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950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docx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

PRM能带给企业什么

传统的ERP是以MRP为核心, MRP的核心是BOM。

BOM以一种静态的方式描绘了物料的构成,可以对一个产品进行原材料展开。

一般情况下,用户给出需要什么产品,MRP可以给出需要哪些原材料和需要多少。

这是MRP的最核心功能,也一直作为ERP的核心功能。

但是,这种MRP的工作方式有很多缺陷和不足:

1)   当用户提出要生产多少产品的时候,MRP系统无法判断这个生产要求是不是合理。

原因在于没有考虑生产资源的占用。

实际上PRM无条件认定用户提出的所有需求在生产能力上都是可以满足的。

这适合于生产能力有很大富余的企业,不适合于按照生产能力安排计划的企业。

2)   当用户提出生产要求的时候,MRP系统只能给出物料需求计划,而不能给出生产作业计划。

因为BOM中只定义了物料的结构关系,没有定义物料处理以外的生产过程。

而企业生产过程不光是对物料进行操作和物料变化,还有很多非物料工作过程。

比如质检、技术维护、准备和辅助工作等。

没有对这些工作过程进行定义的系统当然也没有这些过程的工作计划。

3)   MRP系统给出的物料需求计划只有数量,而没有详细的时间安排。

用户可以得到每种物料需要多少的信息,却无法得到这些物料具体在什么时间需要的详细信息。

因为不能按照物料的准确需要时间和产出时间进行采购销售等出入库操作,直接导致了形成大量不必要的库存量。

4)   静态的BOM方法本身无法描述整个工作过程,只反应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物的构成这个方面,因此,BOM无法适应企业生产工作流程的多种变化。

传统ERP针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很多探索,企图给出近似的解决方法。

比如通过人工设置关键资源,可以近似满足生产能力约束;设定工序的生产提前期、采购提前期等,可以近似计算出作业计划以及满足降低库存的要求。

通过对不同的生产类型分类,开发不同类型的BOM,可以近似地解决不同生产过程的要求。

以上的方法在很多厂家开发的ERP软件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但是,这些方法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这些方法的本质仍然是手工操作与简单的四则运算的结合,没有建立起对约束条件和进行处理,以及对资源进行优化的基础理论。

PRM从理论上突破了MRP传统理论,关键在于建立了企业‘资源’的概念,反应了企业生产以资源为核心的本质。

PRM中定义:

凡是在生产过程中要被占用和消耗,以及发生成本分担的生产要素都是资源。

这个范围非常广泛,物料、厂房、人员、班组、设备等都成为资源,可以说把企业的全部生产要素都包含在一个概念中。

为了实现对资源的优化和计划, PRM发展出了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这个技术的关键功能就是可以满足多种约束条件,同时实现最优计划。

使用PRM与使用传统MRP相比,可以说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以下:

1)  企业不必再按照流水生产、离散生产、混合生产的方式分类。

任何企业只要把自己的实际生产过程录入到PRM系统中,而不必管是什么类型,都可以得到正确的计划结果。

2)  PRM不需要建立BOM,不允许用户指定关键资源、关键工序、或者生产提前期。

只要录入生产过程即可,这些数据都是PRM的计算结果。

3)  用户只要给出需要什么产品、需要多少、什么时间需要,这三个基本要素,就可以得到全部计划。

包括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物料产出计划、成本计划、质检计划、采购计划等。

4)  PRM自动生成的物料需求计划包含了详细的时间信息,用户只要按照这个时间表执行出入库,就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库存量。

甚至做到0库存生产。

5)  PRM自动生成的作业计划可以保证时间最短、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等要求。

最大限度发挥企业全部生产资源的能力。

同时满足多种约束条件。

6)  针对各种复杂的意外情况,PRM利用先进的‘如果-如何’功能,以及完善的人机对话功能,随时进行给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建议。

7)  强大的对计划的执行、跟踪、自动报警、查询统计、分析成本等功能。

可以满足用户从一个计划开始到跟踪计划到完成计划到事后查询统计的全部需求。

8)  操作极其简单,特别是在计划下达、计划执行过程中几乎没有数据录入的工作,全部都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人机交互进行调整。

极大限度减少人工参与操作的工作量,

以上PRM所实现的巨大变化的本质原因在于:

PRM解决了生产优化以及满足资源约束的最关键的需求,实现了科学制定企业生产计划,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可以说实现了传统ERP理论不可能实现的功能。

那么,这种巨大变化具体能给企业带来什么好处?

