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810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5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docx

安徽工程大学轻化工程考纲整理

考纲整理

轻化工程(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大纲及参考教材

一、物质结构基础(15%)

(一)考试内容

物质的状态及各个状态的特征(不包括掌握等离子体,中子体和液晶),原子的基本结构;单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二)考试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PV=nRT或PV=

RT

2.了解液体和固体的基本特征。

物质的聚集态:

气态、液态、固态。

气体的特征:

1.无限可膨胀性;2.明显可压缩性;3.无限的掺混性。

液体的特征:

固定的体积和可变的形状;基本上不可压缩,膨胀系数小;流动性;掺混性;毛细现象;液体表面具有表面张力。

固体的特征:

有一定的几何外形,晶态固体有固定的熔点。

液体降温变固体,固体升温变液体。

3.掌握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模型(不包括原子结构的理论发展)。

4.了解单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了解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主要包括核外电子排列的规则和部分原子的电子排布)。

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能量量子化、波粒二象性和统计性,描述原子中各电子的运动状态,需四个量子数来描述,即n、l、m、m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必须遵守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电子运动的根本特征是波粒二象性,它决定了电子能量的量子化,电子运动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

由于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所以对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只能用统计的规律来说明。

波函数是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

运动的电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电子的运动具有量子化的特征。

名词解释:

1、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是指原子核外电子的结构,即原子核外所有电子的运动状态。

2、电子层:

根据运动电子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可以推测出核外电子是按能级高低分层分布的,这种不同的能级就称为电子层。

3、量子数:

n、l、m、m

四个参数的一组取值可用来描述特定的电子运动状态,由于n、l、m、m

四个参数取值是不连续的,所以称其为量子数。

4、原子轨道:

通常把n、l、m都确定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原子轨道。

5、m

m

是自旋量子数,只有±

两个取值,分别代表了电子的两个相反的自旋方向。

补充:

1、主量子数n:

n值越大,电子离核越远,所处状态的能级越高。

取值范围:

1-7

2、角量子数l:

角量子数确定原子轨道的形状和数量。

取值范围:

0、1、2、3、4、5、6

3、磁量子数m:

磁量子数决定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

取值范围:

0、±1、±2、±3、±4、±5、±6

4、能量最低原理:

电子在原子中总是尽可能处于最低状态,这样的状态最稳定。

5、泡利不相容原理:

同一个原子内不可能存在四个量子数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或者说同一个原子中不会有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这一规则说明了任何一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s轨道可填2个电子,p轨道可填6个电子,d轨道可填10个电子,f轨道可填14个电子。

6、洪特规则:

在同一压层的各个轨道(即简并轨道或等价轨道)上,电子将尽可能以自旋平行的方向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

作为洪特规则的特例,当等价轨道处于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状态时,原子结构比较稳定,核外电子优先按此分布。

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5%)

(一)考试内容

电子层结构与族;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离子键、共价键特征,σ键和π键,分子空间构型。

(二)考试要求

1.掌握族的概念、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特征。

族:

周期表根据价电子组态和相似的化学性质划分为一个个纵列,称为族。

主族的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即ns+np)。

副族除了第Ⅷ族外,大多数副族元素的族数等于[(n-1)d+ns];ⅠB—ⅡB的族数等于ns;ⅢB—ⅦB的族数等于价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为同一族,电子层数相同的为同一周期。

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

2.掌握原子半径、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特征,σ键和π键的定义和特征。

离子键:

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的特征包括无方向性、无饱和性、强极性键。

离子结构的特征包括离子的电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

共价键:

两个电负性相差较小或几乎相等的原子间的可能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原子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

这种原子间靠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

共价键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共价键的类型有非极性共价键和极性共价键。

σ键:

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进行重叠而成键。

π键:

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以“肩并肩”方式进行重叠。

σ键键能比π键大。

碳碳双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碳碳叁键一个σ键两个π键。

名词解释:

族:

周期表根据价电子组态和相似的化学性质划分为一个个纵列,称为族。

价电子:

元素的原子参加化学反应时,能参与成键的电子称为价电子。

主族元素:

凡是最后一个电子填入ns或np能级的元素称为主族元素。

副族元素:

凡是最后一个电子填入次外层(n-1)d或者倒数第三层(n-2)f能级上的元素称为副族元素。

电负性:

是指分子中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

化学键:

是指分子内相邻的原子间强烈吸引的作用力和结合力。

离子键:

正负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

两个电负性相差较小或几乎相等的原子间的可能通过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原子具有稳定的稀有气体的原子结构。

这种原子间靠共用电子对结合的化学键。

金属键:

在金属晶体中,自由电子作穿梭运动,它不专属于某个金属离子而为整个金属晶体所共有。

这些自由电子与全部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某种结合,这种作用叫做金属键。

氢键:

当氢原子与电负性较大的X原子以极性共价键结合时,氢原子还能吸引另一个电负性较大、原子半径较小的Y原子中的孤对电子形成氢键。

补充:

1、同一周期、主族离子半径与原子半径规律一致。

10电子,18电子离子半径比较:

阳小阴大,序小径大。

2、范氏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在非极性分子间只有色散力的作用,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有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在极性分子间存在着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的作用。

3、化学键主要有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4、氢键属于静电作用力,比化学键弱,比分子间力(色散力、诱导力、取向力)强。

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可形成氢键的元素应电负性大、半径小、有孤对电子,常为F、O、N等原子。

氢键可以在分子间形成也可以在分子内形成,形成分子间氢键将使化合物的熔沸点升高。

 

三、化学反应基础(20%)

(一)考试内容

溶液浓度的计算、缓冲溶液定义、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催化作用与催化剂、化学实验基础(溶液配置与酸碱滴定)。

(二)考试要求

1.掌握溶液浓度(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等)相关计算法则。

质量浓度:

ω=

物质的量浓度:

c=

c=

=

=

溶解度S:

是指饱和溶液的浓度称为该溶质在给定溶剂中的溶解度。

=

ω=

×100%c=

2. 理解缓冲溶液的定义、解离平衡与解离常数的概念。

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轻外加强酸或强碱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pH相对稳定,这种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解离平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溶液、浓度),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

解离常数: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的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解离常数。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上升

也上升。

3.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定义、表达方式、影响因素、以及催化剂的作用。

化学反应速率:

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者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

Δ

=

单位:

mol/(L·s)或者mol/(L·min)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

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

温度:

升高温度,增加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增大。

浓度:

当其他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增加,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

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单位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不变,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

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增加。

催化剂:

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能量,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的百分数,从而增大反应速率。

负催化剂相反。

4. 掌握溶液配置与酸碱滴定的基本操作。

溶液配置

所需仪器:

天平或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等。

容量瓶的使用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容量瓶为细颈磨口梨形平底瓶,带有与磨口吻合的玻璃塞或塑料塞;

②.容量瓶上标有刻度线、体积和温度(一般为20℃)

③.体积有1000mL、500mL、250mL、100mL、50mL等多种,配制溶液时应与之相匹配。

④.容量瓶不可以用来长期存放溶液,不能加热,更不能用来做反应容器。

容量瓶密闭性检查:

瓶中放水到标线附近,塞紧瓶塞,使其倒立2min,用干滤纸片沿瓶口缝处检查,看有无水珠渗出。

如果不漏,再把塞子旋转180°,塞紧,倒置,试验这个方向有无渗漏。

这样做两次检查是必要的,因为有时瓶塞与瓶口,不是在任何位置都是密合的。

步骤

(1)计算:

(2)称量或量取:

固体用电子天平(易潮解物质如何称量?

