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221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7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docx

广东省肇庆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综试题

试卷类型:

A

广东省肇庆市2013届高三3月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科综合

本试卷共12页,36小题,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号填涂区”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小4分,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面关于无机盐在生物体内所起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ATP、DNA、RNA、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B.根瘤菌的固氮酶中含有钼、铁,说明无机盐是一些复杂蛋白质的重要成分

C.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0.9%的生理盐水,说明无机盐能维持细胞渗透压

D.人缺碘会患大脖子病,是因为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①染色②水解③冲洗涂片④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⑤观察

A.④①②③⑤B.④②①③⑤C.④②③①⑤D.④⑤①③②

3.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4.根据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人工培育的新物种只能生活在人工的环境中

B.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

C.冬季来临时,植物叶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是为了更好防止冻伤

D.受农药处理后,种群中抗药性强的个体有更多机会将基因传递给后代

5.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系统或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①表示主动运输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6.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的是

A.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信息激素吸引昆虫前来,提

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草原返青时的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可以采食的信息

C.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率

D.利用音像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基酸和蛋白质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B.在米汤中加入食盐,可以检验食盐中是否加碘

C.“酸雨”是由大气中的碳、硫、氮的氧化物溶于雨水造成

D.蔗糖、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都能水解,最终水解产物都为葡萄糖

8.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水吸收足量的SO2气体:

OH-+SO2=HSO3-

B.稀硝酸中加入过量铁粉:

Fe+4H++NO

=Fe3++NO↑+2H2O

C.用NaOH溶液吸收废气中氮氧化物:

NO+NO2+OH—=NO2-+H2O

D.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气体:

9.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氨基(—NH2)中含电子数为10NA

B.标准状况下,2.24L18O2中所含中子的数目是2NA

C.标准状况下,22.4LC8H18中含有的共价键键数为25NA

D.在反应CaO+3C=CaC2+CO↑中,每生成1molCO,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10.关于常温下pH=12的NaOH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H-)=c(Na+)+c(H+)

B.由水电离出的c(OH-)=1.0×10-12mol·L-1

C.与等体积pH=2的醋酸混合后所得溶液显碱性

D.与等体积0.01mol·L-1氯化铵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中:

c(Na+)>c(NH)

11.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Z、N两种元素的离子半径相比,前者较大

B.由X、N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相比,前者较弱

C.X与M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能与任何酸反应,但能与强碱反应

D.Z的氧化物能分别溶解于Y的氢氧化物和N的氢化物的水溶液

12.化学中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

下列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

3C(g)+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B.图②表示向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图③表示在1L1mol/LFeBr2溶液中通入Cl2时Br-的量的变化

D.图④表示一定浓度Na2CO3溶液中滴加盐酸,生成CO2与滴加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全失重的情况下,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对器壁的顶部没有作用力

B.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C.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所做的无规则运动

D.相同质量的0℃的水和冰,水的分子势能比冰的分子势能小

14.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对空气做了2.0×105J的功,同时空气的内能增加了1.5×105J。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是0.5×105J

B.空气对外界放出的热量是0.5×105J

C.空气从外界吸收的热量是3.5×105J

D.空气对外界放出的热量是3.5×105J

15.如右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放着斜面体B,物体A置于斜面体B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物体A。

在力F变大的过程中,两物体相对地面始终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B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变化情况是

A.N变大,f不变B.N变大,f变小

C.N不变,f变大D.N不变,f不变

16.一匀强磁场的边界是MN,MN左侧是无场区,右侧是匀强磁场区域,如图(甲)所示,现有一个金属线框以恒定速度从MN左侧进入匀强磁场区域。

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可能的线框是如图(丙)所示中的

M

I

I0

ABCD

t

(丙)

N

t0

2t0

0

(甲)

(乙)

二、双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7.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