首先是更高的生产效率,这在PRM的几篇文章中有很好的描述。

理论上提高工作效率三倍以上是很正常的。

比如在《用饭局模型解释:

PRM还是MRP》一文中,原来要2个多小时的宴会炒菜过程,PRM系统在42分钟就可以解决。

另外,一个生产过程是不是能在某个时间开始,或者在某个时间结束,以及最接近要求的时间是什么,PRM都能给出最精确的结论。

这种结论需要复杂的计算,一般手工操作很容易被放弃。

也就是在传统方式下被轻易否定的订单在PRM系统中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总体估计,使用PRM以后,企业生产能力在所有生产资源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提高三倍以上。

其次,是精确的库存时间。

PRM可以把物料需求计划,出入库计划,供货计划精确到秒。

而这些计划的准确和优化可以极大降低企业库存,极大减少资金的占用。

与之相应的是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最小的流动资金占用。

初步估计,在老的MRP方式下需要100万流动资金才能运转的企业,在使用PRM系统以后只需要30-50万流动资金即可。

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量减少一半以上。

最后,是简单易行的操作方式和最小化的工作量。

老的ERP系统的生产模块操作复杂,工作量很大,特别是生产执行、成本分摊等地方,大量的设置和数据录入导致软件很难顺利完成实施,日常工作中容易发生各种问题。

而PRM系统在这方面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除了生产计划下达需要人进行确认等工作,日常执行基本不需要专门人员来完成。

软件的实施过程也很简单,一般在1-2个月内完成生产全部功能的实施,这在一般的ERP软件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PRM在实际生产中起到的作用还不只这些,另外一个主要的作用还在于让员工对生产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这是由于PRM的理论深入到生产过程的每个细节,把很多因素联系到一个整体中,让计划、调度、执行、库存、采购、销售、成本、统计分析等多个部门在完成生产的整体目标之下紧密联系在一起。

每个部门明确自己在生产中起到的作用,分工合作,完成生产任务。

综上所述,最后的结论是:

相对于MRP而言,PRM是能够使企业得到很大经济效益的生产管理软件

 

一天中午,在某大企业里主管ERP选型工作的老张突然回到家里对妻子说:

“亲爱的老婆,晚上几个同事要来家里吃饭。

这些天和很多ERP公司的人打交道,我已经学了ERP的管理精华。

你看,我专门带回了装ERP软件的笔记本,这次我要用最先进的ERP理念来完成咱家的请客过程了。

我要把这次宴会搞成一次ERP家宴!

”。

“我已经用销售模块和客户关系模块全面管理与同事的关系往来了。

这次他们确定要来吃饭的信息,我已经放到了合同管理和订单管理中,而且自动传递数据到应收应付模块、财务模块、还有生产模块中,根据客人的意向和要求,确定了做什么菜,也就是主生产计划都有了”。

  妻子:

“那太好了,家里就是你的生产车间了,我是车间主任,你的主生产计划里是哪几样菜,什么时间做?

  老张:

“客人们7点左右就来了,最好8点钟能吃完。

菜有:

凉菜拼盘、糖醋里脊、西湖醋鱼、宫保鸡丁、清蒸河蟹、锅巴肉片,这些都是你的拿手菜,你看可以吗?

”妻子:

“没问题,看我的吧”

  老张:

我已经把这些菜的做法存入到BOM中了,下一步,让我来用BOM展开的方法,看看都需要什么原料。

——具体的原料有:

鲤鱼一条、螃蟹一斤、瘦肉1斤、鸡肉半斤、锅巴一袋、白酒1瓶、番茄5个、鸡蛋10个、调料若干。

看,这就是物料需求计划了。

我已经把咱家冰箱里的东西都存入ERP库存模块了,让我看看库存还有多少……还需要再买鱼、螃蟹、6个鸡蛋、5个西红柿、一袋盐、锅巴等等。

老张把这些数据记录到采购模块中,开始进行供应商对比查询,说:

鱼应该去自由市场买,螃蟹东边超市的最便宜、鸡蛋是街对面小卖部的最好,而且按照经济批量鸡蛋一次买12个最便宜、锅巴和盐最少一袋、鱼买一斤一条的最好………看,采购计划已经有了,就照这个去买吧。

  妻子立即出发,很快把需要的东西买回来了。

老张把价格数量一一记录到笔记本里,质检合格后办理了入库——放入冰箱。

但是发生了小小的问题,冰箱里原有的东西已经很多,有些东西放不下了。

好在很快就要开始做饭,东西不会放很长时间,应该不会有大的问题。

老张再把花的多少钱一笔一笔都做帐存入财务模块,马上统计出这次采购金额、物料成本的信息。

  现在的时间只是下午3点多,除了冰箱放不下的小问题外,ERP已缫磺凶急杆忱ぷ餍屎芨摺@险沤景恋厮担矗珽RP的威力显示出来了吧?

现在的工作流程是按照最先进的管理理念,最科学最合理的方法来制定,以前总是买多了剩下,或者就短缺,现在完全按照需求采购,真是大不一样啦。

妻子也说,ERP就是比手工好,以前帐总是算不清楚,现在一下就算完了。

  但是,事情还没有完呢,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客人们7点钟来,几点开始炒菜?

早了菜凉了,晚了时间来不及。

妻子问老张,老张说,这相当于生产调度,这是你车间具体执行的事情呀,你以前做菜怎么个做法,哪个工作应该提前多长时间开始,哪个是瓶颈资源,你应该有经验吧。

但是妻子有点发蒙,以前从没有被要求在这么短时间做这么多的菜。

所有菜的工序全加在一起总共需要2个多小时。

仔细算了算,家里有三个煤气灶,正好可以同时开火坐上三个锅:

炸锅、蒸锅、炒锅。

妻子一人同时应付三个锅没问题,每道菜准备原料的过程还另外需要一个人,老张可以担任。

这样,很多工作都可以同时做,应该用比2个小时短得多的时间完成。

但是,到底多长时间可以完成?

1个小时还是1个半小时?

这么多工作从何入手呢?

是一道一道菜做?

还是两道一起做?

能三道菜一起做吗?

这道菜的关键资源是蒸锅,另一道是炸锅,好几个菜搀在一起是怎么回事谁知道?

每道工序的开工提前期到底是多少?

关键的路径是什么?

在妻子的追问下,老张对着笔记本操作了半天想找个答案,最终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时候有同事打电话过来了,问几点能吃完,大家再去打保龄球。

正为此事发愁的老张含糊地说1个多小时吧。

这不是给了客户一个交货承诺了吗?

问题是从开始做饭到全部做完,1个小时完的了吗?

谁也说不清呀,妻子更着急了。

这时候女儿又打来电话,问晚上能不能请几个同学来吃饭,只要做两个菜?

这时候还来填乱,不是更麻烦了吗。

妻子说:

不行不行,你们出去吃吧!

‘唉,上门的客户给赶跑了!

’。

老张对着笔记本想以后上了ERP的情景直发呆。

  为了保证工期,避免延期违约的麻烦,妻子作出了决定:

立即动手开始干。

......

几天以后,老张开始总结这次ERP宴会行动的得失,总结出来的问题主要有以下:

第一:

螃蟹和鱼买的早了,本来是活着的,结果到了做菜的时候已死了1个多小时,味道不好了。

第二:

有的热菜早早做出了,等到客人来了上的却是凉菜。

第三:

还有的菜上得太晚了,为了等最后一道菜大家空坐着半天,工序明显安排不合理。

连最后去打球也耽误了。

  总之,在前面所有管理环节都顺畅的情况下,最后的生产过程不如人意。

  但是妻子很委屈。

那么多菜,本来一道一道做要用2个多小时,最后给压缩成1个半小时做完,已经很不容易了,菜上得晚了,但是厨房里已经一直在忙呢;想早吃完,只能早做,热菜就难免会凉了;鱼和螃蟹死了,你的采购计划哪里有几点买鱼和买螃蟹的提示。

你的ERP家宴原定1小时,可为什么ERP不告诉你1个小时根本完不成?

