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材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525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阅读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课外阅读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课外阅读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课外阅读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课外阅读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阅读材料.docx

《课外阅读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阅读材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阅读材料.docx

课外阅读材料

送红包

  端午节这天,村里来了一个招工指标。

老李头合计了半天,决定采取行动。

晚霞将尽,他拿了一个红包——200元钱,去拜访姚书记。

路上,他在心里骂起了自己:

你个老东西瞎了眼,去年为啥怀疑姚书记挪用公款,带头告人家状?

最后水落石出,人家没有那回事,这仇,人家能不记?

姚书记开门迎进了他:

“李大哥,我刚要出门去找你,可巧,你来了,明天让你儿子去卫生院体检,咱支部决定让他到化工厂上班。

“我儿子?

“对。

今年春天你住医院花了一万多块钱,全村数你日子紧。

老李头眼圈一红,手一松,红包落在了地上。

(1)各用一句话准确概括这个故事的情节。

  ①开端:

  ②发展:

  ③高潮:

  ④结局;

(2)这篇短文中衬托人物思想性格的事物是:

()

(3)这篇短文刻画人物的方法有:

()、()和()。

(4)这篇短文的写作意图是()

A.批判当前行贿受贿的坏风气。

B.告诉人们一些社会不正之风正在扭转。

(5)给这篇短文加个恰当的标题。

《怪老师》答案:

1.pòpiān

2.周老师

3.让我们自己出题考自己,培养我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我们和历届毕业生通信,让我们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让我们完成一个怪作业——一物一文,培养我们美的观点、美的愿望、美的个性。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

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

”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

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

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春天交相辉映。

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芬香四溢,美不胜收。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簇簇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

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苦。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哈尔滨人对丁香的深情,在于丁香的品格凝聚了塞北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她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

丁香是哈尔滨人精神的写照,丁香是北国历史的见证。

丁香,秀美的花色,繁茂的花丛,把北国冰城装点得分外妖娆。

丁香是哈尔滨人的挚爱,哈尔滨是丁香永久的家园。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赞美丁香花是为了赞美什么?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是根据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中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改写而成的。

3.作者根据什么说丁香“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的秀色”?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4.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

(2)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5.丁香花、太阳岛、冰雪是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南京的梅花,栖霞红枫,雨花石,玄武湖等也是南京人心中的挚爱。

请你选择南京(含郊县)地方特征的一景或一物,写一段话,抒发自己的喜爱之情(不得直接套用文中原句,不超过60字)

《送红包》答案:

(1)①村里来了个招工指标;②老李头去给姚书记送红包;③姚书记决定把招工指标给老李头的儿子;④招工指标给了老李头的儿子

(2)红包

(3)心理、语言、行动描写

(4)D

(5)送红包

红花草

  也许因为我在江南农村长期生活过的缘故,我特别难忘那朴实无华的红花草。

  红花草,也称紫云英,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草本植物。

南方的水稻种植区里,遍野都有它的足迹。

还在早春时节,歇冬的农田仍无生机,倔强的红花草就从隔年的稻茬周围,争先恐后地萌发出来。

它那葱绿的羽叶,浅倚着冻土,嫩茎上开着一朵带霜缀露的小红花,恰如举着一支小火把,把大地a□得像块红玛瑙,真美。

  然而,我对红花草的喜爱,还不单因为它那如火如荼的生命力,更在于它那朴实、崇高的情怀。

  数九隆冬,万物萧疏,红花草却冲风冒雪地生长着,它的生命何等蓬勃!

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红花草又无意争春,默默无闻地扎根成长,它的品格何等谦逊!

暮春将临,落英缤纷,红花草更到了全盛时期:

这时,它的花蕊b口着醇香,香气弥漫,空气好像c口进了糖丝,使无数蜜蜂为之癫狂,终日绕着它采蜜。

驰誉中外的“紫云英蜜”,就从这时开始d口出那琥珀色的柔光。

一到插秧季节,红花草慷慨地被翻进土里,泡入水中,变成了好的绿肥,为迎接更大的丰收栖牲自己。

  红花草,活着,敢斗残冬,无意争春,一心为美好的生活酿蜜;死时,默默无闻,死得其所,给永恒的土地再添厚肥。

是的,红花草不名贵,不浓艳,也难入观赏之林。

但,它那火苗似的不息的生命,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奉献精神,不正是一种崇高人格的象征吗?

1.在文中a口b口c口d口处应填入的词语分别是()(2分)

 A.烤藏掺发B.映蕴溶放

 C.煨蕴渗萌D.变学渗萌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2分)

 A.如火如茶:

                           

 B.落英缤纷:

                           

3.本文许多句子都用了修辞方法,从文中摘出一句,并稍作评析。

(3分)

4.这篇文章的第四段是以              为顺序来安排层次结构的。

(2分)

5.“托物言志”是本文的特色,作者所托之物是红花草,其所言之志是什么?

