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平移与平行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二节平移与平行
【课时准备】:
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材分析:
我所选的这节教学内容在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一单元它主要包括了六个部分的内容,分别是线的认识、平移与平行、相交与垂直、旋转与角、角的度量以及画角这六部分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以操作为主,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
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
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因此,在这一节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
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
“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或长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这一节对于在学生的学习素材以及实践操作方面发展空间观念有很大的一个体现。
也就是说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
获得关于这些图形的感性经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例如在平行于平移这一节中,举了双杠,五线谱,象棋、楼房等例子,让学生亲身感受了什么是平行。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平面几何图形及空间几何体,如长方形、正方形、菱形、长方体。
正方体等打下了一个铺垫。
因此,这一部分的知识对于以后进一步的学习非常重要,是学习接下来的内容的一个基础。
这一节教学内容的展开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平行线时,通过让学生在纸上移动铅笔画出两条直线,通过探索和交流,初步体会了平行线,在此基础上又引出了下一节的内容垂线,通过平移可以得到平行线,而如果不是平移由易得出垂线的由来。
这种让学生亲历平行线的形成过程,加深平行的特点及两条直线相互关系的理解。
这样空间与图形教学中这些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这一节内容是在前一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能力,从而较好的理解了比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
从而对下面知识的学习做好了一个铺垫。
学生学情的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
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学习了线的认识,了解了直线、射线与线段。
对直线的特点有了初步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已有能力:
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一定的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理解能力
学生已有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对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有了一些的认识,学生了解五线谱、象棋等基本的是平行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并理解平移与平行。
能够准确的说出什么是平移以及平行,能够准备得判断出哪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以及各有几组相互平行的直线。
能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2能力目标:
经历从平移引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加强。
能够用三角尺画出并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3情感目标:
通过数学操作等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数学喜欢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并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哪些是线是相互平行的。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观看老师的演示,学会借助工具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正方形纸、教学图
【教学方法】
教法:
谈话法:
在本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讲授法:
在本堂课中我也将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基本的概念以及论证等
演示法:
直观的示范性的展示平移与平行
学法:
讨论法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实验操作法
【教学过程】
一:
展示视频,设疑导入——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孩子从小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
师:
“前不久,老师出去玩,拍了一些视频回来,同学们想看一看吗?
”
生:
“想。
”
师:
(出示多媒体课件的视频分别是五星红旗的升旗、汽车、轮船等的运动)“这个五星红旗的升旗、汽车以及轮船它都是怎样运动的呀?
同学们要仔细观察一下哦!
”
生1:
“五星红旗从下面升到了上面,汽车和轮船都由右边开到了左边”
生2:
“他们沿着一定的方向的,五星红旗从下向上升起,汽车和轮船从右向左开。
“
师:
“老师现在先不讲,同学们要知道它们是按照什么规律运动的就要学习我们今天的知识,平移与平行。
”(板书课题:
“平移与平行”)将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做平移.
二:
操作中发现,感知平移与平行——通过移动铅笔的过程感知平移,进而引出平行。
师:
“现在我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铅笔来,让铅笔在方格纸上运动,分别把他们的运动前后的状况标示出来。
”(学生可能会创造出以下几种可能的情况。
选取学生创移动铅笔的情况)
1
2
3
4
5
师:
“我将五位同学将铅笔在纸上运动后的前后位置,收了上来,现在我们将这五种情况归类。
哪几个是属于一类的呢?
”
生1:
“1、2、4、5属于一类,3属于一类。
”
师:
“你能告诉我你是怎样分类的吗?
”
生1:
“1、2、4、5铅笔起点和终点都是横着或竖着的,3的起点和终点是斜着的.”
生2:
“1、2、3属于一类,4、5属于一类。
”
师:
“你能告诉我们你是怎样分得吗?
”
生2:
“1、2、3铅笔在运动前后它的方向没有改变,4、5的方向都改变了。
”
师:
“这个同学发现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第1、2、3种情况中它的方向没有改变,4.5的方向改变了。
那我现在请刚才做出前三种情况的同学告诉我你们是怎样得到的这三种情况。
”
生3:
“我是按照中间的竖线的方向,比着移动过去的。
”
生4:
“我是沿着横线的方向,移动得到的。
”
生5:
“我是沿着斜线的方向移动得到的。
”
师:
“那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三位同学得到的这三种情况,铅笔的移动过程都有什么规律呢?
