桩号为SH(3)176+794.83,桥梁中心桩号为K0+283.06,路水交角99.,桥宽43米,全长208米。

桥梁采用三跨变高度连续梁结构,跨度为55+98+55。

桥幅布置为:

6m(人行道)+15m(快车道)+0.5m(防撞护栏)+0.5m(防撞护栏)+15m(快车道)+6m(人行道)=43m。

3.2主要技术标准:

计算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

荷载标准:

公路—Ⅰ级

桥梁净宽43米(桥总宽2*21.5)

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3.3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XXXX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大桥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其地层时代较新,土质较为松散,地下水位较高。

根据钻探资料依次为:

粉土,粉质黏土,粉砂,粉土,粉砂,粉土,粉质黏土,粉砂,粉质黏土。

3.4气象条件

XXXX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大桥位于温暖带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易涝;秋季天气多变,旱涝交错;冬季寒冷多风,干燥少雨雪,冬旱频繁。

年平均气温14.20度,历年最高气温40.5度,最低气温-17.0度。

多年平均降雨量640.9mm。

3.5施工条件

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施工用电采用附近村庄供电,当地地材丰富,供应充足,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3.6主要工程量

XXX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大桥主要工程数量如下:

钻孔灌注桩φ1.6m92根墩柱4根

肋板16个盖梁4个

上部为连续箱梁

4.施工准备:

4.1三通一平

4.1.1进场路:

采用原有农田道路作业及在征地线内合理规划布设施工便道。

4.1.2水源:

4.1.2.1生活用水:

由附近提供

4.1.2.2生产用水:

由附近提供

4.1.3电源:

照明用电:

由附近村庄提供。

生产用电:

由附近村庄提供。

4.1.4施工用地:

征集农田约2亩作为下部结构施工用地。

4.1.5临时建筑:

由于施工时间较长,工人所搭建临建为活动板房。

4.2拆迁:

征地范围内的待迁。

4.3地下管线:

目前不明,查明后予以迁移或保护。

4.4将勘测单位所交桩位予以复核无误后,开始测量放线。

5.施工技术方案

5.1工程总体施工工艺

XXX路跨南水北调总干渠桥大桥工程中共有92根基桩,总长4836米,全部为水中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是工程中的重点,也是质量的关键。

4块盖梁,4块台帽。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在施工期间安排施工队平行作业,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

5.2.1钻孔灌注桩施工

5.2.1.1施工准备

在桩基施工前,挖探坑调查钻孔桩施工范围内有无地下水、下上管线和构筑物,若有则提前改移或消除。

5.2.1.2场地平整

用挖掘机和装载机配合把桩位范围内的现场清理平整。

5.2.1.3测量放线

由测量人员测出钻孔灌注桩的桩中位置。

根据已知控制桩测出每根钻孔灌注桩的骑马桩,然后根据骑马桩,利用十字线原理准确的测出每根灌注桩的准确位置,经监理工程师核验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测量孔深的基准点用水准仪将高程引至护筒周边的基准钢筋上并做红漆标记,施工过程中要经常复测。

5.2.1.4护筒埋设

护筒根据设计图纸给出的桩径尺寸,采用4或6mm厚钢板,一般长2.0m,埋深1.7m。

在挖埋护筒时,挖坑直径比护筒大0.2-0.4m,坑底平整。

在深水及河床软土淤泥较厚处,护筒底埋置深度应深入到不透水层。

粘性土应在1-1.5m内,每节护筒之间采用四个管卡子连接,要保持接口紧密,并采用双并架固定护筒,使其保持竖直,且应有足够的稳定性,确保护筒平面偏差不大于5cm,护筒倾斜不大于0.5%,筒的中心与桩中心重合,其偏差不大于5mm。

护筒位置正确固定后,四周均匀回填粘土,分层夯实,以保证其垂直度。

5.2.1.5钻孔就位

安设钻机时要保证钻机的平稳。

精确调整机架,使钻头中心对中桩位。

5.2.1.6泥浆制备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土层情况,在开钻前应准备数量充足和性能合格(粘土塑性指数大于25,小于0.005mm的粘粒含量大于50%的粘土制浆,含砂率不大于4%;泥浆比重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调制泥浆时,先将粘土加水浸透,然后搅拌成泥浆,也可在冲钻进时,直接在孔内投放粘土,以钻锥冲击制成泥浆。