在下述四项中,选出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不畏严寒,冲风冒雪的蓬勃生命。

  B.带霜缀露,香气弥漫的天生丽质。

 C.朴实无华,乐于牺牲的崇高精神。

  D.所需极少,贡献殊多的无私精神。

6.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植物都被我们赋予某种精神象征,请举出一种并写出它象征哪种精神。

(植物特点要和反映的精神相吻合)(3分)

《丁香赋》答案:

1.如写“赞美哈尔滨人”得1分;如写“赞美哈尔滨人的精神”得2分;如写“赞美哈尔滨人‘聚小而成大气、抗艰难而争上游、坚韧、顽强、生机勃勃’的精神得3分。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4.①点明排比,比喻修辞方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②点明拟人,比喻修辞方法,得1分;说出其表达效果,得2分。

5.点拨:

写出南京的景或物的名称得1分,表现景或物的特征,得1分;准确表达喜爱、美之情得1分;语言通畅、优美得1分。

             康明宝

医学证明,由于人们不健康的阅读习惯或在过强过暗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眼睛得不到休息和调整,使眼部睫状肌过度疲劳,长期处于痉挛状态,使眼部毛细血管瘀血,正常新陈代谢受影响,从而导致生理功能失调,造成近视,如果能够有效地调节植物神经,使其处于舒张状态,通毛细血管,就能使眼部生理功效恢复正常,从而A.医治B.根治C.防治)近视,而“康明宝”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的。

“康明宝”眼罩的药环内含有30多种名贵中药,这些药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和渗透性,能够化瘀活血,舒经通络,解痉缓急,通过眼部周围35个穴位渗透,吸收入体内,从而迅速sh通睫状肌肉瘀血的毛细血管,增大睫状肌肉血流量,使睫状肌细胞获得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使痉挛状态的睫状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使近视明显减轻。

“康明宝”治疗近视选择在睡觉时,为什么呢?

因为人们处于深度睡眼状态时,全身组织细胞处于休整状态,穴位全部放松,使人体同外界环境处于一种最佳(A.融合B.结合C.集合)状态,这时配“康明宝”眼罩,药环附在35个穴位上,就能够通过放松的穴位,将活血性质的中药导入体内,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快速增强视神经的调节机能,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配dài()“康明宝”眼罩,shū()通毛细血管。

2、选词填空:

(1)从而(A.医治B.根治C.防治)近视

(2)处于一种最佳(A.融合B.结合G.集合)状态

3、本文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它的药理概括地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开头的“医学证明”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健康的阅读习惯或在过强过暗的环境中工作学习”中的“或”能否改为“和”,为什么?

5、“康明宝”治疗近视选择睡觉时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使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中的“最大限度”的表达作用是

7、“直到逐步恢复视力的目的”中的“逐步”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红花草》答案:

1、B

2、A、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

形容旺盛热烈。

B、落花繁多交杂的样子。

3、略

4、时间

5、B

6、略

               龙卷风

①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

“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

”似乎这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了。

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

有,这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云柱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中而得名的吧。

实际上,它是从雷雨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旋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

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

十二级台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

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非常惊人的。

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地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

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远的地方。

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死亡。

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

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

(A)台风中心的空气与它外围的空气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的外围空气只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

(B)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好多倍。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畴范围很小。

1972年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大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虽然破坏性极大,令人可怕,然而龙卷风也是可事先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仅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造福人类。

1、文章写龙卷风,先从写台风落笔,这样写有何作用?

2、文章第③段可分两层,请在文中用“//”标明,并将每层大意写在下面

第一层:

第二层:

3、“气压梯度越大,风力也就越大”是从文章第③段中抽出来的,请将它还原到原位,它应在文中(A)(B)两外中的(   )处。

4、阅读全文,指出文章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龙卷风的。

(1)形状

(2)_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_

5、作比较是本文主要说明方法之一。

作者通过将台风与龙卷风的快慢,空气的大小作比较,说明龙卷风风力强劲的原因。

《康明宝》答案

1.戴;疏

2.①B②B

3.(康明宝眼罩);康明定眼罩的设计原理;康明宝眼罩的使用方法

4.不能去掉,因为强调了以下文章具有科学性

5.①能使药物发挥最大功效②不占时间

6.能说明发挥作用的程度

7.不能“逐步”说明恢复视力是一步步达到的,去掉后不明确要经一定的过程

蜜蜂赞

  ⑴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

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

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

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⑵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

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⑶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⑷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

它的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⑸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⑹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⑺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

