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27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2.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衡水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礼记·礼器》云:

“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

君亲制祭,大人荐盎。

君亲割牲,夫

人荐洒。

”材料中“君”的行为意在

A.表达对周王虔诚和崇敬B.突显自己特殊政治地位

C.强化皇权神圣不容僭越D.彰显家国一体祥和精神

2、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

“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

(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封建制

A.催生了中央集权制                   B.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C.形成了对“王权至上”的认同         D.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3、据《国语·周语》记载:

周文王时曾与姒姓诸候国杞、缯联姻,周武王以太公望女为王后,并将长女

太姬嫁给陈国。

它反映了周初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诸候崛起冲击分封制度

C.君臣通过联姻确立宗法关系D.政治与婚姻的紧密结合

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

“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

”下

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

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

D.均田制全属中央政府,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5、费孝通先生曾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名言。

这四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

中的哪一思想

A.“和而不同”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D.“周而不比”

6、“孔子问老子,儒家弟子墨子另创墨家,儒家荀子的弟子韩非、李斯又为法家代表。

”上述现象充分反

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儒、墨、法思想主张一致B.思想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思想家相互学习、勇于创新D.法家思想继承了道家、儒家思想

7、有学者认为,金银错是我国青铜时代一项精细工艺,它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的普遍欢迎。

但是,对于

中国的青铜时代来说,它只不过是一抹詢丽的晚霞。

可见,金银错技术的出现

A.不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趋势B.体现了社会审美观的世俗化

C.无法改变青铜时代的没落D.反映了青铜铸造技术的保守

8、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

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清净无为B.兼爱非攻C.仁政治国D.以德治民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把人类划分为天生的主人和天生的奴隶是是天经地义的,他说:

“……有些人生

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别人,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统治别人。

”下列与之有类似主张的中国古代思想派

别应是

A.道家B.墨家C.儒家D.法家

10、2002年在湖南省湘西里耶古城发现大量的秦简,其中Jl(12)10简内容是(正面):

廿六年(即公元前221年)六月癸酰(丑),遥(迁)陵拔(应为“掾”,吏)訓(刑讯)蛮、衿(蛮荆)。

(背面):

鞫(ju,审讯犯人)之,越人以城邑反。

下列选项中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朝统治范围最远已达湖南B.秦朝制度推广引发矛盾冲突

C.楚国遗民流窜到湘江流域D.秦朝郡县制度得到全面推广

11、吴王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

……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

A.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B.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C.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D.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2、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13、据江苏尹湾汉墓出土的考古文物《集簿》记载,当时东海郡有“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乡百七十,□百六,里二千五百卅四,正二千五百卅二人。

亭六百八十八,卒二千九百七十二人。

”此记载

A.说明封国仍是朝廷的严重威胁      D.佐证了西汉时期曾在地方分封诸侯

C.表明西汉以前郡县制尚未推行      D.填补了县以下基层机构的史籍空白

14、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来到泰山下,这里原是齐国故地,号称“礼仪之邦”始皇就令人在泰山所刻的石上记下“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糜不清净,施于后嗣,予以表彰”。

由此可见,秦始皇主张

A.书同文    B.度同制    C.车同轨    D.行同伦

15、《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264年)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

由此可知 

A.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16、某同学这样讲述“洛阳纸贵”的典故:

“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

”这段讲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

A.造纸术没有被发明B.都城在长安而非洛阳

C.尚未发明雕版印刷术D.没有赋这一文学形式

17、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一种思想易为处于动荡之中的人们所接受,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涣散了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意志,影响了人们创新医药的积极性。

该思想是

A.心学B.理学C.阴阳五行D.佛教

18、据白寿彝《中国通史》记载:

六朝时期大中型墓葬多数发现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乃至两广与云南等地呈渐次下降分布,随葬品规格也依次降低。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 

A.南方依然保留宗法分封制度B.官僚统治阶级内部等级森严 

C.中原人口南迁逐步开发江南D.长江中下游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19、隋文帝在强调“儒学之道”为治国根本的同时,也认为:

“佛法玄妙,道教虚融,成降大慈,济度群品”“法无内外,万善同归:

教有深浅,殊途共致。

”这些主张

A.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导致佛教在隋朝取得统治地位

C.体现了三教调和之风D.体现出儒佛道三教的趋同 

20、据记载,唐朝除对传统的盐、铁等大宗商品进行国家专营专卖外,中期后又进一步增加了对茶、丝等多种商品的专营专卖。

这说明 

A.国家放弃了抑商政策B.政府的财政困难加剧 

C.工商业经济得到发展D.官营手工业日益扩大 

21、唐以前,市井成员主要是商贾、手工业者、小商小贩及部分无业游民。

而到宋代,又出现了众多文化娱乐行业,饮食、旅店种类大增,众多文人也加人市井队伍中。

材料中唐宋时期市井成员构成的变化

A.是重农抑商政策破产的表现B.使商税成为政府的主要财源 

C.是市民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D.是政府商业政策变化的反映 

22、唐代诗人王建在《夜看扬州市》中写道: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西袖客纷纷。

如今不是平时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这说明唐朝

A.开始出现夜市 B.官吏不再直接监管“市”

C.扬州“夜市”繁荣D.扬州成为地方商业中心

23、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24、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

这反映了

A.道教成为当时主流思想B.唐代宗教迷信严重

C.佛道儒出现融合的趋势D.道教戒律的严格性

25、(宋神宗)土豪大姓,诸色人就耕淮南,开垦荒闲土地归官庄者,岁收谷麦两熟,欲只理一熟。

如稻田又种麦,仍只理稻,其麦佃户得收(《宋会要辑稿》食货六三)。

这表明政府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B.提高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C.增加粮食产量D.提高佃农生产的积极性

26、范仲淹《四民诗》说:

“吾商则何罪?

