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23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docx

广东学业水平历史卷附带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2012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共70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Ⅰ:

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早期国家政权,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商夏周B.商周夏C.夏商周D.夏周商

解析:

考查历史常识和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

答案:

C

2.秦始皇统一六国,创立了()

A.分封制度B.三省六部制C.宗法制度D.皇帝制度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D项,A、C项西周已实行,B项创立于隋朝。

答案:

D

3.古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

A.《十二铜表法》B.《人权宣言》C.《权利法案》D.《大宪章》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A项。

B、C、D项分别是法国、英国、英国的法律。

答案:

A

4.近代史上,共和政体自初创到最终确立历时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日本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美国确立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共和制后就一直稳定下来,而法国从1792年初创共和制到1875年才最终确立,故选B项。

答案:

B

5.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的是()

A.皇帝B.宰相C.总统D.帝国议会议员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世袭,宰相由皇帝任命,而无总统一职,故选D项。

答案:

D

6.圣西门、傅立叶、欧文都是()

A.空想社会主义者B.马克思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D.十月革命领导人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A项。

答案:

A

7.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后,实际掌握俄国国家政权的是()

A.沙皇B.布尔什维克C.工兵代表苏维埃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二月革命后出现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并存局面,而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选D项。

答案:

D

8.导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的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D项。

注意A、B、C项分别对应的条约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马关条约》。

答案:

D

9.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是()

A.《海国图志》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

注意D项为近代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答案:

C

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红军长征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胜利

C.三大改造的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D项。

注意C项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答案:

D

1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于()

A.1949年B.1954年C.1966年D.1978年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选B项。

答案:

B

12.全面阐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邓小平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一国两制”构想是20世纪80年初邓小平提出的,故选D项。

答案:

D

13.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是指()

A.美国B.英国C.日本D.俄罗斯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选A项,C、D项属于“多强”之一。

答案:

A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实现邦交正常化是在()

A.1949年B.1972年C.1992年D.2001年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后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故选B项。

答案:

B

15.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强大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A项是20世纪60年代,时间不符,B、D项与史实不符,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故选C项。

答案:

C

16.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

它们铸造于()

A.原始社会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繁荣时期,故选B项。

答案:

B

17.在开辟新航路的过程中,首先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

A.哥伦布B.迪亚士C.麦哲伦D.达·伽马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发现首先到达美洲的是哥伦布,迪亚士、达·伽马船队分别到达非洲南端和印度,而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经过美洲但在哥伦布之后,故选A项。

答案:

A

18.17世纪造船业和海运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是()

A.西班牙B.葡萄牙C.荷兰D.英国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认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的荷兰造船业和海运业发达,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选C项。

答案:

C

19.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

A.高歌猛进B.曲折发展C.停滞不前D.萧条萎缩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因国内外环境变化而曲折发展,故选B项。

答案:

B

20.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之初,美国胡佛政府采取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重商主义D.计划经济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胡佛政府应对经济危机依然是自由放任,罗斯福转为国家干预,故选B项。

答案:

B

21.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其中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社会救济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结合所学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内容可知为了解决工农业恢复生产资金问题和拓展海外市场,罗斯福新政首先从整顿财政金融入手改革,故选A项。

答案:

A

22.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着重发展()

A.轻工业B.农业C.商业D.重工业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下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故选D项。

答案:

D

2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A.阶级斗争B.经济建设C.政治建设D.文化建设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选B项。

答案:

B

24.1984年以后,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中心环节是()

A.创办乡镇企业B.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增强企业活力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

答案:

C

25.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开发开放()

A.上海浦东B.大连、青岛C.深圳、珠海D.海南岛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A项,其余三项都是20世纪80年代。

答案:

A

26.二战后建立的一系列国际组织中,负责向成员国提供贷款以促进其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B.世界银行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合组织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的宗旨是通过提供长期贷款帮助成员国恢复、发展经济,故选B项。

答案:

B

27.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A.关贸总协定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欧洲共同体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是由1947年成立关贸总协定的发展而来,故选A项。

答案:

A

28.清代已出现的传媒有()

A.报刊、电视B.电影、报刊C.电视、电影D.互联网、电影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根据时间“清代”(1912年结束统治)限制,采用排除法可知正确答案为B项。

报刊、电影、电视、互联网在中国分别是在19世纪中期、1905年、1958年、20世纪90年代。

答案:

B

2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由民间艺人创作B.注重写实

C.属于宫廷画D.注重写意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结合古代中国绘画艺术的知识可知文人画注重借物抒情,故选D项。

答案:

D

30.清朝乾隆年间徽班进京对中国某一剧种的形成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一剧种是()

A.京剧B.元杂剧C.粤剧D.昆曲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京剧是在徽汉合流基础上形成,故选A项。

答案:

A

31.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家是()

A.苏格拉底B.普罗泰(塔)戈拉

C.卢梭D.但丁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A项。

答案:

A

32.以下历史事件中,以法国为中心展开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工业革命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A、B、D项涉及事件的中心分别意大利、德意志、英国。

答案:

A

33.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A.魏源B.林则徐C.李鸿章D.孙中山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故选B项,

答案:

B

34.十月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A.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B.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C.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思想基础D.导致文学革命的发生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选A项,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的社会主义革命,故排除C(1911年)、D(1917年);而B项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答案:

A

35.建立经典力学体系的科学家是()

A.达尔文B.普朗克C.牛顿D.爱因斯坦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A、B、D提及科学家的成就分别是进化论、量子论、相对论。

答案:

C

36.电力作为工业生产的动力开始出现于()

A.18世纪末B.19世纪末C.20世纪初D.21世纪初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19世纪70年代格拉姆发明电动机,电从此作为新的动力逐步推广,故选B项。

答案:

B

37.在20世纪初的“默片时代”最负盛名的电影表演艺术家是()

A.莫扎特B.猫王C.卓别林D.卢米·埃尔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卓别林是默片大师,故选C项。

A、B是音乐家,D是电影的发明者。

答案:

C

38.20世纪6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有()

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B.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D.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60年代”,结合所学可知A、B、C、D分别是1964年、1970年、1983年、1973年,故选A项。

答案:

A

39.1956年,为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方针是

()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另起炉灶”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D项,A、B项分别是政治、外交领域,C项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

答案:

D

40.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八大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

结合所学可知选C项。

答案:

C

 

二、单项选择题Ⅱ: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明成祖时期若有大臣上奏言事,一般情况下,他的奏本上达皇帝的途径是()

A.通政使司→丞相→皇帝B.通政使司→军机处→皇帝

C.通政使司→内阁→皇帝D.通政使司→中书省→皇帝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侍从、顾问机构,故选C项。

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在明太祖时已经撤废,而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帝设置。

答案:

C

42.独立后的美国用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是()

A.扩大各州州长的权力B.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

C.调和大州与小州的矛盾D.割断与英国的联系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是为了解决邦联制下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局面,以维护国家统一,故选B项。

答案:

B

43.斯大林曾评论说:

“它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而扭转历史的第一次光荣的英勇的然而没有成功的尝试。

”“它”是指()

A.第一国际B.五四运动C.十月革命D.巴黎公社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无产阶级为反对资本主义……第一次……没有成功的尝试。

”和结合所学可知指的是巴黎公社,故选D项。

答案:

D

44.一度销路不畅的《国粹学报》改名《共和杂志》后,重新变得抢手。

时人不禁感叹:

“今日惟‘共和’二字稍可卖几钱耳!

”“今日”指的是()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改名《共和杂志》后,重新变得抢手”可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辛亥革命成果之一,故选C项。

答案:

C

45.“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各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虽然各阶级的利益和意见仍有不同之处,但是在共同要求上、在主要政策上是能够求得一致的,筹委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草案就是一个最明显的证明。

”“筹委会”筹备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题干信息“筹委会通过的共同纲领草案”可知相关的是1949年以筹建新中国为主要任务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选A项。

答案:

A

46.右示漫画反映的是()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

D.欧洲联盟的建立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和漫画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漫画文字信息“美国”“欧洲经济”和美元符号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美国援助欧洲以帮助其恢复、发展经济,这与马歇尔计划一致,故选A项。

答案:

A

47.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

”这次国际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55年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应该求同而存异”可知是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故选B项。

答案:

B

48.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财产平均分配B.禁止土地买卖

C.实行土地国有化D.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和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信息说明土地兼并严重,土地所有权不固定,故选D项。

答案:

D

49.15世纪末教皇以穿过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附近的子午线为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两半球内新发现的土地分别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家。

这两个国家是

A.葡萄牙和西班牙B.法国和西班牙

C.荷兰和英国D.法国和英国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根据题干信息“划归两个最先开辟新航路的欧洲国”,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

