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689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docx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

 

施工组织(总)设计(方案)

工程名称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

 

施工单位:

西山金信安装工程公司

单位负责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编写人:

编写日期:

会签栏

工程名称:

南二至麻家口35KV供电线路抢修工程XSJZ/JL

部位

意见

签名及时间

技术

质量

环保

安监处

专业副

总工程师

总工程师

目录

 

1编制依据……………………………………………1

2工程概况……………………………………………1

3总体施工部署………………………………………3

4主要工程施工方案…………………………………3

5施工总进度计划……………………………………10

6施工准备工作计划…………………………………10

7各项资源配置计划…………………………………14

8施工总平面设计……………………………………15

9主要施工管理计划…………………………………15

10雨季施工措施……………………………………18

11文明施工…………………………………………22

 

 

1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西山煤电集团设计院)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T2694-2003

5.《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6.《职业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01)

7.《普通砼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JGJ55-97)》

8.《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9.《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10.《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91)》

1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95)》

12.《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

13.《环境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

2工程概况

2.1线路路径:

线路从马兰矿南二变电站出线转角向东南方向,至11#杆后向东北方向直至麻家口,全线为高山大岭。

主要跨越农田、山沟、植被和树林等。

植被主要为荆棘。

线路紧贴马兰矿采煤边缘,处于采空区,给材料运输带来诸多不便。

修路是本工程重要的环节,必须遵循少占用耕地、少破坏植被的原则。

从南二变电站至麻家口线路全长为3.0877公里。

其中5#~6#、6#~7#档距较大,分别为481.32米和548.064米。

5#至6#跨越冻白沟,也是全线施工难度较大的两点。

2.2主要工程量:

全线共建铁塔11基。

其中,伞型终端塔2基、干字型转角塔9基。

每基混凝土为80立左右。

3施工部署

3.1项目组织机构

本工程主要由我公司主管,由两个分包队伍施工。

3.1.1主管公司体系

工程负责人

李吉生

技术负责人

李明生

施工负责人

胡喜友

技术员

辛峰

质检员

赵晋辉

安全员

宋信良

材料员

刘佳林

设备员

葛建忠

3.1.2分包队伍一:

山西虎通电力有限公司

项目经理

金行

安全员

朱先发

质量员

王晋彪

技术员

张洪福

材料员

周振华

施工小组

苏保玉

施工小组

电气一组

注:

主要施工任务为:

1#-5#铁塔。

3.1.3分包队伍二:

太原送变电工程公司

项目经理

王绍文

项目副经理

康文伟

安全员

耀华平

质量员

王林军

技术员

李林斌

材料员

杨文斌

施工小组

李建荣、袁明

施工小组

电气一组

注:

主要施工任务为:

6#-11#铁塔。

4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施工工序流程

路径复测→道路开通→基础挖方→材料准备→地脚螺栓安装→钢筋绑扎→模板支护→砼浇筑→模板拆除

4.1路径复测

施工测量必须使用角度最小读数不大于1′的经纬仪。

经纬仪由测工保管使用;仪器途中运输要妥善保护,由专人携带。

施工测量中,立花杆、标尺须垂直地平面。

标桩上书写或符号时,应用红油漆且书写清楚。

4.1.1路径复测的任务是核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杆塔明细表、平断面图与现场是否相符,设计标桩是否丢失或移动,为基础施工作好准备,为基础工程质量检查创造条件。

4.1.2路径复测的主要项目是:

直线杆塔中心桩复测;桩脚杆塔中心桩复测;档距和标高的复测;丢桩补测。

4.1.3各分包队伍在分坑前也要对本施工段的塔位进行一次线路复测,并填写线路复测记录,仪器操作人员必须在记录上签名。

复测资料应存入技术档案,以备查验。

4.1.4线路复测由专业人员进行,采用对讲机进行现场联系。

复测本工段要延续到相邻工段的下一基塔位,以保证线路方向的正确。

4.1.5凡是实测值与设计值得之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应会同设计人员进行复核,以查明原因。

4.1.6复测的同时应在杆塔中心桩的顺线路及横线路方向钉立辅助桩,用作基坑开挖质量检查。

4.2道路开通

架空线路施工难度主要为材料运输,其中道路开通尤为重要,本工程施工塔基远离公路,材料运输造成许多不便,要想展开全面施工,修路是关键。

本工程以6#塔为分界线,3#~5#塔为一个方向、6#~11#为另一个方向,道路从中间向两边开通,其中3#~5#方向难度较大,全部为羊肠小道,两边有耕地,开通道路必须事先跟当地有关部门协调好方可开通道路,以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延误工期。

