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712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docx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

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构想

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先导性奠基工程。

从国家基本现代化的宏观视野考察教育现代化、勾画出未来5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从而成为规划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和制订“十一五”教育规划的基本依据。

因此,教育现代化是统领未来20—50年我国教育发展的纲领。

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我国教育现代化问题进行研究:

Ø对理论界有关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衡量指标和特征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教育现代化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制度,要正确处理与指标之间的关系。

Ø对国际部分发达国家和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的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对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Ø集中阐述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可能性,从国际视野和国际行动审视教育现代化的世界性趋势,揭示世界教育现代化的多样化发展道路和国家战略重点;提出教育现代化是我国国家现代化的核心与基石,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抉择,是新世纪实现我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现实选择。

Ø到2050年,与国家三步走的现代化战略目标相对应,提出分三步实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构想,并通过教育的超前发展,促进我国实现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转变,确保我国本世纪中叶基本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Ø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和行动框架,提出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要注重制度创新,区域推进,整体发展;要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成为全社会的一种实践;实现政府转型,形成有利于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良好发展环境;正确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国际经验与中国特色、吸收先进文化与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

一、教育现代化:

内涵、衡量指标及其主要特征

现代化研究起于20世纪50年代,概括的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也就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急剧变革。

而我国对教育现代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但真正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教育现代化的问题是90年代以来的事情。

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从此,关于教育现代化的研究也成了教育理论界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研究

什么是“现代化”、如何界定“教育现代化”,既是热点问题,也是规划和研究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1、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有学者认为:

“教育现代化就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过程,”并且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

”同时指出“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不是教育西方化”等。

基于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也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是从低级向高级、从不完善走向完善、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状态转化并不断升级且具有明显阶段性特征的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

2、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状态,其目标指向人的现代化。

有学者从“运动”的现代化和“状态”的现代化出发,指出动态的教育现代化既是与世界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发展和变化,也是与它所处社会的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发展和变化;而静态的教育现代化是指教育所具有的能够体现当代教育发展的高度或现代水平的形态,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

而“实现人的现代化”则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任务。

3、从内容角度加以界定教育现代化。

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包括六个方面,即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育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现代化。

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至少具有三个不同的层面:

教育在物质层面的现代化:

即教育在数量、规模上的发展,以及在办学条件、校舍、设备、技术手段、教育经费等方面的先进程度;教育在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教育价值、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方面的现代化。

还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除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次外,还包括知识层面的现代化。

具体指学校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的现代化。

另外,对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也有学者这样概括:

“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教育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所达到的一种新的教育形态,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现实转化,是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内的教育整体转换和全面进步的过程。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素质的现代化。

”还有学者从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功能、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出发,认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其具体内涵包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到国内对于教育现代化的界定比较宏观,或者说是有点笼而统之,缺乏对本质内容的揭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国内很少有人把教育现代化放在整个社会现代化的背景下来进行动态的考察。

也很少有人从政策的层面研究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阶段及实施的步骤等。

(二)教育现代化的衡量指标及标准

一些国际机构和发达国家通用的衡量教育发展水平的世界教育指标及其主要内容,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对教育现代化程度的衡量,为我们提出教育现代化的衡量指标、标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1、世界教育指标:

主要内容及特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

世界教育指标

联合国教科文每年度编撰的《世界教育指标》共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

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识字率、文化和通讯;学前教育入学率和正规学校教育的年限;义务教育和小学教育年限、小学学龄人口和入学率;小学教育的内部效率;中等教育年限、学龄人口和入学率;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和中学教育的教师;第三级教育的入学率、按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第三级教育按学科大类分类在校生和毕业生;私立学校在校生比例和公共教育经费;公共经常性教育经费投入。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教育指标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自1991年以来,每年发布OECD教育指标。

2001年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部分:

教育的背景;教育的经费投入和人力资源投入;入学机会和教育的参与与进步;学习环境和学校的组织;教育对个人、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学习的成果。

这6个方面包括了教育的背景、投入、过程、结果,可以认为OECD的指标是综合运用“背景、投入、过程和成果”(简称CIPP模式)分析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的典型代表。

——世界银行(WorldBank):

世界发展指标

世界发展指标主要内容包括概况、人口、环境、经济、政府与市场和全球的联系等六个部分。

与教育和人力资源直接相关的是人口部分的指标,由人口动态,劳动力结构,按经济活动划分的就业,失业,工资与劳动生产率,贫困,与贫困有关的社会指标,收入分配或消费结构,对易受伤害程度的评估,改善保障程度,教育投入,受教育的机会、教育效率,教育成果,卫生保健支出、服务和使用,疾病防治,体育卫生,健康和死亡率等19个方面的84个指标。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

