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50917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2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docx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doc资料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

CMA评审准则与CNAS认可准则条款对照表

《评审准则》条款名称

《评审准则》条款号

CNAS-CL01《认可准则》条款号

备注

管理要求

4

4

 

组织

4.1

4.1;4.1.1;4.1.2

 

 

4.1.1

4.1.1

 

 

4.1.2

4.1.3

 

 

4.1.3

4.1.3

 

 

4.1.4

4.1.5a)

 

 

4.1.5

4.1.4;4.1.5b),d)

 

 

4.1.6

4.1.5b)

 

 

4.1.7

4.1.5e)

 

 

4.1.8

4.1.5h),i)

 

 

4.1.9

4.1.5e),j)

 

 

4.1.10

4.1.5g)

 

 

4.1.11

4.1.5h),i)

 

 

4.1.12

 

CL01中无对应

管理体系

4.2

4.2;4.2.1;4.2.2;4.2.3;4.2.4;4.2.5;4.2.6;4.2.7

 

文件控制

4.3

4.3;4.3.1;4.3.2;4.3.3

 

检测和/或校准分包

4.4

4.5;4.5.1;4.5.2;4.5.3;4.5.4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5

4.6;4.6.1;4.6.2;4.6.3;4.6.4

 

合同评审

4.6

4.4;4.4.1;4.4.2;4.4.3;4.4.4;4.4.5

 

申诉和投诉

4.7

4.7;4.8

 

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及改进

4.8

4.9;4.10;4.11;4.12

 

记录

4.9

4.13

 

内部审核

4.10

4.14

 

管理评审

4.11

4.15

 

技术要求

5

5

 

人员

5.1

5.2

 

 

5.1.1

5.2.1;5.2.3

 

 

5.1.2

5.2.5

 

 

5.1.3

5.2.2

 

 

5.1.4

5.2.1

 

 

5.1.5

5.2.4;5.2.5

 

 

5.1.6

5.2.5

 

 

5.1.7

 

CL01中无对应

设施和环境条件

5.2

5.3

 

 

5.2.1

5.3.1;5.3.2

 

 

5.2.2

5.3.2

 

 

5.2.3

5.3.5

 

 

5.2.4

5.3.5

 

 

5.2.5

5.3.3

 

 

5.2.6

5.3.4

 

检测和校准方法

5.3

5.4

 

 

5.3.1

5.4.1;5.4.2

 

 

5.3.2

5.4.2;5.4.5

 

 

5.3.3

5.4.2

 

 

5.3.4

5.4.2

 

 

5.3.5

5.4.3;5.4.4

 

 

5.3.6

5.4.1

 

 

5.3.7

5.4.7

 

设备和标准物质

5.4

5.5;5.6.3.2

 

 

5.4.1

5.5.1;5.5.2;5.5.6;5.5.12

 

 

5.4.2

5.5.7

 

 

5.4.3

5.5.1

 

 

5.4.4

5.5.3

 

 

5.4.5

5.5.5

 

 

5.4.6

5.5.4;5.5.8

 

 

5.4.7

5.5.9

 

 

5.4.8

5.5.10

 

 

5.4.9

5.5.11

 

 

5.4.10

5.5.1

 

量值溯源

5.5

5.6

 

 

5.5.1

5.6.2

 

 

5.5.2

5.6.2.2.2

 

 

5.5.3

5.5.2

 

 

5.5.4

5.6.3.1

 

 

5.5.5

5.6.3.2

 

 

5.5.6

5.6.3.3

 

 

5.5.7

5.6.3.4

 

抽样和样品处置

5.6

5.7;5.8

 

 

5.6.1

5.7.1;5.7.2;5.7.3;5.8.1

 

 

5.6.2

5.7.1

 

 

5.6.3

5.7.3

 

 

5.6.4

5.7.2

 

 

5.6.5

5.8.3

 

 

5.6.6

5.8.2

 

 

5.6.7

5.8.4

 

结果质量控制

5.7

5.9

 

 

5.7.1

5.9.1

 

 

5.7.2

5.9.2

 

结果报告

5.8

5.10

 

 

5.8.1

5.10.1

 

 

5.8.2

5.10.2

 

 

5.8.3

5.10.3

 

 

5.8.3c)

5.4.6

 

 

5.8.4

5.10.3.2

 

 

5.8.5

5.10.6

 

 

5.8.6

5.10.7

 

 

5.8.7

5.10.9

CL01中的5.10.8在"评审准则"中无条款对应

浅谈化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摘要:

本文从第三方化学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和人、机、料、法、环、测(5M1E)等方面阐述了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定义、目的,质量管理方法及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等内容;指出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是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了只有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使实验室的检测业务持续发展,赢得客户和市场。

关键词:

化学实验室,实验室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5M1E,准确性

0  引言

      进入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巨大调整,经济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检测市场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检测市场已对内和对外开放。

这既为检测实验室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但国内检测市场在扩大,也可以进入国外的检测市场;同时,由于国外实验室的进入,也带来了竞争和挑战,因此当前是一个机遇和竞争并存的时代。

国内实验室必须外塑形象,内强素质,加强自身管理,提高检测能力,真正做到客观、科学、公正,才能充分利用机遇,发展自己,沉着应对竞争和挑战,在检测市场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而实验室质量管理是实验室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实验室实现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一种重要机制,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对于实验室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1  定义

1.1  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定义    

    所谓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GB/T19000-2008idtISO9000:

2005第3.1.1条款,下简称:

190003.1.1);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化学实验室的协调的活动。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所谓管理体系,是指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指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本文中指“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体系。

1.3  5M1E

      流行的企业生产要素管理方法,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中的六个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的简称。

5M是:

人Man,指制造产品的人员;机Machine,制造产品所用的设备;料Material,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法Method,指制造产品所使用的方法;测Measure,指产品的监视和测量;1E是:

环,Environment即环境,指产品制造过程中所处的环境。

针对实验室,本文将5M1E简称为检测要素法。

1.4  实验室的产品所谓产品,是指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的结果(190003.4.1,3.4.2),简言之,活动的结果就是产品。

实验室的产品是指实验室的检测报告或数据结果。

实验室的产品属于ISO9000中所述四大通用产品类别中的“服务”类别。

1.5  准确性指测量值与真实值的符合程度。

2  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目的

      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人们做每一件事情都有其目的。

对化学实验室而言,主要是从事各类化学检测与分析工作,出具分析检测报告。

利用各种资源和方法,使检测数据尽可能充分地反映或代表所测样品具有的性能、性状与特点,确保检测报告或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便是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目的。

3  化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法及方法的实施

3.1  管理体系法

管理体系法就是通过在实验室中建立、实施和维护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从而达到质量管理的目的的质量管理方法。

古语云: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就是说从事某项活动,如果没有规则或规定,也就没有了方向和目的。

为实验室的检测与质量活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就是为这些活动指明方向。

一般地,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都是依据国际标准ISO17025:

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以下简称“通用要求”)来建立并运行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简称CNAS)发布的CNAS-CL01:

2006《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下简称“认可准则”)以及国家标准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均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17025:

2005.以上三个标准或准则适用于所有类型和规模的实验室,包括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实验室。

对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除了可依据“通用要求或认可准则”运行外,还必须依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CNCA)颁布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以下简称“评审准则”)来运行(可以单独运行)。

“通用要求”的采纳是自愿性的,而“评审准则”的采纳是强制性的,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如果不依据评审准则来运行,便违反了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

“评审准则”在“通用要求”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实验室技术主管、授权签字人应具有工程师以上(含工程师)技术职称。

3.1.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本文中,管理体系仅依据国际标准ISO17025:

2005,下称《标准》)

按照ISO17025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传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实验室提炼出的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管理模式,是一种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化的管理方法。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8个步骤:

1.确定委托客户和其它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实验室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所必需的过程和职责。

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

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

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该流程同样适用于保持和持续改进现有质量管理体系的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大致分以下三个阶段:

前期准备、体系策划和体系建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思想准备

实验室的各级领导在贯彻《标准》(简称贯标)上统一思想认识,贯标是实行科学管理、完善管理结构、提高管理能力的需要,只有充分统一认识,做好思想准备,才能自觉而积极地推动贯标工作,严格依据《标准》逐步建立和强化质量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自我完善机制,完善和规范本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活动或过程科学、规范地运作,从而提高检测结果(或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2、组织培训

(1)选择培训对象:

实验室活动(过程)中全部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他们是贯标的骨干力量,贯标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取决于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负责人对《标准》的理解。

(2)培训内容:

    ①ISO17025标准基础知识;

    ②对ISO17025标准的理解和实施;

    ③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3、建立贯标运行小组

(1)建立贯标工作小组

一般由实验室的最高管理者担任贯标工作小组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担任副职,贯标工作涉及的职能部门或其他小组负责人担任贯标小组成员。

