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50491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docx

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文档资料

201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笔记:

古诗文阅读

要练说,先练胆。

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

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

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

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

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

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

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

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

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

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

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中考总复习笔记(12)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第二部分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

“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

“雨下得怎样?

”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

“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三.古诗文阅读

?

《考试说明》要求:

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3.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意思。

4.理解并能意译文中的句子。

?

复习方略:

1.多读多背。

在理解文章的前提下背诵文言文,特别是《考试说明》上规定的篇目,一定要熟读成诵,这样才能增强文言语感。

2.整理积累。

将所学的文言文进行归纳整理,包括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注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的活用以及特殊文言句式(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等)的归类区别。

3.理解联系。

要能准确理解所学文言文的意旨,并能够将古人的观点情感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探讨其现实意义。

3.经典范例:

(见《新支点》)

?

练习:

(见《新支点》之“经典试题”和“经典预测”)

?

考点过关检测:

(见《新支点》)

附:

《考试说明》上规定的十篇文言文海练

《〈论语〉十则》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2、吾日三省吾身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温故而知新

7、士不可以不弘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

1、同“悦”,愉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罔:

迷惑。

殆:

危害4、齐:

相同5、女:

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故,旧的知识7、弘毅:

宽广,刚毅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填空:

①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

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每日反省自身品德修养的句子:

为人处事要。

⑧《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

谈学习方法的:

⑨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⑩《论语》的“论”读lún,它是的书。

文中告诉我们。

⑾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学习态度: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谈学习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

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

阅读:

⑴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⑵子曰:

“由①,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⑶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⑷子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⑸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注释]①[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下面句子中的“之”指代的分别是什么?

A.诲女知之乎:

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其不善者而改之: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这句话告诉的是一个什么道理?

4.选文的第二则,孔子这番话的意思是:

答案:

1.C(通“智”,其余解作“知道”)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个道理。

善者。

不善者3.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见出真正的君子。

或:

实践出真知,只有经过实践才能真正了解事情的真相。

4.“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本领”或“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陋室铭》——刘禹锡[唐]

一、精要笔记:

(1)托物言志,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形容其不陋,表达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类比衬托。

山、水----陋室诸葛庐、子云亭----陋室

二、解释下列词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

这。

惟:

只。

馨:

香气,这里指品德高沿。

2谈笑有鸿儒鸿儒:

博学的人。

鸿:

大。

儒:

旧指读书人。

3往来无白丁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4可以调素琴调:

调弄,这里指弹(琴)。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5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6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官府的公文。

劳形:

使身体劳累。

形:

形体、身体。

三、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答案: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3、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往来的没有浅薄的人。

4、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四、默写填空:

.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

④《陋室铭》一文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⑤《陋室铭》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

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答案: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4、孔子云:

何陋之有?

5孔子云:

何陋之有?

6、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五、阅读:

读原文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谈笑有鸿儒()无案牍之劳形()

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展开合理的想象,把画线的句子扩展为一段描写性文字。

答案:

1.略2.安贫乐道3.略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5题。

(共8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河南非课改)

注:

○1回:

即颜回,孔子的弟子。

○2不堪:

无法忍受。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1)有仙则名名:

(2)惟吾德馨德馨: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的词。

(2分)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4.用《陋室铭》中的句子填空。

(1分)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二句,极琴心(寄托心意的琴声)之妙境;“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二句,极手谈(下围棋)之妙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极交友之妙境。

1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

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3分)

二、

12.

(1)出名(或:

著名)(1分)

(2)品德高尚(1分)(共2分)1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答出句子大意1分,两个加点词语解释正确1分。

共2分)1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1分)15.刘禹锡:

陋室不陋颜回:

不改其乐(1分)安贫乐道(意思对即可。

2分)(共3分)

二、阅读《陋室铭》回答: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

(3)可以调素琴()(5)斯是陋室()

(6)往来无白丁()(7)无案牍之劳形()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译文: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3、下面的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B、调素琴,阅金经。

C、孔子云:

何陋之有?

D、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能体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

5、文中的“诸葛”是指“子云”是指西汉文学家

6、文章结尾说“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趣和节操?

7、作者为什么认为他的陋室不陋呢?

8、作批注是学习古诗文的一种好方法。

请仿照①句的批注,任选一个角度为②句在括号内作批注。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以名人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

(2)孔子云:

何陋之有?

9、用原文语句回答:

(1)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2)与“陋室”主人交往的人都是

(3)“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主旨是:

10、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

①无丝竹之乱耳②水不在深

11、请写出你的居室(无论是你自己独居的小天地,还是和家人、亲戚或同学合住的一室)最值得你骄傲的地方,并简要地点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陋室铭》

1、

(1)著名、出名

(2)大(3)调弄,这里指弹(琴)(4)这里指奏乐的声音(5)这(6)没有学问的人(7)官府的公文2、

(1)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

(2)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3)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3、C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诸葛亮;扬雄)6、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7、“惟吾德馨”,或精神充实。

2分8、示例:

(1)用反问句式,突出主旨。

(2)引用孔子的言论,强调陋室不陋。

(3)把“陋”放到“有”前,强调陋室不陋。

(言之有理即可得分)9、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鸿儒(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5)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0、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水/不在深11、言之成理即可

《爱莲说》——周敦颐[宋]

一、精要笔记:

(1)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赞扬君子品格,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菊,正衬莲;牡丹,反衬莲。

(2)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骈句散句交错

二、解释下列词语答案

1可爱者甚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濯:

洗涤;清涟:

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

美丽而不端庄。

4亭亭净植亭亭:

耸立的样子。

植:

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

玩弄。

亵:

亲近而不庄重。

6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隐逸:

指隐居的人。

7莲,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应当。

三、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5同予者何人?

答案:

1、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

2、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3、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4、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5、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四、阅读下面的诗文。

完成第7—11题。

{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2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21.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22.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2分)

23.【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

【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

(4分)

24.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分)

四、

20.

(1)沾染;污染

(2)我(3)听说(4)等待;等

21.莲,是花中的君子。

22.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3.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24.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

(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

①可爱者甚蕃蕃:

②不蔓不枝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2分)

答: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花为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

答:

参考答案

(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

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

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鄂州市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

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

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

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

异香。

⑤芙渠:

荷花。

鄂州市2018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

⑴不蔓不枝()

⑵陶后鲜有闻()

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

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

(3分)

甲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21.C(2分)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23.甲文:

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

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3分)

三、阅读《爱莲说》回答:

1、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陶渊明独爱菊B、香远益清

无独有偶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D、因地制宜

屡见不鲜宜乎众矣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3)濯清涟而不妖()(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

(6)水陆草木之花()(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8)濯清涟而不妖()(9)不蔓不枝()

(10)香远益清()(11)亭亭净植()

3、“可爱者甚蕃”中的“蕃”在文中的同义词是,反义词是。

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云:

何陋之有?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水陆草木之花D、闻之,欣然规往

5、翻译句子。

(1)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译: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