人文发展报告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编撰的《人文发展报告》包括8个方面的指标:

人类发展指数,寿命与健康,获取知识,获取资源和高质量的生活,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的安全,实现男女平等,人权和劳动权利。

这8个方面下又包含29个项目,每个项目由若干指标构成。

——美国教育部:

教育统计和教育状况

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每年出版多种统计报告,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有《美国教育统计摘要》、《美国教育状况》、《美国州教育指标》、《教育统计季刊》、《教育统计预测》等。

这里我们仅择要介绍两种。

《美国教育统计摘要》从1962年开始出版,至2001年是第37次。

2001年的《美国教育统计摘要》由7个部分构成:

各级各类教育概况,初等和中等教育,中学后教育,联邦教育项目及相关法律,教育的结果,教育的国际比较,图书馆和教育技术。

统计数据涉及的X围很广,包括学校数、学生数、教师数、毕业生数、人口的文化程度分布、教育经费、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资助、图书馆、以及国际比较数据等。

此外还包括一些非数量的事实性内容,例如列出了美国自1787年至2000年颁布的所有教育法令及其主要内容。

《美国教育状况》共由六个部分构成:

教育的参与,学习的结果,学生的努力和教育的进步,小学和中学教育状况,中学后教育状况,社会对学习的支持。

每个部分包括若干指标,一共有44个指标。

2、国内对教育现代化指标及标准的研究

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教育现代化指标或标准体系的研究,可以说其所用指标大多来自二手资料,如:

——有学者提出20世纪末国际上对教育现代化比较通行的量化标准,包括公共教育经费达100亿美元以上,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7%以上,人均公共教育经费100美元,留级生百分比在4%以下。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60%以上,小学净入学率95%以上,中学净入学率90%以上,大学毛入学率30%以上,预期的正规教育年限为13年以上,每10万居民中大学生数2000人以上,成人识字率95%以上(资料来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

——有学者认为教育现代化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南,以中等发达国家教育水平为参照系建立教育现代化标准体系。

这个体系由教育思想、教育发展水平、教学体系、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构成。

其资料来源分别为世界银行1994世界发展报告、UNESCO1993世界教育报告以及UNDP1992年测算。

——有研究机构对世界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教育发展的若干关键性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XX、XX等发达地区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指标,提出了我国发达地区“十五”时期和2010年基础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标设定的建议。

该指标体系由教育投入指数、教育规模指数、教育成就指数和教育质量要求四个方面组成。

其中所用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组撰写的《2001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研究与革新中心编著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要览》。

——有学者对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

认为教育现代化很难用一种指标去衡量,因为教育现象本身是十分复杂的,它既不能用单一的量化指标去说明,也不能用纯粹模糊的定性指标去概括,必定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作为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包括:

教育制度,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手段与设备,教育管理的制度化、理性化及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教育队伍状况五项定性指标;教育现代化是有阶段之分的,不同阶段的教育现代化应该有不同的衡量标准。

为了论述方便,把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阶段。

根据目前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的教育发展水平,认为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中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人数、公共教育经费占P的比例、人均公共教育经费七项定量指标是衡量教育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方面。

——有学者认为对基础教育现代化标准的思考应打破平面、单一的常规思维模式,采取立体思维方式。

将基础教育现代化标准视为一个三维结构体:

观念维(教育社会化、XX化、个性化、国际化、信息化、法制化等价值取向),成就维(教育发展水平、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管理、教学体系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层次维(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等不同层次的现代化标准)。

其中每一维度又包含若干子目标系统,成就维的每一子目标又可以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子目标,如此细分下去,便形成多级子目标。

根据已经建立的多级目标系统,对每一个以定性形式出现的子目标赋予一定的数值,由此形成一个评估指标体系。

3、教育现代化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观点:

——把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目标,从相对静止的角度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八个重要特征:

教育的全民性;教育的XX性;教育的终身性;教育的生产性;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信息化;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科学性;

——把教育现代化作为一个过程,从动态的角度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会表现出的特征:

教育现代化具有历史性、动态性、阶段性、差异性、相对性。

——教育现代化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其具体特征为教育发展的受动性、能动性、继承性。