修路必须遵循少破坏植被、少占耕地、少砍伐树木的原则。

做到因地制宜,尽量做到少扰民。

相比之下,6#~11#方向施工难度相对要小,在屯常10KV和西常35KV线路施工时,曾经有运输道路,只需将现有路面平整、沟壑填平,便可把材料运输至施工点。

1#、2#塔基离南二变电站较近,采用地泵运输混凝土。

全线在5#、8#点附近设置两个料场,作为材料临时堆放场地。

然后分别向其他塔基处运送材料。

4.3土石方开挖工程

该工程全线主要为黄土、碎石土(坚土)。

土石方量大,采用机械开挖,要根据临时道路和土质情况考虑好机械设备的选型。

挖掘机司机应有驾驶合格证,不允许无证开机。

技术员必须对开挖尺寸及要求详细交底,施工过程中按照设计基坑尺寸设专人指挥进行开挖,基坑挖好后,用人力修整坑底并铲除浮土。

易积水的基坑,应在基坑的外围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造成坑壁坍塌。

4.3.1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及施工手册的规定,基坑开挖的尺寸。

坑深应以设计的施工基面为基准。

开挖边坡按1:

0.75要求进行。

4.3.2对于坑底不等高度转角塔、终端塔基础的基坑,挖坑时应认真核对方位,防止挖错。

4.3.3挖坑时如发现基坑土质与原设计不符,或者坑内发现古墓、管道等,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及有关部门研究并现场指挥处理。

4.3.4基础分坑前,必须按《杆塔明细表》、《杆塔基础配置表》及杆塔结构图核实杆塔的型号、标高、基础型号、基础根开、地脚螺栓规格及根开等,确认无误后方可施工。

4.3.5挖掘机根据基坑边线进行切土开挖,挖至一定深度,应及时进行修坡。

在开挖过程中,技术员应随时校核开挖平面位置、水平标高、控制桩号、水准点和边坡等是否符合施工图纸设计要求。

机械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要增加标高的测量密度,以避免欠挖及超挖,并保留200m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以确保基坑挖至深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挖出的土石方及残渣不得堆放在基坑附近,应及时运到指定地点。

4.3.6为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在土方开挖完成后,还应在基坑顶面四周距基坑边缘1.5m处做截水围堰。

围堰上口300mm、下口500mm、高400mm,以防止地表水流入基坑。

为方便施工所需的各种材料运输,垂直于基坑挖设一道坡道,供施工人员出入。

4.3.7验槽:

基槽开挖好后,及时邀请建设单位、现场监理工程师、设计院等部门进行基坑验收,并做好验收记录。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4.4地脚螺栓安装

地脚螺栓是连接铁塔和基础的主要构件。

地脚螺栓的相互距离以及高差须经操正找平并固定牢固,地脚螺栓操正找平正采用样板法,利用两条木板按地脚螺栓规格及相互距离做一样板,样板上画出中心线,中心线的交点对应基础桩中心,将地脚螺栓套入样板孔内,并将样板放在模板上,利用补助桩对角线绳连接以及根开对角线长度的半数控制样板的位置。

然后用钢尺量出各个基础地脚螺丝相互间的距离,使各项尺寸符合图纸设计要求,最后将样板固定在立柱模板上。

样板固定后要测四个基础地脚螺丝高差,使之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检查地脚螺栓是否垂直,然后按基础立柱标高,测出立柱基础面位置并做好标记。

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注工作。

4.5钢筋工程

4.5.1钢筋采用现场加工,在钢制的成型台上操作,弯曲细钢筋可用手摇扳手,每次可弯1~4根直径8mm以下钢筋。

弯曲粗钢筋多用扳柱铁扳和扳子,可弯曲直径32mm以下钢筋。

钢筋弯曲成型除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的型式、长度、规格外,还应符合有关钢筋构造的规定。

4.5.2本工程由于基础较大,钢筋多、布置密、体积大必须在坑内绑扎。

绑扎顺序由下向上,底层钢筋应垫混凝土方块,纵横向钢筋应按图纸要求均匀布置。

4.5.3钢筋绑扎

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绑牢,选用铁丝规格如下:

绑扎直径12mm以下钢筋时,用22号铁丝(直径0.711mm):

绑扎直径12~25mm钢筋时,用20号铁丝(直径0.914mm):