君子耻为邻。

”宋人《富国策》阐述了“商人众则入税多”的观点。

这说明 

A.宋朝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C.传统的商业观念发生变化D.士农工商四民平等思想出现 

27、宋太祖曾发布诏令:

“所在不得苟留行旅,赍装非有货币当算者,无得发箧搜索”又诏:

“榜商税则例于务门,无得擅改更增损及创收。

"这表明当时

A.统治者注意保护商人的权益B.商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C.政府征收商业税率比较低D.官商勾结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8、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低约11%。

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重心的南移B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的影响D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9、唐甄说:

“吴丝衣天下,聚于双林,吴、越、闽、番至于海岛皆来市焉”。

嘉庆《嘉兴府志》卷4记载,平湖县的乍浦镇,“番舶凑集,居民成市”。

两则材料都反映了 

A.政府对民间贸易约束比较少B.我国手工业生产出现专业化趋势 

C.国内长途贩运贸易比较兴盛D.国内市镇已同国外市场建立联系 

30、明人小说中有一段关于吴江县盛泽镇的描写:

“温饱之家织下绸匹,必积至十来匹,最少也有五六匹,方才上市。

即大户人家积得多的,便不上市,都是牙行引客商上门来买。

”从以上材料可知盛泽镇

A.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B.包买商推动了市镇经济

C.丝织业大小户分化明显D.商贾非常注重营销策略

31、《古今图书集成·经济篇》中分为“选举典、诠衡典、食货典、礼仪典、乐律典、戎政典、祥刑典、考工典”,这种图书分类表明“经济”的内涵是

    A.心外无理     B.治国之才    C.  经济管理 D.经世济民

32、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流域、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

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A.粮食生产的商品化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D.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33、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规定:

“盐场井灶,另编排甲,所雇工人.随灶户填注……各处谋窑雇主.将佣工人等册报地方查核。

”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A.说明清初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B.客观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 

C.反映了清政府注重规范手工业市场D.说明民营手工业己经超过官营手工业

34、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

这一观点表明汪氏 

A.鼓励清代官员谏诤B.力图维护君主的权威 

C.反对当时的文字狱D.赞赏明代的清明政治 

35、1816年,英国阿美士德使团访华时被要求磕头以谢皇恩,经争取后改为单膝下跪叩头三次。

在颐和园等待接见时因天气炎热要求稍事休息,清廷官员认为不能让皇帝久等而将其斥骂。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对外政策的松动B.文化专制的加强

C.朝贡体制的破产D.天朝心态的延续 

36、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

“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7、“但这一战争并没有促使中国人惊醒……他们拒不承认中国在军事上的劣势和在政治上的衰退,这样他们便让自己继续沉睡了二十年。

”这段话中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8、有学者针对中国近代某条约的一个条款指出“他们只要交纳5%的关税,就能通过条约口岸中的任何一个口岸,运进洋货或输出土产;他们只要再交纳进口税额的一半,作为子口税,就能把洋货运至内地和由内地运出土货”。

这一条款

  A使列强控制了清政府财政大权    B适应了列强商品输出的需要

  C有效减少了各国间的贸易壁垒    D.加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

39、蒋廷黻在《半新不旧是不中用的》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

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这反映了作者

A.寻求解读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理由B.讨论探索近代中国挽救民族危机的正确途径

C.论证民族国家应从战争中学会战争D.强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的地位

40、关于《南京条约》第十条,英文版内容直译过来是“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的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的主要内容将予以公开通告并发布”;中文版是:

英国商民……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两者比较,最易产生分歧的问题是

A.谁来颁布B.谁来交费C.谁来征收D.谁来制定

41、《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

“《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

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

”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42、1858年,英国侵华司令额尔金率舰队自上海沿江西上,在天京江面,太平军与其交火。

事后,太平天国向英方道歉,并同意在事先通知的条件下英国船舰可在长江航行。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

A.反对帝国主义的不彻底性B.受《北京条约》的影响较深

C.迫切学习西方的强烈愿望D.对西方列强存在某种幻想

43、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

“内乱毁梦”是因为

A.永安建制分封诸王B.曾国藩率军镇压

C.发生了天京变乱D.清政府“借师助剿”

44、《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充分的革命性,“给资本主义萌芽开阔了发展的场所”。

这一评价是基于《天朝田亩制度》

A.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顺应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