A

50.厦门被开放为通商口岸以前,产自江浙和福建的棉布十分畅销,但自从开埠通商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A.土产棉布质量的下降B.交通运输的不便

C.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D.洋布洋纱的冲击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再现和理解。

题干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江浙一带传统手工业产品滞销,结合所学可知其原因是价廉物美的西方工业品的冲击,故选D项。

答案:

D

51.1978年美国有评论家写道:

在西欧,社会主义不是千年梦想而是现世的现实,没有人反对社会主义。

这反映二战后西欧国家()

A.长期实行福利政策B.遵循自由放任传统

C.忽视社会公平D.实行计划经济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西方的福利制度逐步完善,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使得低收入阶层受惠,故选A项。

B、C、D项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明显不符

答案:

A

52.按照列宁的说法,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是从“战时经济”退却,进入“国家资本主义”阶段。

这一政策的特点是()

A.国家放弃了对经济的干预B.实行单一的公有制

C.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机制D.实行必需品配给制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

结合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和资本家经营政府无力经营中小企业,并恢复商品贸易,故选C项。

答案:

C

53.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带有显著的时代特色,下列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A.“抓革命,促生产”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运用。

注意时间限制“文化大革命”时期,A、B、C、D项分别是“文革”时期、1992年以后、1978年以后、1961年后,故选A项。

答案:

A

54.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组织的领导者。

美国未参加的组织有()

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欧洲联盟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

结合所学可知欧盟是欧洲的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故选C项。

答案:

C

55.民国初年,山东济南“各方铺户所列奢侈品一类,实远不若南方之多”,“首饰铺玻璃匣中所陈设者,大抵皆为南方三十年前之古旧银器”,手帕“亦皆南方三十年前通行之物”。

这说明()

A.当时南方奢侈之风远不如山东盛行B.辛亥革命对山东社会发展没有影响

C.当时山东还没有出现近代民族工业D.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

解析:

考查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材料可知民国初年山东奢侈品销售规模不如南方,并且多为南方三十年前追求的奢侈物品,这说明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故选D项。

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B、C项与史实不符。

答案:

D

56.“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

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这一思想的提出者应该是()

A.孟子B.朱熹C.董仲舒D.荀子

解析:

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材料强调理是万物本源结合所学可知是程朱理学的观点,故选B项。

答案:

B

57.有学者认为:

“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完成了一个漫长的进程,并且把这一进程推到顶点,在这一漫长的进程中,古代思想在中世纪得到恢复和吸收。

”“古代思想”主要是指()

A.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B.中世纪神学思想

C.中国的儒家思想D.新教的人文主义精神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之名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故材料中提及的“古代思想”指的是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尤其是人文主义,故选A项。

答案:

A

58.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

“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

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

A.洋务运动的影响B.维新运动的影响

C.抗日战争的影响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孔子地位下降可知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D项。

答案:

D

59.在艺术创作中将物象扭曲失真,甚至将物象肢解为各个不同的部分,且不按照其天然形态组合。

这一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代主义C.古典主义D.现实主义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与迁移运用。

根据题干描写的创作风格具有抽象、变形的特点,这与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一致,故选B项。

答案:

B

60.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曾决定,为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据此可知这个决定是()

A.实行改革开放B.推行“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推行扫盲教育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与迁移运用。

题干强调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实际上强调科技、教育的发展,故选C项。

答案:

C

三、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的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明清小说中记述了“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等”的社会风尚,这反映了当时()

A.政府取消了“重农抑商”政策B.仍然推行科举制度

C.商业才干是科举选官的首要标准D.人们对商业有了新的认识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材料“以经商为第一等生业”说明人们长期以来的抑商、歧视商人观念改变;“科第反在次等”说明科举制依然在推行,故选B、D项。

答案:

BD

62.麦考莱在《英国史》中说,“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

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此后人们相信“影响宪政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政本身内部找到”。

符合麦考莱观点的是()

A.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

B.工业革命是英国近代的最后一次革命

C.《权利法案》对英国政治发展影响深远

D.1688年后英国没有对宪政进行任何改进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并为君主立宪制确立奠定了基础,B、D项明显与史实不符,故正确选项为A、C。

答案:

AC

63.有学者认为:

1955—1975年期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

”当时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有()

A.苏联的解体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解析:

考查基础知识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美苏两极格局在1955—1975年期间收到冲击,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