在孔内形成泥浆,隔断孔内外渗透,防止坍孔。

5.2.1.7钻进成孔

钻机安装就位前,对钻机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检查。

就位后,检查底座和顶端是否平稳,在钻进过程运行中,不应产生位移或沉降。

钻杆中心线和桩孔中心点在同一垂线上,其偏差不得大于2.0cm。

在砂土钻进过程中,应采用缓慢进尺,加大稠泥浆泵量,在钻孔过程中,应注意经常检测,如发现孔深偏斜、弯曲意外情况应分析原因,及时进行处理,必须及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

5.2.1.8终孔检查及清孔

在钻孔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后,提升钻锥距孔底10-20cm,继续循环,以相对密度较低(1.1-1.2)的泥浆压入,把钻孔内的悬浮钻渣及相对密度较大的泥浆换出。

清孔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塌孔,不得用加深孔底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

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应在1.05-1.2之间,含砂率<4%。

孔底沉淀厚度不应大于设计规定及规范要求。

并且由测量人员仪器设备对孔位进行检查,用绳尺对孔深进行检查,用孔规对孔径进行检查,确认满足设计要求后,填写“成孔质量检查记录”。

5.2.1.9钢筋工程

A、钢筋笼加工

钢筋笼采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尺寸严格按设计图纸及规范要求。

钢筋笼主筋采用单面搭接焊,焊接长度符合规范要求,不小于10d,接头相互错开。

主筋与箍筋采用点焊。

施工中按照以下规定加工钢筋笼:

1)钢筋原材料使用前进行调查、除锈去污,并检查其具备出厂合格证和试验复验合格证后方可使用。

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箍筋的用料长度、主筋分段长度,将所需钢筋调直后用切割机成批切好备用,并按照钢筋加工的规格的不同分别挂牌堆放。

2)钢筋笼在支撑架上加工,将配好定长的主筋平直摆放在支撑架上,稳重焊接加强筋及箍筋。

3)主筋与加强箍筋螺旋式焊接在笼体上。

4)钢筋笼自上而下每2m设置一道钢筋保护垫块,保证灌注桩的保护层厚度。

5)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稳固放置在摆放架上,防止变形,并按型号、类别分类整齐堆放,挂牌标明钢筋笼的长度及对应的桩号。

6)作好自检、互检工作,及时填写钢筋自检记录。

并且作好成品保护工作,在阴天、下雨时,用塑料布把钢筋和制作出的成品盖上。

7)钢筋笼加工完毕,报请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B、钢筋笼吊放

1)采用25t吊车一次下放钢筋笼,由于钢筋笼较长,在局部用10×10方木进行加固,保证吊装过程中钢筋笼不产生塑性变形;

2)钢筋笼采用扁担起吊法起吊,在钢筋笼上部箍筋与主筋连接处设置2-4个起吊点,保证起吊点对称;

3)起吊前检查钢筋骨架编号、尺寸,对号入座。

下笼时由人工辅助对准孔位,保持垂直、轻放、慢放,就位后使钢筋笼轴线与桩轴线吻合,并保证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4)钢筋骨架上焊接钢筋吊环在钢筋骨架安放就位后,用铁管从吊环内插入固定钢筋骨架,防止其掉入孔中。

5.2.1.10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组织施工。

在成孔、清孔、下钢筋笼后,立即灌注混凝土。

根据桩径、桩长情况,采用Φ300mm导管。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塌落度控制在18-22cm之间;尽量缩短灌注时间,连续作业。

水下灌注混凝土施工顺序为:

安设导管及漏斗→悬挂隔水塞或滑阀→浇注首批初灌量混凝土→水下灌注桩身混凝土→边灌注混凝土边拔管→灌注至桩顶以上0.7-1.0m标高拔出护筒

导管吊放前及灌注4-6根桩后,要检查导管及其接头的密闭性,确保密封良好,应检查导管严密性,并计算好导管下放深度,为防止导管法兰盘与钢筋下端相碰,应尽量使导管居于灌注桩中心吊放,导管下口与孔底保留30-50cm左右。

