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492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练习题.docx

专题十二自然灾害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练习题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十二练习题

一、单选题

读“长江流域1949年以来发生洪涝的次数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与最少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势差异B.距海远近不同

C.人口和城市多少D.经济发展水平

2.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与洪涝均属于最常见自然灾害的是()

A.泥石流B.地震C.干旱D.火山爆发

3.治理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有效的方法有()

①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②退耕还湖③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④陡坡修梯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北京时间2014年10月7日21时49分39秒,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发生强烈地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此自然灾害属于()

A.地质地貌灾害B.气象灾害

C.生物灾害D.海洋灾害

5.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6.云南省是我国地震频发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高温多雨B.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C.地形崎岖不平D.地处板块交界地带

2018年11月16日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据图可知()

A.广州降温幅度最大,说明冷空气自南向北移动

B.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

C.18日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适当添加衣物

D.此次天气过程三地均应提前做好供暖保障工作

8.图中三个城市之间温度差异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冷空气来源B.太阳辐射C.天气状况D.地势高低

地震灾害往往会链发其他自然灾害。

我们无法阻止地震发生,但可以通过防灾减灾手段减轻其影响。

下图为地质灾害链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甲、乙、丙、丁依次是()

A.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B.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

C.泥石流、滑坡、地震、崩塌D.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震

10.地震发生时的正确避震方法是()

①在家中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边②在商场应迅速从高楼跳下③在教室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窗边④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的阶梯状地形,是常见的河流地貌之一。

部分河流阶地是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局部陆地垂直运动)引起流水作用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发育。

气候变化导致河流的冲淤变化,从而影响阶地的形成。

河流阶地又往往是区内人类居所、农田、道路、工矿建设的主要分布场所。

下图为云南省德钦县的梅里大峡谷景观(下左图)及其一级河流阶地的农业景观(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有多级阶地的梅里大峡谷形成过程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

①地壳抬升②气候湿润③地壳下沉④气候干燥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2.大峡谷农业生产集中在一级阶地及缓坡地带,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①地形平坦②土壤疏松、肥沃③靠近灌溉水源④不易受洪水侵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3.梅里大峡谷阶地上聚落需防御的主要地质灾害是()

A.洪水、地震B.泥石流、滑坡

C.台风、落石D.寒潮、滑坡

读我国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分布直方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我国六大区域中,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多的地区是()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中南地区D.华东地区

15.六大区域中发生特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最少的地区的地形为()

A.山地B.丘陵C.平原D.高原

干热风是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灾害性天气。

如下图为黄淮海地区干热风日数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黄淮海地区干热风多出现在()

A.春末夏初B.盛夏时节C.深秋时节D.暖冬时节

17.河北中南部成为干热风多发区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植被C.地形D.降水

18.下列关于黄淮海地区的主要受灾农作物及防灾减灾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冬小麦——实施滴灌、喷灌B.春小麦——大水漫灌

C.玉米——培育推广抗干热风品种D.油菜——采用覆膜保墒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附近的东部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

受其影响,3月12日以来,福岛核电站连续发生爆炸,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已成为主要的次生灾害。

据此回答下面各题。

1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大陆架内部B.海岭附近

C.海沟附近D.海盆内部

20.下图中能正确反映日本多地震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1.此次超强地震的危害巨大,其主要原因是()

A.地震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大

B.未能及时、准确发布地震预报和警报

C.主震过后,余震频繁且等级较高

D.受原发性主灾及其诱发的次生灾害共同影响

22.从地理角度看,影响核泄漏物质扩散的主要因素有()

A.风、地表径流、洋流B.风、气温、太阳辐射

C.气温、地表径流、植被覆盖率D.植被覆盖率、洋流、大气能见度

二、综合题

2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所组成的水循环是循环,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填序号)。

(2)甲处地貌的名称是,该地貌的突出特征有。

A.地势低平,河汊纵横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石林、峰林广布D.高山深谷,河流众多

(3)火山、地震成灾的直接危害有(多选)。

A.破坏建筑,造成人员财产损失B.山洪暴发,危及人员财产安全

C.改变地表,阻断交通D.狂风暴雨,造成城市内涝

(4)列举2个地震发生时有效的避灾方法。

(5)环节③的形成与大气成分密切相关。

该大气成分主要有(多选)。

A.水汽B.氧气C.二氧化碳D.杂质

(6)举两例说明水循环中④环节的地理意义。

24.乙国在历史上曾经是甲国的一部分,阅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①、②两城市分别为甲、乙两国的首都,对比分析其不同的区位条件。

