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331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浙科版 微生物的利用 单元 测试.docx

届浙科版微生物的利用单元测试

微生物的利用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通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是

A.菌落的特征B.细菌的形态

C.细菌体积D.细菌结构

【答案】A

【解析】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A正确;单个细菌个体微小,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细菌形态不适合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B错误;单个细菌个体微小,细菌体积不适合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C错误;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形体微小,结构大同小异,不适合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D错误。

【考点定位】菌种的鉴定

【名师点睛】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

(1)细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较小,形状:

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

(2)真菌的菌落特征:

菌落较大,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形状:

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颜色(孢子的颜色)。

2.生活在反刍动物胃内的纤维素分解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型B.异养厌氧型C.异养需氧型D.自养厌氧型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纤维素分解菌依靠分解纤维素获得的葡萄糖进行细胞呼吸得到能量,所以为异养型;而动物胃内氧气很少,纤维素分解菌进行的是无氧呼吸,为厌氧型,故B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新陈代谢类型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2008年海淀模拟)沼气发酵是指人畜粪便、秸秆、污水等各种有机物在密闭的沼气池内,被种类繁多的沼气发酵微生物分解转化,最终产生沼气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足够数量含优良沼气菌种的接种物,有利于启动沼气发酵

B.为防止发酵产热导致池温过高,应定期打开池盖进行散热

C.发酵原料不仅要充足,而且需要适当搭配,保持一定的碳、氮比例

D.沼气发酵微生物将分泌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等细胞外酶

【答案】B

【解析】产甲烷细菌属于厌氧菌,定期打开池盖,空气进入不利于产甲烷细菌的繁殖。

4.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进行了实验。

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

下列与此试验相关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用过的带菌培养基经过加热后才能倒掉

B.利用平板划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

C.观察细菌培养的实验时,最好是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清水作为对照试验

D.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可分別为细菌培养提供氮源和碳源

【答案】D

【解析】实验用的带菌培养基要高压蒸汽灭菌后才能倒掉,以免污染环境,A项错误;应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计数,B项错误;要使该实验所得结果可靠,还应该同时在另一平板上接种无菌水作为对照进行实验,C项错误;培养基中含有的蛋白胨、淀粉分别为细菌培养提供了氮源和碳源,D项正确。

5.5.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者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

A.鉴别培养基B.加富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培养基的用途。

鉴别培养基主要用于微生物的快速分类鉴定,以及分离和筛选产生某种代谢产物的微生物菌种。

加富培养基一般用来培养营养要求比较苛刻的异养型微生物,如培养百日咳博德氏菌(Bordetellapertussis)需要含有血液的加富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

基础培养基也可以作为一些特殊培养基的基础成分,再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所需营养物质。

故选C。

6.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利用上述选择培养基依次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A.乳酸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B.分解尿素的细菌、大肠杆菌、放线菌

C.分解尿素的细菌、霉菌、放线菌

D.固氮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放线菌

【答案】C

【解析】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上分解尿素的细菌可以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但不会抑制霉菌生长;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但不会抑制放线菌生长。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分离。

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B.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将酶溶液加入底物后,迅速将温度调至设定的温度,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

C.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

D.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探究果胶酶最适用量的实验中可先将果泥加热煮沸后冷却备用,目的是排除果泥中原有的酶对实验结果的干扰,A正确;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应将酶溶液和底物分别放置达到相同温度后再混合,并持续反应一段时间,B错误;

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某种细菌的原理是,当样品稀释度足够高时,固体平板上的一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故可通过平板上的菌落数推测样品中的活菌数,C正确;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不同蛋白质分子的迁移率完全取决于分子的大小,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实验操作原理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

8.关于消毒和灭菌方法的选择,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B.牛奶---煮沸消毒

C.接种环---灼烧灭菌D.实验者双手---化学消毒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培养基一般用高压蒸汽灭菌,A正确;牛奶消毒一般用巴氏消毒法,煮沸会破坏蛋白质结构,B错误;接种环一般用灼烧灭菌,C正确;实验操作者的双手用酒精擦拭消毒,D正确。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无菌操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某一种细菌株要从环境中提取现成的亮氨酸(20种氨基酸中的一种)才能生长,此菌株对链霉素敏感。

