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344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4 大小:10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1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docx

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报书

 

申报学校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办单位商丘市人民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二Ο一二年三月

填报说明

1.学校类型:

公办中职1、公办高职、民办中职、民办高职,公办中职2(公办中职1为中专和职业中学,公办中职2为技工学校);

2.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包括办公、教室、实验实训场所、图书馆、体育馆(风雨操场)等的面积;

3.自筹经费:

包括专项经费、学校培训、科技服务等收入费用;

4.兼职教师:

指正式聘任的,独立承担一门专业课或实践教学任务(20学时以上)的行业、企业及社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

5.教学仪器设备:

单价在800元以上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6.大型教学仪器设备:

单价不低于5万元的用于教学的仪器设备;

7.主干专业:

指办学条件比较好,就业率较高的主体专业,或省级重点(教改试点)专业;

8.行业企业经历教师:

指专任教师中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教师。

注:

申报学校必须如实填写本表各项数据,如有弄虚作假将取消评审资格。

一、申报学校基本情况

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是否国家、省级示范校(骨干、重点校)

国家级示范

是否承担国家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任务的单位或地区(试点名称)

开展地方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院校

是否《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专业建设联系点单位

举办方

□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

□行业

□企业

□其他

全日制在校学生(人)

17062

学校类型

公办高职

通信地址

商丘市神火大道566号

邮编

476000

学校网址

法人

代表

信息

姓名

刘合行

职务

院长

办公室电话

传真

手机

E-mail

联系人

信息

姓名

闫杰生

职务

实训中心主任

办公室电话

传真

手机

E-mail

面积与仪器

占地面积(亩)

1743

总建筑面积(平方米)

569239

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158330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354881

实验实训场所占地面积

(平方米)

114978

实验实训场所建筑面积(平方米)

98312

仪器设备

总值(万元)

12337

大型专用

仪器设备

数量(台/套)

300

生均(元)

7230

总值(万元)

4800

实验实训自开率(%)

100%

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43000人

办学经费与师资

近三年办学经费相关数据

总额(万元)

生均(元)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财政拨款

9619.2

14558

8609.5

6074

8537

5046

学费(含住宿费)

6589

6599

6870

4160

3870

4026

自筹经费

其它

150

250

88

146.5

教职工总数(人)

1051

专任教师数(人)

638

兼职教师数(人)

310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数(人)

230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数(人)

350

专业情况

专业数

62

稳定招生专业数

62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98.36%

主干专业情况

序号

专业名称

设置时间

年招生数

在校生数

累计毕业生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1

建筑工程技术

2005

315

837

1160

98.6

2

计算机应用技术

2001

300

854

1096

98.32

3

计算机网络技术

2004

137

322

569

99.6

4

计算机信息管理

2003

100

255

498

98.8

5

印刷图文信息处理

2007

50

134

106

98.5

职业技能鉴定站

序号

名称(附相关佐证材料)

鉴定工种

等级

发证机构

1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计算机调试工

初级、中级、高级

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

2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计算机文字录入员

初级、中级、高级

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

3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计算机网络应用师

初级、中级、高级

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

4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建筑材料实验工

初级、中级、高级

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

5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抹灰工

初级、中级、高级

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

6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木工

初级、中级、高级

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

7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瓦工

初级、中级、高级

商丘市劳动和和社会保障局

校企合作经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

建校以来,我院紧紧围绕“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办学宗旨,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努力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为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搭筑平台,培养锻炼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1.成立了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

 2010年,我院成立了以分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教务处和各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校企合作办公室”,统筹、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搭建学院与企业对接平台,促使校企合作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2.与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研结合”。

我院现有校内实训室313个,其中物流仓库、校园超市等多个实训室为校企合作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室,学生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在经理(指导老师)的管理下为企业和学校提供生产服务。

我院还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依托企业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院已与河南冰熊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富士康集团、河南神火集团、科迪集团、郑州新锐电子有限公司、福建宁德贝迪集团动物药品厂、商丘教育电视台、慈溪市瑞建电子元件厂、广东华奥电子元件厂、北京立业柯达电子有限公司南京金球机床、国家写生基地等264家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满足了学生市场调研、专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以及半年企业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学生今后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职教育研究所共组织立项院级课题54项;组织立项考试、考核模式改革专项课题26项;申报省“十二五”规划课题21项(立项重点课题3项,规划课题9项);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6项。

