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574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docx

长江大学沉积岩复习资料

沉积岩石学复习重点

1、沉积岩--是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

它是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地壳表层--指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生物圈的全部以及岩石圈的上层,称“沉积岩生成圈”或“沉积圈”

3、沉积物质来源:

(1)陆源物质——母岩的风化产物;

(2)生物源物质——生物残骸和有机物质;(3)深源物质——火山碎屑物质和深部物质:

(4)宇宙物质——陨石。

4、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主要发生机械破碎,而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

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母岩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而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生物风化作用:

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既有机械作用,又有化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既有直接作用,也有间接作用。

5、母岩风化的4个阶段:

(1)破碎阶段

(2)饱和硅酸阶段(3)酸性硅铝阶段(4)铝铁土阶段

母岩风化产物:

①碎屑残留物质(母岩的岩石碎屑或矿物碎屑)

②新生成的矿物(主要是在化学风化作用过程中新生成的一些矿物,如水白云母、高岭石、蒙脱石、蛋白石和铝土矿等。

③溶解物质(主要是指在化学风化过程中被溶解的那些成分,如CI、S、Ca、Mg、K、Na、Si、Fe、Al、P等。

6、风化壳:

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经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7、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一湍流,一种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8、碎屑物质在流水中的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

(1)颗粒开始搬运的水流速度要比继续搬运所需的流速大,这是因为使动流速不仅要克服颗粒本身的重力,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吸附力才能发生移动。

(2)0.05~2mm,容易搬运也容易沉积,故常呈跳跃式前进。

(3)大于2mm,不能长距离被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4)小于0.05mm,一经流水搬运,悬浮于水体之中不易沉积下来。

9、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的变化

①成分上的变化:

不稳定组分逐渐减少,稳定组分则相应增加,同其它组分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

②碎屑颗粒度逐渐变小。

③碎屑颗粒的圆度逐渐变好。

④碎屑颗粒的球度也有所增高。

10、胶体--一种物质的细微质点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不均匀分散体系。

11、机械沉积分异作用:

碎屑物质在流水的搬运及沉积作用的过程中,除了在成分、粒度、圆度、球度等发面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之外,它们还将在许多方面发生分异作用。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受化学原理支配的分异作用。

母岩风化产物中的溶解物质,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由于各元素和化合物彼此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主要是化学活泼性或溶解度大小),它们从溶液中按一定先后顺序沉淀出来,从而逐渐产生了分异。

12、波痕是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①流水波痕

(1)成因:

由定向流动的水流形成,见于河流和和存在有底流的海湖近岸地带。

(2)特点:

波峰波谷均较圆滑,呈不对称状,RSI>2(2.5),RI>5(8~15),陡坡指示水流方向。

②浪成波痕

(1)成因:

由产生波浪的动荡水流形成,常见于海、湖浅水地带。

(2)特点:

波峰尖锐、波谷圆滑、形状对称,RSI≈1,RI=4~13(多为6~7)

③风成波痕

(1)成因:

由定向风形成,常见于沙漠、海、湖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2)特点:

呈不对称状,不对称度比流水波痕更大,RI=10~70,陡坡倾向与风向一致。

13、槽模:

有定向水流(突发性水流、涡流)在尚未固结的软泥表面侵蚀冲刷出许多凹槽,后被砂质充填而在砂岩地面上铸成的印槽。

特点:

(1)规则而不连续的舌状突起(上游方向一端呈舌尖状,下游趋向层面倾状消失)

(2)确定古流方向(3)判断浊流环境的重要依据。

14、水平层理与平行层理

(1)共同点:

纹层呈直线互状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2)不同点:

水平层理(horizontalbedding)主要产于泥质岩、粉砂岩以及泥晶灰岩中,是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由悬浮物沉积而成。

出现在低能环境中,如深湖、泻湖、深海等环境。

平行层理(parallelbedding)主要产于砂岩中,是在较强的水动力条件下,由床沙物质迁移而成的。

一般出现在急流或高能环境中,如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

15、板状交错层理与槽状交错层理

板状交错层理:

特征:

①层面为平面且彼此平行,层系呈板状。

②层系底界有冲刷面,前积纹层在平行于流动方向的剖面上与界面斜交。

③纹层内常有下粗上细的粒度变化,出现环境:

河流、滨湖、滨海、三角洲沉积。

槽状交错层理:

层序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

①横切面,层系界面和纹层都是槽形。

②纵剖面,层系界面呈弧形,纹层与之斜交③顶面俯视,层系界面和纹层为重叠的花瓣状。

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层系底界冲刷面明显,底部常有泥砾。

出现环境:

多见于河流。

判断古流向········

16、压扁层理和透镜状层理

相同:

这是在砂、泥沉积中的一种复合层理。

它是由压扁层理(又称脉状层理)、波状复合层理和透镜状层理组合而成。

这种复合层理的形成,说明环境有砂、泥供应,而且水流活动期与水流停滞期交替出现。

主要发育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的地层中。

主要形成于潮下带和潮间带及深水砂泥沉积环境中。

不同:

脉状层理:

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强,砂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泥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

特征是泥质沉积物主要分布在砂质波痕的波谷中,而在波脊上很薄或缺失,以致使泥质沉积物呈脉状体分布在砂质沉积物中。

砂质沉积层内往往有发育良好地波痕前积纹层。

透镜状层理:

是在水动力条件较强,泥的供应、沉积和保存比砂更为有利的条件下形成的。

特点是砂质沉积物呈透镜体被包围在泥质沉积物中。

这些透镜体在空间上呈断续分布,内部一般具有发育良好的波痕前积纹层,实际上孤立波痕的产状。

17、重荷模:

又称为负荷构造,是指覆盖在泥岩上的砂岩底面上的圆丘状或不规则的瘤状突起。

18、包卷层理(构造)或称包卷构造、旋卷层理、扭曲层理、揉皱层理、卷曲层理等。

是指在一个岩层内所发生的纹层盘回和扭曲现象。

它常被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并显示出小型开阔向斜和紧密背斜的复杂现象。

主要见于较薄层粗粉砂层或细粉砂层中,可以是硅质的或碳酸盐质的。

19、结核是岩石中自生矿物的集合体。

这种矿物集合体表现为在成分、结构、颜色等方面与围岩有显著判别的不规则团块。

成因:

未固结岩石中的呈溶液状态的分散物质,重新分配和集中并逐渐增长而成。

A同生结核B后生结核C成岩结核D假结核

(1)同生结核:

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如现代海底的Fe、Mn结核,结核不切穿层理,而是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2)成岩结核:

成岩阶段物重新分配的产物。

它既可以切穿层理,又可见层理绕过结核呈弯曲状。

(3)后生结核:

形成于沉积物固结成岩以后,常沿裂隙带和层理分布,故它切穿层理而无层理弯曲现象。

20、陆源碎屑岩是指由母岩机械沉积破碎的产物——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并进一步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一类沉积岩。

21、成熟度:

是指碎屑沉积组分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过程中,被地质营力综合改造,稳定组分被富集的程度,即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包括组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

22、杂基是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级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23、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24、

25、三级命名法:

≥50%的粒级定为岩石的主名,即基本名;介于50~25%之间的粒级以形容词“××质”的形式写在基本名之前;25~10%的粒级作次要形容词,以“含××”的形式写在最前面;含量小于10%的粒级一般不反映在岩石的名称中。

26、颗粒形状:

圆球体、椭球体、扁球体、长扁球体

27、圆度:

是指碎屑颗粒的原始棱角被磨圆的程度,它是碎屑颗粒的重要结构特征。

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28、支撑类型、交接类型和颗粒接触关系

29、支撑结构:

杂基支撑结构和颗粒支撑结构。

在杂基支撑结构中,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飘浮状。

在颗粒支撑结构中,颗粒之间可有不同的接触性质,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30、结构成熟度:

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构造特征的程度。

31、砾岩和角砾岩:

含有大量砺石级颗粒(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岩。

32、底砾岩:

分布于侵蚀面上,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或不整合接触,它往往位于海侵沉积层序的最底部。

33、滨岸砾岩和河成砾岩:

滨岸砾岩:

在波浪作用的滨岸地带,由河流搬运来的砾石被长期改造而成。

其特征是成分单一,以稳定组分为主,分选性好,磨圆度高。

最大扁平面向深水方向倾斜。

砾石成层性好,横向分布稳定。

可以是底砾岩,也可以是层间砾岩。

河成砾岩:

河成砾岩常见于山区河流,位于河床沉积的底部。

砾石成分复杂。

常见石英、长石、暗色矿物等砂级碎屑和泥质等杂基物质。

分选性较差,磨圆度不一,对称性差。

砾石的最大平面向源倾斜,成叠瓦状排列。

河成砾岩多呈透镜状出现。

在平原河流及三角洲分流河道中,可见泥砾岩。

34、砂岩是砂级碎屑(2~~0.1mm)含量大于50%的碎屑岩。

35、砂岩分类

粗砂岩(2~0.5mm)中砂岩(0.5~~0.25mm)细砂岩(0.25~0.1mm)

36、信荃麟的分类

37、长石砂岩

(1)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Q<75%,F>25%,R<25%。

(2)石英颗粒一般不规则,磨圆度差,有较多的多晶石英。

(3)长石含量高,F>25%,以钾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常见。

(4)含有大量云母碎屑,白云母和黑云母都常见,含量高达10%以上。

(5)岩屑在长石砂岩中通常作为附属成分。

(6)重矿物一般比石英砂岩类含量高,可达1%,成分较复杂。

(7)含有少量粘土基质。

(8)胶结物常为钙质,有时为铁质,硅质较少。

(9)化学成分与其花岗质母岩极其相似,富含Al2O3和K2O。

(10)粒度一般较粗,分选性和磨圆度变化很大。

(11)颜色,一般为肉红色(钾长石),也有呈灰色或白色的。

(12)沉积构造类型多样。

38、岩屑砂岩

(1)含有丰富的岩屑,R>25%,F<25%,Q<75%

(2)岩屑成分复杂,有时在一种砂岩之内岩屑可达20种之多,但一般只有几种是主要的。

(3)石英一般也是岩屑砂岩的主要成分。

在含沉积岩岩屑的砂岩中,Q圆度较高。

在含变质岩岩屑的砂岩中,Q为多晶,棱角状~次棱角状。

(4)长石含量一般较少,常见的为斜长石(主要为酸性斜长石)、正长石、条纹长石、微斜长石。

(5)可以含有碎屑云母。

6)常见的重矿物有锆石、电气石、角闪石、绿帘石、斜黝帘石、榍石、柘榴石等。

7)常见碳酸盐和氧化硅胶结物,一般缺乏基质物质,有时出现假基质。

39、粘土岩是以粘土矿物为主(含量>50%)的沉积岩。

粘土——疏松或未固结成岩的粘土矿物沉积物。

40、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41、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交代作用的实质是体系的化学平衡及平衡转移问题)

42、火山碎屑岩的成分:

岩屑(岩石碎屑)、晶屑(晶体碎屑)、玻屑(玻璃碎屑)

43、碳酸盐基本结构组分:

颗粒、泥、胶结物、晶粒、生物格架。

44、颗粒:

内碎屑、鲕粒、藻粒、球粒、生物颗粒。

45、内碎屑:

主要是沉积盆地中沉积不久的、半固结或固结的碳酸盐岩岩层,受波浪、潮汐水流、风暴等的作用,破碎、搬运、磨蚀、再沉积而成的,也可以是其他作用形成的。

46:

内碎屑

砾屑

沙屑

粉屑

泥屑

极粗砂岩

粗砂岩

中砂岩

细砂岩

极细砂岩

粗粉屑

细粉屑

粒级,mm

2.01.00.50.250.10.050.010.005

47、鲕粒:

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很象鱼子,大小2~0.25mm,常见的为1~0.5mm(砂级)。

33、石灰岩的分类(福克)

48、泥晶石灰岩与晶粒石灰岩

泥晶石灰岩:

(或称为灰泥石灰岩,一般呈灰色至深灰色,薄至中层为主。

(1)岩石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其中颗粒含量小于10%或不含颗粒。

(2)这类石灰岩中时常发育水平纹理,其层面常发育水平虫迹,层内可见生物扰动构造。

纯泥晶石灰岩常具光滑的贝壳状断口。

(3)这类岩石主要发育于基本没有簸选的低能环境,如浅水泻湖、局限台地或较深水的斜坡和盆地环境等。

晶粒石灰岩:

(1)这是一类较特殊的石灰岩,主要由方解石晶粒组成。

(2)其中较粗晶的晶粒石灰岩大都是重结晶作用或交代作用的产物。

(3)这类岩石的原始沉积结构和构造,可以通过阴极发光法等方法识别。

49、邓哈姆的分类

(1)对于颗粒-灰泥石灰岩来说,是两端元组分分类。

两个单元(颗粒(异化颗粒)、泥(灰泥或微晶方解石泥))岩石类型:

颗粒岩、泥质颗粒岩、颗粒泥质岩、泥岩。

(2)优缺点:

优点1、简明扼要,有高度的概括性。

2、与福克的分类相比,增加了一类结晶碳酸盐岩。

缺点:

术语系统比较别扭和欠严谨,如“泥岩”易与粘土岩中的“泥岩”相混。

50、毛细血管浓缩作用——准同生白云化作用(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其表层的碳酸岩盐沉积物中正在进行着准同生白云化作用。

原理:

在现代热带地区的潮上带,刚沉积不久的表层沉积物,主要是文石。

这些沉积物还是疏松的,其粒间充满着水。

这些粒间水,在开始阶段是正常的海水。

由于该地区气候干热,蒸发作用强烈,这些粒间水就不断地向空气中散发。

与此同时,海水又通过毛细管作用,源源不断地补充到这些疏松的沉积物的颗粒之间。

久而久之,这些粒间水的含盐度就变大了,正常的海水就变成了盐水。

从这种盐水中首先沉淀出来的是石膏,也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盐类矿。

石膏的沉淀使粒间水或表层积水的Mg/Ca比率大大提高。

正常海水的Mg/Ca约为3:

1~4:

1,而干热地区潮上地带表层沉积物的粒间水或表层积水,其Mg/Ca可达20:

1,甚至更高。

这种高镁的粒间盐水或表层水经常与文石颗粒相接触,将不可避免地使文石被交代,被白云化,即使文石转化为白云石。

51、混合白云化作用

前述三种白云石生成的机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需要干热的气候,都需要高Mg/Ca比率的盐水,都把白云石当作一种蒸发矿物看待。

还有一些白云岩,如广泛分布的与陆表海陆棚或构造高地共生的白云岩,并没有蒸发岩,也缺乏潮上环境的成因标志。

巴迪奥札曼尼(Badiozamani,1973)提出了大气水(淡水)与海水混合的白云化作用的机理。

Badiozamani首先用实验方法证明大气水与正常海水的混合液对方解石和白云石的饱和程度的影响。

在海水为5~40%的混合液范围内,将发生方解石被白云石交代的作用,即白云化作用。

52、沉积相:

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53、相序递变规律:

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54、沉积相模式:

以相序递变规律为基础,以现代沉积环境和沉积物理特征的研究为依据,从大量的研究实例中,对沉积相的发育的演化加以高度的概括,归纳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沉积相的空间组合形式。

55、沉积体系:

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组成沉积体系的基本单元是相)

56、旱扇与湿扇的比较

57、沉积扇四种沉积名称及发育部位

泥石流沉积(扇体的上部)漫流沉积(冲积扇河床末端)河道沉积(扇体的中部或下部)筛状沉积(扇体表层)

58、冲积扇亚相划分

(1)扇根(扇头、扇首):

分布于邻近断崖处的冲积扇顶部地带,其特征是沉积坡度角最大,常发育有单一的或2~3个直而深的主河道。

其沉积类型主要为河床充填沉积及泥石流沉积。

(2)扇中:

位于冲积扇的中部,构成冲积扇的主体,以沉积坡度角较小和辫状河道发育为特征。

以辫状分支河道和漫流沉积为主,与扇根相比,砂/砾比值较大,岩性以砂岩、砾状砂岩为主。

(3)扇缘(扇端):

出现于冲积扇的趾部,地形平缓,沉积坡度角低,沉积类型以漫流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细,通常由砂岩夹粉砂岩、粘土岩组成,局部见有膏盐层,分选良好。

59、河流分类

P170图9-3

60、曲流河和辫状河的比较

曲流河:

单河道,弯度指数>1.5,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一般小于40。

侧向侵蚀和加积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凸岸形成点砂坝(边滩)。

主要分布于河流的中下流地区。

辫状河:

多河道,多次分叉和汇聚构成辫状。

河道宽而浅,弯曲度小,其宽/深比值>40,弯度指数<1.5,河道砂坝(心滩)发育。

河流坡降大,河道不固定,迁移迅速,亦称“游荡性河”。

多发育在山区或河流上游河段以及冲积扇上。

61、曲流河沉积模式

(1)河床亚相(河道亚相或底层亚相)河床是河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最低部分。

特征:

岩石类型以砂岩为主,次为砾岩、粒度最粗,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多彩。

缺少动植物化石。

底部具明显冲刷界面。

河床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床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两个微相。

河床滞留沉积:

从上游搬运来的以及就地侵蚀来的物质,细粒物质被冲走,粗粒物质被留下来成为滞留沉积。

特点:

成分以陆源砾石为主,成分复杂,有少量泥砾,砂很少,有时有硅化木。

砾石呈叠瓦状排列,一般厚度不大,一般呈透镜状断续分布于河床最底部,向上过渡为边滩或心滩沉积。

边滩沉积:

边滩又称“点砂坝”或“内弯坝”,是曲流河中主要的沉积单元,是河流迁移和弯曲过程中在河弯内侧形成的侧向加积物。

特点:

①沉积物以砂为主,混有砾、粉砂和粘土;

②沉积物成分复杂,成熟度低,不稳定组分多,长石含量高;③层理以大型交错层理为主,尤其以板状交错层理最发育,还有平行层理及槽状交错层理,边滩上部可出现沙纹层理;④垂向上,自下而上常出现由粗至细的粒度或岩性正韵律。

⑤边滩沉积砂体几何形态呈板状,厚度<1m~30m,宽几十米~几十公里。

(2)堤岸亚相

堤岸沉积是弯曲河流发育的亚相类型,垂向上常发育在河床沉积的上部。

与河床亚相比,其岩石类型简单,粒度较细,小型交错层理为主,进一步可分为天然堤和决口扇两个沉积微相。

天然堤沉积:

这是在洪水期河水漫越河岸时所携带的沉积物堆积而成。

特征:

主要由细砂岩、粉砂岩、泥岩组成,垂向上突出的特点是砂、泥岩组成薄互层。

层理构造以小型波状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为特征,其垂向序列是下部砂质岩中发育交错层理,上部泥质岩中则发育水平层理。

泥岩中可见干裂、雨痕、虫迹以及植物根等,常有钙质结核发育。

决口扇沉积:

发洪时过量的洪水可冲决天然堤,在天然堤靠洪泛平原一侧的斜坡上形成舌状决口扇沉积。

特征:

主要由细砂岩和粉砂岩组成,具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及水平层理,常见冲刷和充填构造,有植物化石碎片。

岩体形态呈舌状,向河漫平原方向变薄、尖灭,剖面上呈透镜状。

(3河漫亚相是平原河流的亚相类型,位于天然堤的外侧。

又称泛滥盆地沉积。

沉积类型简单,主要为粉砂岩和粘土岩,粒度是河流沉积中最细的。

层理类型单调,主要为波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进一步划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和河漫沼泽三个沉积微相。

河漫滩沉积:

河漫滩是河床外侧河谷底部较平坦的部分。

特点:

以粉砂岩为主,亦有泥质岩,波状和斜坡状层理为主,亦见水平层理,可见不对称波痕。

河漫湖泊:

河漫平原上地形最低的部分。

沉积特征:

以粘土岩为主,并有粉砂岩出现,层理发育不好,泥岩中干裂、干缩裂缝常见。

干旱气候条件下,可形成钙质及铁质结核。

河漫沼泽:

(岸后沼泽)沉积特征与河漫湖泊沉积相似,只是可有泥炭沉积。

(4)牛轭湖亚相

弯曲河流的截弯取直作用使被截掉的弯曲河道废弃,形成牛轭湖。

沉积特征:

主要为粉砂岩及粘土岩,粉砂岩中具交错层理,粘土岩中发育水平层理。

常含有淡水软体动物化石和植物残骸,岩体呈透镜状。

62、曲流河沉积的垂向模式

第一沉积单元:

为块状含粒粗砂岩或砾岩,属河床底部滞留沉积,与下伏层呈冲刷侵蚀接触,底部具有明显的的冲刷面,粗砂岩中含泥砾,可见有不清晰的大型槽状交错层理。

第二沉积单元:

为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的中、细砂岩,层理规模向上逐渐变小,中部夹具平行层理的粉、细砂岩,沿层面可发育剥离线理,为边滩沉积。

第三沉积单元:

由粉——细砂岩组成,发育有小型槽状交错层理和上攀波纹交错层理,为边滩顶部沉积。

第四沉积单元:

主要由断续波状的粉砂岩和水平纹理的粉砂质泥岩及块状泥岩组成,块状泥岩中常发育有干裂、钙质结核或植物的立生根,属于天然堤和泛滥盆地沉积。

63、陆源碎屑湖泊的沉积模式及亚相类型(P185图9—25)

(1)湖成三角洲在河流入湖的河口处,流速降低,水流携带的沉积物便在河口处堆积下来,形成平面上呈三角形或舌状,剖面上呈透镜状的沉积体,称湖成三角洲。

湖成三角洲在形成过程中,河流作用居于主导地位,沉积类型以砂岩和粉砂岩为主。

(2)滨湖亚相滨湖位于湖盆边缘,最高湖面和平均湖面之间。

滨湖地带沉积环境复杂,沉积物类型表现出多样性。

①开阔湖岸的滨湖区,陆源碎屑物质供应充分时,形成砂质湖滩沉积。

②湖岸较陡,滨湖水作用较强,或近源粗碎屑供应充分时,可形成砾质湖滩沉积。

③湖滨地形平缓,水动力较弱,物质供应以泥质为主,则可形成湖滨泥滩或泥坪。

(3)浅湖亚相位于滨湖亚相至波基面之上的地带,水体较滨湖区深,沉积物受波浪和湖流作用的影响较强。

岩石类型以粘土岩和粉砂岩为主。

可夹少量化学岩薄层或透镜体。

层理类型多以水平、波状层理为主,水动力较强时可形成小型交错层理。

生物化石丰富,保存完好,以薄壳的腹足类、双壳类等底栖生物为主。

若湖底平缓,砂质供应充分,在宽阔的浅湖地带可形成具席状展布的砂质浅滩或局部砂质堆积加厚的沙坝沉积。

(4)半深湖亚相位于波基面以下水体较深部位,地处乏氧的弱还原-还原环境,沉积物主要受湖流作用影响,波浪作用已很难影响沉积物表面。

岩石类型以粘土岩为主,常具有粉砂岩、化学岩的薄夹层或透镜体。

水平层理发育,间有细波状层理。

化石较丰富,浮游生物为主,保存较好,底栖生物不发育。

可见菱铁矿和黄铁矿等自生矿物。

(5)深湖亚相位于湖盆中水体最深部位,水体安静,地处乏氧的还原环境,底栖生物完全不能生存。

岩性总的特征是粒度细、颜色深、有机质含量高。

以质纯的泥岩、页岩为主,可发育有灰岩、泥灰岩、油页岩。

层理发育,主要为水平层理和细水平纹层。

无底栖生物,常见介形石等浮游生物化石,保存完好。

黄铁矿是常见的自生矿物,多呈分散状分布于粘土岩中。

岩性横向分布稳定,垂向上常具连续的完整韵律,沉积厚度大。

(6)湖湾亚相在滨、浅湖地区,由于砂嘴、砂坝、水下隆起的障壁遮挡作用,使近岸水体受到限制而形成半封闭的湖湾。

湖湾内水体浅而安静,沉积物主要为暗色粉砂质泥页岩,中夹薄层白云岩或油页岩。

(7)湖泊重力流亚相形态呈扇状,形成所谓“湖底扇”或“深水浊积扇”,也可呈层状展布或沿深水区沟谷,断凹形成重力流水道的长形堆积体。

64、三角洲是海陆交互地带近河口处,河流携带沉积物倾泻入海(湖)形成的冲积平原,它在平面上呈顶尖朝向陆地的三角形沉积体,其上有错综分布向海(湖)散开的分支河道。

65、河控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河控三角洲是在河流输入泥砂量大,波浪、潮汐作用微弱,河流的建设作用远远超过波浪、潮汐破坏作用的条件下形成的。

三个亚相: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

(1)三角洲平原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叉位置至海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