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48923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docx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

新教师培训发言稿《思考积累》

  思考

  当今是个信息时代,我们每天会面临许多信息,对众多信息,我们需要过滤吸收,或加工处理,或整合使用。

这里的过滤、加工、整合过程都需要思考。

  曾经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

有些教师备一年课,教10年书。

有些教师备10年课,教1年书,甚至于1节课。

  很明显,后者是思考者。

至于像前者的那种类型教师,其实目前还存在,农村教师居多。

他们在暑期培训期间,早早把一个学期的备课本抄得满满的。

这一点,我印象深刻,因为,曾经的我也扮演过这样的角色。

现在想起来,那时的生活就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的真实写照。

别无他想,更不用说思考。

  要说“思考”,我是在滨小这块热土上播下种子的。

02年8月,我调入滨小,9月份,要写一篇案例上交,我随口就问:

案例是什么?

冷不丁校长摔出一句:

案例都不知道。

听到这句话,我的面孔刷一下红到耳根,热到心里。

那天,我借了本《福建教育》杂志,里面有案例专辑,看了后,才发现原来课堂片断截下来就是一个案例。

从那时开始,我很关注自己的课堂,一下课,把这堂课回忆一遍,觉得有价值的部分马上把它写下来。

渐渐地,我的“思考”成了习惯。

一旦遇上课堂有生发知慧火花的时刻,我会用心记一记,一下课就随意地在备课本潦草地记下,有时会很兴奋地跑到平行班老师那边去分享我的喜悦或成功。

如《“静”字离婚了》(发表于《教书育人》)。

  那时我带二年级,《现代小学语文》第三册有一篇课文是《冰箱里的争吵》。

“争”是个生字,在学习“争”字时,生发了这样一个课堂场景:

  生:

我想给“争”找朋友,争,争,争,争吵的争。

  生:

我想给“争”找朋友,斗争的争。

  师:

不错,有关注它另外方面的吗?

  生:

“争”有6画。

  生:

风筝的筝,去掉竹字头,就是“争”。

  生:

这个“争”有点特别,我想给它写笔顺,撇、横撇、横折、横、横、竖钩,共6画。

  师:

好的,你们注意了它的笔顺、笔画和字形,还有不同学法吗?

  生:

我想给“争”说句话,我要争取当明星队员。

  师:

好哇,很有志气,而且把这个“争”字也用得很好。

  生:

我想给“争”编儿歌,“静”字离婚了,“青青”受不了,跳楼去自杀,留下“争争”一个人。

  师:

哦,你真会编!

不仅编出了儿歌,还编出了故事呢。

  

  久而久之,我的思考质量开始提升。

  06年2月由外校转入我班的一位学生,寒假中写了几篇作文,摘录一篇如下:

  过年

  今天是大年三十,大街两旁,灯笼红红绿绿。

大街上薄雾浓浓,爆竹声震耳欲聋,真是喜气洋洋。

每个家里都会飘出香喷喷的菜肴,这就是年夜饭。

吃饭后,只要你往窗外看,千朵万朵的烟花在天上飞舞。

八点到了,各家打开电视机,看着精彩的春节联欢晚会,眼睛一眨也不眨。

到十二点,人们既能增长一岁,孩子们还能收到几百块压岁钱呢!

真是一个快乐吉祥的日子!

  语言程式化。

  

  让我想起了本班的一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状。

  这位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较弱,负责的妈妈在课外为她请了一位退休教师为作文辅导师,老教师常以“看图写话”为辅导材料,对孩子进行强化训练。

这里摘录她的一段新作的开头:

  “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是谁在唱歌呀?

哦,原来是四(3)班的同学在搞活动,我们去看看吧!

哇,这教室多漂亮,你看那“u”字形的桌子,黑板上还写着五个醒目大字:

“下种新愿望”,快看,活动就要开始了……

  这次班队活动是全校统一的“种希望”活动。

本班的活动是在歌声中结束的,但从本文的开头看,以为是“歌声”开了“班队活动”的头呢?