B.一束频率不变的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

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

D.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看不见的射线

18.如图所示,一只理想变压器原线圈与频率为50Hz的正弦交流电源相连,两个阻值均为20Ω的电阻串联后接在副线圈的两端.图中电流表、电压表均为理想交流电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200匝和100匝,电压表的示数为5V。

A.电流表的读数为0.5A

B.流过电阻的交流电的频率为100Hz

C.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20

V

D.交流电源的输出功率为2.5W

19.如图所示,M、N为两颗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的运行周期比N的大

B.M的角速度比N的大

C.M的线速度比N的小

D.M的向心加速度比N的大

20.下图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AB为中垂线,且AO=BO,则

A.A、B两点场强相等

B.A、B两点场强方向相反

C.正电荷从A运动到B,电势能增加

D.A、B两点电势差为零

 

21.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

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

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

D.丙的加速度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大小

 

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与结论

A

向盛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1mol·L-1H2SO4溶液

试管口出现红棕色气体。

则溶液中NO3-被Fe2+还原为NO2

B

向样品溶液中先滴加过量的稀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

先滴加稀盐酸无现象,滴加BaCl2后出现白色沉淀。

说明样品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

向0.1mol·L-1Na2CO3溶液中,滴加两滴酚酞显浅红色,微热

红色加深。

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反应

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表明淀粉没有水解生成葡萄糖

23.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Sn,Sn为正极有气泡生成

24.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先天性疾病并不都是遗传病

C.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

25.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加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某些离体组织的细胞不一定需要脱分化就能形成愈伤组织

C.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组成相同

三、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26.(16分)图示装置适用于酵母菌呼吸代谢的实验

Ⅰ.用该装置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酵母菌在时间0处加入。

(1)请比较下列3个时间段的二氧化碳产生量(油置换量),对3个阶段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①开始的8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8至20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20至32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若实验在32分钟后继续进行,图中曲线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如果用酵母菌在同样的装置内,对下列相同浓度的不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进行测定,在20分钟内所得到的结果如下表:

组别

碳水化合物

置换出来的油的体积

A

葡萄糖

8.7

B

蔗糖

5.9

C

乳糖

0.9

D

麦芽糖

6.1

E

淀粉

0.8

F

果糖

8.9

G

0.9

(3)表中显示,A、F两组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多于B、D两组,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照C、E、G三组的数值,它们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指出除碳水化合物的浓度和pH外,在该实验中还有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一致的,请列出至少两项:

27、(18分)中国研究员们从树鼩这种动物入手,构建了高质量的树鼩肝细胞基因表达图谱数据库。

他们结合先进的纯化技术和高分辨质谱分析手段,发现肝脏胆酸转运蛋白(NTCP)会与乙肝病毒表面包膜大蛋白的关键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即乙肝病毒与肝脏细胞膜上的NTCP结合,进而感染肝细胞。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乙肝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按生态系统成分来分,属于,(能/不能)用普通的培养基进行培养,乙肝病毒能在肝细胞内繁殖,主要原因是。

请写出乙肝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方式。

(2)请举出一个病毒应用的例子。

(3)病毒感染细胞一般是先要病毒与细胞膜表面的结合,然后进入细胞内。

乙肝病毒首次入侵机体,体内的等细胞可特异性识别乙肝病毒,乙肝病毒诱使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的作用是。

(4)NTCP平时在肝脏起的基本作用是转运胆酸和钠离子。

胆酸和钠离子进入肝细胞的方式是。

研究员们将NTCP导入以前不能感染乙肝病毒的细胞中,使这些细胞能被乙肝病毒感染,证明了。

28、(16分)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

为解决居民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

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等两部分。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3)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

于被充分吸收,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

(4)该生态系统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其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其基础是__________调节。

但污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

(5)在下图中添加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上述湿地的能量流动:

浮游

动物

浮游

植物

细菌

真菌

29、(14分)在人类和其他有胎盘的哺乳类动物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

人类体温调定点为36.7℃。

下丘脑对机体的体核温度(机体深部温度)和皮肤感受器的神经冲动作出直接反应,通过一系列调节来维持正常的代谢活动,当下丘脑检测到体温恢复正常后,关闭调节机制(负反馈)。

下列各项是体内温度调节方面的生理过程:

(1)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对机体的体核温度和皮肤感受器的神经冲动直接产生应答,作出恰当的__________调节反应,抵消变化,恢复___________。

(2)真皮中的体温感受器,很多是游离的__________。

当侦测到皮肤温度超出正常范围时,向下丘脑发出神经冲动,引发相应反应:

真皮中的血管舒张或收缩分别________;汗腺接受下丘脑通过副交感神经发出的信号产生汗液,增加蒸发散热;皮下脂肪层对器官有隔热作用,减少热量散失。

(3)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4)在极端寒冷条件下,_____________分泌增加,增强代谢率和肝脏能量释放。

(5)病原体释放的毒素或某些白细胞释放的物质,能使体温调定点______,这可引起发热。

发热是对抗感染的一项重要防御措施。

30、(15分)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抗病毒、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香豆素-3-羧酸可由水杨醛制备。

 

(1)中间体X的化学式为。

(2)水杨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香豆素-3-羧酸在NaOH溶液中彻底水解生成的有机的结构简式为。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间体X不易溶于水

B.水杨醛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处于同一平面

C.水杨醛除本身外,含有苯环且无其它环的同分异构体还有4种

D.水杨醛和香豆素-3-羧酸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反应①中的催化剂“哌啶”可以由“吡啶”合成,其反应为:

已知吡啶为环状,性质与苯类似。

则吡啶的结构简式为;

吡啶与混酸(浓硝酸与浓硫酸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氮原子间位的一取代物的化学方程式为:

 

31、(16分)消除汽车尾气是减少城市空气污染的热点研究课题。

(1)汽车内燃机工作时发生的反应N2(g)+O2(g)

2NO(g),生成的NO是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物。

T℃时,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6.5molN2和7.5molO2,在5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此时容器中NO的物质的量是5mol(不考虑后续反应)。

则:

①5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ν(NO)=;在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②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的过程中,容器中下列各项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b.混合气体的压强

c.正反应速率d.单位时间内,N2和NO的消耗量之比

(2)用H2或CO催化还原NO可以达到消除污染的目的。

已知:

2NO(g)=N2(g)+O2(g)∆H=—180.5kJ·mol-1

2H2O(l)=2H2(g)+O2(g)∆H=+571.6kJ·mol-1

则H2(g)与NO(g)反应生成N2(g)和H2O(l)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3)当质量一定时,增大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右下图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2NO(g)+2CO(g)

2CO2(g)+N2(g)

中,NO的浓度[c(NO)]随温度(T)、催化剂表面积(S)和

时间(t)的变化曲线。

①该反应的∆H0(填“>”或“<”)。

②若催化剂的表面积S1>S2,在右图中画出c(NO)在

T1、S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并作相应标注)。

32、(16分)铜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ⅠB族,+1价的铜与氯离子结合的生成的CuCl是一种难溶物质,但它可与过量的Cl—形成可溶于水的络离子[CuCl2]—。

含铜最丰富的天然资源是黄铜矿(CuFeS2)。

(1)目前有一种湿法冶炼技术,以黄铜矿为主要原料来生产铜、铁红颜料和可用于橡胶硫化的硫单质,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

其主要流程如下:

 

①请完成反应Ⅰ中FeCl3与CuFeS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FeS2+FeCl3=+4+2S。

②写出反应Ⅳ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反应Ⅲ是FeCO3在空气中煅烧,其化学方程式是。