组织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结项7项(重点课题2项,规划课题5项),院级课题结项54项。

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院级高职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的评选活动,共组织参评成果178项;组织申报的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有4人获1等奖、11人获2等奖。

创新成果,服务“三农”。

我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项目取得重大突破。

2011年6月,河南省科技厅专家验收组,对我院生物系与河南省农科院合作项目“郑麦7698”百亩高产示范方进行现场验收。

该品种由张慎举教授、田伟副教授、郭振升副教授、皇甫自起研究员主持并组织该专业师生全程参与高产创建活动,同时将产学研结合环节有机地融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该项目已系统实施两年。

测产结果是“郑麦7698”百亩示范方平均亩产达740.3公斤,其中15亩(1公顷)亩产高达756公斤,均创我省强筋小麦高产攻关田现场实打验收的最高纪录,受到省、市农业科研单位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

这一高产纪录既为商丘市乃至全省的优质小麦高产创建提供范例,也为我院“示范后”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收到了科技创新、师生参与、服务三农等多重效益。

张慎举教授荣获2011年度河南十大“三农”新闻人物科技特别奖,并在河南电视台受到省领导表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广泛加强校企合作,大力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工学交替、项目驱动、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每个专业探索和创新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阶段式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园艺技术专业的“双线式·2-3-1”人才培养模式、畜牧兽医专业的“产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模块化后置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电子商务专业的“学训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全程工学交替能力螺旋上升”人才培养模式、建筑工程专业的“4+1+1”人才培养模式、软件技术专业的“学训合一,公司耦合”人才培养模式等。

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工学结合,拓展渠道,深化合作,新增校外实训基地27个,除毕业顶岗实习外安排学生校外实习80250人日,涉及21个专业。

经贸系旅游管理专业的“212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园林食品加工系食品相关专业与山东凯欣食品有限公司、郑州三全食品有限公司、商丘广益食品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的顶岗实习,生物工程系与在青岛的荷兰世界知名企业瑞克斯旺种苗集团公司合作开办的“瑞克斯旺班”,动物工程系2011年6月30日至9月30日与河南和牧动物制药有限公司、郑州开创饲料有限公司、开封正大集团等24家企业合作开展的针对09级各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计算机系09级各专业300多名学生到郑州富士康的顶岗实习,五专部分三批组织各专业492名学生到世界五百强企业“索尼电子(无锡)有限公司”的顶岗实习等是各专业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代表。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实现了教学与企业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专业性,弥补了校内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培养了学生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锻炼了教师队伍,也使我们了解了企业文化和需求,积累了校外实习管理经验。

教学改革成效

通过特色专业建设,加大了对专业教学经费的投入,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显著改善。

校企合作开发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了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探索和创新出了各个专业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积极探索了新的教学方法、质量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了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引领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如机电一体化、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

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继续深化的同时,人文大讲堂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克服了我院课程设置的缺陷,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011年人文大讲堂共邀请我院56名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举行讲座56场,听讲学生达20400人次。

人文大讲堂选题广泛,既有郜春霞教授主讲的《体育比赛欣赏》、张慧琼博士主讲的《花间美人兴亡红颜—文学解读中国四大古典名剧》,又有张霁教授主讲的《大学生良好习惯养成》、张力群副教授主讲的《大学生恋爱面面观》,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突出“人文”特色,加强综合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桩”,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基。

在教务处的领导下电教中心密切配合,各系院部认真组织,受邀讲座教师集几十年的学术积累和人生阅历认真备课,确保了讲座的高品位和高质量,为我院打造了一张闪光的讲座课程名片,建设了一座学生渴望的人文教育美丽殿堂!