再来看她寒假作文中的一个开头吧:

  “咚咚咚”是哪里传来的鼓声呀?

哦!

原来是我们在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怎么样?

两个“开头”是“双胞胎”吧?

  

  这里我联想到问题作文的又一个情况。

  我的侄子,他是本校的同级学生,他是以学习浙教版为主的教材。

  一次,他写了篇《包饺子》的作文给我看。

我看了后问:

“你包过饺子吗?

”他莞尔一笑说:

“没有。

我是从作文上看到过的,但我不是抄的。

  非亲身经历。

  

  以上选取的三则案例有它的代表性:

外校的、外班的、本班外辅的。

(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现的)

  以上三则案例,我把它归为现象一。

  

  现象二:

仅拿一次寒假作业作统计、分析、透视(与以上三案例处于同一时段)

  一、28人上交的作业中,24人的作文被录入选编新学期的主题专辑《新年贺礼》里。

可见录入的人次比例之高。

28人上交的作业中,30篇被选入主题专辑,可见录入的篇数之多。

这一普遍性,反映了本班学生的作文状况。

  二、将录入专辑的文章进行分类,可以分成五个主题。

分别是:

喜迎新年、生活轶事、心情驿站、文学种子、快乐读书。

其中“生活轶事”居首位,共计11篇。

  三、说明:

寒假作文的要求是体裁不限;内容:

亲身体验,选印象深刻的写。

  四、这里摘录专辑《新年贺礼》中的主题、题目、作者,以睹一角风貌。

    主题

  序号

  作文题目

  作者

  喜迎

  新年

  1

  逛街

  骆凌祥

  2

  过新年

  赵恬

  3

  1月29日周日晴《买鞭炮》

  杨程凯

  生

  活

  轶

  事

  4

  春节的一天

  许一诺

  5

  看电影

  陈天其

  6

  动手术

  陈天其

  7

  剪马兰头

  章亚男

  8

  泡高乐高

  徐颖韬

  9

  打篮球

  姚高炜

  10

  1月23日星期一阴《猜谜语》

  屠俊超

  11

  去少年宫玩

  周硕恒

  12

  吉祥物

  张阳

  13

  游新西施殿景区

  骆凌云

  14

  去店口的感受

  徐汉杰

  心情

  驿站

  15

  20XX年2月6日周一多云〈开学前夕〉

  骆凌云

  16

  没意思的一天

  陈垲心

  17

  打电脑是好还是坏

  黄佳旎

  文学

  种子

  18

  家乡的小溪

  周佳文

  19

  小雪花

  杨悦颖

  20

  月光

  黄燕君

  读

  书

  快

  乐

  21

  口香糖旅行记

  陈文一

  22

  猫和老鼠的故事

  陈颖丹

  23

  渔夫与魔鬼

  戚晨曦

  24

  观察青蛙捕虫

  宣钰琳

  25

  读《盛世繁花》后有感

  陈文一

  26

  读马《小跳系列丛书》后有感

  陈文一

  27

  读《三十六计孙子兵法》后有感

  姚高炜

  28

  读《寻找沉睡千年的法老》后感

  寿涵锐

  29

  鲁迅刻“早”字

  寿涵锐

  30

  读《生活的镜子》后有感

  周佳汶

  

  五、以隅窥全,摘录典型的几篇,每个主题选取一篇(略)。

  文章中的文字虽欠贴切,但透过文字表面,足以能见到孩子们在寒假中的喜怒哀乐及思想,折射出真实的生活。

  

  ▲▲反思:

  反思“现象”之根源

  面对这两大“作文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不难发现,无论在“构思基础”上,还是“语言形态”上,两者有天壤之别。

见表:

    