  老张无言以对,也开始考虑这个事儿。

他知道,这些问题从本质上是作为ERP生产管理核心的MRP的缺陷所导致的必然。

MRP本身是针对物料需求计划的,没有对资源能力的限制,根本得不出在有限资源和多种约束条件下的生产作业计划。

没有作业计划,哪来精确时间的物料需求计划?

而这些对企业来说是必须的数据。

这可怎么办呢?

看来只能对MRP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PRM了,有这么个软件吗?

还真的有这个软件,叫流程资源管理,是北京东方小吉星公司最新的APS(先进生产排程)产品,据说是中国唯一与国际水平同步产品,那就拿来试试看吧。

  为了检验这个‘PRM流程资源管理’,老张又请了几位同事,经过确认,还是跟上次一样的菜谱和时间。

这回PRM家宴与上次的MRP家宴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老张与妻子一起用PRM来研究如何安排这顿晚宴。

  PRM和MRP的思路就是不一样,MRP的核心是BOM(BILLOFMATERIAL)——物料表,而PRM的核心是BOW(BILLOFWORK)——工作表,每个工作都包含了物料、资源、时间等全部生产信息。

老张首先把做每道菜的整个过程,用什么资源、物料、多长时间、逻辑关系等等都录入到PRM中,建立一个BOW,再点击一个不起眼的‘计算’按钮,看看能出现什么吧。

计算机不停地眨着眼睛在计算,用了几分钟的时间,这倒是很新鲜,它在算什么呢?

妻子好奇地盯着它。

结果终于出来了,那是一个详细的做菜的计划列表,还配有甘特图。

仔细一看,两个人都大吃一惊,PRM明确回答:

只要42分钟就能完成全部的做菜工作。

而且精确指出鱼一条应该在7:

20:

00的时候用、螃蟹一斤应该在7:

40:

00用,其他各色物料各是多少,几点几分的时候需要,每道工序几点开始几点结束,中间有多少自由时间,哪些工序是关键工序。

  这可能吗?

两个人对着甘特图使劲检查,先看各道菜的工序安排对不对。

没错,就连凉菜必须放一段时间才能装盘、里脊必须炸完2分钟以后再开始炒糖醋里脊、炸完锅巴必须立即炒锅巴肉片这样的细节都分毫不差。

那么是不是有资源在冲突呀,两人依次检查配菜、蒸锅、炸锅、炒锅,每个资源都是在42分钟的时间里十分紧凑地安排所有工作,都是干完一件工序再开始干另外一件,环环相扣,丝毫不乱,绝对没有冲突。

这才是真正的‘资源计划’呀!

两个人感叹,早知道有这么短时间完成的方法上次何至如此。

  老张很快又用PRM算出了另外几种42分钟完成的方法,正在对比哪种更好。

这时候又有同事打电话过来问时间,老张爽快地回答:

一个小时搞定!

女儿也打电话,问晚上加个菜:

请同学吃炸丸子汤,成吗?

这可是一道很难做的菜呀,先捏丸子,再炸,最后做汤,几个工序加起来时间要半个多小时。

老张告诉不要急,在PRM里加入这个菜算了一下。

很快得出结果:

在某个适当的时间开始做这道菜,充分利用资源的空闲,整个流程只增加了11分钟,53分钟完成,还是不到一个小时。

没问题,来吧!

看,原来赶跑的客户又回来了。

女儿又问:

要我回来帮你吗?

女儿不会做菜,只能和老张一样干配菜的工作。

老张马上用PRM算了一下,再增加一个配菜——如果不增加丸子汤这道菜,最短时间可以从42变为41分钟,只减少了一分钟;如果增加丸子汤这道菜,最短时间没有任何变化,还是53分钟。

因为关键资源都不是配菜,所以女儿回来也没什么用处。

老张很痛快地告诉女儿:

‘用不着你来帮忙了’,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给女儿打完电话,老张突然想到:

我现在鱼和螃蟹的需求时间已经精确到秒了。

这回我可以直接电话要求鲜货供应商给我按时送上门,他们有这个服务内容,我就不用自己去采购了。

新鲜的鱼和螃蟹按时来了直接进厨房下锅,再不会不新鲜了,而且根本不占库存,连冰箱都不需要用了,上次冰箱放不下的问题就这么给解决了。

这对一次家宴的作用可能微不足道,但对企业来说,这可是解决了库存长期积压的大问题了。

这种方式就相当于把自己的生产计划与外部物流完全集成,这不就是形成SCM供应链了吗。

看来做到SCM的前提是你必须自己先有精确的生产作业计划,要不外部物流再准时也没用。

而现在我的产品提供给客户的时间也是精确到秒,可以满足他们同样的要求。

这样整条链上的各个环节不就能同时达到高效生产,最大限度降低库存了吗。

原本很高深的SCM现在看来如此简单。

.............

