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1221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docx

高考生物知识整合考题探究专题训练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讲练新人教版

第17讲体液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考纲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1.动物激素的调节

B

4.水盐调节

A

2.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B

5.血糖调节

B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B

考点一 血糖平衡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来源中,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是血糖最主要的来源,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是最有意义的去向。

(2)上述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由血糖转化的某些氨基酸为非必需氨基酸。

(4)可直接分解产生葡萄糖的是肝糖原。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而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即a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b途径;

③胰高血糖素,即c途径。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即f途径;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即e途径;

③胰岛素,即d途径。

(4)从调节方式来看,血糖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从调节过程来看,血糖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3.水盐平衡的调节

(1)抗利尿激素

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储藏于垂体中,在适宜刺激的作用下,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2)调节过程

                   

命题点一 血糖平衡调节

1.(2017·南京学测模拟)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②和⑤过程的糖原不完全相同

B.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C.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②③过程

D.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

答案 C

解析 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降低血糖,应抑制②③。

2.(2017·连云港学测模拟)下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B.正常人一次性吃糖过多,也可出现尿糖现象

C.结构①通过传出神经释放的神经递质影响甲的分泌活动

D.图中a与c表现为拮抗作用

答案 D

解析 a和c都是升血糖,为协同作用。

题后反思 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命题点二 水盐平衡的调节

3.(2017·无锡学测模拟)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不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新吸收作用增强

答案 A

解析 长时间不饮水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4.(2017·徐州学测模拟)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1.8%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答案 A

解析 一次性过量饮水会使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降低,导致组织水肿,从而使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治疗时可静脉滴注高浓度的NaCl溶液,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使离子浓度恢复正常。

题后反思 血浆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含量和尿量的关系

血浆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二者呈正相关;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二者呈负相关。

考点二 通过激素的调节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观点:

胰腺分泌胰液只受神经调节。

(3)结论:

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调节的结果。

2.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

内分泌腺

激素名称

主要作用

下丘脑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抗利尿激素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垂体

生长激素

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性腺)激素

促进甲状腺(性腺)的发育,调节甲状腺(性)激素的分泌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B细胞

胰岛素

降低血糖浓度

A细胞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浓度

髓质

肾上腺素

升高血糖浓度,促进产热

皮质

肾上腺皮质激素

调节糖代谢、水盐平衡等

性腺

性激素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3.激素调节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

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2)特点

①微量和高效。

②通过体液运输。

③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4.激素的分泌调节——反馈调节(以甲状腺激素为例)

(1)分级调节

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此为分级调节。

(2)反馈调节

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特别提醒 并非所有激素的分泌调节都符合上面的分级反馈模型。

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符合上述模型,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不符合上述模型,而是受下丘脑发出的有关神经的控制。

5.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反应速度

迅速

较缓慢

作用范围

准确、比较局限

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2)联系

①激素能直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两者常常同时调节生命活动。

②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命题点一 激素调节

5.(2013·江苏学测)不能将塑化剂添加到食品中,否则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研究表明,塑化剂会使男孩出现女性化行为倾向,女孩出现性早熟等症状。

由此可推测,塑化剂对人体的上述影响与某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相似,该激素是(  )

A.雄性激素B.雌性激素

C.生长激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 B

解析 出现女性特征,说明是雌性激素起作用。

6.(2014·江苏学测)如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激素甲为促甲状腺激素

B.激素乙为甲状腺激素

C.激素乙的分泌受激素甲的影响

D.激素乙增加一定促进激素甲的分泌

答案 D

解析 激素甲乙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增加时,将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题后反思 下丘脑在稳态调节中的作用

(1)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的升降,维持水分代谢平衡。

(2)传导:

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使人产生渴感。

(3)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垂体的分泌活动,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

(4)中枢:

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

命题点二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7.(2012·江苏学测)某运动员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激素调节D.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答案 D

解析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受神经和体液的共同调节。

8.(2010·江苏学测)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送到靶器官、靶细胞

C.脑干内有呼吸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答案 D

解析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由于靶器官、靶细胞上有特异性受体,所以激素能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题后反思 正反馈和负反馈

(1)正反馈的实例:

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月经周期中黄体生成素的释放。

(2)负反馈的实例:

大多数激素的调节、体温调节等。

真题演练与模拟过关

                   

1.(2014·江苏学测)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使得有“富贵病”之称的糖尿病患者日益增多。

当糖尿病病情严重时,通常需要注射的药物是(  )

A.生长激素B.甲状腺激素

C.胰高血糖素D.胰岛素

答案 D

解析 胰岛素是唯一一种降血糖的激素。

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2.(2013·江苏学测)如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

B.激素乙是胰岛素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答案 C

解析 甲、乙分别为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功能分别是降低血糖和升高血糖,葡萄糖氧化分解导致血糖下降。

3.(2012·江苏学测)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质

B.激素对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C.激素参与的调节不属于体液调节

D.激素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产生

答案 D

解析 激素是内分泌腺分泌的,通过体液运送,具有调节作用,它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其他物质,如固醇。

4.(2012·江苏学测)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在人体血糖调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B.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水平降低

D.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水平升高

答案 C

解析 胰岛A细胞和B细胞分别产生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分别用于升高血糖和降低血糖。

5.(2009·江苏学测)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兴奋通过突触的传递是双向的

B.反射活动不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C.体温调节与神经系统无关

D.反馈调节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答案 D

解析 机体稳态的维持离不开反馈调节。

                   

1.(2017·南通模拟)下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是的(  )

