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2156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1819学年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

安徽省蚌埠田家炳中学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小题,9分)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无视“禁忌”的。

“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

”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

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

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而《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

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

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

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

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的印象。

C.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穿越

徐慧芬   

过年的时候,家里开始有了家的气氛。

儿子儿媳、孙子孙女,回到他身边,吃团圆饭来了。

除夕日正午,他在老伴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摆了几碟菜,这些菜都是她喜欢吃的。

做菜是他的专长,退休前,他是一家大饭店的厨师;退休后,他的厨艺,只为老伴和子女服务。

可是两年前老伴走了,把长长的寂寞留给了他。

现在孩子们要回来过年了,还答应在这个老窝里住上几天,他多高兴呀!

    毕竟他也老了,体力不似当年了,为了操持这顿团圆饭,也为了让这一家子团圆在一起的几天好吃好喝,他在腊月初就忙开了。

采购选料,他样样亲力亲为。

一个好厨师对菜肴的品质哪能放低要求呢?

   厨房里,煎煮炖炒炸,十八般武艺都出手了。

傍晚时分,一桌色香味俱全、充分展示他厨艺的年夜饭摆上了桌。

“哇!

”大家都欢呼起来,不约而同举起了手机,一阵“嚓嚓嚓”,把他的厨艺定格在相机里,又传向四方。

听着这“嚓嚓嚓”的声音,他的心里荡漾开一朵花。

他敲了敲酸疼的腰背,招呼大家:

“吃吧吃吧,快吃吧!

   可是他渐渐觉得不对劲了。

先是上小学的孙子离开了饭桌,拿个大盘子装满他爱吃的菜,端到隔壁房里在电脑前玩起了游戏,边玩边鼓动嘴巴。

才上幼儿园的小孙女,也不肯放下手上的ipaD.摇头晃脑不停地刷屏,忘了吃饭。

儿子儿媳的手机也不失时机地热闹起来,“滴滴滴”,“丁零零”,此起彼落。

大家隔空对话,相互穿越,收信发信,不亦乐乎。

   一盘春卷端上桌,他催促大家趁热吃,可没人理会。

他夹了一个春卷送到电脑旁的孙子嘴里,问:

“爷爷做的春卷好吃吗?

”孙子盯着电脑屏幕说:

“爷爷别烦我,我在穿越呢!

”他回到厨房,一刻工夫,又端上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圆,这汤圆里的配料是他的独门秘诀。

他对儿子说:

“这馅是你最喜欢吃的,还记得吗,有一次你吃得太快噎住了,你妈都急得哭了。

”他说了两遍,儿子似乎向他点了点头,眼睛却对着手机屏幕放声笑。

他又说起从前过年时的一些趣闻,可还是无人响应,即便偶尔搭上一句,面孔眼睛也并不朝向他。

散了席,他回到厨房,整理归置。

不知怎么手一抖,一只瓷盘掉在地上,碎裂的声音不算轻,他探头朝外望,不知是否惊动了大家。

晚辈们窝在沙发里,盯着屏幕摇着手机,正忙着抢红包,谁也没觉察到。

他叹了口气,收拾完碎片,洗好碗,出去倒垃圾。

   两个小时过去了,这群人才发现他不见了,于是开始着急起来,出门去寻找,附近的大街小巷跑了个来回没找到,又折回家里,还是没见人影,就开始往亲戚朋友那里打电话,都说没来过。

   正要报警时,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

一家子全都蹦到他跟前,问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了,为什么不说一声,让大家好着急!

    他一屁股坐到凳子上,埋下头不想说话。

孙子催着问,他才有气无力地说:

“爷爷穿越去了。

   孙子感到奇怪:

“爷爷您还会穿越啊!

刚才您穿越到哪里去了?

   他说:

“爷爷呀,穿越到了一个古老的星球上,在那里很多人围在我身旁,陪我说话,哄我开心。

我问他们:

‘你们都是谁呀?

’他们说:

‘我们是您的孩子呀,您怎么不记得啦?