  第二天,老张的同事们都在谈论昨天的宴会,重点不是菜的味道如何,而是老张和妻子神奇的做饭过程,三个锅同时开火,几道菜一起开工,一边炒一边蒸一边炸,眼见两人有条不紊不慌不忙,一样样地放下这件拿起那件,于是一道道菜不断上桌,象变魔术一样,实在厉害。

吃过第一次请客的人都奇怪,同样的菜,这次为什么如此不同?

  老张这回对于ERP的理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关键就是要对‘资源’进行‘计划’,象PRM家宴计划这种方式,明确给出每个资源应该怎么去工作,才能满足多种约束条件,同时发挥出最大效率,这才能叫ERP。

而不是传统的MRP那样只给出物料需求计划,再用手工制定作业计划。

根据自己的体会,老张在纸上写下了这样一个公式:

  MRP+MIS(进销存财务)=MRPII

  PRM+MIS(进销存财务)=ERP

  这大概就是MRP与PRM最大的区别。

以下是和一些网上关心我们的同行交流时的文字片断,从一个新的角度描述PRM系统。

 

(一) 

  PRM与MRP的比较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可以从模型、层次、维度的角度分析对比。

从专家们各自的研究重点出发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看到各位专家从各自专业角度给出的意见,很长见识。

   也说说我个人对这个比较的感受。

我认为PRM的以工艺流程‘动态过程’为核心的方法无疑更基础更接近本质,MRP的以‘静态结构’为核心,则是这个‘动态过程’为基础的一个衍生物、推论、或者结果,总之一个是因一个是果,这是他们之间最本质的关系。

这有点象高等数学与初等数学之间的关系。

上中学的时候学物理,学加速运动公式:

S=V0*t+(1/2)a*t*t、Vt=V0+a*t,用它解题肯定可以得出正确的结果,曾以为这就是解决加速运动问题的真正规律。

等上了大学学了高数,用微分方程dv/dt=a就可以简单直接地描述出加速运动真正本质的过程,高中的那几个物理公式通过它几步推理就可以得出,更可以用它解决很多以前无法想象的问题。

这才是描述运动规律的真正本质理论,虽然高中学的公式也是正确和可用的。

   工艺流程中包含了关于企业生产的几乎全部的基础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互相复杂作用,缺了谁也不行。

BOM就是这种复杂作用产生出来的一个结果。

以前,我们直接去研究这个结果,现在PRM的做法是绕开BOM,去研究BOM背后的形成因素和更本质的东西,把BOM变成一个复杂系统的必然结果,同时还可以得到其他的东西。

这是PRM理论上真正高明的地方。

而且PRM的关键并不在BOM上,而在于计划的优化和满足资源约束。

这是企业最需要但是一直无法得到满足的要求。

PRM得到的物料需求计划与BOM得到的相同计划不同,

1:

满足多种约束条件和最优化要求,

2:

有详细的中间品半成品的计划信息,

3:

没有层级概念,有精确的时间概念。

4:

与工序信息和作业计划一一对应,紧密联系。

5:

设置和改变灵活,不分合成、分解类型,修改起来很方便。

   实际上PRM并不是专门追求这些,这只是其基础功能的一种必然结果。

而BOM的方法再怎么改进

和发展也不可能达到这些目标。

饭局模型中的买螃蟹的比喻很好说明了这些。

   PRM解决的是更基础的问题,还直接体现在多个不同的工艺流程可以对应相同的BOM,不同的BOM肯定是不同的工艺流程。

举个例子,我们需要一张桌子,就是一个桌面和四条腿组成的标准桌子,它的BOM是固定的。

想象我们去招标,让不同的家具厂给我们定做。

不同厂子做的方法肯定不一样。

有的先做桌面,有的先做腿,有的先上油漆,有的后上油漆,有的可能去买了原料组装。

于是各厂家的报价和交货时间各不相同。

如果我们看他们的BOM都是一样的,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不同,但是看工艺

流程就一目了然。

饭局一文也很好说明这点,两次家宴的BOM是相同的,但是工艺流程不同,差别极大。

也可以把PRM看成是一种BOM生成器,用这种方式来生成‘满足多种约束条件和最优化要求’的BOM会逐步淘汰手工录入生成BOM的方式。

就像用微分方程来生成高中物理定律淘汰用秒表测量生成物理定律一样。

    