(2)乙国B平原水灾频繁。

从地形、气候、水文等多方面分析当地洪涝灾害频繁的原因。

(3)甲、乙两国都属本地区重要的人口大国。

分析其共同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金沙江部分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金沙江位于长江上游,因古代河谷盛产金沙而得名,干流长2300公里,落差3300米水能藴藏量大。

流域内谷坡山势陡峭、岩体垂悬,极易发生山体滑坡。

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集中于6-10月。

流域学科内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频繁。

(1)金沙江流域处于印度洋板块与_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形成金矿带。

在高温、多雨、强日照的天气影响下,出露地表的金矿石易受__________、侵蚀等外力作用影响,矿石崩裂,沙金搬运至宽阔的河谷,由于__________,泥沙和沙金发生沉积。

(2)从地质地貌角度,分析金沙江流域多滑坡的原因。

(3)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如何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流城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其间大部分地区连续普降大雨,河湖水位猛涨,长江武汉段洪水“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

下7示意长江流城图和长江武汉段汛期内水位与两岸地面海拔。

(1)说明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

(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上泄下顶两边灌”,防洪形势严峻。

请从地理角度加以解释。

(3)说明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

27.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2005年11月8时49分38.6秒,江西九江、瑞昌间发生5.7级地震,截至26日11时55分,九江县死亡6人,伤247人,倒房8000余间,损房2.9万余间……瑞昌死亡6人,受伤130余人,倒房500余间……湖北有2人死亡……

材料二江西九江地震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九江、南昌、长沙震感较轻的是______,主震震级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这次地震从成因上说属于______地震,从震级和破坏程度来说,属于______地震。

(3)在教室里当地震发生时,以下作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听说地震,夺路逃命B.遵守纪律,坚持上课

C.下楼不及,纵身跳楼D.双手抱头,有序撤离

(4)下列不属于地质灾害的是(__________)

A.飓风B.地震C.火山活动D.滑坡

参考答案

1.A

2.C

3.B

1.

据图可知,长江流域上游的青藏地区和横断山区发生洪涝次数最少,主要受地势落差大的影响。

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区域是洞庭湖平原,由于地势低平,区域汇水量大,泥沙淤积、围湖造田等,导致洪涝灾害增多。

故选A。

2.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多发。

在长江中下游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和干旱均为常见灾害。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泥石流不易发生,A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不是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地震和火山不是常见的自然灾害,BD错误,故选C。

3.

在中上游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工程)可以在河流汛期时蓄积洪水,明显减轻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同时湖泊周边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的调蓄功能,是最有效的措施。

大量兴建污水处理厂和陡坡修梯田,不能缓解洪涝灾害的威胁,故选B。

4.A

5.A

6.D

地震属于地质地貌灾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

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而本次地震震源深度仅5千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云南省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故D正确。

故选D。

7.C

8.B

7.

我国寒潮带来的冷空气自北向南移动,A错。

北京20日气温回升是由于冷空气过境后,天气晴朗,接受的太阳辐射多,B错。

17~18日,上海降温幅度大,说明冷空气到达上海,市民应注意防寒保暖,C对。

广州最低气温在15℃左右,不用供暖,D错。

8.

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纬度差异大,接受的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导致气温的差异,B正确。

冷空气来源和地势高低基本相同,AD错误。

天气状况对气温的影响幅度较小,C错误。

9.A

10.B

9.

地震导致崩塌与滑坡,暴雨也会诱发崩塌与滑坡,崩塌和滑坡形成的松散物质在暴雨的作用下形成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滑坡形成的物质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综上所述,甲乙丙丁依次为地震、崩塌、泥石流、滑坡,故选A。

10.

地震发生时,在家可躲在坚固的桌下或床边,①正确;绝不能从高楼跳下,②错;地震发生时,在教室不要站在窗边,可抱头躲在课桌下或内角墙角处,③错;在室外应远离高层建筑物,以免发生危险,④正确,故选B。

11.A

12.A

13.B

11.

由材料中信息“河流阶地是在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质构造作用(局部陆地垂直运动)引起流水作用变化”,可知,梅里大峡谷先是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由于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形成。

①②正确,即A正确。

B、C、D错误。

故选A。

12.

材料中信息“河流阶地往往是区内人类居所、农田、道路、工矿建设的主要分布场所”可知,阶地地形平坦;河流沉积物堆积而形成,土壤疏松、肥沃;靠近河流,灌溉水源充足,①②③正确;大峡谷农业生产集中在一级阶地及缓坡地带,可知该地地势较低,可能受到受洪水侵袭,④错误。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

由所学知识可知,本题主要考查地质灾害,洪水、台风、寒潮都是气象灾害,A、C、D错误。

地震、泥石流、滑坡属于地质灾害,B正确。

故选B。

14.B

15.C

14.