’他们还对我说:

‘您已是快七十的老人啦,应该享福啦,以后我们会陪着您照顾您,让您开心每一天……’”

   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

(选自2017年第5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

A.主人公在洗碗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瓷盘,后来“他叹了口气”,这一细节表现了他既想引起家人关注却又怕被家人发现的矛盾心理。

B.家人发现“他”不见后,又是出门寻找,又是打电话向亲戚朋友询问,甚至想要报警,这反映出家人对此前的态度和行为深感愧疚,已幡然悔悟。

C.作者没有直接叙述主人公离家两个小时里的行踪,而是在后来与孙子的对话中进行补叙,这样写可使小说充满悬念,更易吸引读者。

D.小说写的是发生在一个家庭里的故事,但主人公的遭遇并非个别现象、偶然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而小说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E.老人为儿孙端春卷、送汤圆的热情与儿孙回应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出隔代人的心里隔膜。

5、作者在文中反复提到主人公的“厨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6、小说的题目“穿越”包含了哪些丰富的意蕴?

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探究。

 

7、结尾句“他说不下去了,声音开始哽咽”,体会这“哽咽”中蕴含了老人怎样的复杂心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一)文言文阅读(4小题,19分)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

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

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①,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

甫上疏言:

“罪细,不宜免大臣。

”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稚子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

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

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

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

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常醉登武床,瞪视曰:

“严挺之乃有此儿!

”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一日欲杀甫,集吏于门。

武将出,冠钩于帘者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

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

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

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

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

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

①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B.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C.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D.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自是不甚省录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科举制度中,参加最后一级考试,称为“举进士”。

凡中试者,谓之“进士”。

B.关辅,“关”指关中,“辅”指三辅。

三辅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此处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C.节度有调度、指挥的意思,此处引申为节度使,是指地方的军政长官。

D.大夫死称“卒”,天子死称“崩”,亲王、诸侯死称“薨”,士死称“不禄”。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天宝十三年,杜甫向玄宗进献了三篇赋,得到赏识,因为文辞突出而被授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又做过右拾遗的官。

B.朝廷召杜甫任京兆府功曹参军,他没有到职。

适逢严武初任剑南东、西川节度使,于是杜甫前去投奔他。

严武立即上书推荐其为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职。

C.杜甫游岳祠时,突发大水,十多天找不到东西吃,县令备船来迎接,才回来。

耒阳县令为他摆设了烤牛肉和白酒,杜甫喝得大醉,晚上就去世了,享年五十九岁。

D.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自我约束,喜欢谈论军国大事,虽立意鲜明高超,但是不切近“实际”;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但能坚守节操;创作的诗歌,多感伤时局。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

(5分)

(2)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稚子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5分)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①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②故道风烟在,翁仲③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④。

【注】①柳宗元、刘禹锡因参予“永贞革新”而久遭贬谪,奉旨返京后,再度被远谪。

此诗便作于两人在衡阳分手、各赴谪地之时。

②伏波:

这里指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其在抵御外侮、平定叛乱上功勋卓著。

③翁仲:

后世称石像或墓道石为翁仲,此指伏波将军庙前的石像。

④濯缨:

洗濯冠缨。

《楚辞•渔父》中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句。

后以“濯缨”比喻超脱世俗,操守高洁。

 

12、“伏波故道风烟在”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

 

13、尾联“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小题,6分)

14、补写句子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______。

(2)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饭疏食饮水,______,乐亦在其中矣。

(4)君子喻于义,______。

(5)在《论语》中,曾参用“______,______”指出有抱负的人胸怀广阔、意志坚强才能担大任,并借此鼓励门人要有理想还要有恒心。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9题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

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不是文化风尚的观看者,而是文化景观的制造者。

然而,新科技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

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掉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_______,是否还有精神家园?

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_______,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

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

(              )。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大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_______的网络文化?

文化之河能否_______,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15、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们不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而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B.他们是文化风尚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景观的制造者。

C.他们不是文化景观的制造者,而是文化风尚的观看者。

D.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的一项是()(3分)

A.草根越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缺少文化的话语权;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越能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

B.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越能在原有的格局中掌握话语权。

C.草根越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缺少文化的话语权;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D.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千篇一律        言简意赅鱼龙混杂细水长流

B.如出一辙        一针见血席卷天下细水长流

C.千篇一律        一针见血席卷天下源远流长

D.如出一辙        言简意赅鱼龙混杂源远流长

18、新华网“教育·读书”论坛以“我最印象深刻的中学课本人物”为话题向网友征集人物点评。

请你仿照示例从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以下人物中选择两个最令你感动的人物,写一句点评的话。

