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173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7.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docx

复习试题南师附中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历史试题

南师附中2010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

历史2009.9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

考试用时10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

选择题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祭统》云: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

A.宗法关系  B.道德规范  C.战争祭祀  D.儒学思想

2.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顺命》中说: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

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汉武帝对此言论十分欣赏,主要是其有利于

A.光大儒家B.恢复礼乐秩序C.加强中央集权D.建立教育体系

3.以下中国画吸收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的是

A.《夫妇夜饮图》B.《洛神赋图》C.《墨梅图》D.《送子天王图》

4.清人郭嵩焘说:

“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能望江浙,其推算不能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唯其心朴而心实也”,对这一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江西湖广商人善于把握商机B.晋商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诚信

C.江浙商人富于经商能力D.晋商因朴实而从事商业

5.洋务运动“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

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铁路矿务局 D.福州船政局

6.历史课上,吴老师组织学生探讨《甲午战争是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课题,下列可以支持其观点的有:

列强的侵略

①由沿海深入内地②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

③由军事侵略为主转变为经济侵略为主④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

7.孙中山指出: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8.某历史教研网站设计了一个关于中国近代社会物质生活及习俗变化的网页链接,其中包括服饰、社会习俗、饮食居住、礼仪、大众传媒、交通通讯。

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流行语言B.网络普及C.自驾旅游D.民航大国

9.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合作化与新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点是

①都给农民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②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③都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④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

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当时毛泽东主张改善中美关系意在

①改善中国国际环境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创造条件

③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④打破与大多数西方国家外交的僵局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1.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我国开始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有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这段论述的主要意义在于

A.第一次系统概括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C.奠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

D.确定了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

13.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中说: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

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这句话的含义是

A.教会权力应高于世俗权力B.世俗权力受教皇的委托

C.教会权力只受上帝的制约D.世俗权力应高于教会的权力

14.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

以下有关议会的正确叙述是

A.英国“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制

B.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

C.法国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举总统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立法权

15.科技史专家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

”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展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②飞机③手机④磁悬浮列车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③④

16.《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他们可以了解

A.资本主义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的进步作用

B.普法战争推动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

C.无产阶级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D.资本家从工人那里无偿取得的利润被称为剩余价值

17.右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

A.1918—1920年B.1921—1924年

C.1925—1936年D.1985—1991年

18.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日益深刻的影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电影的发明者是美国人格里菲斯B.卓别林是默片时代的国际巨星

C.一战前电视已大规模普及和运用D.二战后彩色电影和立体电影问世

19.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西欧走向联合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不结盟运动兴起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20.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指出:

“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还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

它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跨国公司准备在全球开展业务

B.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跨国公司的相互兼并

C.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强有力的推动者

D.世界各国的经济命脉正在日益被跨国公司控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0分,共计60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古代雅典政治机构

材料二(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

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度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度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分)

 

(3)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及弊端。

(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2分)

22.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

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

图一经济危机中等待救济的群众图二田纳西水利工程

材料三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四负责健康与工作的(英国)国家顾问达梅·卡罗尔·布莱克受英国卫生部和就业与养老金部的委托,将于下周发布一份关于疾病与工作能力丧失间关系的救济金体系报告。

她对《星期日电讯报》记者说:

“我们曾经到过一些地区,有一些家庭三代人从来没有工作过。

如果你的祖父和父亲从来都未曾工作过,你怎么可能会认为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

这名医学教授呼吁对那些成年失业者逃避工作的模式展开研究。

她也表示出担忧:

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出懒于工作的孩子。

  

这份报告将提出警告:

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400亿英镑的负担。

这份报告的内容还将包括:

在5岁至1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父母都没有工作过的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几率是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的5倍。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方式。

(1分)

 

(2)材料二中图二与图一相比,在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1分)对缓和危机有什么不同?

(2分)

 

(3)据材料三,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有何新发展?

(1分)原因是什么?

(3分)

 

(4)据材料四,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就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二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后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轻重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

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材料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它提出了“平民文学”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

乃是这个运动未能全竟其功的原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从受压迫的青年和受压迫的妇女——激进分子们在他们的刊物上予以全面详尽论述的话题——受压迫的劳工大众,激进分子注意焦点的这一转变结果形成了他们与劳工大众的一种新的认同……不久,年轻的激进分子们就被劝告要到劳动人民中去工作,而且他们当中有人这样做了——彭湃在海陆丰的农民中间,张国焘和邓中夏在北方的铁路工人中间,毛泽东在长沙的工人中间,还有恽代英在武汉的工人中间。

──《剑桥中华民国史》(上)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

(1分)其主张引发了什么重大历史活动?

(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意义。

(2分)

 

(2)材料二认为实现国家富强的关键是什么?

作者是如何实践自己的认识的?

(1分)根据材料三分析其“未能全竟其功”的主要原因。

(1分)

 

(3)材料四中“激进分子”指什么人?

(1分)与材料一、二相比,他们的政治活动有什么特点?

(1分)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

(1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得我国无用之物,而失我国有用之宝,导致奢侈淫逸,失我国有用之货,缺衣食品店之资,器用之本。

──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三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

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

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洽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

三、实地考察欧美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于我国国民之略……。

一日本使员记载:

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宇内建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

20080423

──《日本政治史》

材料四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在对待外来文明的态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分)

 

(2)据材料三,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派团出使欧美的目的。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政府采取了哪些如材料四所说的“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措施?

