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521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5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docx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522

中国中煤能源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

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纳林河二号矿井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

(讨论稿)

 

委托单位:

中国中煤能源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

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编制单位: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二○一二年五月

中国中煤能源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

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纳林河二号矿井

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设计

 

委托单位:

中国中煤能源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

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

李树仁

参加人员:

刘毅涛、周德俊、王小勇

承担单位:

院长:

董书宁

总工程师:

虎维岳

项目负责:

丁湘

报告编写:

陈实

参加人员:

王皓、杨建

制图人员:

陈实

审核:

郑纲

完成时间:

2012年5月

1矿井概况

纳林河二号矿井为基建矿井,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境内,鄂尔多斯纳林河矿区的最南端,乌审旗政府所在地嘎鲁图镇东南约63km处,行政区划隶属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无定河镇管辖,探矿权范围内井田为一多边形,井田东与纳林河一号井田毗邻,南以陕蒙边界为界,西以主采煤层3-1煤1000m等高线为界,北与无定河井田、补拉滩井田为邻。

井田走向长约17.8km,倾斜宽约13.5km,面积180.67km2。

纳林河二号矿井探矿权范围内共获得资源储量1231.13Mt(不粘煤914.21Mt、长焰煤316.92Mt),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796.38Mt,其中初期开采的其中3-1煤设计可采储量为423.17Mt。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8.00Mt/a。

矿井计算服务年限为71.1a。

本井田共含可采煤层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3-1上、3-1、4-1、5-2和6-1上煤。

其中3-1煤为主要可采煤层。

各煤层为近水平煤层,倾角0~3°。

2煤组位于延安组三岩段(J2y)3-1煤顶板以上,含煤1~2层,通常含煤2层,即2-1上、2-1煤层。

2-1上、2-1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

本矿井煤层埋藏较深(3-1煤在550m一下),矿井采用立井开拓。

3-1煤全区可采,可采煤层厚度1.75~6.89m,平均4.65m,4-1煤基本全区稳定赋存,可采厚度0.80~1.75m,平均1.17m,5-2煤可采厚度0.80~1.99m,平均1.16m,6-1上煤可采厚度0.80~1.54m,平均1.16m。

本井田煤层倾角小,井田构造形态总体为一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260~280°,地层倾角1~3°。

3-1煤层采用大采高综采工艺,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井下用一个水平开拓,主水平标高为+580m。

纳林河二号煤矿巷道掘进主要面临的是3-1煤顶板延安组砂岩含水层水威胁。

纳林河二号矿井2煤组顶板上部沉积物有上细下粗的特点,在本区其他矿井中本层为透水性较好的粗砂岩含水层,本矿井内该层含水性待查。

纳林河二号矿井在施工临时煤仓及附属巷道的过程中将受到2煤组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威胁。

2设计目的和任务

2.1巷道探放水

勘探资料及井筒揭露显示3-1号煤层上方岩层主要以细粒砂岩、粉砂岩、中砂岩为主。

目前井底车场及周边巷道底板标高为+580m水平,在现已施工的巷道内已进行的几次探水的记录显示在巷道顶板上方砂岩含水层单孔平均涌水量约12m³/h,单孔水压平均值为3.5Mpa。

本设计制定了常规探放水与千米钻定向疏放水两套方案。

方案一:

常规探放水

常规探放水目的如下。

1、用钻探查明巷道围岩松动圈波及到的含水层,以及波及到的含水层富水性情况。

2、对波及到的围岩松动圈进行顶板水预疏放,或者进行顶板注浆改造,减少掘进期间涌水量,确保掘进面安全。

3、对巷道顶板不同高度的岩层进行富水性探测,为工作面回采提供依据。

4、探查巷道前方是否存在断层、裂隙带等导水构造。

5、对地面电法勘探富水异常区进行探查。

方案二:

千米钻定向疏放水

为了提高掘进效率,并为工作面疏放水做准备需要研究千米钻定向探放水效果。

计划通过施工顶板定向放水试验钻孔,研究可钻性、钻探效率及配套措施,并进一步获取巷道顶板含水层相关水文地质参数

2.2煤仓探放水

根据周边矿井经验,鄂尔多斯及周边地区2煤组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性较强,在临时煤仓及附属巷道的施工过程中将受到2煤组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威胁。