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

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

“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⑻我们阅读许许多多艺术家的传记,在某些地方发现他们是有共同之处的。

他们都有较崇高的思想,在学习、工作上,他们都注意广泛求师,在博采众家之长之后,又别出心裁地发扬自己的独创性,并且锲而不舍地辛勤从事,在崇高思想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创造了成绩来。

就因为这种方式使人想起蜜蜂,那金黄色的奇妙的小昆虫才获得人们那样多的赞美。

1.下面一段话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多么令人称道的酿蜜方式,多么令人赞美的辛勤。

”应把它放在上文的(  )

 A第

(1)段之前  B第(4)段与第(5)段之间

 C第(7)段与第(8)段之间  D第(8)段之后

2.第

(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观点。

3.从结构上分析,第(3)(4)段都是过渡段,具体来说,第(3)段的作用是________,

 第(4)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7)段的有关语句,说说“蜜成花不见”的意思 

5.请找出第(8)段中的两个成语,并分别释义

6.简答下面两小题

(1)艺术大师的学习和工作与蜜蜂酿蜜有什么相似之处?

(2)概括选文的语言特色

《龙卷风》答案

1、托,突出龙卷风风力大

2、……造成2000多人的伤亡//……第一层:

龙卷风风力大,破坏性大第二层:

龙卷风风力大的原因

3、B

4、

(2)特点(特征)(3)危害(4)成因(原因)

5、风速气压差气压梯度

 汽车“烧”氢不烧油

去年,在德国出现了一件新鲜事儿:

一辆由氢气作为燃料驱动的电池汽车,行驶在慕尼黑市的大街上。

这种汽车的设计理念是“零排污,高标准”。

这种新型汽车用氢气作为燃料,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

而且其性能更为优越,舒适度完全合乎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德国这辆车的行驶成功,标志着人类开发的汽车,将要进入一个以氢气为动力能源的新时代。

这是人类历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变革,伟大的进步。

实际上,国际一些知名汽车公司早已在这个领域内着手研究。

2000年,戴姆勒—克莱斯公司宣布,他们已开发出以甲醇为燃料的电池汽车;福特公司展出了以压缩氢气为燃料的电池样车;日产汽车公司也开发出了一种配备高压氧气瓶、以纯氢气为燃料的汽车……

开发燃料电池汽车,主要是迫于环境污染的压力。

现有的汽车大都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因此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

同时,现在世界上石化燃料的日渐短缺和紧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燃料电池在汽车上的应用。

因此,正是,才促使人类去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并争取它的早日问世。

燃料电池种类繁多,但对汽车来说,目前国外的电动汽车一般还以氢气做燃料。

氢的储量极为丰富。

可以这样说,地球上平均每100个原子中,竟有17个是氢原子,因此它的来源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氢燃烧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污染;氢的放热效率高,1克氢燃烧可以放出14万焦耳的热量,约为1克汽油燃烧放出热量的3倍;氢的用途极为广泛,不仅聚变时放出原子能,而且燃烧时产生化学能。

人们在氢燃料研究应用领域中不断取得成果,描绘出人类不久将迈进无污染可循环能源----氢能源时代的美景。

1、第1段中“零排污”在文中具体是指

“高标准”在文中具体是指

2、联系上下文,在第5段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3、从文中看,氢作为燃烧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4、第6段中加点字“竟”在文中的作用是

5、第6段画线句除了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没有学会聪明》

1.选择正确注音:

①(A)②(C)

2.本文以“时间”以“怎样才能学会聪明”为线索组织材料

3.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

4.填入恰当的成语是(不知所措)(语无伦次)

5.“聪明”一词最恰当的解释(A)

6.文中主人公应试成功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显示“聪明”,而是耐心细致,踏实的工作。

北国的雪

  佳木斯的第一场雪我怎能把它忘记呢?

  记得那一天早晨,天气变冷,阴云一块一块地在天空移动。

到了中午,大片大片的雪花便从天上落下来了。

  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它像玉一样润,像雾一样轻,被风刮得在天空中打转。

它们无拘无束地游荡着,大地慢慢地换上了洁白的银装。

  啊,北国的雪,令人陶醉……

  过了一段时间,雪停了,整个大地好像被一层轻纱裹住,又好像被一层银雾笼罩住了。

太阳出来了,佳木斯成了水晶般的城市。

我们走在街上,像走在童话中的仙宫一样神奇异常。

路旁的松树上,挂满了雪球,亮晶晶的。

远方一望无垠,洁白万里。

皑皑白雪在太阳的照射下,发射出耀眼的光芒。

  街上的雪不怎么厚,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

孩子们也出来玩了,他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快活极了。

  啊!