(4分)

 

(4)综上所述,我们从中获得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1分)

 

25.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浩瀚长河中,诞生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李时珍,字束璧,祖某,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

……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

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覼(叙述)。

善医,即以医自居。

——顾景星《白茅堂集》卷三十八

材料二时珍曰∶“蘋,乃四叶菜也。

……《韩诗外传》谓浮者为杏 ,沉者为蘋。

 曜仙谓白花者为蘋,黄花者为杏。

苏恭谓大者为蘋,小者为杏。

杨慎《卮言》谓四叶菜为杏。

……皆无一定之言。

盖未深加体审,惟据纸上猜度而已。

时珍一一采视,颇得其真云。

其叶径一、二寸,有一缺而形圆如马蹄者,莼也。

似莼而稍尖长者,杏也。

其花并有黄白二色。

叶径四、五寸如小荷叶而黄花,结实如小角黍者,萍蓬草也。

……四叶合成一叶,如田字形者,蘋也。

如此分别,自然明白。

” 

——《本草纲目》第十九卷草部

材料三曼陀罗花是一种具有麻醉作用的重要药物。

由于方言不同,名称不一,以致无人认识。

李时珍按照古书对曼陀罗的描写,到武当山访问药农,重新确定了这味药物。

……首先是经过尝试证实了关于它的传说:

“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

”李时珍试验之后更正说:

”予尝试之,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

”说明笑或舞不是来自采花者,而是麻醉后的表现。

其次,证实曼陀罗花,须与火麻子花同用,才具有麻醉作用。

他说:

“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许昏昏如醉。

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

”不难想象,曼陀罗花同火麻子花,合药的方法,服药的剂量,李时珍经过多次尝试才弄得如此准确。

——唐明邦《李时珍评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影响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的主要因素。

(3分)

 

(2)据材料二、三归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的问题。

(3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李时珍是如何解决以往医药典籍存在问题的?

(3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李时珍的治学特点。

(1分)

 

南师附中2010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

历史试题答题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0分,共计60分。

21.

得分

评卷人

 

22.

得分

评卷人

 

23.

得分

评卷人

 

24.

得分

评卷人

 

25.

得分

评卷人

 

南师附中2010届高三年级学情分析样题

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D

B

C

A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C

C

A

A

B

D

C

二、本大题共5小题。

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2分,第24小题10分,第25小题10分,共计60分。

21.

(1)不同:

君主专(独)断(君主专制)(1分);集体决策(民主决策)。

(1分)

(2)特点:

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1分)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

(1分)

影响:

完善了三省六部制;(1分)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1分)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1分)

(3)意义:

形成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1分)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分)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1分)

弊端:

少数“成年男姓公民”的民主;“外行治国”;民众易受少数政治家的蛊惑与控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任答2点,给2分)

(4)认识:

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各有利弊(或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1分)不同的政治制度之间应该互相借鉴。

(1分)

22.

(1)方式:

国家通过立法保障劳动者权益。

(1分)

(2)不同:

以工代赈(或图一直接、图二间接)。

(1分)

作用: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或生产);(1分)

缓和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1分)

(3)发展:

形成完备的社会保障(福利)制度。

(或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1分)

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民主思想和意识的加强;工人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为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等。

(只要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每点1分,共3分)

(4)问题:

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1分)造成国家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1分)国民心理疾患明显加剧;(1分)影响社会健康、正常发展。

(1分)

(5)看法:

恰当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2分)

或:

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1分)社会保障制度应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如答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1分,总分不超过2分)

23.

(1)关键:

立宪法,开国会(或实行君主立宪)(答民主共和不给分)(1分)。

活动:

戊戌变法,(1分)

意义: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分)

(2)关键:

促进国民的觉醒。

实践:

提倡“民主”和“科学”,发动新文化运动。

(1分)

原因:

没有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1分)

(3)激进分子:

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或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1分)

特点:

把马克思主义和工农运动相结合。

(1分)

史实:

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出版刊物;创办工人学校;建立共产党。

(答出三点得1分)

(4)认识:

民众(人民)的觉醒(觉悟)是社会进步(变革)的条件。

(或先进的思想只有符合国情才能变革社会)(1分)

24.

(1)变化:

由排斥到引进(学习)(1分)

(2)目的:

修改不平等条约,建立平等关系;(1分)学习欧美先进制度;(1分)

学习外国先进技术;(1分)富国强兵。

(1分)

(3)经济:

国家扶植和发展国营企业、私人企业。

(2分)

政治:

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加强天皇制。

(2分)

(4)启示:

学习外来文明要和本国国情相结合。

(或创新发展与继承传统相结合)(1分)

25.

(1)因素:

出身医学世家(或受家庭熏陶);(1分)科举受挫;(1分)博学。

(1分)

(2)问题:

没有深入实践仔细观察(或照搬或套用前人结论);(1分)药物分类或名称表述混乱(或名称不一);((1分)药性记录不准。

(1分)

(3)解决:

研读;请教;实践;总结。

(任答三点给3分)

(4)特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