  构思基础

  语言形态

  现象一

  非直接生活,缺少亲身体验。

  语言程式化,脱离生活实际,为表达

  而表达,是傀儡性语言,很被动。

  现象二

  以生活为源泉,通过文字可以

  再现生活,即是生活的缩影。

  语言自由灵活,充满灵性付诸心血,

  随鲜血而流淌,自然主动,鲜活纯朴。

  

  在这些区别中,进行细嚼回味,进一步发现,导致两大“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学习源”的不同吧。

即:

    

  学习源

  现象一

  以书本为标准教材,

  现象二

  以书本为参考小教材,

  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参考大教材,

  二者合一考虑。

  

  当我分析到这里时,两个清晰的概念跳入大脑:

“截流式”和“源流式”。

对了,寻根溯源的答案不正是它吗?

造成两大现象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否选取“截流式教学”和“源流式教学”吗?

  透过现象看本质,原来是不同的教学模式造成不同的现象,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即:

  

  

  

    

  学习源

  教学模式

  现象一

  以书本为标准教材

  截流式教学

  现象二

  以书本为参考小教材,

  以丰富多彩的生活为参考大教材,

  二者合一考虑。

  源流式教学

  

  说明:

截流式和源流式两个概念是从《走向生本》(郭思乐著)一书中看到过的,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对教师来说灌输知识比生产知识、强调知识过程要容易得多,截流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灌输教育。

而源流式教学旨在引导学生自己生产知识,让他们有“制造”的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一旦是刻骨铭心的东西则难以忘怀,且值得常常回味。

一般来说,截流式培养的人是较难从实际出发进行思考的,有可能成为书之奴隶。

  当我思考到这里时,我释然,因为它消除了我长期困惑的一个问题。

  这就是“思考”。

成功要“思考”,为什么成功?

失败要“思考”,为什么失败?

困惑更要“思考”,如何来解决困惑呢?

  有“思考”,工作才有序。

有“思考”,生活才充实,有“思考”,专业才会有望发展。

“思考”无止境,

  

  

  积累

  简单地说,积累是思考的后续工作。

把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一直存放,就是积累。

关于积累,我想说两句话:

第一,积累就是效率。

第二,积累就是资金本。

  去年10月份,我在学校里作了一个观点报告,题目叫《积累=效率》。

也就是我现在要说的一句:

积累就是效率。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去年9月份,滨小申请校园网对外开放,这就需要填补许多空白。

轮到教师要做的一块是教师频道,其中有两个栏目:

精品课堂和主题研究。

就说精品课堂,它涉及到7个子栏目:

素材、交流心得、照片、片断实录、听课体会(案例分析)、专家指导、自我反思。

国庆放假时,学校布置了一项教师作业,实际上是下达了一道死命令:

没有资料,造也要把它造好。

  话说到这个份上,作为下属,必须服从。

试想要做这么多活,少说三天三夜也完不成。

然而,因为我有积累,在二年级时上过一堂公开课《小马脚疼》,前前后后,我记录文字8千多,分为七块内容,这时,只要稍作调整,刚好可以填补。

这样,我只要做两个简单动作——复制、粘贴,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

将精品课堂和主题研究两个大项完成,只化了三个多小时。

这效率就上去了。

而有相当教师在国庆后,学沉浸于这项烦琐的劳动中,搞得心情也不佳。

如果连心情价值也往里算的话,这个效率是无比之高。

  第二句,积累就是资本。

像我今天举的例子,就是我平时积累的素材,它就成了我今天讲话的资本。

积累多了,当要写论文或案例或观点报告,你的素材就充分了,写出来的东西会很充实,写起来也会很顺手。

  有句话叫“知识决定高度”。

同样,积累多了,自然专业空间也会逐渐增大,专业质量也会逐渐提升。

  事实上,思考与积累是相辅相成的。

思考是积累的前提,积累是思考的物化,反过来也促进思考。

  今天,我选择了“思考和积累”两个关键词,旨在告诉你们,只要你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面对挑战都会很从容。

  各位,今后,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如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我尽力而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