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437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

五柱峰小学语文学科个人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年级

设计者

审阅人

执教者

黄天会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搜集地球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建立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单元总课时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揭题

1、导语:

(先写下“宇航员”)同学们,看了这三个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你们了解得可真不少,不过,据有幸飞上太空,看到地球的宇航员常常会情不自禁说出这句话。

2、出示: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个句子。

(1)、学生读句子。

(2)、说一说这句话讲了地球的几个方面?

再读。

(3)、让学生质疑。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3、揭题。

(1)、其实,你们的疑问都可以在这篇课文中找到答案,请读课题。

(2)、你能根据老师加的几个标点和记号,再读一读课题吗?

(师加上?

以及给“只有”、“一个”、“地球”分别标上着重号)

二、初读课文,并反馈字词

过渡:

为什么说“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请同学们打开第13课,根据初读要求,读一读。

出示初读要求:

(1)、放声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不懂的字词先自己想办法试着解决。

(2)、想一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方面的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

4、反馈:

出示读写的词语,认读、正音,并交流已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梳理内容,概括大意

1、你能用“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渺小、有限、移居”、“珍惜、保护”这几组词来说说有关地球的事情吗?

2、出示一段话,让学生用以上的词填空。

3、让学生齐读已经概括了课文大意的这段话。

四、理解课文描写“太可爱了”这一部分。

1、过渡:

请同学们用课文上的句子说一说地球可爱的一面。

2、理解句子: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和蔼可亲。

(1)、读到“母亲、摇篮”这两个词,会让你想起什么?

(借机分析表示颜色的词以及纱衣等,以体现地球的美。

(2)、那把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什么?

(3)、这个句子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使句子在表达方面有哪些好处?

(4)、齐读这句话。

(5)、这个句子多美呀。

让我们把他记在脑子里。

能背的同学闭上眼睛,边背边想象一下。

3、宇航员会说地球很可爱,不只是因为她很美丽,同学们想一想,还有什么原因呢?

(1)、相机写下“慷慨”。

(2)、为什么说地球母亲是慷慨的呢?

(3)、现在哪个同学能说出这个词的意思?

4、再次发出感叹。

引读:

同学们,地球不仅是那么美丽,还那么慷慨,难怪,她被人称为“人类的母亲--------”,因为“地球太可爱了”。

(齐读)

 

 

板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

可爱

慷慨

太容易破碎了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五柱峰小学语文学科个人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年级

设计者

审阅人

执教者

黄天会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单元总课时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讨论问题,梳理重点

1、过渡:

地球是那么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然而了解地球现状的宇航员却又感叹说:

“地球太容易破碎了。

”请上下桌的同学一起讨论:

课文2-6自然段是从哪几门面写地球的的容易破碎呢?

2、交流。

3、反馈:

可以选择其中其中一方面来向大家汇报,并诵读相应的段落。

4、板书:

渺小、资源有限、无法移居

二、解读课文:

(一)、悟“渺小”

1、出示:

“地球很小很小--”一段)

(1)、指名读。

(2)、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觉?

(3)、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渺小”。

师板书“渺小”一词。

问:

看到这个词,你想起了什么东西是渺小的?

然而,作者却说能生活好几十亿人口的地球是渺小的,他用了哪些词来体现呢?

(我从“只有”、“只占”可以看出地球的空间太小了。

(4)、你说错了吗?

地球的半径有6300多千米呢?

宇宙是无限的,地球只是太阳系中的五颗行星中一棵。

一比,就像一叶扁舟。

(5)、有首诗这样写: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地球就像海里的一叶扁舟,真渺小呀,谁能读出这种渺小的感觉?

(6)、A、然而,就是这样的一叶扁舟,要承载多少人口呢?

 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口?

60亿

B、再过五十年,人类将有多少?

90亿。

C、地球可以养活多少人?

80亿。

D、再过五十年,地球上将有90亿人,有10亿人饿死。

地球大不大?

不仅不大,她还是很----“渺小”的。

(5)、听了你们的介绍,我也觉得地球很渺小。

让我们再读这一段话。

2、地球这样的渺小,难怪宇航员会这样感叹----齐读。

(二)、感“资源有限”

1、课文3、4自然段讲述了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然而,人们是如何对待人类的母亲---地球的?