一号、二号煤仓位于二号主井南侧,根据HB3井筒检查孔资料显示2-1煤顶板为中砂岩含水层。

二号取水孔测得该含水层压力大于3.8Mpa,水量在17m³/h左右。

纳林河矿井井底车场底板位于+580m水平,距离2-1煤地板+638m约为58m,煤仓设计高度为50m,在煤仓施工的过程中2-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将威胁到煤仓施工安全。

为了确保安全施工,需要通过岩石物理力学试验、可疏性勘探试验、注浆可行性试验等研究煤仓及相关巷道施工期间2-1煤顶板含水层突水危险程度,并制定防治方案。

3方案一:

巷道常规探放水设计

3.1设计依据及设计目的

3.1.1设计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纳林河矿区二号井田煤炭勘探报告》;

2、《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区补充勘探三维地震(含电法)勘探报告》;

3、《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纳林河二号矿井首采区补充勘探(阶段)报告》;

4、《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纳林河二号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说明书(矿井分册)》;

5、《乌审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纳林河二号矿井探放水方案》;

6、《井下探放水技术规范》(MT/T632-1996);

7、《矿井井下高压含水层探水钻探技术规范》(GB/T24505-2009);

8、《煤矿防治水规定》(2009年11月);

9、《煤矿安全规程》。

10、《纳林河二号矿井井下掘进工作面探水及注浆方案讨论会议纪要》

3.1.2设计目的

常规探放水目的如下。

1、用钻探查明巷道围岩松动圈波及到的含水层,以及波及到的含水层富水性情况。

2、对波及到的围岩松动圈进行顶板水预疏放,或者进行顶板注浆改造,减少掘进期间涌水量,确保掘进面安全。

3、对巷道顶板不同高度的岩层进行富水性探测,为工作面回采提供依据。

4、探查巷道前方是否存在断层、裂隙带等导水构造。

5、对地面电法勘探富水异常区进行探查。

鉴于纳林河二号煤矿巷道开拓掘进可能存在顶板砂岩含水层富水区、含导水构造、含导水裂隙带等,本次探放水主要以该含水层为目的层位。

探放水主要针对3-1煤顶板含水层及地面电法和井下直流电法发现的物探异常区与断层,封闭不良钻孔、废弃油气井等问题应由矿方在充分收集资料之后编制专门应对措施。

3.2探水设计原则

根据勘探报告及井筒揭露地质情况,分析纳林河二号煤矿巷道开拓掘进阶段主要面临的是3-1煤顶板砂岩含水层水威胁。

另外,在巷道掘进区域部分地段可能存在构造导通2-1煤顶板含水层的情况,此外巷道掘进期间还面临封闭不良钻孔、废弃油气井等威胁。

本设计主要针对巷道开拓掘进阶段探放水工作的实施,因此在巷道掘进阶段探放水钻孔的布置原则如下:

一、钻探前先进行物探勘探作为钻探技术的辅助手段,对巷道掘进头前方的地质体进行探测。

目前用于巷道掘进头前方地质异常体探测的物探方法主要是矿井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

探测结果将用于协助探放水钻孔的布置。

二、探放水孔探放目的层位为巷道掘进前方的巷道顶板,正常掘进的巷道钻孔探测应在巷道顶板前进方向、两帮的顶板各布置一个探水孔。

后方跟进掘进的巷道探水时,只在巷前方和无超前掘进巷道的一帮顶板各布置一个探水钻孔;

三、在接近导水断层、含水裂隙带;物探显示有富水异常区;巷道掘进前方或两侧100米范围内有气井、封闭不良或报废钻孔等情况时应增加钻孔。

四、根据钻孔涌水来源判定是否进行疏放水或进行顶板注浆改造。

3.3井下直流电法设计

本矿实施的直流电法追踪超前探测,主要为探测、预报巷道掘进头前方含富水情况及位置,为巷道掘进期间防治水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3.3.1地球物理特征