   说到了SCM,我们在文章里没有进一步的论述,只是提了一下。

但是实际上我们的理解可能比SCM的理论要更进一步。

如果微观的生产过程,象宴会炒菜这样的过程可以进行优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耗用和产出过程可以模拟成是宴会炒菜过程的放大,同样可以优化,这就是社会范围的资源优化。

   假设某个组织,比如大集团公司,甚至是国家,把多个公司的生产工艺流程都放到一起当成一个大企业来计划,就可以把这些流程连起来,组成一个社会化大工艺流程。

用‘PRM流程资源管理’理论进行计算,就可以得到全社会最优化生产方案。

这个全社会最优化方案同时也必然满足其中每一个小段生产流程的最优化要求(这个还需要经济学的理论证明),而每一小段生产流程就是一个企业的内部生产过程。

这种生产方式肯定可以得到全社会的最大生产效率,对其中每个企业来说也可以得到企业最大生产效率(需证明)。

这比社会化的‘供应链’SCM的理论包含更多因素,因为它不光是把物料连接起来形成‘供应链’,还把‘资源’也纳入了计划和优化范围,形成一个社会化的‘工艺流程链’。

在这个社会化‘工艺流程链’上各个企业的小‘生产工艺流程’之间是以物料传递的方式进行连接和组合在一起。

建立‘社会化流程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化资源利用率最高,以及社会化库存量最小。

   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企业是以一种无序方式或者自发方式追求整体的优化,但是很难达到目标。

如果建立社会化的‘PRM流程资源管理’系统,就可以用一种科学方式统一和协调各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这是一个很理想化的目标,但是值得为之努力。

   以上都是由于研究微观生产流程而衍生出来的纯理论的宏观经济学题目,但建立一整套宏观经济学理论要比建立PRM微观生产管理理论还要难,我们的理论专家还处在研究阶段。

    

   

(二)

   如果你用google查询‘先进生产排程’,你会发现大部分的查询结果都是繁体字的台湾网站,随便进几个网站看看,你会发现台湾对APS的研究水平和普及程度远远超过大陆。

而在我们身边,不仅MRP远远没有达到普及和成熟的程度,很多业内人士对于BOM和MRP的概念还没有搞清楚,这个时候谈论APS的结果可想而知。

但是,APS技术的前进不会由于我们的水准低而停步不前,更主要的是市场不会等待我们的前进再产生需求。

学习先进技术,谋求自身发展,这是中国ERP产业的当务之急。

    下面是某个台湾ERP公司宣传其APS产品时候的一个提纲。

与《淘汰》一文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说明企业遇到的一些问题用传统ERP软件无法解决。

只不过它没有附加案例,侧重点也不一样。

网友以此对比《淘汰》一文,很容易看出其中的异同。

現行生產排程管理潛在的現象:

現象一、可承諾訂單量還有多少?

客戶要求交期是否可達成?

 

現象二、是否可接受插單?

會對已接訂單造成什麼影響?

現象三、在達成交期情況下是否產能利用率也能達成最佳化?

 

現象四、排程該考慮產能優先?

物料優先?

現象五、產能若滿載是否可自動搜尋替代加工及替代途程?

現象六、客戶、供應商變更狀況頻仍,排程該如何快速回應?

 

現象七、為何事先排定的生產計劃難以執行?

現象八、模治具調配是否順暢?

 林林總總的困擾。

    新老技术对比这方面的文章还有很多,网上很容易查到,建议网友不妨多看、多想、多对比,所谓兼听则明。

实际上对APS的各种分析和描述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应该可以找到一些共性,了解它的实质。

    下面是一个只要提到APS就被广泛引用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案例:

与《淘汰》一文相对,这是一个正面的成功案例,说明了APS对企业的巨大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