绑扎直径25mm以上钢筋时,用18号铁丝(直径1.219mm)。

4.5.4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的相交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

双向受力点钢筋须全部扎牢。

4.5.5箍筋末端应向基础内,其弯钩叠合处应位于柱交主筋处,且沿主筋方向交错布置。

箍筋的转角与钢筋的连接处均应绑扎,箍筋的平直部分和钢筋的相交点可成梅花型交错绑扎。

4.5.6当受力钢筋采用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

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且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钢筋的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规程的有关规定。

4.6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前,对运到现场的钢模板应检查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有无变形、裂缝等,合格后再行拼装,拼装连接必须牢固。

模板和钢筋的安装通常是交叉进行,在清查模板的同时应按设计图纸检查钢筋及地脚螺栓的规格、数量和质量。

模板安装程序:

模板拼装→坑内调整→加固支撑→安装地脚螺栓样板。

由于基础钢筋及型式的不同,有时需要与钢筋绑扎交叉作业。

4.6.1安装前要清理好施工现场,弹出模板内边线和外侧50cm控制线以便于模板安装和检查,将水平标高引测到安装位置,以便于做好检查复核。

4.6.2模板就位时,按从角部到中部的原则,先安装阴阳角,然后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拼装。

模板的对拉螺栓孔应平直,穿对拉螺栓时,不得斜拉硬顶,钢楞接头应错开,搭接长度应不少于200mm。

模板安装时应边就位、边校正,并随即安装各种连接件、支承件并加设临时支撑。

相邻模板边肋用U形卡连接的间距不得大于300mm。

4.6.3每一阶台的模板都应作一次调整。

模板调整内容为:

组合后的每一阶台模板轴心与基础中心的铅垂线相重合;以根开控制桩拉十字线,组合模板的两条中线应与十字线相重合;以组合模板的四个角为观测点,其高差应不大于2mm。

4.6.4经调整并检查符合质量要求的模板,应立即安装固定模板的支撑。

原则上调整好一个阶台就支撑一个阶台。

模板的支撑应根据图纸情况和模板长度而定:

土质坚硬时,应在模板四侧用方木或圆木进行斜向支撑;土质松软或模板较长时,除增加斜支撑之外,在阶台上连接加固角钢。

4.6.5阶台或立柱断面较大时,为防止模板变形及下沉,应在阶台及立柱底面设置垂直顶撑。

垂直顶撑可以预制混凝土柱,其强度和混凝土强度相同,作为基础的一部分。

4.6.6钢模板与坑壁之间应采用方木和圆木支撑。

竖直方向的支撑间距为1m左右。

4.7混凝土工程

4.7.1在基坑上方搭设工作平台,混凝土搅拌采用机械搅拌,搅拌前,应将滚桶内浮渣清除干净,启动搅拌机转动正常后,方能投料。

投料顺序为先砂、水泥、石子、最后加水。

搅拌时间不小于1min。

搅拌机使用完毕或中途停机时间较长时,必须在旋转时用清水冲洗滚桶,然后再停机。

4.7.2浇灌混凝土前应清除坑内泥土、杂物和积水,检查地脚螺栓及钢筋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模板有无缝隙,必要时用胶带等封堵。

混凝土下料时先从立柱中心开始,逐渐延伸至四周,应避免将钢筋向一侧挤压变形。

应听从坑内捣固人员指挥,不得东丢西掷。

4.7.3混凝土自高处倾落的自由高度,不应超过3m,在竖直结构中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投料后不得发生离析现象。

如浇灌高度超过3m时,浇灌时可沿模板内侧放置一个溜滑混凝土坡道的铁板,使混凝土沿坡道流入模板内。

4.7.4混凝土浇注时应分层捣固,由高处向低处均匀布点,顺序进行,直到出现水泥浆为止。

混凝土分层捣固,每层厚度不应超过:

人工捣固是,一般为250mm以下,在配筋密集的结构中为150mm。

4.7.5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在12h内开始养护,但炎热有风的夏天,应在浇注完后3h内开始养护。

养护的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袋和淋水,及立柱顶部用草袋或砂子等覆盖并浇水,使基础表面经常保持湿润。