开放性、生产性、终身性以及多样化。

我们认为: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理念,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制度,要正确处理与指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内涵广泛的发展理念,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发展与改革过程;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永无止境的目标追求;教育现代化是一种制度,是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并随着一定条件而变化的现代化,必须与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包括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人文现代化等联系起来。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其教育现代化有不同的内涵。

教育现代化既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必要支撑和前提。

教育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密切相关,教育现代化发展规划及其研究只能借助一些指标,从一些侧面描述某一段时间、或某一地区教育发展大致达到某一相对的现代化水平,但不能够完全指标化,更不能用数字精确衡量。

二、教育现代化实践:

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之路

(一)世界部分国家教育现代化之路

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道路和模式是多样化的。

部分国家教育现代化所采取的政策和主要做法,为我国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英国教育现代化

英国的现代化是通过从社会自身不断发展出有利于现代化的因素而实现的,它是历史上少有的典型“内发型现代化”国家。

其特点是:

——注重通过立法、监督和拨款来推进教育现代化

英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尤其在19世纪后,英国政府对教育的介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控制与指导主要是通过立法、督导和拨款来实现的。

如表现在教育经费上,政府投入力度愈益加大,民间团体(尤其是教会)在经费投入上的比例越来越小。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教育投入比例上还形成了一种有效的机制。

——教育内容与课程结构渐进现代化

适应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经济发展需要,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内容都在不断的扩充与变革。

教育内容的世俗化、科技化、大众化缓慢发展,XX教育、古典课程渐次向世俗性转变,机工、化学、物理、解剖、园艺、农学、航海学、现代外国语、数学等科学知识皆进入了学校课程。

二战后英国这一进程明显加快,课程的变化是显著的。

——教育的结构更加合理化、XX化、效率化。

英国教育结构的完善如同教育XX化进程一样,也呈梯级升进之势,先是解决初等和中等教育的衔接问题、中等教育结构的调整问题,后是解决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调整与完善问题,到70年代末,英国现代教育结构已基本定型。

从另一方面再次体现出教育现代化的稳健性与渐进性的特点。

——改革教育体制,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

2005年10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公布了《为了全体学生:

更高的标准,更好的学校》的白皮书,其主要内容是改革教育体制,给学校更大的自由,给家长更多的权利,给每个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

白皮书标志着英国政府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力度提高教育标准,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英国教育现代化的渐进式发展还体现在教育的福利化、制度化、世俗化、XX化、大众化上。

2、美国教育现代化

美国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和美国历史的情况是相适应的。

民族的创新精神、实用主义哲学、强调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个人主义精神也就成为了美国的一种文化。

而美国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文化和传统。

——教育改革注重发扬美国民族的创新、实用主义精神

美国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向欧洲、前苏联等进步教育措施与理论学习,并与本国的教育结合起来:

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重视把现代科技广泛地引入教育内容与方法中。

19世纪下半叶以“莫里尔法案”为号角,以“康乃尔思想”和“威斯康思想”为代表的“增地学院运动”开拓性地发挥了美国高等学校直接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这场实用主义运动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注重教育法规在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纵观美国二战后的教育发展史,可以说是一个借助立法促进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历史。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1944年通过了《退伍军人重新适应法》和《退伍军人就业法》。

通过这两个法案的颁布及实施,美国政府借助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不仅避免了战后大规模失业危机的出现,还造就了几百万专门人才,从而大大增加了美国的国力。

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防教育法》,确定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整个教育体系改革的大方向,成为美国近几十年大规模教育改革的起点。

——把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焦点集中到加速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来

近年来,美国把国家发展战略目标集中到加速教育改革与发展上来。

1989年,美国总统和50个州长联手召开了美国教育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教育首脑会议”,提出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六项全国目标”;克林顿执政后强调,作为总统在今后4年最优先解决的课题是使全体国民受到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必须使全美8岁儿童学会读写、12岁孩子能联机上网接受多媒体网络化教育、18岁青年能上大学、每个国民都有继续学习的机会;布什在就任总统后的第2天,就制定了联邦政府关于教育改革的政策,并签署了《不让一个儿童落伍法》(NCLBAct),并提出学校要有更强的绩效责任、家长和学生有更多的选择、各个州和学区以及学校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各个州、学区和学校具有更多运用联邦教育经费的灵活性。

——重视推行优质教育,注重普遍提高教育质量

美国近几届政府都十分重视推行“优质教育”,注重普遍提高教育质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于2000年在《新闻周刊》发表题为“没有哪项任务比这更重要”的文章,强调“把美国的公立学校变成21世纪最好的公立学校。