请同学们拿笔画出来,并在书的旁边用词来写出你的理解。

2、出示“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1)、这里你特别注意的是哪个词语?

你能换上相似的词吗?

(2)、想一想,这是什么样的资源,我们不可以不加节制的开采?

(突出“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

(3)、再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矿产资源枯竭了,我们的亲人,后代,他们的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

(3)、同学们,作者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让我们知道矿产资源枯竭是多么可怕,想到此,你的心情是如何的?

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指名读。

3、分析“人类生活所需要的-----------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威胁”

(1)、请同学们对比着读一读这句话,看看有什么区别。

(出示有有本来和没有本来的两句话。

(2)、说说“本来”这个词的作用。

(3)、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谁的?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说一说,人们是怎么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的。

你们所说的各种破坏资源现象,的确可以用哪个词形容?

“滥用”

(4)、滥用的下场是如何的,请大家看看这份资料。

(出示相关数字资料)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亿人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至少有800人因此死亡。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500吨氟利昂排入大气层,严重破坏着保护地球的外衣。

  每天,我们的地球至少有1500人死于饮用不洁水造成的疾病。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12000桶石油泄漏到海洋里。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55000公顷的森林被大火砍伐毁于一旦。

  每天,我们的地球有800亿吨水在悄然流失。

(5)、同学们,许多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的,就是因为人类的随意毁坏,才使我们的人类母亲----地球变成这样。

作者用上本来这一词,是多么的准确呀?

这一个个事实,让你的心情变得怎么样?

请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好这段话。

4、地球上的资源是这样的有限,难怪宇航员会这样感叹-----齐读。

(三)、解“无法移居”

1、展开小小的辩论(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主题:

人类是否能移居别的星球

2、补充:

A、你们猜猜40万公里用宇宙飞船来走要多长时间?

我来告诉你们,用宇宙飞船来走需要整整四万两千年。

好几十亿人都想去呢?

B、当你们的爸爸妈妈含泪将你们送上宇宙飞船希望你们了另觅家园的时候,其实就是把你们送上了长达四万两千年的旅程,你们能够顺利到达吗?

(从老了、燃料等考虑。

C、这一切都还是很保守的估计,你们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用“至少”这个词。

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什么?

3、小结:

不用这个词,是因为科学家还不能确定这个范围以外的情况。

这就是说明文用词的准确和严谨。

前文也有好多词是这样的,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好好的感觉一下。

4、这部分是用什么方法告诉人们不能移居的呢?

(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

5、再次理解宇航员的感叹。

看到地球的美好,却又想起人类的各种行为,难怪宇航员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

四、结合课题小结,齐读最后一段

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深知地球的容易破碎,为什么成天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却不知道呢?

是因为我们的视野太窄了,目光太短浅了。

老师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我们自己人类的行为,请同学们一起看一看。

播放相关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相信你们的心灵受到了震动,因为我们可以确定---(“只有一个地球”)请大家一起朗读最后一段话,体会作者以“只有一个地球”为题目的原因。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认识我们的另一位妈妈——地球,我相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话想对地球妈妈说,对人类说,对自己说。

请把心里的话写下来吧。

2、结语:

听了同学们的自我表白,老师很受感动,有我们这些有志的儿女,相信有一天,我们的妈妈会再变得更美丽可爱。

3、回读课题。

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

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警示人类:

只有一个地球;

六、作业

找一找地球目前遭受的灾害,讨论并写写保护我们家园的一些方法。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五柱峰小学语文学科个人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14*、大瀑布的葬礼

年级

设计者

审阅人

执教者

黄天会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在尝试概括中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热望。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明白大瀑布变化的原因,能用文字表达感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在快速读课文的过程中了解大意,明白大瀑布变化的原因。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单元总课时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1、板书:

葬礼。

说说你的理解。

2、今天我们就要跟随一篇课文去参加一个特殊的葬礼,请读题。

3、由题生疑。

归纳提出的问题,组成自学提示:

   ⑴巴西总统为什么要亲自主持瀑布的葬礼?

   ⑵大瀑布是怎样消失的?

   ⑶、大瀑布变化前后各是怎样的景象?

(二)、出示自主学习课文提示。

并反馈。

1、提示:

(1)、快速阅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懂的?