A.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分泌量增加,该激素是由图中的A细胞分泌的

B.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不变化,结扎动物不产生糖尿

C.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但二者发挥作用的效果不同

D.腺泡细胞的分泌物不含有激素,也不会进入内环境发挥作用

答案 A

解析 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说明激素①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分泌量增加,该激素是胰岛素,是由图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

结扎胰导管后导致腺泡组织变性,但胰岛不变化,能产生胰岛素,结扎动物不会产生糖尿的症状。

胰岛素促进肝糖原合成,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腺泡细胞分泌多种消化酶,正常情况下其分泌物不含有激素,消化酶也不会进入内环境发挥作用。

2.(2017·徐州模拟)下图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激素③分泌过多

B.缺碘时激素①和②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

C.图中共有3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

D.垂体还能分泌与激素③有相似生理效应的激素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代表促甲状腺激素,③代表甲状腺激素。

甲亢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组成成分,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阻,分泌过少,机体感知后,会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垂体还能分泌与甲状腺激素具有相同生理效应的生长激素。

图中只有2处箭头表示负反馈调节,即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

3.(2017·连云港模拟)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

B.下丘脑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

C.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属于化学防治

D.发现促胰液素的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体液调节有关,而与神经调节无关

答案 B

解析 胰腺包括分泌胰蛋白酶等消化酶的外分泌部和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内分泌部,当胰腺被研磨而使细胞破裂时,其分泌的胰岛素将会被胰蛋白酶催化水解,最终将得不到胰岛素。

化学防治是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如农药等进行的对害虫的防治,而利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的方法则是生物防治。

促胰液素的发现实验证明了胰液的分泌与神经调节、体液调节都有关。

4.(2016·常州模拟)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之间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内分泌腺的激素分泌都受神经系统的控制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C.各项生命活动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同时也受激素的调节

D.性行为的形成由性激素调节

答案 D

解析 动物体内激素的分泌大都受神经系统的调控,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在动物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是相互协调共同起作用的,但是神经系统的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性行为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

5.(2016·宿迁模拟)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答案 B

解析 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均为垂体分泌,雄性激素由雄性睾丸分泌,而雌性激素和孕激素均由卵巢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

6.(2016·扬州学测模拟)下列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中含有碘元素

B.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具有拮抗作用

C.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

D.向正常人体内注射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答案 B

解析 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均能促进生长,具有协同作用。

7.(2016·南师附中)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0.8~1.2g/L是激素调节的结果

B.中学生上午第四节课时,体内胰岛素分泌量有所增加

C.肝细胞表面具有识别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激素的多种受体

D.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含糖高的食物,以补充随尿液排出的糖

答案 C

解析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0.8~1.2g·L-1,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上午第四节课时,学生体内血糖浓度较低,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含量上升,胰岛素分泌量减少;糖尿病患者应少食多餐,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

8.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主要特点是胰岛B细胞数量减少、血中胰岛素低、血糖高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通过协同作用调节血糖平衡

B.胰腺导管堵塞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排出,血糖升高

C.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

D.胰岛素受体是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身抗原

答案 C

解析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A错误;胰岛素产生后直接通过体液运输,与胰腺导管无关,B错误;血糖水平是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C正确;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需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患者胰岛素受体正常,否则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错误。

9.下列与抗利尿激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利尿激素是由垂体释放的

B.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会使尿量减少

C.神经系统可调节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D.抗利尿激素促进水被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答案 D

解析 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管壁从肾小管腔中重吸收水回到血浆,从而使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降低,而不是促进水被重新吸收进入肾小管腔。

10.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答案 C

解析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与渗透压呈正相关,食物过咸时,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饮水过多时,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注射抗利尿激素时,尿量减少,尿液中尿素、K+、Na+浓度升高。

1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

答案 A

解析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送到全身组织,但只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上的受体,A错误;人体在寒冷环境中,体温调节受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作用促进物质代谢,物质氧化分解加速从而产热增多,B正确;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受血糖的直接作用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共同完成的,C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水,使渗透压下降,D正确。

12.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 B

解析 肾小管通过自由扩散(或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13.(冲A练习)已知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但不知道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是否同样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请完成以下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以探究在鱼体内人胰岛素是否具有与鱼胰岛素相同的生理效应。

实验步骤:

(1)将形态、功能正常的鱼群随机等分为三组,其中实验组________组,对照组________组,依次编号为A、B、C。

(2)分别对A、B、C组施以自变量处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鱼体内的____________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不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答案 

(1)1 2 

(2)A组注射适量的人胰岛素,B组注射等量鱼的胰岛素,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血糖浓度 A、C组血糖浓度正常,B组血糖浓度降低 C组血糖浓度正常,A、B组血糖浓度降低

解析 实验步骤:

(1)将形态、功能正常的鱼群随机等分为三组,其中1组作为实验组,2组作为对照组,依次编号为A、B、C。

(2)分别对A、B、C组施以自变量处理,注意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A组注射适量的人胰岛素,B组注射等量鱼的胰岛素,C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

(3)一段时间后,检测记录鱼体内的血糖浓度并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预测与分析:

如果A、C组血糖浓度正常,B组血糖浓度降低,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不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如果C组血糖浓度正常,A、B组血糖浓度降低,说明人的胰岛素在鱼体内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14.(2016·连云港学测模拟)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人体部分稳态的调节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

据图回答问题:

(1)寒冷冬季在室外久留的人,体内激素________(填字母)分泌明显增多,以增加产热,此时机体的耗氧量会________________。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接受刺激后,兴奋经神经细胞传递,其末梢内________________释放的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膜上的________结合,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3)人体内调节水平衡的激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激素是由图中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

答案 B、C(必须答出B) 增加 

(2)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3)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解析 根据题意,A、B、C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

寒冷环境中,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