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350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敬畏自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敬畏自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敬畏自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敬畏自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敬畏自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敬畏自然.docx

《敬畏自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畏自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敬畏自然.docx

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2、研究本文中反问句,理解其语气强烈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学习作者语言。

2、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文,让学生转变过去人们一致认为的征服自然的观念,

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

速读、自主、合作、教师讲解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大自然是人类之母,人类一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

高天流云,大漠孤烟,青山绿水,春华秋实。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人类已渐渐远离了自然,地球上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生态问题。

人类曾宣称要征服自然,而人类遭受自然惩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人与自然究竟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在自然母亲面前我们应当有敬畏之心?

为什么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上完本课后,我们也许会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份爱护大自然的责任。

二、课前目标预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鲲(kūn)鹏斥鴳(yàn)蓬蒿(hāo)咫尺(zhǐ)

狼藉(jí)相形见绌(chù)美味佳肴(yáo)

2、解释下列词语。

蓬蒿:

(方)茼蒿。

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

精巧:

精细巧妙。

咫尺:

(书)比喻距离很近。

  

狼藉:

乱七八糟,杂乱不堪。

不过尔尔:

不过这样。

呐喊:

大声喊叫助威。

    佳肴:

精美的菜肴。

自不量力:

不衡量自己的能力。

形容对自己估计太高。

相形见绌:

互相比较之下,就显出一方的不足之处。

三、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

1、了解作者及课文背景知识

2、理解题目及文体

敬:

敬重,是各种推崇之心的涵盖,这个词还包含一种深深的爱护、珍惜和依恋之情;畏:

畏惧之意,作者鲜明地表达了这种“畏惧”是由于“敬”---“爱”—“惜”到了极点之后的“怕失去”、“怕破坏”、“怕改变”。

这是从美好的浓情中析出的“畏惧”,这包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与神秘的崇拜之情,反映一种重新思索人与自然关系的谨慎谦虚的态度。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叙事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有论点(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有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

议论性的散文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附:

议论文的相关知识:

议论文就是议论说理的文章,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运用事实材料、逻辑推理来阐发作者的观点,表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议论文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是作者要表达的看法和主张。

阅读议论文,首要的就是寻找、提取和理解文章的论点。

多数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

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明确:

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

3、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

第二部分:

(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

第一层:

(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

第二层:

(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

第三层:

(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

第三部分:

(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

五、探究课文内容

1、作者阐述了哪些敬畏自然的理由?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骄傲。

(1)在大宇宙中间,航天科技非常狭小。

(2)人类的认识史,人类认识幼稚得很。

(3)大自然宝藏,矿坑挖掘是自掘陷阱。

(4)宇宙中的高智慧生物,人类大人物不过尔尔。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1)大自然创造了一切人仅有智慧是大自然赋予的。

(2)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

(3)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

(4)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

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表明观点,得出结论:

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

2、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

明确:

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

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明确:

之所以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4、“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

“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

明确:

拟人手法。

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

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

六、课堂小结

学习本文要认识“征服自然”不合理的一面,作者就是以科学理性精神比较人与自然,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出敬畏自然的结论,以利人类长远发展。

七、作业布置

1、抄写、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熟悉、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蓬蒿咫尺狼藉呐喊自不量力

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

二、品味语言,体会句中哲理

本文语言充满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赏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其中包含的深意。

1、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该句运用了比喻,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点明人类无节制第开采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的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有严重的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个宇宙到处都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运用反问,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4、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含义:

拟人,说宇宙创造了人类是有目的的创造,这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5、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含义:

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6、如何理解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它们怎么能与人相提并论呢?

含义:

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确实精巧绝伦,苍蝇的复眼,蚊子的吸血功能实在奇妙;灰尘微小,内部结构却异常精巧。

它们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展示了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

人类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苍蝇、灰尘也是,为什么不能相提并论呢?

7、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含义:

人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

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

一个是包括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的大概念,一个是单指低级形态的小概念。

“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其中“同一智慧”指“宇宙智慧”,“宇宙的智慧”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8、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宇宙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

这一句话能否理解为“我就是天,我就是地,我就是自然,我就是宇宙”?

这是否是一种天真、狂妄的心态,是极端的唯心主义?

含义: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那么“人的智慧就是自然的智慧”就容易理解了。

基于这一认识,那就意味着人与宇宙休戚与共,人与宇宙同呼吸、共命运、同欢笑、同痛苦。

9、为什么文章语言富有哲理性和文学性?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正如同学们所说,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同时还运用了反问,加强了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人造成深刻的印象。

三、体会、理解文章写作特点

学习文中多次运用反问句,体会其作用

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确定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例如,“谁说宇宙是没有生命的?