2011年课程改革的另一个亮点是公共选修课程的开设。

2011秋季开设公共选修课62门,2012春季开设公共选修课程87门。

为开好选修课,学院出台了《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选修课管理办法》,要求三年制学生在校期间选修课程不得少于4门8个学分,二年制学生选修课程不得少于2门4个学分,五年制学生选修课程不得少于3门6个学分。

选修课程的开设,完善了课程体系,增加了学生的知识营养成分,为学生提供“全营养”式课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完善和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大有裨益,获得学生的普遍好评。

人文大讲堂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持续不断的课程改革,使我院的课程建设一直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二、申报基地(专业)基本情况及建设思路

专业设置时间

2001

年招生数

260

在校生数

720

累计毕业生数

2038

近三年平均就业率(%)

98.2%

师资队伍

专任

教师

总数(人)

33

其中:

高级职称教师数(人)

16

中级职称教师数(人)

9

初级职称教师数(人)

8

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教师(人)

9

具有高级工、技师、工程师等职称的教师(人)

33

兼职教师总数(人)

10

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鉴定所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技能鉴定所

本专业学生实验实训开出学时数占总课时比例

58.9%

本专业近三年年均为社会培训人次

2839

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场所状况

序号

名称

建筑面积

(平方米)

仪器设备

其中:

大型专用仪器设备

主要实训项目

是否面向其他专业、数量

台/套

总值

(万元)

台/套

总值

(万元)

1

网站建设与维护实训室

120

51

21.5

实训项目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ASP开发技术实训

功能:

实现网站建设与维护

面向其它4个专业

2

计算机硬件技术实训室

100

50

20.8

实训项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计算机外设调试与维护实训

功能:

模拟操作;生产性实训

面向其它4个专业

3

大型数据库实训室

120

50

20.8

实训项目:

SQLServer数据库实训、Oracle数据库实训

功能:

模拟操作;生产性实训

面向其它4个专业

4

数字媒体实训室

120

50

25.2

实训项目:

图形图像处理实训。

功能:

具有真实工作场景,可承接企业任务,开展生产性实训。

面向其它4个专业

5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150

72

78.5

实训项目:

网络安全实训;网络技术应用实训、网站建设实训。

功能:

具有真实工作场景,可进行生产性实训。

面向其它4个专业

6

项目研发中心

120

45

29.5

实训项目:

学生科技创新;综合项目实例开发。

功能:

具有真实工作场景,引进外部IT企业入驻,校企共建。

面向其它4个专业

7

基础实训室

120

60

18.5

实训项目:

办公自动化。

功能:

模拟操作。

面向其它4个专业

现有校外实训基地(附相关佐证材料)

序号

名称/合作企业

主要实训内容

1

商丘电视台广告部

平面设计、三维动画

2

商丘梦工厂制作公司

平面设计、三维动画

3

商丘艺林影视公司

平面设计、影视制作

4

商丘鑫影印务

图文印刷

5

商丘中昊电脑经营部

计算机外部设备维修

6

商丘众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工程、网站建设

7

商电铝业集团

网络工程、网站建设

8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商丘分院

CAD制图、室内设计

9

商丘科源印务

广告设计、图文印刷

10

郑州仕德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工程、网站建设

11

大连博菲特软件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

项目建设方案概述(包括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基地现有基础,申报专业的必要性,建设目标,建设思路、主要举措和建设进度,将基地建设成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思路和举措,硬件、软件建设资金预算及用向等)

(一)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国家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不仅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也需要数以千万计的熟悉IT技术的高素质劳动者。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发展过程的“催化剂、倍增器”作用。

推进“两化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

中原经济区建设不仅需要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量的变化,更需要质的飞跃。

信息产业独有的高成长性、高渗透性及高智力密集性等特性使其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明确指出“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然而,河南信息产业发展的滞后与人才培养的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

促进河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为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已成为河南高等教育新的使命。

随着中原经济区宏伟蓝图的实施,商丘也将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可以预见,河南省和商丘市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化进程将大大加快,企业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得到提升,这就需要数以千万计的能够掌握和运用IT技术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从而对IT人力资源开发产生巨大的需求。

(二)基地现有基础保障

1.校内实训基地

基地建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大型数据库等7个专业实训室,涵盖聊基础实验、专业实训和扩展实训。

实验室有设备400余台,校内实训室面积近900平方米,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达200余万元,学校每个实训室每年下拨4000元耗材经费,资金满足实训室的正常运行。

整个实训基地除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外,每年对外开展技能培训人数平均达到500人次,现有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的实训室如表1所示。