实验者用诱变剂处理此菌株,想筛选出表中细菌菌株类型。

根据实验目的,选用的培养基类型是( )

注:

L—亮氨酸  S—链霉素  “+”—加入  “—”—不加入

如:

L—:

不加亮氨酸  S+:

加入链霉素

选项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

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

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抗链霉素的菌株

A

L+  S+

L—  S—

L+  S-

L-  S—

L+  S+

L—  S+

C

L—  S+

L+  S+

L—  S—

D

L+  S—

l—  S—

L+  S+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表中所列均为选择培养基。

根据题目要求,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的菌株,即在没有亮氨酸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应使用的培养基为L-、S可加可不加;筛选出抗链霉素的菌株应使用的培养基为S+、L可加可不加,筛选出不需要亮氨酸、抗链霉素的菌株应用的培养基L-、S+,故选B。

考点:

选择培养基

点评:

本题考查了选择培养基的应用,属于对分析、理解的考查,属于中档题。

10.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

A.自养需氧B.异氧严格厌氧C.异养需氧D.异养兼性厌氧

【答案】D

【解析】酵母菌是利用的有机物,所以是异养型,A错误。

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所以是兼性厌氧型,B、C错误,D正确。

11.下列有关培养基和菌种鉴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菌落的大小、颜色、有无荚膜、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

B.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

C.利用刚果红培养基上是否形成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D.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

【答案】A

【解析】菌落的大小、颜色、隆起程度等特征都可作为菌种鉴定的依据,但是有无荚膜通过肉眼无法观察,A错误;鉴别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可利用固体培养基上菌落的特征来判断和鉴别细菌的类型,B正确;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C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鉴定尿素分解菌,D正确。

【点睛】注意:

菌落是指由一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12.关于制备固体培养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可以加入琼脂

B.操作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制备固体培养基时可以加入琼脂作为凝固剂,A正确;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C正确;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以防止水滴滴落到培养基中造成污染,D正确;制备固体培养基时操作的顺序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B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制备固体培养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3.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制作腐乳时,靠近瓶口的盐要多一点,可防止杂菌生长

B.DNA的鉴定实验中,应将丝状物直接加入到二苯胺试剂中进行沸水浴

C.酵母,菜花和猪的成熟红细胞都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

D.煮沸杀菌是生活中常用到的灭菌方法,常用于培养皿、牛奶等的灭菌

【答案】A

【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

该题考查学生对腐乳的制作、DNA的粗提取与鉴定、无菌技术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详解】制作腐乳的过程中,加盐可防止杂菌生长,越接近瓶口,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靠近瓶口的盐要多一点,A正确;DNA的鉴定实验中,应将丝状物先溶解在2mol·L-1的NaCl溶液中,再加入二苯胺试剂沸水浴加热,B错误;酵母和菜花的细胞都含有DNA,可作为提取DNA的材料,但猪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线粒体等细胞器,因此不含有DNA,不能作为提取DNA的材料,C错误;煮沸是生活中常用到的消毒方法,适用于金属器械、玻璃制品及橡胶类物品,牛奶常用巴氏消毒法,D错误。

【点睛】熟记并理解腐乳的制作流程、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原理及其流程、无菌技术等相关基础知识、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是解题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

14.