掘进巷道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应用的物性前提是岩石的电阻率差异。

从地层电性差异角度分析,岩层的电性一般变化规律是从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粗砂岩、砾岩、煤层、砂岩到灰岩,电阻率值逐渐增高,即煤层相对其顶、底板为一相对高阻电性层,存在的积水区是相对低阻区。

煤系地层在正常组合条件下,在横向与纵向上物性都有固定的变化规律可循。

当构造发育,一方面出现层位错动;其次是裂隙充水,即相当于局部出现有明显的含水构造,由于矿井裂隙水的导电性良好,使含水构造在电性上表现出与围岩有较大差异,从而在纵向与横向上都打破了原有地层电性的固有变化规律。

这些变化特征为以导电性差异为应用基础的掘进巷道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物性前提。

3.3.2勘探目的与任务

在巷道掘进期间,采用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技术进行超前追踪探测、预测预报迎头前方的含富水区分布情况及位置,为矿井大巷掘进期间的防治水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超前探测根据巷道掘进进度,跟踪探测预报,单次探查任务完成后,及时提交临时成果报表,供探放水施工单位参考使用。

3.3.3方法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一、电法超前探测技术

1、方法原理

矿井直流电法属于全空间电法勘探,它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在全空间条件下建成,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有关矿井地质问题。

超前探测是研究掘进头前方地层变化规律,预测掘进头前方含水导水构造的分布发育情况的一种井下电法探测技术。

图3-1三极超前探点电源电位及电力线分布图

图6-1为三极超前探点电源电位及电力线分布图。

其中A、B为发射电极,M、N为测量电极。

B极(无穷远极)到M、N的距离远远大于A到M、N的距离,B极对巷道内测量电极处电场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测量电极处的电场分布可看成仅由A极作为场源的点电源的电场分布。

由于供电电极位于巷道内,其电场呈全空间分布。

根据点电源场理论分析,点电源在均匀全空间的电力线呈射线发散,等电位面是以供电点为球心的球面。

在某一处的电位为:

(6-1)

式中:

I代表电流源场的大小(A),U代表观测点测量电位的大小(V),R代表电流源到观测点之间的距离(m),ρ代表均匀全空间的视电阻率(Ω·m)。

图3-2点电源球壳理论

在均匀介质中,当A点供电时,测量电极M、N产生的信号是由图6-2所示阴影部分的影响,在全空间条件下,该阴影包含供电点前后左右上下等各方向的体积。

由于阴影所包含区域的影响可以反映到MN处,显然前方的异常信息也可以反映到MN处。

如图6-3所示,堵头内某位值的异常会使测量电位差曲线产生畸变,即MN所在的球壳发生变形,根据等值性原理,在掘进巷道内的测量点上也可以观测到这种变化,所不同的是幅度可能会降低。

 

图3-3电法超前探测原理示意图

图3-4三极超前交汇

若只使用单个发射电极,当测量电位曲线发生畸变时,异常的位置可能位于球面上任意一点,因此我们需要使用三根发射电极来准确定位异常所在位置,三极超前交汇原理如图6-4所示。

当然这只是三极超前反演的基本原理,实际反演时要复杂许多。

2、高分辨率法三极超前探测施工布置

高分辨率三极超前常用方法为“三点源”法,即在掘进头附近布置第一个供电电极,形成一个点电源场,然后在同一直线上向掘进后方距离第一个电极等间距布置第二个、第三个形成三个供电点,再等间距的布置32个测量电极,最后布置无穷远电极B。

如图6-5所示,依据上述方法布置好电极后,供电电极、无穷远极以及仪器均固定不动,测量电极M、N根据设计的观测系统由仪器自动切换。

图3-5高分辨率法三极超前探测施工布置示意图

本次工程设计每次超前探测距离为100m,循环探测的相邻两次探测重叠20m,当发现有可疑异常时,需加密探测(但不超过总探查场次的5%)。

二、仪器及其技术参数

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选用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物探仪器所研制生产的YD(A)(原DZ-II(A))型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