”这比用一般判断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语气更强烈,意思更肯定。

试从课文中找出几个反问句,并把它们变换成一般陈述句,然后比较一下,这两种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如:

①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改为:

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反问句的作用:

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思考,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②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改为:

谁也不能断言那些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

反问句的作用:

反问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③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吗?

改为:

那永恒的运动,那演化的过程正是她生命力的体现。

反问句的作用:

反问句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语气也更强烈。

④难道你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改为:

你应当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

反问句的作用:

语气更强烈,且有催人深思的效果。

四、扩展延伸

请就“敬畏自然”这一主题拟几句宣传标语,向人们发出呼吁。

如:

1、地球不是我们从父母那里继承的,是从子孙那里借来的。

2、我们爱护今天的自然,自然呵护我们的明天。

3、地球是万物之母,无论什么降临在地球身上,也将同样降临于地球的孩子的身上,我们应该知道地球不属于人类,而是人类属于地球。

4、但愿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不是你的眼泪,不是我的眼泪,更希望不是地球母亲落下的最后一滴带着绝望的泪!

五、课文小结

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主要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口号,认为这实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为与大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实在算不了什么;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作者进一步强调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人类与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实是兄弟关系。

因此得出结论:

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全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由引论到本论,层层推进,水到渠成。

本文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富有文学色彩,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洒脱峻丽,读来爽心悦目。

作者立意高远,眼界开阔,能从长远的眼光和大宇宙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是也有一些说法还可以商榷。

七、布置作业:

1、阅读本单元其他课文,课外查阅资料,进一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选做题)

2、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

(必做题)

 

板书设计

敬畏自然

严春友

高科技------航天事业------相比大宇宙,空间十分狭小

人类的智慧认识---------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

矿坑---------可能成这人类自掘的陷阱

宇宙—————存在比我们智慧高得多的生物

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大自然的智慧

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兄弟关系-----敬畏自然=======保护、爱护自然

自然中其它事物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3、联系现实,关注环保问题

教学重点:

1、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课文传达的忧患意识,加强社会责任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的是哪一首歌?

你听说过楼兰古国吗?

下面请大家了解一下楼兰的情况。

放图片。

三千年前,在丝绸之路上,曾经富庶、繁华、胜极一时的楼兰古国被狂风和沙漠无情的吞噬了。

楼兰的消逝成为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永远的遗憾。

然而,类似的悲剧并没有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就此停止。

“罗布泊”这个美丽的仙湖,也曾经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而如今,却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

大家可曾想,是什么原因使罗布泊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故呢?

这节课,我们共同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板书)

请问:

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却消逝了,变成了荒漠。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你还想了解有关罗布泊的哪些事呢?

二、整体感知:

(好,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读课文)

1、罗布泊曾经是一个怎样美丽的仙湖?

现在的罗布泊是怎样的?

那里曾经:

广阔、美丽,充满生机,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斯文赫定称它为“仙湖”。

(美丽、绿洲、仙湖)

现在的罗布泊是一片死寂沙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探险者神秘失踪,令人恐怖。

(沙漠、神秘、恐怖)

2、它是什么时候消失的?

怎么消失的?

消失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它消失于20世纪70年代。

消失的直接原因有两个:

(1)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2)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改道、四盲、干涸)

造成罗布泊消失的深层原因是:

“盲目”。

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

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化。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从中得到哪些教训?

对当今的西部打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教训: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维护生态平衡)

忠告:

西部大开发要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4、类似楼兰、罗布泊这样的悲剧停止了吗?

还有哪些?

这样的悲剧不仅没有停止,而是变本加厉的上演着:

青海湖湖水下降,陆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缩小,大有干涸之势。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14—28节):

文中语句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品读一下,体会它们各自的作用。

(例句如下)

1、“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2、“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重。

用拟人手法,“黄色沙地深深刺痛着我们的心”,实际写出了“我们”看到罗布泊变成了荒漠景象而内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

这样表达,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眼光狭隘,不顾整体利益,滥用资源的悲剧。

连用了四个“盲目”,以排比的句式,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了。

4、“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任意”一词,更突出了人们破坏水资源的无知和愚昧。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6、“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连用三个“救救”,构成了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7、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对比手法的运用,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文势了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四、拓展延伸(过渡:

正是因为悲剧在不断上演,生态环境不停地遭到破坏,我国的扬沙天气才越来越多。

2006年入春以后,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多次遭遇沙尘暴天气,特别是4月10日左右,连续一周,狂沙肆虐,新疆、内蒙、甘肃、北京尤其严重。

请看两则新闻;

(1)4月9日晚7时许,从乌鲁木齐发往北京的T70次特快列车运行到新疆小草湖至红层之间时,遭到风力达14级以上的特大沙尘暴狂袭,几乎在很短的时间内,车体一侧的双层钢化玻璃窗户被击碎。