在下设导管前,应检查导管严密性,并计算好导管下放深度,使前一盘(连续浇注)混凝土能抱住导管1.5m左右。

混凝土塌落度应控制在18-22cm左右,水灰比不宜过大,控制在0.5以下。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施工,混凝土和易性要好。

浇注过程中,经常测量混凝土面上升情况,保证导管埋深在2-6cm之间,不要过短,防止拔升导管时出现断层,也不应超过6m防止提拔导管时,拔断导管。

在提升和浇注时应把导管居中,以防止挂上钢筋笼。

当混凝土接近骨架底面时,宜使导管保持较大埋深且放慢灌注速度,以减少混凝土冲击力,防止钢筋笼上浮。

当混凝土面浇注到钢筋骨架底部的一定高度后,再加快灌注速度。

浇注的混凝土应比桩顶高出0.5-1m。

在灌注桩浇注完成后,应立即清出表面已离析的混合物和水泥浮浆,确保桩头强度。

做好混凝土浇注记录,做好施工记录。

5.2.1.11施工应注意事项:

1)回旋钻进应根据地层情况,选择合理进钻尺度。

2)在开始钻进或穿越软硬互层交界时,应缓慢进尺,以保证钻具垂直。

在钻进含水量大的软塑性粘性土层的,应尽量控制钻杆晃动,防止扩径。

5.2.1.12成桩质量检查

A、混凝土桩成品质量直接影响工程整体的质量与安全,成品后必须进行检查,检查采用无损检测,施工中严格控制作业工艺,确保所有基桩混凝土质量。

B、质量要求:

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桩无断层或夹层,钻孔桩桩底不高于设计标高,桩头凿除预留部分后无残余松散层和薄弱混凝土层。

钻桩成孔允许偏差见表《钻孔桩成桩允许偏差》。

钻孔桩成桩允许偏差表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JYJ071-98附录D检查

2

桩位(mm)

D/12且≤30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方向

3

钻孔倾斜度

≤0.5%

查灌注前记录

4

沉淀厚度(mm)

不大于图纸规定(100mm)

查灌注前记录

5

钢筋骨架长度(mm)

±50

查灌注前记录

5.2.1.13钻孔事故处理

常见的钻孔事故有:

坍孔、钻孔偏斜、扩孔与缩孔,钻孔漏浆、掉钻落物、糊钻以及形成梅花孔、卡钻、钻杆折断等等。

其处理方法如下:

1、遇有坍孔,应认真分析原因和查明位置,然后进行处理。

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于坍孔位置以上,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埋深护筒等措施。

继续钻进。

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或小砾石夹粘土回填,暂停一段时间后,查明坍孔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钻。

坍孔部位不深时,可采取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周围土夯填实,重新钻孔。

2、遇有孔身偏斜、弯曲时,一般可在偏斜处吊在钻锥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

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性土到偏斜处,待沉积密实后重新钻进。

3、遇有扩孔、缩孔时,应采取防止坍孔和钻锥摆动过大的措施。

缩孔是个钻锥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或因地层中有遇水膨胀的软土、粘土泥岩造成的。

对前者应及时补焊钻锥,对后者应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扩壁。

对已发生缩孔,宜在该处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以扩大孔径。

4、钻孔漏浆时,如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宜采取将护筒周围回填土筑实、增加护筒埋置深度、适当减小水头高度或加稠泥浆、倒入粘土慢速转动等措施;用冲击法钻孔时,还可以填入片石、碎卵石土反复冲击以增强护壁。

5、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物已被泥砂埋信,应按前述,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接触落体再进行打捞。

6、处理钻孔事故时,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其它防护设施的钻孔中处理故障。

5.3系梁施工工艺

5.3.1开挖基坑

基坑开挖以挖掘机配合人工进行施工,挖掘机挖至基坑底标高10cm左右,由人工挖掘。

基坑尺寸根据基坑排水设计及模板施工面的要求进行开挖,尺寸应比承台设计尺寸每侧加宽0.5m。

避免超挖,如有部分松懈土壤,应清除干净,避免塌方。

基坑坡度按地质条件,基坑深度和现场情况而定。

因此桥基坑位于水位以上,不用考虑排水。

开挖完毕应由施工人员自检,并由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部工序,并做好施工记录。

5.3.2垫层施工

由测量人员给出承台确切位置及设计标高。

混凝土浇筑之前,对基坑底进行清理。

混凝土浇筑时,用简易溜管设备辅助混凝土下落。

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并作好施工记录。

5.3.3桩头处理

用震锤及人工配合拆清除新桥桩头,至设计标高。

5.3.4钢筋加工及安装

按图纸设计进行加工,钢筋采用双面焊接,搭接长度应5d。

在钢筋绑扎过程中,应预埋墩柱钢筋笼,以便进行墩柱施工。

钢筋骨架上层全部焊接,并在中间焊接顶杆,为保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筋骨架的刚性,避免骨架下沉。