贯标工作小组的任务是策划和领导贯标工作,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依据《标准》要素分配部门的质量职责,审核体系文件,协调处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

(2)任命质量负责人和确定质量管理工作主管部门,

质量负责人由最高管理者以正式文件任命并明确其职责权限,代表最高管理者承担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行使质量管理方面的权利。

质量负责人应是实验室管理层成员,具有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履行质量负责人职责和权力的条件和渠道;熟悉实验室的业务;能较好地理解ISO17025标准及其要求,并且切实能够实际履行职责。

质量管理工作主管部门协助质量负责人根据贯标工作小组决策,具体组织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根据要求,实验室应当任命技术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应是实验室管理层成员,具有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有履行技术负责人职责和权力的条件和渠道;熟悉实验室的检测技术和业务;能较好地理解ISO17025标准及其要求,并且切实能够实际履行职责。

(3)成立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小组

选择经过文件编写培训、有一定管理经验和较好的文字能力的,来自质量管理体系责任部门的代表组成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编写小组。

4、分析评价现有质量管理体系

贯标的目的是改造、整合、完善现有的体系,使之更加规范和符合《标准》要求。

这要求贯标者依据《标准》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决定取舍。

(二)质量管理体系策划阶段

1、质量方针

质量方针是实验室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纲领,它要体现出实验室的目标及顾客的期望和需要。

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是质量管理的主要职能,在制定质量方针时要满足以下要求:

(1)质量方针要与是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相匹配,即要与质量水平、管理能力、服务和管理水平一致。

方针内容要与实验室所提供的检测服务的职能类型和特点相关。

(2)质量方针要对质量做出承诺,不能提些空洞的口号,要反映出客户的期望。

(3)质量方针可以集思广义,采用“头脑风暴”法经过反复讨论修改,然后以文件的形式由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并注明发布日期。

(4)质量方针谴词造句应慎重,要言简意明,先进可行,既不冗长又不落俗套。

(5)质量方针要易懂、易记、便于宣传,要使全体员工都知道、理解并遵照执行。

2、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是“在质量方面所追求的目的”。

质量目标应满足SMART原则,质量目标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即S,Specific);

(2)需要量化,是可测量评价和可达到的指标(即M,可测量Measurable);

(3)可达成的(即A,Attainable);

(4)要先进合理,起到质量管理水平的定位作用(即R,Reasonable);

(5)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即T,有时间限制的Time-based),以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为保证目标的实现,质量目标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

3、实验室组织机构及职责设计

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托组织机构来协调和运行的。

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涉及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部门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的分工、顺序、途径和接口都是通过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来实现的,所以,必须建立一个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为此,需要完成以下工作:

(1)分析现有组织结构,绘制实验室“行政组织机构图”。

(2)分析组织的质量管理层次、职责及相互关系,绘制“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机构图”,说明本组织的质量管理系统。

(3)将质量管理体系的各要素分别分配给相关职能部门,编制“质量职责分配表”。

(4)规定部门质量职责;管理、执行、验证人员质量职责。

(5)明确对质量管理体系和过程的全部要素负有决策权的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4、资源配置

资源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

包括依据标准要求配置各类人员、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在对所有质量活动策划的基础上规定其程序和方法以及规定工作信息获得、传递和管理的程序和方法等。

(三)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阶段

1、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是通过建立贯彻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来实现的。

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当情况改变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要求的一致性和连续性;作为组织开展质量活动的依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提供证据;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用以展示质量管理体系,证明其与客户及第三方要求相符合。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

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表格等。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专门编写小组编写,编写顺序可以:

(1)自上面下进行,即按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支持性文件及记录表格的顺序编写;

(2)自下而上地进行;

(3)采取中间突破的方法,即先编写程序文件。

ISO17025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有:

——保护客户的机密信息和所有权的政策和程序(4.1.5.c);

——保证实验室诚信度(可信度)的政策和程序(4.1.5.d);

——文件控制程序(4.3.1);

——计算机系统中的文件控制程序(4.3.3.4);

——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程序(4.4.1);

——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的政策和程序(4.6.1);

——投诉的政策和程序(4.8);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的政策和程序(4.9.1);

——纠正措施的政策和程序(4.10.1);

——预防措施程序(4.11.2);

——记录的控制程序(4.12.1.1);

——内部审核程序(4.13.1);

——管理评审程序(4.14.1);

——人员培训的政策和程序(5.2.2);

——(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5.3.5);