该仪器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克服了大地游散电流、极化电位等不良条件的影响,测量误差均在5%之内,完全附合物探规程要求。

1)用途:

本仪器主要用于探测煤矿井下掘进头前方、煤层顶底板、工作面侧向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质构造:

底板断裂破碎带、导水通道、评价含水层富水性,预测老窑、岩溶陷落柱及潜在突水通道等。

探测深度0~80m。

2)特点:

仪器为本质安全型、便携式智能化仪,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防爆电法仪。

其抗干扰能力强、测量准确度高,配有功能齐全实用性强的专用解释软件,可与计算机通讯,成果直观可靠。

仪器实物如图6-6所示:

图3-6、YD(A)型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实物图

(3)主要技术指标:

1)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0~+40℃

相对湿度:

≤95%(+25℃)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使用环境条件:

可用于煤矿井下含甲烷、煤尘爆炸场所。

2)电气指标

供电电压:

80V;

供电电流:

≤65mA;

电流精度:

0.5%±一个字;

接收电压范围:

±2.5V;

A/D转换器:

24bit;

动态范围:

120dB;

非线性度:

0.005%;

电压精度:

0.1%±一个字;

3.3.4.设计原则、工作布置

一、探测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

探测工程的总体布置原则为在巷道掘进期间,采用直流电法超前技术探测、预报,但考虑到:

直流电法超前探测的工作方式为在迎头后方布置测点,要求施工距离大于超前预报距离。

二、探测工程布置方案

基于上述设计原则和探测目的,对掘进巷道提出超前探测方案设计,设计每次超前探测距离为100m,循环探测的相邻两次探测重叠20m(示意如图6-6所示),当发现有可疑异常时,需加密探测(但不超过总探查场次的5%)。

施工布置及跑极方式如图6-7。

图3-6超前探测施工循环示意图

图3-7井下超前探测施工装置示意图

3.3.5井下施工组织及工作进度安排

井下直流电法超前探测应结合井下巷道的实际掘进情况而定。

为了保证不耽误矿方掘进施工进度,矿方最好提前1~2天通知乙方,以便及时安排人员和准备仪器设备。

电法施工期间应与钻探施工方密切配合和沟通,遵守煤矿井下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

每场次施工的井下数据采集工作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次日提交掘进超前探测预测预报临时成果资料。

3.4探放水钻孔设计

探放水钻孔施工应严格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探放水工作:

图3-8巷道掘进探放水工作流程图

在探放水钻孔施工之后应先判断出水水源来自于3-1煤顶板至2煤组底板含水层或2煤组顶板含水层,判断应考虑以下条件:

一、钻孔水化学成分;

二、水温;

三、钻孔出水压力;

四、钻孔涌水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以上条件判断钻孔涌水水源,若证实充水水源为3-1煤顶板至2煤组底板含水层则考虑先将水疏干再进行掘进,若水源为2煤组顶板含水层则考虑是否进行能对2煤组底板进行注浆改造后再掘进。

3.4.1探放水钻孔

一、钻孔结构

为了保证巷道掘进安全,单个探水孔开孔采用Φ94mm合金钢钻头钻进,进入巷道顶板20m后下入Ф76止水套管并固管,耐压测试成功后使用Ф56钻进,详见图3-1。

图3-9钻孔结构图

钻孔布置在钻窝中心线左右,其中沿巷道掘进方向南偏2°钻孔布置在中心线上,沿巷道方向北偏12°钻孔向北移0.5m,沿巷道方向南偏8°钻孔向南移0.5m,各钻孔具体布置方式见图3-2。

各钻孔仰角均为7°,经计算钻孔终孔垂向距离为巷道顶板15m,帮距为24.5m,超前距为30m。

下入孔口管后,接上同径压盖及连接注浆管路,用注浆泵压入计算量的固管用速凝浆液,注浆压力达到7.5MPa后,关闭注浆阀门,等凝24h;透孔后(向前钻进0.5-1米)用7.5MPa水压进行打压试验,试验持续时间为30min,达到要求后继续钻进至设计层位。