图中纵坐标表示灾害点数,横坐标代表区域。

直接读图即可看出,西南地区地出现特大、较大型山崩、滑坡、泥石流的灾害点数最多,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

山崩、滑坡和泥石流多发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而平原地势低平,因此上述地质地质灾害少。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6.A

17.C

18.A

16.

根据材料可知,干热风高温、低湿、一定风力才会形成,春末夏初华北地区气温上升,雨季还没到来,空气比较干燥、温差较大,容易有大风天气,所以干热风最有可能在这个季节出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7.

河北中南部处在太行山背风坡,容易产生下沉气流,气温更高、空气更干燥,干热风多发,地形是主要影响的因素。

故选C。

18.

黄淮海地区种植冬小麦,B错误。

黄淮海地区多在夏季种植玉米,在干热风多发的季节极少种植玉米,C错误。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D错误。

冬小麦此时在生长期,实施喷灌滴灌,可以有效节水、防治盐碱化,并且起到抗旱、降温的效果,A正确。

故选A。

19.C

20.A

21.A

22.A

19.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陆盆)、大洋中脊等。

据图,图中显示,震源所在地等深线密集且深度较大,该处为海沟附近。

C正确。

故选C。

20.日本群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相互挤压,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因此日本多地震。

符合太平洋板块向下俯冲到亚欧板块的为图①,A正确。

故选A。

21.据材料知,本次地震震级为9.0级,震源又位于海沟附近,距离海底岩层较近,因此地震震级高、震源浅,能量消耗少,则破坏力巨大。

A正确。

故选A。

22.核电站建在陆地上,放射性核污染物泄漏后,会通过大气运动和水运动加以扩散,风属于大气的运动,地表径流和洋流属于水运动,A正确。

故选A。

23.

(1)海陆间④

(2)河口三角洲A

(3)AC

(4)室内蹲、坐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快速跑到厕所、厨房等空间较小的地方;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保持镇静,就地躲避。

(5)AD

(6)塑造地表形态,发展航运,开发水电,提供灌溉水源。

【详解】

(1)由图中①是蒸发、②是水汽输送、③是降水、④是地表径流四个环节所组成的水循环是海陆间水循环,其中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环节是地表径流,对应④。

(2)甲处处于河流入海口,地形名称是河口三角洲。

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A对。

其余选项可排除。

(3)火山、地震成灾的直接危害有破坏建筑,造成人员财产损失,A对;山洪暴发,危及人员财产安全,多是暴雨造成;改变地表,阻断交通,C对;狂风暴雨,造成城市内涝,多是台风造成,D错。

(4)本题是开放性试题。

地震发生时有效的避灾方法。

如室内蹲、坐在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方;快速跑到厕所、厨房等空间较小的地方;商店等公共场所保持镇静,就地躲避。

寻找三角区域等。

(5)成云致雨重要的条件是有充足的水汽和凝结核。

故AD对。

(6)塑造地表形态如对黄土高原的冲刷侵蚀,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发展航运,开发水电,提供灌溉水源等。

24.

(1)城市位于高原地区,气候凉爽,交通便利;②城市位于河口三角洲,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2)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的地带,降水较多;地势低平;多条大河交汇的下游地带,河流汛期集中于夏季,径流量大等

(3)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人口文化素质低。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

【详解】

(1)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主要从气候、河流和地形、交通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图示,①位于高原,气候凉爽,交通便利,而②位于恒河三角洲,靠近河流,交通便利,地势平坦,雨热同期。

(2)据图经纬度和区域轮廓可判断乙为孟加拉国,B平原为恒河三角洲,位于来自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且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据图可知多条大河交汇的下游地带,来水量大,河流汛期集中于夏季,径流量大等,因此多洪涝灾害。

(3)据图可知,甲是巴基斯坦,乙是孟加拉国,均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都存在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人口压力大、人口文化素质低等问题。

解决措施应从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控制人口数量等方面考虑。

25.

(1)欧亚(亚欧)风化流速减缓。

(2)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断裂带发育,岩石破碎;地表崎岖,坡度大。

(3)通过增加植被或砌筑局部挡土墙等方式进行边坡维护;设置排水网络,防止雨水冲刷边坡,润滑层理;对岩体的位移进行监测;严禁非法采矿。

【详解】

(1)本小题考查沙金的形成过程。

金沙江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地带。

出露地表的矿石易受风化作用、侵蚀作用等外力作用影响。

宽阔的河谷地带,水流的速度较慢,携带的物质如泥沙和沙金等,容易发生沉积。

(2)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发生原因。

滑坡的影响因素包括气象、地质地貌、植被覆盖,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题目已经要求“从地质地貌角度”,所以只需要从该角度分析即可。