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
生1:
“都要将铅笔沿着一个方向移动。
”
生2:
“铅笔的方向在移动的过程当中没有改变。
”
师:
“对,铅笔是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的,它的移动过程在数学当中我们叫做平移。
(板书:
平移)如果不是铅笔在移动,换成其它事物,只要它满足这个规律,我们都称之为平移。
那我们就很清楚了,平移就是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板书:
将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做平移.)平移过程中得到的两条线,就是我们的平行线,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平移它一定会是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用规范的语言来说就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线互相平行(板书:
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的,用规范的语言来说就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线互相平行)
师:
“那现在我们来回到我们课前的那个问题上来,五星红旗的升旗、汽车以及轮船的运动是不是按照平移的方式移动的,因为五星红旗以及车子和轮船运动的方向没有改变,方向是一定的。
”
三:
主动参与,探索新知——通过移一移、做一做的活动,判断哪组线使相互平行的。
师:
“老师这儿有一张图,我希望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小棒移一移,看看哪几组线段是平行的,老师希望同学们将平行的线段圈出来。
现在我请一位同学上来做一做,其余的同学你们就在下面当个小判官,判断一下,他究竟做得对不对呢?
”
(学生很容易得到下面的答案)
(如果学生做的不对,老师在同学面前通过演示小棒的平移,来判定哪些是平行线,哪些不是平行线)
师:
“那同学们接下来再根据这种移小棒的方法来判定一下书上的试一试中的1.2题。
在做之前老师先让你们判断一下我们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的哪些线段是平行的线段呢?
”
试一试1.从下图中找出两组互相平行的线段,并用不同的颜色标示出来。
试一试2.小鱼向右平移五格,平移前后小鱼图形中的哪些线段是相互平行的?
用不同的颜色描出来。
五:
综合实践,加深认识——折一折,进一步了解平行线的特征。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平行线,并能够判断出哪些是平行线,现在我们继续学习。
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我现在来折一折,你们来判断一下折痕是不是相互平行的呢?
”(展示老师的折法:
)
生1:
“不是平行的.”生2:
“是平行的。
”
师:
“那我们来验证一下究竟是不是平行的,拿出你们的小棒移动验证一下。
(老师演示移动小棒的过程)通过验证我们可以知道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平行的。
那现在同学们再自己折一折,用不同的折法展开,判断折痕所在的线段是不是相互平行的呢?
”(给一段时间让同学去折,然后抽同学起来展示他们的折法,并判断折痕是不是相互平行的?
)
生1:
:
“我先将长方形的纸对折,再分别沿着另外的两个小长方形的对角线对折,这两个小三角形的对角线是相互平行的。
”
(学生还可能会折出以下的几种形式)
生2:
生3:
生4:
四:
体验观察生活,感悟平行。
师:
“平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处处可见的,同学们现在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哪些线条是相互平行的呢?
”
生1:
“黑板的上下以及左右两条边。
”生2:
“桌子相对的两条边。
”
生3:
“门对应的的两条边。
”生4.。
。
。
师:
“同学们由此可以知道,平行线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那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行线呢?
”
生1:
“五线谱中每两条线都是。
”
生2:
“操场的跑道。
”
生3:
“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
生4:
“作业本的格子、田字格相对的边都是相互平行。
”
师:
“因此,在我们的日常中随时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相互平行的线。
”
六:
体验创造——学生通过三角尺自己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师:
“既然平行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很广泛,那么现在你们可以自己画一些平行线出来吗?
你们想到了哪些方法呢?
”
生1:
“先沿着书的一边画一条直线,再将书向上移动,画出另一条直线。
”
生2:
“用尺子和三角形来画。
”
师:
“两位同学用了不同的方法来画,都可以画出相互平行的线条来,那哪种方法可以画出既准确又美观的平行线呢?
那就一定少不了我们的三角尺。
现在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教我们画平行线的呢?
”
师:
“我们画平行线要用到两个三角尺。
”(教师演示画平行线的方法。
师:
“同学们现在就按照这种方法自己动起手来画出一组平行线吧。
并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一下你们画平行线的心得。
”
师:
“我看到很多同学已经画好了。
看到很多同学在画的时候,移动尺子的时候很小心、很慢,为什么呢?
”
生1:
“如果移动快了,移动的那个尺子也许不小心歪了,画出的线就不是相互平行的了。
”
生2:
“如果移动的不小心,会导致比着的那个尺子倾斜,就无法画出平行线了。
”
师:
“那么同学说了这么多,那画平行线的关键是什么呢?
”
生1:
“要很慢,很小心。
”
师:
“那很慢,很小心我们是为了什么呢?
”
生2:
“不让两个尺子倾斜。
”
师:
“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保证的是移动的三角尺要按照另一个三角尺的方向移动。
”
1
2
师:
“同学们知道了平行线的画法以后,现在就请同学们将你们准备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盒拿出来,说说他们的哪些便是相互平行的呢?