C.与《资政新篇》的主张异曲同工D.实现了农民阶级“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45、李鸿章旅游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

由此细节我们推测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

A.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B.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

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

46、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简章》的批示中指出:

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一结,每年总结。

”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D.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47、外国棉纱“初时只销售于九江、南昌、广信、饶州,继至吉安、临江、抚州、建昌,今年(1898年)遍及瑞州、袁州、赣州、宁都、南安等处,通省皆已流通,价值不下一千万两,从前妇女手纺之纱,(至此)几乎无人过问”。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中国手工纺纱业繁荣B.中国自然经济没有发生变化 

C.洋纱在中国内地市场畅销D.民族纺纱业发展得极其缓慢

48、“道光年间(1820~1850年)湖丝出洋,其始运至广东,其继运至上海。

七里(村)所产丝尤著名,出产既富,经商上海者乃众。

……镇之人业此因而起家者亦不少。

”这反映了

A.传统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五口通商客观上刺激了湖丝对外贸易 

C.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D.“海禁”政策使湖丝只能经广东出口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3小题,其中第49题20分,第50题18分,第51题14分,共52分)

49、(20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取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概括西周至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趋势,简要分析其影响。

(10分) 

材料二

 

(2)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西汉时期和隋唐时期手工业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0分) 

50、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西欧不同,中国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农业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贸易立国的时期,尽管很早就有与海外的商业往来,却没有成长为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并动摇旧经济结构的力量。

古代海外贸易的基础及主要内容是丝绵织品及各种土特产。

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有利条件的,宋元至明初与海外的贸易往来规模也相当可观,……然而中国终究由于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商业化的海外贸易活动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中外学者一般认为明中叶以后就衰落了。

  

——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海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明中叶以后中国海外贸易衰落的原因。

(10分)

材料二中国的出口物资主要是农副产品,其中以茶叶、生丝为大宗。

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茶叶占49.33%,生丝占36.48%;1883年茶叶占43.70%,生丝占24.88%;1893年茶叶占23.71%,生丝占22.11%。

……在出口总计中,如1873年工业品占8.97%,丝织品占3.14%;1883年工业品占18.23%,丝织品占6.67%;1893年工业品占20.45%,丝织品占7.53%。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与材料一相比,近代中国对外贸易有何新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

(8分)

5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53年12月24日,成丰发“著即发行宝钞”的上谕,称:

“比年以来,银价日昂,银价日昂,民生愈困。

小民输纳税课,每苦于银贵,而转运制钱又多未便一朕……酌古准今,定为官票宝钞,以济银钱之不足,务使天下通行,以期便民裕国。

著照部议,凡民间完纳地丁、钱粮、关税、盐课及一切解部协拨等款,均准以官票钱钞五成为率。

官票银一两抵制钱二千,宝钞二千抵银一两,与现行大钱制钱相辅而行。

其余仍交纳实银,以资周转。

京外各库应放之项,官票宝钞亦以五成为限……总期官民交益,上下相浮,并准五城殷实铺户具折承领宝钞,俾民间自行通用。

”从成丰3年2月到11月,在不足9个月的时间里,咸丰连续发出3次谕旨,一再强调从速发行官票宝钞,迫使户部迅速转变迟疑态度,从此造成票钞在全国泛滥。

——《晚清政府与咸丰朝通货膨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咸丰时期货币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咸丰时期货币改革中户部的态度和改革后的结果。

(4分)

 

1-10BBDDACCCCB11-20CABDBCDCCC21-30DCBCDCABDC

31-40DABBDBABBD41-48CDCAACCB

49.

(1)趋势:

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到战国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6分)

影响: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转型。

(4分)

(2)示例一:

信息:

西汉时期的手工业集中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隋唐时期的手工业大量分布于大运河地区。

(2分)

说明:

西汉至唐朝前期,经济重心在北方,手工业大多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大运河的开通促使大运河沿岸地区手工业发展。

(3分)

示例二:

信息:

汉代盐、铁等手工业发展迅速,唐代制瓷业、造船业等手工业发展迅速。

(2分)

说明:

汉代盐铁官营;唐代制瓷工艺进步,制瓷业已经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唐代海外贸易丝绸之路发达。

(3分)

50.

(1)特点:

海外贸易没有成为根本国策;与海外商业往来时间早;海外贸易的主要货物是丝绵织品和各种土特产;海外贸易未能推动新兴经济部门的发展;在某些时期海外贸易规模比较大。

(任3点给6分)

原因: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中国缺乏内部市场机制的驱动);明清实行海禁政策;(4分)

(2)新现象:

生丝等原料大量出口;对外贸易中出现了工业品;(4分)

影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并发展。

(任2点4分)

51.

(1)原因: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造成白银大量外流,引起银价升高;铜钱作为货币运输极为不便;镇压太平天国需要大量的军费支出。

(6分)

措施:

中央发行纸币在全国流通,政府财政收支中纸币和现银并用。

(4分)

(2)态度:

最初是迟疑,待咸丰帝再三强调催促后才大量发行纸币。

(2分)

结果:

纸币泛滥,造成通货膨胀。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