养护用水与拌合混凝土水要求相同。

4.7.6基础混凝土拆模后应立即回填土,外露部分应继续淋水养护。

靠近混凝土基础的填土部分应保持湿润。

基础应经常淋水养护。

淋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

4.7.7养护时间。

对于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5个昼夜。

4.7.8炎热季节切忌混凝土在中午或温度最高的时间拆模,以防失水过快出现干缩裂缝,拆模时间以早、晚间为宜。

4.8模板拆除

拆模前应通知监理公司等部门到现场检查符合要求时方可拆除。

拆除时本着先装的后拆,后装的先拆的原则。

混凝土经过养护,侧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坏时,即可拆除。

使模板同砼松开,当局部有吸附或粘结时,可在模板下口用撬棍松动。

拆下零件清理后应集中存放以备下次使用。

拆下的模板及时清理,涂刷脱模剂。

4.8.1模板运输搬运装卸应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模板及其附件不得用作跳板、支垫或铺路,以免引起变形。

4.8.2拆模后应及时清除表面混凝土砂浆结块。

组装前,有破损时要修复,分类堆放,配件应清理装箱,列出清单。

4.9土方回填

基础安装经质量检查符合设计规定及质量标准后方准回填土。

回填前都应排除坑内积水。

每回填300mm厚度夯实一次,在夯实过程中应有次序地沿四周均匀夯实,要求压实系数≥0.96。

避免基础移动和倾斜。

土中可掺石块,但树根杂草杂物等必须清除。

基坑回填土,如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应以石子与土按3:

1掺合后回填夯实,所有需要回填的基坑,在其地平面以上应筑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层,并要求上部面积和周边不小于坑口。

对于一般土壤防尘层应高出地面300mm,工程竣工移交时,回填土应不低于地面。

5施工进度计划见附表1:

6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6.1技术准备

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及资料在施工前对图纸进行自审,再会同建设单位及设计院等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解决图纸及资料存在的问题,再熟悉图纸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实际情况,在图纸会审会议中,解决提出的所有问题在开工之前必须对施工图纸先进行自审后,解决图纸中及现场的相关技术问题。

把各项技术准备工作落实在工程施工之前。

混凝土采用C30,垫层采用C15。

混凝土配合比需将砂子、水泥、石子各取一袋,送往试验室做配合比实验,由试验室根据试验报告给出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现场严格按照配合比通知单施工,根据配合比制作试块,与基础同条件养护,经28天时送往试验室做试压实验。

试块符合设计要求后试验室出具混凝土试块报告,资料应存入技术档案,以备查验。

6.2材料及机具准备

在图纸会审后,技术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及现场实际情况提出详尽的材料及机具需求计划,材料员及设备员根据需求计划认真做好材料及机具的采购,进场报验及移交验收工作,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设备使用前,检查电动机的绝缘是否良好。

搅拌器要检查动力传动系统、搅拌系统、进料系统、出料系统、供水系统、电控系统。

所有紧固件,特别是轴承座螺栓,必须牢靠紧固,以免松动,造成设备和人身事故。

在电气、机械检查合格后,进行试运转。

6.2.1石子的取样和验收

6.2.1.1按同产地同规格分批进行验收,以200m3或300t为一验收批。

6.2.1.2每验收批至少应进行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及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

6.2.1.3检验报告内容包括:

委托单位、样品编号、工程名称、样品产地、类别、代表数量、检测结果、结论等。

检测报告表应有检验、校核、技术负责人等三级人员签字,并加盖检测单位公章方能生效。

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对每个单项试验,不小于表1—1规定的最小取样量。

表1—1碎石或卵石的最少数量(kg)

试验项目

最大颗径(mm)

筛分析

10

16

20

25

31.5

40

63

80

表观密度

10

15

20

20

30

40

60

80

含水率

2

2

2

2

2

3

4

6

吸水率

8

8

16

16

16

24

24

32

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40

40

40

40

80

80

120

120

含泥量

8

8

24

24

40

40

80

80

泥块含量

8

8

24

24

40

40

80

80

针、片状含量

1.2

4

8

8

20

40

__

__

硫化物、硫酸盐

1.0

6.2.2砂子的取样和验收

对于每一单项试验,每组样品的取样数量不应小于表1—2规定的最少取样数量。

表1—2

试验项目

最少取样数量(g)

试验项目

最少取样数量(g)

筛分析

4400

云母含量

600

表观密度

2600

轻物质含量

3200

吸水率

4000

坚固性

分成5~2.5、2.5~1.25、1.25~0.63、0.63~0.315四个粒级,各需100g

堆积密度,紧密密度

5000

含水率

1000

硫化物、硫酸盐

2000

含泥量

4400

碱活性

7500

泥块含量

10000

有机质含量

2000

6.2.3水泥的验收

6.2.3.1采购的水泥在出厂时应保证出厂强度等级,各项技术要求要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