【答案】AD

【解析】试题分析:

用平板划线法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A正确;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B错误;C图中胡萝卜素在层析夜中的溶解度大于叶黄素,所以分离结果应该是胡萝卜素位于叶黄素的上面,C错误;利用D装置制作果酒时,应适时排气,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高中生物教材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实验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正确操作并完成相关实验,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5.对尿素分解菌进行初步鉴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

A.重铬酸钾B.酚红指示剂C.CRD.结晶紫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对尿素分解菌进行初步鉴定,可在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考点:

尿素分解菌鉴定

16.下列对各曲线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图可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②乙图可表示微生物的生长曲线,3阶段细菌繁殖一代所需时间最少

③丙图可表示酵母菌呼吸时O2浓度和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只进行无氧呼吸

④丁图可表示小鼠的离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A.③④B.①④C.②③

D.①②

【答案】B

【解析】略

17.下列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C源、N源和代谢类型的描述,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

能源

氧化NH3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

C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

N源

NH3

N2

N2

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

 

A.硝化细菌、乳酸菌B.乳酸菌、根瘤菌

C.根瘤菌、衣藻D.硝化细菌、衣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硝化细菌属于细菌,能氧化NH3,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正确。

乳酸菌能源应是有机碳源,错误。

根瘤菌能源应是糖类等有机物,错误。

衣藻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正确。

D正确。

考点:

微生物的培养

18.我过民间常用盐渍法来保存食物,其中的道理是()

A.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B.Cl-可以杀灭细菌

C.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D.盐可以使细菌脱水死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繁殖引起的,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或杀死微生物是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

微生物的繁殖需要水分、有机物和适宜的温度等,因而低温、干燥都能够减少微生物的繁殖。

用盐渍法防止食品腐败就是要利用食盐造成高渗环境,从而使细菌脱水死亡,故D正确,A、B、C错误。

考点:

食物保存原理

19.将接种有乳酸菌的牛奶100mL4份和接种有酵母菌的3%的淀粉溶液10mL4份分别装在100mL、200mL、300mL和400mL的烧瓶内,将口密封,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你认为足够长的时间后产生的乳酸和酒精最多的分别是()

A.100mL、100mLB.400mL、400mL

C.100mL、400mLD.400mL、100mL

【答案】C

【解析】乳酸菌是专性厌氧型细菌,在有氧气存在时,对其发酵(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所以装接种有乳酸菌的100mL牛奶,烧瓶越小越好,因为烧瓶越小,剩余空间就越小,容纳的氧气越少,对乳酸菌的发酵所产生的抑制作用就越小,显然,只有100mL烧瓶抑制作用最小,产生的乳酸最多;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并可迅速繁殖菌体,而在无氧条件下只能进行酒精发酵,却不能繁殖后代,所以盛接种有酵母菌的100mL3%的淀粉溶液的烧瓶相对而言适当大一点好,因为烧瓶越大,剩余空间越大,容纳的氧气越多,酵母菌繁殖越快,数量越多,待瓶内氧气耗尽后进行无氧呼吸时产生的产物酒精就越多,显然,400mL烧瓶剩余空间最大,短时间内酵母菌繁殖快,产生的酒精最多,综上所述,C项符合题目要求。

20.病毒具有的核酸类型为:

A.所有的病毒都只有DNAB.所有的病毒都只有RNA

C.一种病毒既有DNA又有RNA

D.一种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答案】D

【解析】绝大多数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是DNA,少数是RNA,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RNA病毒如艾滋病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禽流感病毒等

二、非选择题

21.请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灭菌、干热灭菌和灭菌。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土壤中微生物的正确操作步骤是()。

①土壤取样②称取lOg土壤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制备土壤提取液③吸取0.1mL溶液进行平板涂布④依次稀释至101、102、103、104、105、106、107稀释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

(3)利用酵母菌将葡萄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色。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发酵液逐渐呈现深红色,原因是。

(4)从野生酵母菌群中分离纯化酵母菌,最常使用的接种方法是和两种。

酵母菌适合生活在偏酸性环境,而放线菌则适合生活在偏碱性环境中,分离二者所用的培养基称为。

(5)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腐乳的制作是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的作用是。

(6)腐乳制作过程中影响其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哪些?