根据上题已知金沙江流域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断裂带发育,导致岩石破碎,这就为滑坡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流域内谷坡山势陡峭、岩体垂悬”并结合图中等高线分布,可知该地地表崎岖,坡度大,容易发生山体滑坡。

(3)本小题主要考查滑坡的预防措施。

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要围绕滑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滑坡发生的原因是斜坡上的岩体、土体受重力作用,沿着滑动面整体下滑,其中暴雨使滑动面摩擦减少,加快下滑。

所以露天矿开采过程中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首先要对斜坡实施干涉,如增加植被,修建挡土墙等,增大阻碍,减少滑坡发生;由于雨水对滑动面有润滑的作用,所以要把雨水引到别的地方,减少对滑动面的影响;在现代,可以借助遥感,对岩体进行监测,来判断短期内是否会发生滑坡危害;题目要求是“露天矿开采过程中如何预防滑坡灾害的发生”,正规的单位开采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进行监管,明确责任,而非法采矿,脱离了监管,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其活动会对地表造成极大的破坏,加剧滑坡的发生,所以一定要禁止非法采矿。

26.

(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来自海洋的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相持时间长,带来持续性强降水。

(2)此时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连降暴雨,河湖水位上涨。

由于上游地势高,坡度陡,长江上游的下泄洪水量大且速度快,即“上泄”。

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等湖泊,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大,水位上涨,水位升高,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顶托,下泄速度缓慢,即“下顶”。

“两边灌”主要是指来自北面汉江和南面洞庭湖的洪水汇入长江,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

(3)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高于沿岸地面,溃坝风险加大,威胁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水位较高对沿岸入江径流顶托作用加大、甚至出现长江水倒灌,加剧沿岸低洼地区的内涝。

【详解】

(1)2020年6月初至7月底长江流域降水的形成过程应从梅雨天气的形成角度描述说明。

材料信息表明,长江流城2020年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表明期间的降水是梅雨天气导致,梅雨是准静止锋产生的,因此其形成过程是:

2020年6月初至7月底,由夏季风带来的海洋暖湿气团北上,与南下的冷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锋面在当地持续徘徊,由于暖湿气流水汽非常丰富,暖湿气流持续抬升,带来持续性强降水。

(2)长江武汉段主汛期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应从上游来水、两侧洪水和下游顶托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

武汉段主汛期正值梅雨季节,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丰富,武汉段上游洪水流量大,下泄速度快,使得武汉段洪水水量大,这就是“上泄”。

位于长江武汉段下游的鄱阳湖水系流域内降水了很丰富,各支流向鄱阳湖注入大量洪水,使得湖水水位上涨,导致鄱阳湖边的长江水位迅速增长,导致长江武汉段洪水受到其下游河段的顶托作用,洪水排泄速度缓慢,这就量“下顶”。

武汉段长江两侧的汉江水系和洞庭湖水系,也进入洪水期,把大量洪水注入武汉长江段,加大武汉长江段的洪水水量,这就是“两边灌”。

由于上述三个作用,导致长江武汉段峰高量大,水位猛涨,防洪压力巨大。

(3)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地区的不利影响应从洪涝风险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长江武汉段水位长时间维持较高水平,使得长江大堤经受强大压力,溃堤的风险加大,威胁着沿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对沿岸入江河流径流具有顶托作用,当长江水位高于支流水位时,会出现长江水倒灌,增加上沿岸支流的洪水压力,有可能导致两岸支流流域洪涝灾害;长江武汉段高水位持续时间过长,两岸低洼地区的积水很难排泄,可能出现内涝灾害。

27.长沙相同构造地震破坏性地震DA

【详解】

(1)阅读图示可知,震中距九江较近,其次是南昌,再次是长沙。

所以,地震发生时距震中最远的长沙震感最轻。

一次地震的发生只有一个震级,无论远近均是如此。

(2)地震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人工地震。

由于地下岩层的快速破裂和错动所造成的地震为构造地震,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

九江地震就属于此。

按地震的破坏程度可分为以下类型: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者是微震;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为破坏性地震。

结合材料可知该次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3)在教室里当地震发生时,遵守纪律,坚持上课会导致建筑物倒塌时人员大量伤亡,B项错误。

听说地震,夺路逃命会导致逃生通道阻塞,出现踩踏事故,导致意外伤亡,A项错误。

下楼不及,纵身跳楼人为增加人身伤亡几率,C项错误。

双手抱头,可以防止坠落物击伤头部,同时有序撤离可以提高撤离速度和安全系数。

故D为正确选项。

(4)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

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等。

飓风属于气象灾害而不是地质灾害。

故A为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