二、钻孔布置

除中央二号回风大巷每钻窝布置3个钻孔外,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中央一号回风大巷、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均在沿巷道布置的钻窝中布置2个钻孔(见附图一)。

附图一中的布置方案是以中央二号回风大巷超前掘进时为基础的。

若今后巷道掘进速度进行调整,超前掘进其他巷道,则在超前掘进的巷道布置3个探放水钻孔,后方跟进掘进的巷道探水时,只在巷道顶板和无超前掘进巷道的一帮顶板各布置一个探水钻孔。

图3-10钻孔布置方式图

探放水钻孔结构见表3-1。

表3-1探放水钻孔结构表

开孔孔径

终孔孔径

孔口管尺寸

钻孔参数

94mm

56mm

76mm×15m

上仰斜孔,偏角、孔深不等

探放水各钻孔的位置见平面图,钻孔参数见表3-2。

表3-2探放水钻孔参数一览表

钻孔编号

平距/m

垂距/m

斜长/m

仰角/°

方位角/°

备注

EF1-1

EFX-1

151.5

15

152.2

7

265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顶板北侧砂岩含水层

EF1-2

EFX-2

150

15

150.8

7

255

中央二号辅助运输大巷顶板上方砂岩含水层

EH1-1

EHX-1

151.5

15

152.2

7

265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顶板北侧砂岩含水层

EH1-2

EHX-2

150

15

150.8

7

255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顶板上方砂岩含水层

EH1-3

EHX-3

153.4

15

154.1

7

245

中央二号回风大巷顶板南侧砂岩含水层

YH1-1

YH6-1

150

15

150.8

7

255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顶板上方砂岩含水层

YH1-2

YHX-2

153.4

15

154.1

7

245

中央一号回风大巷顶板南侧砂岩含水层

DS1-1

DSX-1

150

15

150.8

7

255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顶板上方砂岩含水层

DS1-2

DSX-2

153.4

15

154.1

7

245

中央带式输送机大巷顶板南侧砂岩含水层

YF1-1

YFX-1

150

15

150.8

7

255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顶板上方砂岩含水层

YF1-2

YFX-2

153.4

15

154.1

7

245

中央一号辅助运输大巷顶板南侧砂岩含水层

注:

钻孔编号为巷道名称加钻窝编号加钻孔方位编号

以上钻孔参数可根据施工揭露的含水层出水情况,由设计方、施工方、矿方共同商定后,经签字认可后方可作出相应的参数调整。

正常掘进时探放水钻孔布置参见附图一,当掘进头推进至探水线位置时,应该停止掘进,并参照流程图3-8执行探放水工作。

本次设计所布置的探放水孔孔位以矿方提供的2012年4月26日采掘工程进度图为依据,附图一中钻孔仅布置到了六号联络巷西南方870m处,当巷道掘进位置超过设计位置时应按照探150m,超前距30m的原则继续布置钻孔和钻窝。

具体钻窝及钻孔布置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

钻窝及钻孔编号依设计编制方式顺延编号。

3.4.2断层及物探异常区钻孔布置

裸孔出水段长度和探放水孔倾角因钻孔位置、物探异常区范围以及初见水量大小而不同。

实际施工中,可根据钻孔涌水情况,构造发育情况、物探异常等情况适当增加钻孔数量。

探断层水钻孔的布置,可以参照附表3-3。

表3-3探断层水钻孔布设一般要求

探查目的

钻孔布置剖面示意图

简要说明

工作面前方已知或探测有含(导)水的断层的探查

钻孔沿正前上方施工,对巷道揭穿断层的深度d(顶板上的深度)应在5-10m之间,对于采煤工作面揭穿断层的深度约为30m

隔水岩柱厚度处于临界状态时,对掘进工作面前方在无断层突水危险的探查

一般应沿巷道掘进方向打孔,尽量打深,力争一次打透断层,否则就必须留足超前距,边探边掘直至探明断层的确切情况,再决定具体的放水措施

巷道实见断层,在采动影响后有无突水危险性的探查

一般应向上盘预计采动影响带内打1号孔,探明断层带的含(导)水和水压、水量等情况。

若有水,采后就很可能突水,若无水则还应向预计采动带以上打2号孔,然后根据具体条件分析突水的可能性,和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