(2)、在让你感触最深的句子旁写上简单的标注。

 

2、学生读书,自学,教师巡视。

3、反馈:

(1)、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

(2)、出示课文词语,检查情况。

5个生字,形近字:

廷——延讯——汛——迅

(3)、理清课文思路: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可用口头填空的方式进行归纳)

(在洲的与两国的交界处,有一条河,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

由于毫无节制的开发和利用,这条大瀑布面临,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亲自为这条瀑布主持了一个葬礼。

(三)、课文分析:

 1、昔日的瀑布:

(1)导:

课文是怎么描写以前的大瀑布和现在的大瀑布的?

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生浏览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2)、师: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朗读,指导句读。

(3)、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面?

(4)、课外拓展:

其实,大瀑布不仅仅给巴西人民带来了美的享受,它还给巴西带来了许许多多,读了第三自然段,你知道它还给巴西带来了什么?

想一想,水资源那么丰富,它还会带来什么?

(学生自由说)

  (5)、再赞瀑布,升华瀑布形象:

   师:

的确,大瀑布给巴西和世界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骄傲!

让我们带着赞许的目光,再次欣赏大瀑布,边看边思考:

如果你是游客,看到这样的瀑布,你会怎样赞美她?

尽可能地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录象再现)

(6)、观看瀑布,真情朗读:

   师:

让我们面对着瀑布,深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3、今日的瀑布:

   导:

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气势非凡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上,他曾经给巴西人民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和骄傲,同学们,回忆是甜蜜的,温馨的……然而现实又是残酷的,葬礼上更多的人看到了现在的大瀑布……

   

(1)、观察比较,描述瀑布形象:

   同学们都被惊呆了。

请抓住“咆哮而下、一泻千里、滔滔不绝”三个词来进行比较,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瀑布?

      

(2)师:

是啊!

今日的大瀑布早已面目全非了!

作者用动情的笔调写出了今日的大瀑布,自由读读这部分,认真品味。

(生自由读)

⑶研读文本,感悟瀑布心声:

   师:

此时,瀑布无言,默默承受着一切苦难,一切不幸,一切不平……我们不禁要问:

是谁让曾经雄伟壮观、气势非凡的大瀑布如今变成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

请用上关联词:

-----不但-----而且-----再加上---说说。

   (4)、师:

由于人类的破坏,大瀑布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逐渐变成了奄奄一息的老人!

我们再也见不到他了。

今天,我们来到葬礼现场,我们怎能忘怀昔日的大瀑布?

这一切怎能不让人心痛不已?

让我们再读第三自然段,“追忆”一下它的音容笑貌吧!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5)、那天,总统特意穿上了葬礼的专用的黑色礼服,主持了这个大瀑布。

从这里,你看出了些什么?

(自由说。

这就是本次葬礼“特殊”之所在,那就是唤醒人们,呼吁人们重视环保,爱护自然。

(三)、课外延伸

1、如果你就是巴西总统,会在葬礼上演讲什么?

请生准备,进行现场演讲。

 2、说说人类为了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做了哪些工作。

(1)、1972年10月,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确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3)、联合国大会于1994年12月19日通过49/114号决议,将每年的9月16日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3、出示一组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引导阅读。

(四)、布置作业

  注意观察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为此做些什么?

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

 

 

板书设计

14大瀑布的葬礼

昔日——————今天——————将来

无比壮观        逐渐枯竭       可能消失

(保护自然  爱护地球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五柱峰小学语文学科个人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年级

设计者

审阅人

执教者

黄天会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学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一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二是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第单元总课时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揭题导入

1、揭题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读了课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吗?

2、欣赏西雅图的风光图片。

3、说印象,读课题。

(1).看了图片,西雅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在印第安人眼中这又是一片怎样的土地?

(3).在词典中“神圣”的意思是极为崇高和庄严,不可亵渎。

带着这样的语气读课题

二、补充背景资料,初读“神圣”。

(一)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

1.西雅图名称的来历

2.相关背景资料。

19世纪50年代,“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

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

西雅图对白人很友好,为了纪念他,美国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为西雅图,白人居民还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纪念碑。

本文被誉为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读通、读准课文,思考文章大意。

想想西雅图围绕“神圣”,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演说的。

——板书:

神圣

2.读后交流。

第一部分(1--4自然段):

这片土地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神圣的。

第二部分(5--9自然段):

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第三部分(10---11):

进一步阐述了人类和大地的关系,指出大地是人类的母亲,人类属于大地。

3.检查课文生字

4.小结过渡。

文中这些词语让我们浮想联翩,感受到这里的一切是那么美好,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片神圣的土地吧。

三、聚焦“神圣”,把握课文

1、理解“神圣”的意思(原指极其崇高而庄严,不可亵渎)

2、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印地安人对土地的热爱和崇敬

在周围生活中,神圣一般多用来形容什么?