紧急时刻,本次列车快速启动防风预案,乘务人员组织旅客进行自救。

事后,不少旅客谈及遭遇沙尘暴的情景,仍心有余悸。

一位前往北京的旅客告诉记者,他经常出差在外,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惊险的遭遇,沙尘暴刮来之际,窗户玻璃被狂风卷起的沙石砸碎,车上乘客纷纷躲避,在乘务员和全体旅客的努力下,大家将卧铺上的棉被和床单拿下来遮挡损坏的车窗。

列车在哈密停车6小时,使用大量三合板、棉被、毛毯等物品封闭车窗后才得以安全抵京,造成列车晚点32个小时。

另外还有1趟列车停运9趟列车晚点。

(2)标题为:

北京市副市长发脾气:

空气超度污染

4月9日和10日,北京市遭遇了入春以来最为严重的重度污染。

副市长吉林说;去年四月份,北京合格的天气是14天,而今年4月1号到8号,北京合格的天气仅有两天,自4月5号以后,北京又连续五天受到浮沉天气的影响,是重度污染。

由于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2000至2010十年间多次出现沙尘和沙尘暴天气。

北京市继2000年3月27日出现较强沙尘暴以来,于2010年3月19日又一次出现大范围的沙尘暴天气。

加之近年来北京市车辆的快速增长和建筑工地的迅速增加等原因,使北京的空气污染由煤烟型向复合型转变。

同学们:

北京,是我们的首都,是国际大都市,现在的环境污染都这么严重,那么,数十年乃至数百年后,她也会被狂沙吞噬成为又一个楼兰、又一个现代文明的遗憾吗?

如果真会那样的话,那将是所有炎黄子孙的耻辱啊!

联系现实思考:

其实,作者早在2001年就发出了强烈的呼吁:

(让学生说)“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这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环保意识。

然而,大家响应他的呼声了吗?

没有!

破坏在继续,盲目在继续,沙化在继续。

同学们,至此,你可能已对环境破坏者咬牙切齿,但又苦于找不到责备对象,其实,罪魁祸首里就有我们亳州人。

老师为什么这么说?

请你说出两条根据来:

(1)亳州是中华药都,有很多药商从内蒙、新疆、甘肃等地拉药材,其中,用量较大的甘草、麻黄草、黄芪、黄芩、柴胡等,就是国家明令禁止滥刨的防沙固土的草皮。

(2)亳州的大小饭店里都有一种汤叫发菜汤,其中的发菜,国务院已于6年前下达了禁采令,因为搂发菜破坏草原导致沙尘暴的原因之一。

其实,发菜只是一种普通的食品,没有药用价值,其营养价值也远不如大白菜。

只是因为发菜与“发财”谐音,迎合了人们图吉利的心理,才刺激了消费,搂发菜的破坏性之大,令人难以想象。

经调查计算,搂10亩草场才能得到1.5至2.5两发菜,其收入仅为40到50元。

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收入,却“破坏了10亩草场,导致草场10年没有效益”。

加上人群涌入草原后,吃、住、烧、占等造成的经济损失,国家每年因搂发菜造成的环境经济损失近百亿元,而发菜收益仅几千万元。

由此可见,防沙治沙刻不容缓,而且要人沙兼治。

现在,我呼吁同学们,当你和你的家长去饭店吃饭时,要拒绝再喝发菜汤,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为环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小结:

至此,这节课的内容基本讲完了,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今日:

沙漠神秘恐怖

罗布泊,昔日:

美丽绿洲仙湖

消逝的仙湖变化原因:

改道盲目干涸深层原因: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吸取教训:

维护生态平衡

悲剧仍在:

青海湖月牙泉……

强烈呼吁:

救救、救救、救救……

(“消逝”能改为“消失”吗,为什么?

)(“消失”表示某种事物短期或者长期的不见了,但是还有出现的可能,还有失而复得的可能。

而“消逝”是指长期的消失,也就是永远也不会回来了)。

(注:

绿色省略号,代表悲剧仍在继续;黄色问号,代表质问为何屡禁不止;红色感叹号,代表人沙兼治,刻不容缓的警示。

五、结束语

不必援引枯燥的数据,不必借用古老的格言,我们只须用肉眼仰望一下头顶的天空,就应当惊愕地承认:

它早已不是天的原版,它已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复印得浑浊而模糊。

不必讳言,在人类的生存空间和视野中,已难以找到一块净土:

珠穆朗玛峰的雪样中含汞含锰,大西洋海底有铅、铬沉淀,南极企鹅体内含苯,北极烟雾在加浓变酸。

人类唯一的生存场——地球,已经在呻吟。

敬天,人类才可自救。

那些破坏过、破坏着和正准备破坏环保的人们,让理性回归吧!

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六、布置作业:

1、设计两条有关环保的公益广告,可以绘画,可以拟广告词。

2、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