要求:

形式工整,可不完全拘泥于示例句式。

     窦娥  鲁侍萍  哈姆莱特  苏轼  李清照  廉颇  蔺相如  苏武    

   示例   人物:

大堰河

           点评:

用勤劳打点悲苦岁月,以爱心彰显善良人性

(1)人物:

____________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人物:

____________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6分)

“O型血的人最招蚊子”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研究发现,①____________________。

蚊子侦测和定位叮咬目标,最重要的线索是二氧化碳气流,而非血型。

通过辨别气流方向,②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人体汗液中的丙酮、乳酸等多种化学物质又能引起蚊子的兴趣。

因此,喘气较粗的胖人和爱运动的人,③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平时要注意防蚊。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年轻人要去远方,途中,遇一条恶狗挡道。

年轻人并不与它对峙,而是绕道而行。

   一路人见了,对年轻人说,一条狗都让你怕了,又怎么去远方呢?

年轻人说,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与狗纠缠。

   路人说,在通往远方的途中,会遇到许许多多像“恶狗挡道”一样的障碍,你不去一一战胜它们,那怎能到达远方呢?

   年轻人回答说,正因为通往远方的途中有许许多多障碍,所以才要有选择地去避开它,如果一遇障碍,就非要去扫平它,反而误了行程。

有时,避开障碍,绕道而行,不失为一条更有效的捷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和解析

1、(3分)A解析B张冠李戴,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强加因果,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

D曲解文意,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3分)D结合全文可知:

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故D分析不正确。

3、(3分)C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

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故C说法不正确

4、DE(4分)

5、(5分)主人公“厨艺”高超,且精益求精地准备年夜饭,可以表现对亲情的重视与渴望,丰富小说内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1分)主人公大展“厨艺”烹制的年夜饭被沉迷于“穿越”虚拟世界的家人漠视,形成情节上的冲突,利于推动情节发展;(2分)这种借“厨艺”展开的情节上的冲突反映出老人与晚辈之间存在精神隔膜,突显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利于深化小说主旨。

(2分)

6(6分)①以小说中“他”的儿孙为代表的现代人,利用电脑、手机等通讯工具,穿越时空,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之中。

②以“他”为代表的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穿越时空,沉浸在对畅享天伦、其乐融融的家庭亲情生活的回忆和期盼之中。

③小说倡导人与人之间穿越隔膜,加强理解与交流,建立精神愉悦、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7(6分)可从“对儿孙的失望、对过去的回忆、对未来的担忧及期盼”等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

8、A(3分)

9、(3分)C“此处引申为节度使,是指地方的军政长官”错,此处当为动词,担任节度使。

10、(3分)B严武立即上书推荐其为参谋”错,“立即”文中没有此信息

11、①(5分)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并命令宰相考试他的文辞,提拔他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命。

②(5分)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有盗寇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

12、(6分)在追忆前贤开创的丰功的时候,古今对比,感慨自身飘零于世,壮志难酬。

13、(6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不必临河取水,离别时的眼泪就可以洗濯冠缨,表现诗人珍重惜别的感伤,以及历尽艰辛的悲怆。

用典(或对典结情)。

“濯缨”用《楚辞》之典,有与友人共勉之意,希望彼此无畏打击,保持志行之高洁。

参考译文:

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

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

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

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14、名句默写(6分)

非礼勿动;

欲速则不达;

曲肱而枕之;

小人喻于利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15、(3分)D

A不合逻辑,这两个句子不是选择关系,是递进关系;语序不当,先“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再“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B语序不当。

C不合逻辑,这两个句子不是选择关系,是递进关系。

16、(3分)D根据选项中“草根”和“精英”两句的对称关系,由此排除BC;根据文意可知是在强调“草根拥抱新的文化场”和“精英更晚地接受新事物”,排除A。

故D正确。

17、(3分)C千篇一律:

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

现指文章公式化。

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如出一辙:

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

一针见血:

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言简意赅:

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

鱼龙混杂:

形容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席卷天下:

形容力量强大,控制了全国。

细水长流:

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

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

源远流长:

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

结合语境分析应依次填入:

千篇一律,一针见血,席卷天下,源远流长。

故C正确。

 

18(8分)

窦娥      六月飞雪怨气冲九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