混凝土浇筑之前,由施工人员进行自检,并作好记录。

合格后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

5.3.5模板安装

模板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刚度、强度、稳定性、表面平整度、接缝严密性等)。

安装侧模时,要防止模板位移及错台现象。

要在模板外侧设立顶杆和拉杆,以加固模板。

模板安装完毕,对其进行检验,确保位置正确,并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

5.3.6混凝土浇筑

当盖梁体积较大时,浇筑混凝土时采用分层浇筑,每层为30cm左右。

每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和振实,以防止损害先浇的混凝土。

振捣棒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5-10cm,同时应避免两层混凝土表面向脱开。

混凝土初凝后,模板不得振动,伸出的钢筋不得承受外力。

振动应保持足够的时间和强度,以彻底振实混凝土,但时间不能持续太久以免造成混凝土离析。

不允许在模板内利用振捣器使混凝土长距离流动或运送混凝土。

振捣混凝土时,应避免振捣棒碰撞模板、钢筋,对已经振实并初凝的混凝土,不得受到振动。

并作好施工记录。

5.3.7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对其进行养生。

养生应最少保持七天,并用麻袋覆盖,保持其潮湿湿润。

地系梁施工工艺流程图

 

5.4墩柱及桥台盖梁施工工艺

5.4.1承台(肋梁)达到一定强度后,用钢筋刷对钢筋骨架上的混凝土、漆皮、磷锈进行处理,并且由人工对承台(肋梁)的墩柱位置进行凿毛处理,并用水冲洗干净。

再由测量人员给出墩柱具体位置。

5.4.2进行钢筋绑扎时,应注意保持钢筋骨架垂直。

5.4.3钢模板加工及安装

钢模板的设计和施工应符合国际GBJ214-82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的规定。

钢模板应始终保持其表面平整、形状准确,不漏浆,由足够的强度、刚度。

根据测量给出的墩柱位置支设钢模板,保持模板中心与墩柱中心铅垂。

为防止模板位移或突出,应在模板外侧设立顶杆和拉杆支撑固定,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顶部标高、纵横向稳定性进行自检,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5.4.4混凝土浇筑

A.浇筑混凝土前对其模板缝隙进行检验及处理。

B.用串筒辅助混凝土浇筑,并进行分层振捣,具体步骤同承台施工。

5.4.5养护

拆模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将墩柱包裹起来,墩柱顶面应用湿棉絮覆盖。

5.5盖梁施工工艺

5.5.1盖梁施工时,盖梁底模板采用肋板上预留Φ100毫米孔穿钢锭安放工字钢,工字钢上铺设方木,上铺盖梁底模板,底模板采用整体钢模板。

为保证盖梁的美观侧模采用整体式钢模板拼装而成,模板外侧加设钢、木支撑加强,盖梁两侧上下模板采用Φ18对销螺栓紧固,以保证盖梁模板的刚度。

5.5.2盖梁钢筋绑扎时注意抗震挡钢筋的预埋。

混凝土浇筑以前由质量人员对钢筋及混凝土预留保护层进行复检,并检验盖梁的标高及横坡度,最后请监理工程师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配合比由中心试验室提供。

混凝土采用泵车浇筑,混凝土振捣要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进行,盖梁施工完成后由测量人员对盖梁进行复测,确定盖梁间距、高程及横坡度并确定支座中心位置、垫石高度以确保混凝土浇筑与外观质量。