()

①盐的

用量②酒的种类和用量③发酵温度④发酵时间⑤辛香料的用量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③④

【答案】

【解析】略

22.【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口嚼酒”因日本著名动画电影导演新海诚的新作《你的名字》而引起人们的关注。

世界上有些地方很就有口嚼酒的记载。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口嚼酒的做法是:

首先需要将米煮熟,然后放入口中咀嚼—段时间,直至米粒变为糊状,再将其吐入特制容器中,令其发酵,经过几天便成为甜酸味的酒。

上述的制作过程中,“咀嚼”可能具有两个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参与口嚼酒形成初期的微生物主要是来自空气中的__________,末期形成酸味,可能是因为密封不严,产生了__________等物质。

(2)口嚼酒是一种自酿酒,不仅品质不高,而且卫生条件难以把握,会有杂菌滋生的危险。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口嚼酒制作过程中会滋生哪些微生物,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制作口嚼酒。

②制作培养基:

计算→称量→溶化→__________→倒平板。

③接种:

每天同一时间将口嚼酒液体摇匀后按照图1和图2的方法进行操作,该方法是________。

并在每天接种的培养皿上注明培养日期,最后将所有培养基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下培养。

④经过一段适宜时间后,观察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和菌落的形态,并进行品种鉴定。

图3是三个不同时间获得的培养基,其时间先后为________(填字母)。

上述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但是还需要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兴趣小组成员在实验后期看到培养基上长满了许多杂菌菌落,若他们采用图4的方法对杂菌中的母的菌进行纯化,则在________(填数字)区最可能获得纯净的母的菌。

【答案】增大酶与米饭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发酵使唾液淀粉酶将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酵母菌醋酸灭菌(或高压蒸汽灭菌)稀释涂布平板法B、C、A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答案合理即可给分)5

【解析】试题分析:

无菌操作技术有消毒和灭菌,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养基及容器的灭菌。

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平板划线分离法:

由接种环以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稀释平板计数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单个菌落,即是由一个单细胞繁殖而成这一培养特征设计的计数方法,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单细胞.计数时,首先将待测样品制成均匀的系列稀释液,尽量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分散开,使成单个细胞存在(否则一个菌落就不只是代表一个细胞),再取一定稀释度、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中,使其均匀分布于平板中的培养基内。

(1)将熟的米饭放入嘴里“咀嚼”,一方面增大酶与米饭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发酵,另一方面使唾液淀粉酶将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口嚼酒形成初期,酵母菌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末期密封不严,醋酸菌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醋酸。

(2)微生物培养基的配制过程: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图1和图2显示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该方法获得的菌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多,所以图3中的先后顺序为B、C、A。

上述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但是还需要设置一个空白对照,以检验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3)图4为平板划线法,该方法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细菌的数量越来越少,最后为单一菌了,所以5区最可能获得纯净的母的菌。

【点睛】微生物这部分内容是高考试题的一个热点一般体现在对生物工程中的应用,考察的知识点有微生物的无菌操作、微生物的分离以及产品的提取,注意总结。

23.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某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

富集培养指创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1)接种前要对培养基进行____________处理。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

(2)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如培养纤维素分解菌的菌样应从________的环境中采集。

(3)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________培养基(按用途分类),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________。

(4)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_______,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某同学在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压蒸汽灭菌 无菌 

(2)富含纤维素

(3)选择 碳源 (4)刚果红 透明圈 菌液浓度过高(土壤溶液稀释不够)

【解析】

(1)按照微生物的需求配制的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取菌种的接种环要进行灼烧灭菌、操作要在酒精灯的火焰附近进行,培养要在无菌的恒温箱内。

因此,全部的实验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完成。

(2)筛选菌种应从适于目的菌种生长、繁殖的环境中寻找,故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应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收集。

(3)目的菌能够降解纤维素,故应向培养基中添加纤维素来制作选择性培养基筛选目的菌。

纤维素是植物体内的多糖,被纤维素分解菌作用后可产生葡萄糖。

(4)纯化土壤中的细菌时,发现培养基上的菌落连成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是菌液浓度过高(增大稀释倍数);或培养过程被杂菌污染(严格无菌操作);或用接种环划下一区域前接种环没有灭菌(每划一个新区域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灭菌处理)等。

【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名师点睛】本题以筛选菌株为情境考查培养基的配制、接种方法、无菌技术等知识点。

解题关键:

熟悉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