而在印第安人的眼里,他们生活的地方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土地也是神圣的。

他们会自豪地告诉每一个光临那片土地的人---

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四、研读课文2—4自然段,理解”神圣”

1、那么2.3、4自然段中,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边读边想边勾画。

2、反馈交流,相机进行段落研读

3、第二自然段的品读要点

(1)在我们的民族中有那些圣洁的记忆和体验?

(2)请你想像一下在这块圣洁的土地上,印地安人有怎样的生活场面?

(3)根据自己的想像,你能用几个词来概况他们生活情景吗?

(安静的、悠然自得的…….)

(4)带着体验男女分读

(出示)男: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

女:

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

合: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4、第三自然段的品读要点

(1)默读段落,为什么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2)段落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找出句子读一读

(3)句式仿写

A、是我们的,是我们的。

B、就像,就像。

(4)从这一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印第安人看来,这里的一切动植物生命的地位和人的生命地位都是一样的。

(5)齐读段落

5、第四自然段的品读要点

(1)自由默读课文段落,说说水给印地安人带来了什么?

在印地安人的眼里,水代表着什么?

它神圣在哪儿?

(2)齐读段落

五、回读课文1---4自然段再次感受印地安人热爱土地的感情,

六、欣赏积累词句

抄一抄或背背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圣洁、骏马、雄鹰、潺潺、回荡、滋润、善待、

松脂、宝贵、滋养、婴儿、眷恋、闪闪发光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五柱峰小学语文学科个人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年级

设计者

审阅人

执教者

黄天会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语言;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获得对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园的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教法

学生学法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第单元总课时第课时

教学过程

个性修改

一、回顾课文,感知“神圣”

1、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2、介绍西雅图这个城市。

资料:

西雅图被称为常青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城市。

它海拔最低,却有古老的冰川,活跃的火山和终年积雪的山峰。

西雅图又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城市,它拥有青山、湖泊,拥有港湾河道,拥有温润的气候,如春的四季。

无论是在美国本土,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几乎找不到第二个城市能像西雅图那样,山峦、平地都被密密的、几近原始的森林所覆盖。

市区内外皆衬饰着幽静的港湾、河流、绿树,掩映着色彩丰富的街市。

而在环绕着城市的青山之中,又错落地隐藏着几十个大小不等的湖泊。

树木葱郁,草地青葱,甚至飘来飘去的雨,轻轻掠过的风,都带着青绿的颜色。

过渡: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对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和不可侵犯,那么怎样才能保存这份神圣,留住这片圣洁呢?

二、研读课文,理解”神圣”

1、学生自由读四至八自然段,从文章中找出体现“神圣”的相关语句,并做好旁批,写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出示“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了解“你们”是谁?

2、抓住关键语句进行交流,并指导朗读:

“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

(1)学生交流感受。

(河水对我们很重要。

(2)为什么作者说要像善待兄弟一样善待河水?

请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读4、5自然段。

“你们要照管好它,使你们也能够品尝风景过草地后的甜美味道。

(4)“它”是谁?

为什么要照管好它?

重点理解“空气与它滋养的生命是一体的,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叹息。

(5)有感情地朗读6、7自然段。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6)引导学生举例理解”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究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自由读第8自然段,说说我们怎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的?

3、默读9、10自然段,思考: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重点理解:

“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小结;人类属于大地,因为大地拥有着生命成长的物质,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

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确保人类生命成长需要的各种自然条件,从而保持生命的延续。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圣”

1、在出示句子“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后,出示“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补充课文以外的自然物。

2、独立思考,补充,并交流。

四、课后练习,积累语言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背下来。

2、勾画好词佳句并摘抄。

3、阅读西雅图酋长演讲原文。

4、小练笔:

联系家乡的土地、身边的资源是否得到了保护,写写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板书设计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善待河水

神圣的土地善待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