——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5.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程序(5.4.6.2);

——数据保护程序(5.4.7.2.b);

——设备管理程序(5.5.6);

——设备校准程序(5.6.1);

——参考标准校准程序(5.6.3.1);

——期间核查程序(5.6.3.3);

——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的管理程序(5.6.3.4);

——抽样程序(5.7.1)(有抽样操作时);

——检测样品的管理程序(5.8.1);

——检测结果质量控制程序(5.9);

首先应对文件编写组成员进行培训,接着制定编写计划,收集有关资料,编写组讨论文件间的接口,然后将文件初稿交咨询专家审核;咨询专家向编写组反馈,并共同讨论修改意见之后,由编写组修改文件直至文件符合要求。

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核、批准、发布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分级审批。

质量手册应由最高管理者审批;程序文件应由质量负责人批准,作业指导书一般由该文件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审批,跨部门/多专业的文件由质量负责人审批。

文件审批后,需正式发布,并规定实施日期。

以宣传和培训的形式,使组织中所有人员理解质量方针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规定的有关内容,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前,可以通过考试与质量活动有关的人员对有关内容的了解和理解情况。

3.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维护和改进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发布以后,要尽快运行实施。

在实验室检测活动过程中,通过对体系文件、有关作业指导书、规定和各类记录的实施,来体现对管理体系的运行,运行一段时间后(一般为1~3个月),需要检验这些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实验室通过不断协调、质量监控、信息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评审,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维护和改进

影响质量活动有效性的因素很多(后文的“检测要素法”有详细论述),例如旧的习惯、传统思想、认识不足、对文件理解偏差等。

所以,对程序、方法、资源、人员、检测过程、记录、检测结果连续监控是非常必要的。

发现偏离标准的情况,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必要时可以增加内部质量审核的次数,通过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这一自我改进机制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还可以通过接受外部审核或认可认证来不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

1、内部质量审核

内部质量审核(简称内审)和管理评审是验证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1)内审是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有关标准文件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各项规定是否得到了有效贯彻等内容进行的。

内审特点在于它的客观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内审分为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阶段:

文件审核是评价组织编写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和工作目标的需要。

现场审核是评价实际的质量活动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及这些规定是否得到有效贯彻。

内审内容包括:

组织结构与所进行的活动的适宜性;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运行情况和工作程序的执行情况;有关质量制度、规章、办法执行贯彻情况;人员、设备和器材的适宜情况;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完整性,与标准的符合性等。

试运行期间,内审频次视情况可以较多,每年需要2~3次;体系正常运行后,内审方式可以分为集中审核或滚动审核。

前者是集中全面审核,每年至少一次,后者是按计划陆续开展,每次审核一个或几个部门或活动,全年至少覆盖所有部门一次。

一个审核周期内,审核应当覆盖《标准》的所有要素和所有检测活动领域。

应在内审程序中明确规定内审的以下各步骤:

①策划审核(确定任务、目的、范围);

②准备审核(组成审核组、编制审核计划、检查表、准备现场审核记录、不合格报告等工作表格);

③现场审核(首次会议、现场收集客观证据、评价、末次会议);

④编写审核报告;

⑤进行现场整改,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⑥跟踪验证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

⑦编制年度质量管理体系情况汇总分析报告。

2、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是指最高管理者适时地评价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性、有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

(1)管理评审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①    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程度;

②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③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④    内审及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有效性的评价,对薄弱环节的专门措施;

⑤    由外部机构进行的评审;

⑥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⑦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及组织机构和资源的适应性;

⑧    顾客反馈和投诉及其处理情况,主要问题分析和预防措施;

⑨    进一步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计划和建议;

⑩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以及员工培训。

(2)做好管理评审前的准备:

  a、内部质量审核报告。

由于内审报告体现了一个审核周期内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应明确提出需要管理评审讨论和解决的问题及建议;由质量主管部门负责。

  b、顾客抱怨和满意度分析。

利用统计工具直观地显示顾客抱怨的件数、分类比重、与上一评审周期进行比较,对顾客抱怨较多的项目提出建议解决方案;由客户服务部门负责。

  c、利用统计工具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和过程质量审核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说明检测结果和过程质量变化趋势,提出需要改进的项目和建议;有技术检测部门协同质量主管部门共同完成。

  d、提出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完成情况的分析资料,包括未完成项目的原因、对策和建议;有质量负责人完成。

  e、其他需提交管理评审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3)开好管理评审会议,做好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