当出现物探异常区且不能判定异常原因时,探查孔布置与探断层水钻孔的布置一致,钻孔指向物探异常的区域。

1、物探异常区探查与探放断层水的安全注意事项

①开孔层位必须在较坚硬的岩层中,孔口管应两路生根,其长度应大于20m,超前距离水平距离应大于30m,垂直距离应大于15m。

使得孔口到断层之间的岩壁厚度应能在关闭孔口阀门时足以抗衡水压的破坏。

②选用钻探200~300m的井下大、中型钻机,水泵应能单独启动,水泵压力应大于实际水压的1.5倍,以便停钻时可以不停泵;一旦高压水大量喷出,须立即注浆封孔,确保安全。

③揭露断层带或含水层时,孔径应小于60mm,同时采用肋骨钻头,以控制孔内涌水量和防止高压水使钻杆射出。

④孔口要有安全装置。

发现水压、水量很大时,要用两套闸门,更换外闸门。

⑤在喷高压水的条件下继续钻进时,斜孔可使用孔口防喷逆止阀,倾角50°~90°的钻孔可使用“孔口防喷帽”或“盘根密封防喷器”,钻具可使用“防喷接头”,上下钻可使用“孔口反压装置。

⑥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力争做到交接班时不停钻,以防止发生孔内事故。

⑦钻孔终孔后,孔内有水应进行放水试验。

孔内无水时,应选择一个孔进行压水试验,检验断层带隔水性能,但压力一般以略大于断层所承受的静水压力为宜。

⑧钻孔完成各项探测任务后,应立即全孔注浆封闭。

经过探查和综合分析,必须提交的基础资料有:

①有关井巷实见的断层地质素描图。

②探查钻孔的平面位置图及有关断层、陷落柱等的平面展布情况。

③探查钻孔的水文地质图表,详尽标注钻进中所取得的各项实测数据、基本要求如表9所示。

④放水试验时的井上下观测资料及相关动态曲线图。

⑤断层水及各主要含水层的水质分析对比资料。

⑥反映断层形态及其和主要煤层、含水层交切关系的平面、剖面图。

⑦断层两盘煤层与强含水层的间距变化,尤其是隔水层厚度大于突水临界值的危险区分析图。

2、断层水的预防和处理

根据探查和综合分析,可将断层大致分为二类。

弱含(导)水有可能突水的断层和强含(导)水突水可能性大的断层。

据此,采掘工程接近或揭露其甚至穿过这些断层时,可采取不同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具体见表3-4。

表3-4断层水突出的防治措施

水源

防治

措施

断层分类

通过断层导水的主要水源

煤层顶底板、孔隙、裂隙含水层水

弱含水或导水、有可能突水的断层或断层带

一般情况下,掘进巷道可以通过,须加强支护,防止冒落。

如水压、水量较大时,应先打孔疏水降压后再过断层并加强支护。

富含水时或导水性强、发生突水可能性大的断层或断层带

巷道掘进必须穿过断层时应超前探水、放水,把水压降至安全值以下,并加强巷道支护,保持围岩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掘前疏水降压,或注浆封堵。

3.4.3钻孔附加装置

探水孔孔口管长度20m,用无缝钢管焊接4寸法兰盘加工而成。

孔口管由如下几个部分组成:

1、孔口安全装置

孔口安全装置设计为盘根密封防喷器,其安装使用如图3-4所示。

图3-3孔口安全装置图

2、水压表:

选用10MPa量程。

3.4.4钻探技术要求

1、确定钻孔位置时,就由测量严格按设计进行标定,负责施工的人员必须亲临现场,共同标定钻孔的位置、方位、角度。

开孔后再进行钻孔方位、角度校正,确保无误后方可钻进。

未经设计部门地质人员同意,不得擅自变改。

开孔方位及俯角误差≤1°。

2、钻机安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