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5219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8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docx

中医学专业届毕业生

 

中医学专业2017届毕业生

毕业技能考核

内容及评分标准

 

中医系系

二〇一七年三月

第一站:

辨证论治

目录

评分标准

1、淋证:

热淋

2、黄疸:

阳黄湿重于热

3、咳嗽:

痰湿蕴肺证

4、消渴:

中消气阴亏虚

5、心悸:

心血不足

6、头痛:

肝阳上亢

7、胃痛:

肝气犯胃

8、腰痛:

肾阳亏虚

9、感冒:

风热证

10、哮证:

冷哮

11、胸痹:

痰浊闭阻

12、中风:

气虚血瘀

13、泄泻:

伤食泄泻

14、水肿:

阳水风水相搏

15、胃痛:

胃阴亏虚

16、中风:

中脏腑阳闭

17、水肿:

阳水湿毒浸淫

18、心悸:

阴虚火旺

19、痢疾:

虚寒痢

20、眩晕:

气血亏虚

21、蛇串疮:

肝经湿热

22、乳癖:

肝郁痰凝

23、崩漏:

血热证(实热)

24、痛经:

寒凝血瘀(实寒证)

25、胎动不安:

肾气虚

26、痄腮:

温毒在表

27、小儿泄泻:

湿热泻

28、喘证:

风寒壅肺

29、感冒:

风寒证

30、咳嗽:

风热犯肺证

31、胸痹:

心血瘀阻证

32、胃痛:

肝胃郁热证

33、腹痛:

湿热壅滞证

34、泄泻:

湿热泄泻

35、胁痛:

肝胆湿热证

36、郁证:

心脾两虚证

37、血证-紫斑:

血热妄行证

38、内伤发热:

气郁发热

39、痹证:

风湿热痹

40、肠痈:

湿热蕴结证

41、绝经前后诸证:

肾阴虚证

42、带下:

脾虚湿盛证

43、胎漏、胎动不安:

气血虚弱证

44、肺炎喘嗽:

邪伤肺卫证

45、水痘:

邪伤肺卫证

46、小儿痄腮:

热毒壅结证

47、不寐:

心脾两虚证

48、咳嗽:

肺阴亏虚证

49、中经络:

风阳上扰

50、痿证:

脾胃虚弱证

 

辨证论治评分标准:

(第1-50题)

辨病辨证依据:

(5)病名、病位、病性、症候分析、病机

鉴别诊断(3)

诊断:

中医诊断

(2)

中医证型

(2)

治法

(2)

方药:

方名

(2)

组成

(2)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2)

 

试题1

男,40岁,尿频、尿急、尿痛5天,伴发热,腰痛。

患者于5天前因劳累后出现小便频急、灼痛,未予注意,现因症状加重而来诊。

现症: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腰部疼痛,伴发热,口苦,大便干结。

查体:

T:

38℃,P:

98次/分,R:

18次/分,BP:

120/80mmHg,双侧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舌黄腻,脉濡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WBC6.5×109/L,中性粒细胞75%。

尿常规:

WBC+++/HP,RBC++/HP,PRO(++)。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癃闭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

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诉,可诊断为淋证;小便短数,灼热刺痛,其病位在膀胱;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大便干结,舌黄腻,脉濡数,为湿热内蕴之象;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短数,灼热刺痛,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湿热之邪侵及于肾则腰部疼痛;湿热内蕴,邪正相争则发热,口苦,热结大肠则大便干结;总属湿热蕴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

鉴别诊断:

淋证与癃闭 二者都有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之症状,但淋证尿频而尿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尿量少于正常,严重时甚至无尿。

癃闭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

诊断:

淋证

热淋

治法:

清热利湿通淋。

方药:

八正散加减。

扁蓄10g瞿麦10g车前子15g(包煎)滑石9g(包煎)

通草15g山栀子10g大黄10g(后下)甘草10g

灯心草2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2

男,27岁,身黄、目黄、小便黄2天。

患者1年前曾出现发热(体温40°C),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目黄,经治疗诸症消失。

2天前又出现两目及皮肤发黄,并感头重身困,上腹胀满,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淡而不渴,小便黄,大便溏薄。

查体:

T:

38°C,P:

92次/分,R:

20次/分,BP:

110/70mmHg,舌苔厚腻而微黄,脉濡而数。

巩膜、全身皮肤黄染,腹平软,肝于右肋缘下2cm处被触及,质软,边缘清楚,触痛。

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

HBsAg(+),ALT:

105u/L,AST:

45u/L,TBIL:

37μmol/L。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萎黄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

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诉,可诊断为黄疸;身黄、目黄、小便黄,其病位在肝胆,腹饱胀,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其病位在中焦脾胃;头重身困,上腹胀满,纳差,小便黄,大便溏薄,舌苔厚腻而微黄,脉濡而数为湿热内蕴,热重于湿之象;湿遏热壅,胆汁不循常道,溢于肌肤,故面目色黄;头重身困,为湿邪内困,上客清窍之故;腹饱胀,纳差,恶心呕吐,厌食油腻,口淡不渴,大便溏薄乃湿热中阻,脾胃运化功能减退所致;总属湿热中阻,湿重于热,肝失疏泄,胆汁外溢。

鉴别诊断:

黄疸与萎黄:

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

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诊断:

黄疸阳黄

湿重于热证

治法:

化湿清热,利尿退黄。

方药:

茵陈五苓散加减。

茵陈20g泽泻10g白术10g猪苓9g

茯苓15g桂枝5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3

男,60岁,咳嗽咳痰2年,加重1周。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查体:

T:

36.7℃,P:

85次/分,R:

20次/分,BP:

110/80mmHg。

神志清,精神可,双肺呼吸音粗,舌苔白腻,脉滑。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8.5×109/L,中性73%。

胸片:

肺纹理增粗。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历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咳喘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

以咳嗽咳痰为主诉,可诊断为咳嗽;咳嗽,咳痰,胸闷,病位在肺,脘痞,呕恶,纳少,大便溏薄,其病位在脾胃;痰多,便溏,舌苔白腻,脉滑为痰湿内蕴之象;神疲体倦,为气虚之因;患者久病脾虚生痰,上客于肺,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总属脾虚生痰,上客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鉴别诊断:

咳嗽与咳喘的鉴别: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诊断:

咳嗽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

治法:

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半夏10g茯苓15g白芥子10g甘草6g

陈皮6g苏子12g莱菔子10g(包煎)

服法:

三剂,水前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4

王某某,男,46岁,已婚,职员。

2007年2月18日初诊。

自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喜饮水,夜间尤觉明显,于当地医院就诊,查尿糖阳性,具体不详,未正规治疗。

1个月前症状加重,口干舌燥,饮水明显增加,同时尿量增多,夜尿4~5次,伴大便次数多,质稀不成形,精神不振,乏力,体重下降,遂来院就诊。

父母健在,否认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

查体:

T:

37.2℃,P:

100次/分,R:

20次/分,BP:

135/85mmHg。

神志清,形体消瘦,舌淡红,苔白,脉弱。

心肺听诊无明显异常,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

空腹血糖9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8mmol/L,血清总胆固醇7mmol/L,血清甘油三酯3.3mmol/L,尿常规:

尿糖(+++)尿蛋白(-)。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

请与口渴证相鉴别。

考试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患者姓名:

王某性别:

男年龄:

48岁职业:

职员婚况:

已婚

辨病辨证依据:

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症,可诊断为消渴;以食数为主,可诊断为中消。

口干舌燥,乏力消瘦,便溏,舌淡红,苔白,脉弱,为气阴两虚之象;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量增多,脾气虚不能转输水谷精微,肌肉失于濡养,故见乏力消瘦,便溏。

总属气阴亏虚,机体失养。

鉴别诊断:

本病可与口渴症相鉴别,后者表现为口渴饮水,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但此类口渴可随其所患病证不同出现相应临床证候,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表现。

诊断:

消渴中消

气阴亏虚

治法:

益气健脾,生津止渴。

方药:

七味白术散。

人参20g茯苓20g白术12g葛根9g

甘草6g藿香9g木香9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5

女,40岁,心悸时作2年余。

患者近2年来时常心悸,伴神疲乏力,头晕,视目昏花,多梦而夜寐不酣,饮食尚可,大小便未见异常。

为明确诊断,前来就诊。

既往有月经过多史。

查体:

T:

36.5℃,P:

80次/分,R:

18次/分,BP:

110/80mmHg。

神志清,精神尚可,营养适中,形体偏瘦,面色苍白,唇甲色淡,心肺检查(-),肝脾肋下未触及,腹平软,无压痛,肠鸣音4次/分,周身皮肤无出血点,生理反射未见异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舌质淡红,脉细弱。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红细胞计数3.1×1012/L,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比积40%,网织红细胞计数1.2%,血小板计数218×109/L。

血清铁蛋白10ng/ml,血清铁7.74μmol/L。

肝脾超声波(-)。

心电图:

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

请与奔豚咳喘相鉴别。

时间:

60分钟

参考答案:

辨病辨证依据:

以心悸时作为主诉,可诊断为心悸。

心悸,多梦而夜寐不酣,其病位在心;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脉象细弱为气血亏虚之象;心血虚则面色不华;气血亏虚,血不养心,则心悸、心慌,夜寐多梦;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头目,故头晕、视目昏花,神疲乏力;总属,气血亏虚,心不主血。

鉴别诊断:

心悸与奔豚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

奔豚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

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气自少腹上冲胸咽。

诊断:

心悸

心血不足

治法:

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

归脾汤加减。

党参15g黄芪12g白术12g甘草6g

当归12g龙眼肉9g酸枣仁9g茯神9g

远志6g木香9g

服法:

三剂,水煎服。

日一剂,早晚分服。

试题6

李某,男,61岁,已婚,退休。

于2010年11月9日就诊。

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头痛,伴头晕,无肢体活动障碍及语言不利,当时测血压高于正常值。

患者经休息症状好转。

此后上述症状间断出现,最高血压195/110mmHg,多次测量血压均高于正常值,遂口服降血压药治疗,症状缓解,但头痛、头晕仍时有发作。

10天前患者因情绪激动而出现头痛、头晕加重。

现症见:

头痛而眩,心烦易怒,口苦面红,夜寐不宁。

自发病以来,精神可,无发热,无肢体活动障碍及语言不利,饮食正常,二便调。

既往无结核、肝炎、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舌质红,苔黄,脉弦有力。

查体:

T36.4℃.P74次/分,R19次/分,BP185/110mmHg。

一般情况可,头颅五官无异常,两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4次/分,心律齐,心音无增强或减弱,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血、尿、粪常规正常,空腹血糖4.8mmol/L,心电图正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