”在《2061计划》中,美国强化全国设置统一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力图建立、实施一种与现行课程和教育不同的课程模式与教学,以大力提升全美青少年的科学、数学与技术素养。

3、日本教育现代化

日本现代教育发端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二战后步入新的现代化进程,70年代日本教育达到了较高水平。

日本教育现代化所创造的宝贵经验,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政府与全社会高度重视教育,实施“教育立国”战略;重视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将发展教育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重视教育立法,为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大力支持私立教育,实现教育大规模迅速扩X;吸收东西方文化精华,注重教育对外开放;重视职业教育,强调产学合作教育,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

近年来,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

——修改教育基本法;

——修改学习指导纲要:

2003年10月,中央教育审议会提交了“有关当前初中等教育的教育课程及充实、改善指导方法”的报告,文部省采纳了这一报告,并于2003年12月修订了部分学习指导要领。

——推进初中、高中一贯制教育;

——改革义务教育经费的国库负担制度;

——国立大学实行法人化:

在21世纪初期的教育改革中,日本着重关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主要由文部科技省颁布了《国立大学重建方针》(2001)和《30所一流大学计划》(2001)。

强调:

合并与联合国立大学、改革大学的创办类型,如从国立到独立的法人团体、为每个学术机构和单位引进外部评价机制。

2004年4月1日,按照《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的要求,诞生了89所国立大学法人和四处大学共同利用机构法人。

——实行新的留学生政策,积极推进学术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4、新加坡的教育现代化之路

新加坡在推教育现代化过程中的鲜明特点是注重普及与提高,通过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新加坡教育改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不断增加教育投资,增长速度超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

——改革小学升留级制度,实行小学免费教育和自动升级制度,努力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改革中等教育体制,推迟中学生分流的时间。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行工业训练计划。

——积极调整与扩充高等院校,使之尽快适应现代科技进步的要求。

——在实践中不断推动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大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新加坡各高校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如:

新加坡积极吸引国外知名大学在新加坡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

自1997年至今,以医学、商学、后勤学和工程学见长的世界顶尖学府在新加坡设立了分校,包括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学院、芝加哥大学商学院、乔治亚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慕尼黑理工大学、法国INSEAD工商管理学院、XX交通大学、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EindhovenLniversityofTechnology)、斯坦福大学、U21联大(Universitas21Global)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增强与国外机构的教学科研合作,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新加坡各高校也增强了与国外高校和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和开办课程。

5、俄罗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构想与政策重点

俄罗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构想包括以下5个关键部分:

普及基础教育、保证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全面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国家教育管理的效益以及增加教育财政预算。

普及性、质量和效益是其中的关键性词语,也是实施构想所要达到的目标。

改革措施:

——通过“俄罗斯联邦国家教育学说”。

——修改教育法。

——改革基础教育。

将基础教育11年教育学制转为12年。

——发展远程教育。

——高教改革受关注:

加强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科研力量的作用;注重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互补和融合;改革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管理和评估方式。

现阶段实现俄罗斯联邦教育现代化的政策重点是:

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保证提升高质量普通教育的可行性;发展现代化的不间断的职业教育体系;继续完善使计划内教育资金有效使用的保障机制,建立吸引个人和集体资金投入教育的机制和激励措施,提高教育对投资的吸引力;实施按人头计算的拨款原则,建立高效的教育服务市场。

(二)我国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实践:

五省市教育现代化简况

我国许多经济发达地区,如、XX、XX、XX、XX等都提出了“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并作出了要把本地区建设成为教育强省(市)或教育发达地区的战略部署,制定了若干年后本地区教育达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同期教育发展水平等具体目标。

1、

——总体目标

2004年7月7日,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实施首都教育发展战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

提出到2010年,首都要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到201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是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其标志为:

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质量明显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职业教育更加发达;高等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学习型城市初步形成;教育对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学习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初步构建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制和教育体系。

——基本思路

按照2010年发展总目标,市将全面启动教育现代化试验城市建设,推进教育创新。

试验的基本思路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进一步营造崇尚知识、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氛围;构建首都现代教育体系,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健全和完善保障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活力和效益;集成整合首都区域教育资源,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能力。

试验将从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教学改革、集成整合教育资源、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与知识创新、产学研合作、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经验、建设学习型城市7个方面展开。

市提出了2010年首都教育发展的事业发展目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目标、办学条件建设目标、体系建设目标等,包括: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超过12年,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等。

2、XX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