5.5.3支座安装时设专人严格按环氧配比进行粘接,并严格控制支座的平整度,以确保盖梁和墩台柱受力均衡。

5.6箱梁

箱梁采取双幅共30只贝雷梁挂篮两边对称施工,边跨现浇段采用设计建议的支架法施工,合拢段采用合拢吊架施工,吊架底篮及模板采用挂篮的相应部件。

根据设计文件中要求,先进行边跨合拢段施工,再进行中跨合拢段施工,最后进行次边跨合拢段施工。

1、挂篮安装及悬浇段施工:

1.1、贝雷梁挂篮结构形式,主要性能参数及特点

1.1.1、挂篮总体结构

挂篮由贝雷梁主桁架、底模平台、模板系统、悬吊系统、锚固系统及走行系统六大部分组成。

主桁架:

主桁架是挂篮的主要受力结构。

每榀主桁架由四片贝雷梁和水平联结系组成。

两榀主桁架中心间距为腹板中心距5.4m,高1.5米,总长15m。

水平联结系联结在贝雷梁前、中、后上弦杆加强弦杆上,用于增强主桁架的横向稳定并强制两榀主桁架同步行走。

底模平台:

底模平台直接承受梁段混凝土重量,并为立模,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工序提供操作场地。

其由底模板、纵梁和前后横梁组成。

底模板由墩身的大块钢模板拼组而成;纵梁和前后横梁均采用焊接箱梁。

前后横梁中心距为6m,纵梁与横梁销接,二者之间可相对转动。

模板系统:

外侧模下半段采用墩身大块钢模板,上半段(含翼板)采用新加工大块钢模,内模采用组合钢模板拼组而成。

考虑到塔吊起重能力、运输、安装及其与0号段外侧模的通用,外侧模在高度方向分成上下两节,上、下节高度分别为4m和3m。

内模板为抽屉式结构,可采用手拉葫芦从前一梁段沿内模走行梁整体滑移就位。

悬吊系统:

悬吊系统用于悬吊底模平台、外模和内模。

并将底模平台、外模、内模的自重、梁段混凝土重量及其它施工荷载传递到主构架和已成梁段上。

悬吊系统包括底模平台前后吊杆、外模走行梁前后吊杆、内外模走行梁前后吊杆、垫梁、扁担梁及螺旋千斤顶。

吊杆采用双2cm钢板及Φ32精轧螺纹钢筋。

其中底模平台前吊杆采用2根,将底模平台前端悬吊在挂篮前上横梁上,前上横梁上设有由垫梁、扁担梁和螺旋千斤顶组成的调节装置,可任意调整底模标高。

底模平台后吊杆采用2组双2cm厚钢板吊带,外模走行梁和内模走行梁的前后吊杆均采用单根Φ32精轧螺纹钢筋。

扁钢吊杆采用扁担与销接,精轧钢吊杆的上下两端均采用YGM锚具锚固。

锚固系统:

锚固系统设在两榀主桁架的后端,各三组,每组锚固系统包括3根后锚上扁担梁、4根后锚杆,锚杆采用Φ32精轧螺纹钢筋。

其作用是平衡浇筑混凝土时产生的倾覆力矩,确保挂篮施工安全。

走行系统:

走行系统包括垫枕、轨道、前支腿、后支腿和牵引设备。

挂篮走行时前支座在轨道顶面滑行,联结于主桁架后节点的后支座反挂在轨道翼缘下并沿翼缘行走。

挂篮走行由2台YCL60型千斤顶牵引主桁架并带动底模平台和外侧模一同前移就位。

千斤顶及油泵与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张拉设备通用。

挂篮走行过程中的抗倾覆力传力途径为主桁架后节点→后支座→轨道→垫枕→竖向预应力粗钢筋(非结构用)。

内模在钢筋绑扎完成后采用手拉葫芦沿内模走行梁滑移就位。

1.1.2、主要技术性能及参数:

适应最大梁段重:

390t。

适用施工节段长:

4.5m

适用梁体宽度(底/顶):

6/12m

适用梁高:

6.2—2.7m

挂篮自重:

<100t。

走行方式:

液压千斤顶牵引(或葫芦)。

工作状态倾覆稳定系数:

>2.0

走行状态倾覆稳定系数:

>2.0

主桁架最大变形:

19mm

1.1.3、主要特点

a.贝雷梁主桁架结构简单,受力明确。

b.贝雷梁挂篮重心低,挂篮的拼装、使用、拆除安全、方便。

c.起步长度短。

d.操作方便、安全,施工人员站在梁顶即可完成各项操作。

e.挂篮的外模板采用大模板拼装,可保证箱梁混凝土外观质量。

f.可变宽轻型门式内模框架,最大限度的保证箱内操作空间。

j.利用箱梁腹板侧预埋孔道,通长预应力粗钢筋作后锚,抗倾覆系数高,安全可靠。

h.采用液压千斤顶牵引方式,走形平稳、安全。

i.贝雷梁拆装后可以多次重复使用,用途较广。

1.2、挂篮设计

1.2.1、设计依据

《沙塘坝大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2、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7-2003

《钢结构高强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1.2.3、主要技术指标

梁段长度:

6m

梁段重量:

390t

主桁架最大下挠值:

27mm

前上横梁、走行梁、底模平台横梁和纵梁刚度:

支撑计算跨径的1/500

底模板、外模刚度:

支撑计算跨径的1/400

内模刚度:

支撑计算跨径的1/400

工作状态抗倾覆系数:

>2.0

走行状态抗倾覆系数:

>2.0

1.2.4、材料

钢材:

主桁为贝雷梁,材质为16Mn。

Q235:

用于除销轴、吊杆以外的其它构件。

40Cr号钢:

用于销轴

ZG275-500用于滚轮

40Si2MnV(高强精轧螺纹钢筋):

用于吊杆及锚杆。

连接材料:

10.9S级钢结构用高强螺栓联结副

E43焊条

1.3、挂篮安装程序

1.3.1、安装准备

检查0号段底板和顶板预留孔的孔径、位置、垂直度误差是否符合挂篮安装要求;检查挂篮锚固用精轧螺纹钢筋位置、伸出梁顶长度误差是否符合挂篮安装要求;清点挂篮构件、螺栓等连接材料是否齐全,清点挂篮安装用的小型机具、材料是否满足安装需要。

确认塔吊起重能力是否满足安装工艺需要,并对塔吊进行检修维护。

挂篮垫枕下面的箱梁顶面抄平,高腹板侧用40号砂浆,低腹板侧用与箱梁同标号的混凝土。

1.3.2、安装垫枕和后锚下扁担梁,并将垫枕和后锚下扁担梁顶面调平。

1.3.3、安装轨道。

两侧轨道中心距误差不大于5mm,两侧轨道的中心线与箱梁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mm。

轨道顶面任意两点的高差不大于2mm。

1.3.4、拼装单榀主桁架。

单榀主桁架在0号段顶面水平拼装。

1.3.5、将前后支座摆放在轨道上。

1.3.6、用塔吊将单榀主桁架竖起并吊装至前后支座上,安装主桁架与前后支座的连接螺栓,然后将单榀主桁架临时锚固,防止倾覆。

1.3.7、安装竖向联结系和水平联结系。

1.3.8、安装前上横梁。

1.3.9、用手拉葫芦将主桁架拖拉就位。

1.3.10、重复以上工序,拼装另一端挂篮的主桁架。

1.3.11、安装挂篮后锚。

后锚必须用螺旋千斤顶预紧。

1.3.12、拆除0号段的全部下节外侧模,拆除0号段中间9m的上节外侧模,露出翼缘板上的外模走形梁吊杆安装孔。

保留两端的挂篮的上节外侧模。

1.3.13、安装外模走行梁。

1.3.14、用手拉葫芦将挂篮的上节外侧模沿走行梁拖拉至1号段位置。

1.3.15、安装挂篮的下节外侧模。

先逐片安装下节外模框架,并精确调整各片框架的位置后临时连接成整体,然后再安装模板。

安装前预先拆除0号段悬臂端底模及两个外侧的托架。

1.3.16、安装底模平台后横梁和后吊带,此时将底模平台后横梁放置在中间的两个托架上。

1.3.17、安装底模平台前吊带。

由于前吊杆较长,需采用连接板连接。

1.3.18、安装底模平台前横梁。

将底模平台前横梁悬吊在前上横梁上。

1.3.19、安装底模平台底模架。

1.3.20、铺装底模板并调平,然后将底模架栓接在纵梁上。

1.3.21、安装内模走行梁的前后吊杆、吊环及内模走行梁。

1.3.22、用螺旋千斤顶将后锚预紧,调整底模平台前端标高。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