北国的雪,你的心灵是那样的洁白,我们忘不了你的美丽,更忘不了你为大地做出的贡献……‖

1.近义词

  忘怀()骤然()游荡()

2.把课文第一句话换个说法。

  比较一下两种说法的不同:

3.找出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至少3句)

4.请你根据文章分好的段落写出段意

5.这篇文章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抄在下面,并写一写喜欢的理由。

(2分)

《汽车“烧”氢不烧油》答案

1、汽车用氢气作为燃烧,氢气燃烧后排出的是水,不会污染环境;汽车性能更为优越,舒适度完全合乎德国制造的顶尖汽车的标准

2、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的压力

3、

(1)氢的储量极为丰富;

(2)氢燃烧只生成水,不产生任何污染;(3)氢的放热效率高;(4)氢的用途极为广泛

4、强调氢的储量极为丰富5、作比较氢的放热效率高

雪落无声

  ①那是临入伍前的一个难忘的日子,天下着雪。

午饭后,父亲套上那件早已泛白的军大衣,说要上街给我买件纪念品,不等我想出阻止的理由,他就出了门。

  ②已是入夜,街上华灯竞放,不少的铺子耐不住寒气的侵袭,匆匆打了烊,父亲仍不见回来。

我透过雾蒙蒙的窗玻璃,木然地望着窗外父亲回家必经的那条路。

  ③雪花无声地飘落到路面,瞬间即被来往的车辆辗成一滩水渍,衬着迷离的灯光,延伸出一条狭长的诡谲的寂寥的纽带,除了路面尚在泛光,房顶、树干、地面都裹上了白皑皑的雪衣。

路上极少行人,一长溜法国梧桐的影子在北风的呼啸声中像鬼魅一样晃来晃去。

  ④父亲会不会发生了什么意外?

我顾不上户外寒冷的肃杀,冲出门到街上借助满街的霓虹搜寻父亲的身影。

  ⑤终于,()他不停得走着,显得很匆忙,灯光把他原本瘦削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忽然,父亲一个趔趄,摔倒在马路上,“爸——”,我狂喊着奔向父亲,把他搀扶起来。

  ⑥“碎了,碎了,给你买的东西一定是碎了,都怪我不小心。

”父亲絮絮地自责,在大衣兜里掏摸着。

他身上满是雪,简直成了一个雪人,我觉得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东西望上拱,拱得我喉头发涩鼻子发酸,忍不住(a)过去抱住父亲的双肩:

“爸,我不要,不要……,我只求你平安,好好地……”

  ⑦风卷起雪花,肆意地抽打着我和父亲。

我牢牢地(b)紧父亲,惟恐他会从眼前失去。

许久许久,父亲脱下大衣,披在我的身上,从大衣兜里掏出四截断开的大理石条。

父亲就着路灯光把碎成四截的石条拼成一对完整的镇纸,两行俊逸妍美的行草书赫然入目: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我接过断裂的镇纸,紧紧地(c)在胸前,心中涌起莫名的感动,一丝温暖洋溢在我的脸上,心中。

  ⑧夜,缓缓地合上了帷幕,那高高曲颈张望的路灯,微笑而宁馨地目送我和父亲向回家的路上走去。

  ⑨雪,依旧纷纷扬扬地……

  ⑩冬夜的一段插曲和逝去的岁月,已经随着入伍前的那场大雪,消融在记忆的古井中了,而那两块大理石镇纸,藏匿着父亲炽热的爱心和亲情,永远地被粘合胶维系着,从裂缝中透出父亲关切的眼睛,引导我翻动一页又一页的履历。

【注】镇纸:

写字画画时用来压纸的东西(多用小石条)。

1.上文⑥⑦两段中(a)(b)(c)处应填入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a冲握捧b跑拉捏c奔勾藏d扑拽攥

2.第⑤段中(  )内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   )

 A父亲在街上徘徊着。

B父亲在我的视野中出现了。

 C父亲来到了我的面前。

D父亲从远处渐渐地走近了。

3.第②③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第⑥段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5.父亲为什么要选择镇纸作为纪念品送给即将参军的儿子?

 

《北国的雪》答案:

1.忘怀(忘记)骤然(突然)游荡(游动)

2.佳木斯的第一场雪,我不会把它忘记。

课文里的说法、语气更强烈。

3.①雪纷纷扬扬地下着,它像玉一样润,像雾一样轻,被风刮得在天空中打转。

  ②太阳出来了,佳木斯成了水晶般的城市。

  ③孩子们也出来玩了,他们像刚出笼的小鸟一样,快活极了。

4.①我不会忘记佳木斯的第一场雪。

  ②雪给佳木斯带来了美丽的景色,为大地做出了贡献。

  ③作者赞美雪,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