6.2.3.2凡氧化镁、三氧化硫、初凝时间、安定性中任一项不符合标准时均为废品。

6.2.3.3凡细度、终凝时间、不溶物和烧失量和强度中任何一项低于商品强度级别时,为不合格品。

水泥包装标志中,水泥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名称和出厂编号不全的也属不合格品。

6.2.4钢筋的验收

6.2.4.1光面圆钢筋的验收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的规定。

6.2.4.2光面钢筋的直径(Ø8~Ø20)允许偏差为±0.40,不圆度不大于0.4。

6.2.4.3钢筋每米弯曲度应不大于4mm,总弯曲不大于钢筋总长的0.4%。

6.2.4.4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

钢筋表面凸块和其他缺陷的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尺寸的允许偏差。

6.2.4.5钢筋应按批进行检查和验收,每批质量不大于60t。

6.3人员准备

根据该工程的实际情况,工程开工前对参加施工的人员进行上岗前的技术培训、岗位考核及项目质量安全及现场文明施工等方面的知识教育,确保人力资源优化,保证持证上岗。

6.4施工现场准备

根据该工程的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中的用电及材料堆放等工作,既要保证工程的有序进行,又要满足监理部门对安全及现场文明施工等相关规定。

由于现场罐车无法到达,混凝土采用现场搅拌,搅拌机用柴油机供电。

采用小三轮向每基处运送混凝土。

6.5做好施工准备,可以保证施工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减少施工中的混乱,对实现缩短工期,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将起到重要作用。

7各项资源配置

在施工过程中,随时了解并掌握过程控制(工序)和人员配备的适宜性,当劳力配制计划与施工所需不适应时,应及时调整,使劳动生产率达到合理性。

7.1主要劳动力

序号

工作名称

人数

备注

1

普工

40

 

高峰期

2

砼工

20

3

钢筋工

30

4

外线工

30

5

木工

10

6

合计

130

7.2主要施工机具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工程指挥车

轿车型

1

2

载重汽车

东风140、解放142,5T

2

4

钢模板

装配式

m2

200

5

机械振捣器

3马力

6

23

搅拌机

2

24

经纬仪

1

25

水平仪

1

26

工具车

1.5T

2

28

空压机

50m3

2

29

地泵

120KW380V

1

8施工总平面设计见附图1:

9主要施工管理计划

9.1质量管理

9.1.1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9.1.2安装工程质量目标达到合格。

9.1.3本工程的安装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依据国家有关规范标准执行。

9.1.4建立对使用材料的检查验收签证制度,严格控制使用材料质量。

严禁使用资料不合格的材料或三无产品。

9.1.5抓好各项隐蔽工程的验收,做到不漏项、杜绝质量隐患。

9.1.6加强施工质量记录的管理,记录应及时、内容应真实,做到施工质量记录资料的同步性和正确性。

9.1.7施工前,技术员必须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详细的交底记录,不交底的不得施工。

9.1.8根据施工组织做好施工过程各工序间的衔接工作,上道工序不合格,严禁下道工序。

9.1.9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确保特殊过程的施工质量。

9.1.10做好工程试验工作。

9.1.11根据工程特点开展QC小组攻关活动,克服工程质量薄弱环节。

9.2安全管理措施

9.2.1明确现场施工的安全工作,加强现场安全宣传力度,提高人员安全意识。

9.2.2施工中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各项政策和规定。

9.2.3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穿绝缘鞋。

9.2.4参加搬运设备的人员要先熟悉运输路线、周围环境、安全操作规程等。

操作过程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服从统一指挥。

9.2.5所有施工人员必须认真接受上级有关部门人员的检查监督。

9.2.6加强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对全部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培训,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9.2.7用电管理必须规范,接地接零良好,专人维护,上锁管理,并设警示牌。

9.2.8禁止大风、雷电等恶劣天气施工。

9.2.9山区线路施工禁止抽烟,防止火灾。

9.2.10重要交叉跨越应制定专项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9.2.11所有施工人员每天必须精神饱满,严禁酒后上岗。

9.2.12施工中禁止“三违”现象发生。

9.2.13消防工作必须列入现场管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严格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防火检查,整治隐患。

9.3环境管理

序号

环境因素

影响因素

1

施工粉尘排放

污染空气

2

机械噪声排放

影响居民休息

3

运输渣土遣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