④已知Cu+在反应V中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为Cu2+和Cu。

则反应Ⅴ所得溶液A中含有的溶质有。

(2)传统工艺从黄铜矿冶炼粗铜的技术,是将精选后的富铜矿砂与空气在高温下煅烧,使其转变为铜。

与上面湿法冶炼技术方法比较,新方法的优点是、

33、(17分)利用Y型管与其它仪器组合可以进行许多实验(固定装置略)。

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目的:

验证SO2的氧化性。

将胶头滴管中浓硫酸分别滴入Y型管的两个支管中,所产生的两种气体相遇发生反应:

SO2+2H2S=3S↓+2H2O,则在支管交叉处实验现象为,硫化亚铁处加水的目的是。

(2)实验目的:

探究SO2与BaCl2反应生成沉淀的条件。

SO2通入BaCl2溶液并不产生沉淀,再通入另一种气体后就产生白色沉淀。

常温下,若由右侧Y型管产生另一种气体,则在其左右支管应放置的药品是和,导气管A的作用是

(3)实验目的:

铁镁合金中铁含量的测定。

①读取量气管中数据时,若发现水准管中的液面高于量气管中液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②若称得铁镁合金的质量为0.080g,量气管中初读数为1.00mL,末读数为45.80m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则合金中铁的百分含量为(精确到0.01%)。

34、(18分)

(1)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一个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通过细线跨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木块另一端与纸带相连,在钩码牵引下,木块向左运动,钩码落地后,木块做匀减速运动。

打出的纸带如图(乙)所示,不计纸带所受到的阻力。

交流电频率为50Hz,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乙)

cm

1.09

1.331.561.802.052.011.961.801.641.48

 

①木块加速阶段的加速度为m/s2;(本题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木块减速阶段的加速度为m/s2,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③某同学发现在实验中未平衡木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接着他断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同时还采取如下措施:

a.;

b.将木板端垫高,使木块沿木板下滑;

c.判断已平衡好摩擦力的标准是。

(2)现需测量一个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r。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

电流表(量程60mA,内阻约为10Ω)

电压表(量程10V,内阻约为20kΩ)

热敏电阻(80Ω~200Ω)

一杯水,一个开关,酒精灯,温度计,导线若干.

①一位同学根据现有器材设计实验电路并连了部分实物,如右图所示,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压表接入电路;

②用酒精灯对水加热,右表为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电流和电压数据,请在下图的坐标系中画出U-I图象.由图象可知:

该电池的电动势E=V,内电阻r=Ω;(保留2位有效数字);

t/℃

20

40

60

80

100

I/mA

26.1

33.3

40.0

46.2

52.2

U/V

5.48

5.33

5.20

5.08

4.96

 

③根据以上数据,结合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热敏电阻的阻值(选

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35、(18分)如图所示,在xoy坐标系中,y>0的范围内存在着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在y<0的范围内存在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方向未画出).已知oa=oc=cd=de=ef=L,ob=

.现在一群质量为m、电荷量大小为q(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分布在a、b之间。

t=0时刻,这群带电粒子以相同的初速度vo

沿x轴正方向开始运动。

观察到从a点出发的带

电粒子恰好从d点第一次进入磁场,然后从o点

第一次离开磁场。

(1)试判断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正负及所加匀强

磁场的方向;

(2)试推导带电粒子第一次进入磁场的位置坐标

x与出发点的位置坐标y的关系式;

(3)试求从a点出发的带电粒子,从o点第一次

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方向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θ

(图中未画出)

 

36、(18分)如图所示为某种弹射装置的示意图,光滑的水平导轨MN右端N处与水平传送带理想连接,传送带长L=4.0m,皮带轮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带动皮带以速率v=3.0m/s匀速运动。

三个质量均为m=1.0kg的滑块A、B、C置于水平导轨上,开始时滑块B、C之间用细绳相连,其间有一压缩的轻质弹簧处于静止状态。

滑块A以初速度v0=2.0m/s沿B、C连线方向向B运动,A与B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碰撞时间极短,可认为A与B碰撞过程中滑块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