电子天平称量前需调零),液体用量筒(或滴定管/移液管)移取。

(3)溶解或稀释

(4)移液:

把烧杯液体引流入容量瓶。

(5)洗涤:

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洗涤液一并移入容量瓶,振荡摇匀。

(6)定容:

向容量瓶中注入蒸馏水至距离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正好相切。

(7)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注意:

因洗涤是将剩余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所以(4)和(5)可合并为一步,称为“转移”。

误差分析原理:

c=

①.V不变时,操作使n偏大,则c偏高;反之,偏低。

②.n不变时,操作使V偏大,则c偏低;反之,偏高。

实验过程中的误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C偏高或偏低)

第一组:

1.用量筒量取液体溶质时仰视读数

(量取得n↑,c↑)

2.把量筒中残留的液体用蒸馏水洗出倒入烧杯中

(n↑,c↑。

量筒设计时已经考虑到残留液体,残留液体不需要再用蒸馏水洗出,如果洗出反而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增加。

3.把高于20℃的液体转移进容量瓶中

(热胀冷缩,V↓c↑)

4.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使液体体积偏小,V↓c↑)

第二组:

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

(溶质n↓c↓)

2.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或洗涤液没移入容量瓶中

(溶质n↓c↓)

3.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

(V↑c↓)

4.定容加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又将超出部分吸出

(溶质n↓c↓)

5.使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的小烧杯溶解溶质。

(不变)

6.配溶液用的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经干燥。

(不变)

酸碱滴定

中和滴定所用仪器

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等

试剂

标准液、待测液、指示剂;

指示剂的作用:

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

指示剂的选择:

变色要灵敏、明显,一般强酸滴定强碱用甲基橙,强碱滴定强酸用酚酞

中和滴定的操作(以标准盐酸滴定NaOH为例)

Ⅰ、准备:

1)滴定管:

①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

②洗涤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洗涤2-3次,并排除管尖嘴处的气泡

③注入标准液至“0”刻度上方2-3cm处

④将液面调节到“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一刻度)

2)锥形瓶:

只用蒸馏水洗涤,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Ⅱ、滴定

①用碱式滴定管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液于锥形瓶中,滴入1-2滴指示剂;

②用左手握活塞旋转开关,右手不断旋转振荡锥形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至橙色或粉红色出现,记下刻度。

Ⅲ、计算

每个样品滴定2-3次,取平均值求出结果。

Ⅳ、注意点

①滴速:

先快后慢,当接近终点时,应一滴一摇

②终点判断:

当最后一滴刚好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即为滴定终点。

中和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和滴定终点的判断

①酸碱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若用标准的强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强碱溶液,则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很大,随着强酸的滴入,溶液的pH逐渐减小;当二者恰好中和时溶液的pH为7;当酸过量一滴时,溶液立即变为酸性。

若用强碱滴定强酸则恰恰相反。

②根据滴定过程中的pH变化及酸碱指示剂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只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即可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

在实验室里选用的指示剂一般为酚酞和甲基橙,当用酸滴定碱时,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恰好中和时颜色由黄色变为橙色;当用碱滴定酸时,用酚酞作指示剂,恰好中和时颜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

中和滴定实验主要仪器的使用

①中和滴定中使用的滴定管分酸式和碱式两种,使用时不能混用。

酸式滴定管还可用于盛其他酸性或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碱式滴定管还能用于盛装其他碱性物质。

②中和滴定中有关仪器的洗涤,滴定管在使用前经检查后要进行洗涤,须先用自来水洗(必要时用特殊试剂洗)再用蒸馏水洗,然后再用待盛液润洗2~3次。

但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不能再用待盛液润洗,否则将会引起误差。

③要注意滴定管的刻度,0刻度在上,往下越来越大,全部容积大于它的最大刻度值,因为下端有一部分没有刻度。

滴定时,所用溶液不得超过最低刻度,也不得一次滴定使用两滴定管酸(或碱),也不得中途向滴定管中添加。

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的误差因素主要来自以下6个方面。

(一)仪器润洗不当

(二)读数方法有误

(三)操作出现问题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

(五)终点判断不准

(六)样品含有杂质

(一)仪器润洗不当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分析:

这时标准液的实际浓度变小了,所以会使其用量有所增加,导致c待测液(物质的量浓度)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或移液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

这时实际所取待测液的总物质的量变少了,所以会使标准液的用量减少,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少。

3.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再用待测液润洗。

分析:

这时待测液的实际总量变多了,使标准液的用量增加,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二)读数方法有误

1.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分析:

滴前仰视

偏大,滴后俯视

偏小,

=

-

的值就偏小,导致

偏小。

2.滴定前俯视,滴定后仰视。

分析:

同理推知

偏大,

偏大。

(三)操作出现问题

1.盛标准液的滴定管漏液。

分析:

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实际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大。

2.盛待测液的滴定管滴前尖嘴部分有气泡,终了无气泡(或前无气泡后有气泡)。

分析:

对于气泡的前有后无,会把V标准液值读大,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反之亦反。

3.振荡锥形瓶时,不小心将待测液溅出。

分析:

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少,从而标准液的用量也减少,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4.滴定过程中,将标准液滴到锥形瓶外。

分析:

这样会增加标准液的用量,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5.移液时,将移液管(无“吹”字)尖嘴处的残液吹入锥形瓶中。

分析:

这样会使待测液的总量变多,从而增加标准液的用量,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6.快速滴定后立即读数。

分析:

快速滴定会造成:

当已达终点时,尚有一些标准液附着于滴定管内壁,而此时立即读数,势必造成标准液过量,而导致c待测液的值偏大。

(四)指示剂选择欠妥

1.用强酸滴定弱碱,指示剂选用酚酞。

分析:

由于滴定终点溶液呈酸性,选用酚酞势必造成酸的用量减少,从而导致c待测液的测定值偏小。

2.用强碱滴定弱酸,指示剂选用甲基橙。

分析:

同样,由于终点时溶液呈碱性,选用甲基橙也势必造成碱的用量减少,从而致使c弱酸的测定值偏小。

(注:

①强酸滴定弱碱,必选甲基橙;

②强碱滴定弱酸,必选酚酞;

③两强相滴定,原则上甲基橙和酚酞皆可选用;

④中和滴定,肯定不用石蕊)

 

(五)终点判断不准

1.强酸滴定弱碱时,甲其橙由黄色变为红色停止滴定。

分析:

终点时的颜色变化应是由黄变橙,所以这属于过晚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2.强碱滴定弱酸时,酚酞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时立即停止滴定(半分钟后溶液又变为无色)

分析:

这属于过早估计终点,致使c待测液的值偏小。

3.滴至终点时滴定管尖嘴处半滴尚未滴下(或一滴标准液附着在锥形瓶内壁上未摆下)

分析:

此时,假如把这半滴(或一滴)标准液滴入反应液中,肯定会超过终点。

所以,这种情况会使c待测液的值偏大。

(六)样品含有杂质

用固体配制标准液时,样品中含有杂质。

1.用盐酸滴定含

的NaOH样品。

分析:

由于1molHCl-40gNaOH,而1molHCl-31g

,所以实际上相当于NaOH质量变大了,最终使w(NaOH)的值偏大。

2.用含

的NaOH标准液滴定盐酸。

分析:

若以酚酞作指示剂,由于1molHCl-40gNaOH而1molHCl-106g

-80gNaOH,所以这实际上相当于V(NaOH)变大了,最终导致c盐酸的值偏大。

名词解释

溶解度:

是指饱和溶液的浓度称为该溶质在给定溶剂中的溶解度。

质量浓度:

是指溶液的质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

物质的量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1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摩尔数来表示的叫摩尔浓度,也称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百分浓度:

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叫质量百分浓度。

缓冲溶液:

由弱酸及其盐、弱碱及其盐组成的混合溶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减轻外加强酸或强碱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从而保持溶液的pH相对稳定,这种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解离平衡: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温度、溶液、浓度),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速率相等时的状态

解离常数: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各离子的浓度乘积与溶液中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的浓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叫做该弱电解质解离常数。

化学反应速率:

指的是在给定条件下反应物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者产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催化剂:

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的物质。

水的离子积:

在一定温度下,水电离出来的氢离子的浓度与氢氧根的浓度的乘积。

四、有机化合物概述(15%)

(一)考试内容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二)考试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特点;

1、多数可以燃烧;

2、熔点低(一般在300℃以下),易挥发;

3、水中溶解度很小;

4、反应速度慢,常伴有副反应,产物复杂。

5、同分异构现象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按碳骨架分类和按照官能团分类)。

能写出常见有机化合物对应的分类。

按碳骨架分类:

1、开链化合物(脂肪族化合物):

又称为脂肪族化合物,在这类化合物的分子里,碳链两端不相连。

2、碳环化合物

在这类化合物的分子中,碳原子互相连接而呈环状。

3、杂环化合物

按照官能团分类:

官能团:

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原子

(如卤素原子)

②原子团

(如:

羟基-OH、醛基-CHO、羰基>C=O、羧基-COOH、硝基-

,氨基-

、腈基-CN等)

③某些特征化学键结构

(如双键>C=C<、叁键-C三C-)等分类.

含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类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按官能团分类为研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提供了系统方便的研究方法,确定了有机化学的知识结构主线.

3. 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烷烃和烯烃的命名)。

掌握化合物结构式,结构简式和键线式的书写方法。

一、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1)直链烷烃按碳原子数命名

10以内:

依次用天干: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烷

10以上:

用中文数字:

十一、十二....烷

(2)带有支链的烷烃,可看作直链烷烃的衍生物,命名时遵循下列原则:

①选主链:

选择最长碳链,支链数目最多的为主链.

上例中最长连续碳链有八个碳原子,该化合物母体的名称为辛烷

②编号(小基团,小序号)

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使取代基位次最小

正确错误

★如果碳链从不同方向编号得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编号系列时,则遵循“最低系列”原则,即顺次逐项比较各系列的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者为最低系列(先比较两个系列中的第一个取代基位次,若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取代基,依此类推。

③命名取代基:

a:

把它们在母链上的位次作为取代基的前缀,用半字线“-”与取

代基分开。

如2-甲基...

b:

有不同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或原子、基团)放在前面,

复杂的放在后面;按“次序规则”确定列出顺序,较优基团后列出。

c:

相同的取代基可以合并,但应在基团名称之前写明位次和数

目,数目用汉文数字二,三,四.....表示.——“简”

d:

位次数字之间须用逗号“,”隔开,位次与基名之间需用短线“-”

相隔。

最后一个基名和母体名称直接相连。

2,2-二甲基丁烷3,4-二甲基己烷

3-甲基-5-乙基庚烷

烯烃的命名:

(1)主链选择:

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母体),根据含碳数目称为某烯.

(2)主链编号:

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给主碳链编号.

(3)双键位置:

将双键位置标明在烯烃名称前面

(只标出位次较小双键碳原子位置).

(4)其它同烷烃的命名规则.

◆如双键位置在第一个碳上,双键位置数据可省略.

◆优先保证双键位次最小,其次考虑取代基位次最小

 

4.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1)、分子中的原子大多以共价键相结合,每种元素表现其特有的化合价

碳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失去也不容易得到,可以跟其他原子共用4对电子达到8电子结构,形成4个共价键

(二)、分子中的碳原子可以自相成键,结合方式多样化

碳原子间可形成单键、双键、叁键,也可形成链状和环状结构

两个碳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碳碳单键

两个碳原子之间共用两对电子形成的键称为碳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