”(通过演示引导学生回答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对的三组对便都是平行的)
七:
结束语
师: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平移后得到的两条线就是我们的平行线,知道了怎样画平行线,为了巩固我们所学到得知识,希望同学们将书上的练习题再好好的做一下。
”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平移:
将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叫做平移。
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可以说这两条线相互平行
“平移与平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线与角》的第二节“平移与平行”
2《平移与平行》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的有关知识后,来认识一组线之间的关系的第一课。
在这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
平移和旋转。
教材突破以往仅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平行线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
学生画平行线也变得容易,有利于学生把运动的物体与静止的图形结合在一起,给学生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3教材在编写上与以往最大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活动,所以本课平行线的认识主要是让学生感知、体会平行线。
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和实际的操作中认识平行线,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有趣的数学活动。
平移是过程,平行是结果。
让学生充分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学习用整体认识的眼光来观察一组线,体会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的共同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来判断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4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组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并理解平移与平行。
能够准确的说出什么是平移以及平行,能够准备得判断出哪些直线是相互平行的以及各有几组相互平行的直线。
能够说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现象。
2能力目标:
经历从平移引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加强。
能够用三角尺画出并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3情感目标:
通过数学操作等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培养审美意识,激发学生数学喜欢数学的情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⑤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认识平行线,并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哪些是线是相互平行的是本节课教学重点。
平行线的概念,从直观上进行定义的描述,侧重放在学生能够意会,能够认识。
这样的学习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
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以及观看老师的演示,学会借助工具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二:
说教法
谈话法:
在本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
讲授法:
在本堂课中我也将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基本的概念以及论证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绘,有启发性的提问等,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平移与平行相关的知识。
演示法:
直观的示范性的展示平移与平行,使学生更加生动直观得认识平移与平行。
三:
说学法:
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掌握四种方法,分别是
讨论法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实验操作法,我指导学生用这四种方法是希望着重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调动了学生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强认知兴趣。
而自主探究法和实验操作法则分别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这些能力都是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及其重要的。
也是新课标提倡的教学方法。
四:
说教学过程:
1、从生活入手,感知平行线,认识“平行线”
2、操作中发现,感知平移与平行——通过移动铅笔的过程感知平移,进而引出平行
3、主动参与,探索新知——通过移一移、做一做的活动,判断哪组线使相互平行的。
4、体验观察生活,感悟平行
5、综合实践,加深认识——折一折,进一步了解平行线的特征。
6体验创造——学生通过三角尺自己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设计意图:
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在教学达成
1、精心预设,关注数学问题的动态发展
为什么你移动的这么慢,而且这么小心?
(认知的关键处)
你觉得画平行线最应该注意什么地方?
(问题的难点处)
2、驾驭教材,关注数学知识的动态生成
活动1:
学生铅笔移一移,体验平移过程。
活动2:
折一折创造平行线,拓宽、加深对平行线的认识,不管是窄窄的,还是宽宽的,不管是斜的,还是正的。
只要两条直线间的距离相等,它们就是平行线。
活动3:
欣赏生活中的平行线、找平行线。
(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升一个新高度,关注学生知识的动态生成。
在棋盘中横着的都是互相平行的,竖着的也是,这两组斜的也是)
移平行线、折平行线、画平行线、检验平行线等一系列操作活动,教师进行引导渗透,学生主动参与到有效学习的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从中感悟数学思想,努力做到学生有体验,有启发,有发展。
五、教学效果分析
四年级《平移与平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又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设计了六个环节,首先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发现平行线的特征;再通过实际操作“移一移”“折一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平行线的特征;通过后面的:
“说一说”让学生知道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平行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画一画”,学会画平行线,达到知识与技能的结合;最后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让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知识学会在立体图形中如何找平行线,达到对知识的巩固认识的提升。
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渗透新课程理念,大胆开放自主探索空间,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再平移铅笔、观看生活中的平行现象的图片,从中使学生抽象出平行线的特点和它与平移的关系,不仅架起了新知与旧知的桥梁,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更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亲近感,激发了他们主动的探索欲望。
强化动手实践,拓宽探究空间。
《标准》指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必须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例如上课一开始,我让学生根据原有平移知识来平移铅笔,从中发现平移与平行关系。
再让学生通过“移一移”“折一折”“画一画”“找一找”的实践活动,经历从具体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内化平行与平移关系和平行的特点,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活动的探究性和创造性,而且体验到自已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已的观察和探索,自主发现、合理建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画法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地讲授画法,而是让学生在已有基础上先独立尝试,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自已来尝试解决问题,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更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不足:
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在认识平行线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解一组线的平行与它们的长短无关。
困惑:
画平行线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又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画,从知识的本源处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