表1现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的实训室基本情况

实训室名称

主要设备

实训项目及功能

网站建设实训室

计算机、服务器、交换机、视频采集卡、投影仪等

实训项目

网页设计与制作实训、ASP开发技术实训

功能:

实现网站建设与维护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室

计算机散件、扫描仪、打印机、投影仪等

实训项目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计算机外设调试与维护实训

功能:

模拟操作;生产性实训

数据库实训室

投影仪、打印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软件

实训项目:

SQLServer数据库实训、Oracle数据库实训

功能:

模拟操作;生产性实训

数字媒体实训室

激光打印机、计算机、视频采集卡、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服务器等。

实训项目:

图形图像处理实训。

功能:

具有真实工作场景,可承接企业任务,开展生产性实训。

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训室

服务器、路由器、计算机、无线模块、防火墙、实验控制设备、多媒体教学系统等。

实训项目:

网络安全实训;网络技术应用实训、网站建设实训。

功能:

具有真实工作场景,可进行生产性实训。

项目研发中心

服务器、计算机、交换机、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常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实训项目:

学生科技创新;综合项目实例开发。

功能:

具有真实工作场景,引进外部IT企业入驻,校企共建。

基础实验室

计算机、常用软件、多媒体教学系统

实训项目:

办公自动化。

功能:

模拟操作。

2.校外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校外实训基地的遴选、建设和管理,在社会上选择条件好、符合实训要求并以合作协议形式来明确双方责任与义务,互惠互利,确保校外实训基地的稳定。

在具体实训过程中,除了加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外,还注重培养学生学习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和职业道德规范,让他们接触社会,了解市场、了解企业,并锻炼他们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目前,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及其专业群已建立了11个能够满足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分布广泛、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形成了覆盖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网络。

表2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实训基地名称

实训项目

1

商丘电视台广告部

平面设计、三维动画

2

商丘梦工厂制作公司

平面设计、三维动画

3

商丘艺林影视公司

平面设计、影视制作

4

商丘鑫影印务

图文印刷

5

商丘中昊电脑经营部

计算机外部设备维修

6

商丘众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络工程、网站建设

7

商电铝业集团

网络工程、网站建设

8

洛阳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商丘分院

CAD制图、室内设计

9

商丘科源印务

广告设计、图文印刷

10

郑州仕德电子有限公司

网络工程、网站建设

11

大连博菲特软件有限公司

软件开发

3.校企合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聘请了企业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授部分与企业联系密切的理论课程,制导和指导学生的开放实验,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聘请兼职教师为师生开设讲座,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增强了对专业内涵的认识,拉进了与企业距离。

形成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

 

表3兼职教师人员名单一览表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学历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路平

1955-07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商丘市农行

刘峰

1978-11

大学本科

高级技师

商丘金盛电脑公司

胡永亮

1979-09

大学本科

网络工程师

商丘自由科技

杨学华

1978-02

大学本科

副主任级

商丘市公安局通信处工作

李洪涛

1977-12

大学本科

副主任级

农行商丘市分行科技科

袁明

1975-09

大学本科

网络工程师

恒泰科技有限公司

袁继宪

1966-07

大学本科

网络工程师

商丘市火车站

王振华

1974-11

大学本科

工程师

商丘建行

李磊

1983-10

专科

网络工程师

中原网络有限公司

胡冉琪

1981-05

大学本科

网络工程师

商丘市公安局通信处工作

学院非常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有政策要求和激励方式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

通过为企业解决生产和工作上的具体技术难题,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

近三年来,共组织13位专业教师参加了项目开发培训,按企业开发流程,每人在项目中扮演不同角色,承担相应的项目开发任务,多次参加行业协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

13位专业教师均能独立胜任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能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训,达到了“双师”素质教师的要求。

4.师资基础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3名,兼职教师10名。

其中,在读博士生2名,硕士28名;高级职称教师13名;“双师素质”教师100%。

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强,教学成果显著。

近三年已结项的市级以上科研课题40余项,立项课题10项,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150多篇。

本专业教师多人被评为省、市、院优质课教师,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效果评价非常满意。

5.专业建设基础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将职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贯穿于全过程的工学结合“4+1+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四个学期进行办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